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第二项目《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得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2.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3.知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教学内容分析:第8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包括两个项目内容。第二个项目“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与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人格尊严。增强青少年的维权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同时也要养成守法、护法习惯,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教学设计思路:现实生活中,由于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内容的认知较差,对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不能明确判断。因此在教学中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相关知识:知道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了解侵犯公民人格尊严应受到怎样的制裁。并懂得保护自己,不做违法犯罪行为,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学方法与策略:自主学习法、课下调查法、典型案例探究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资料说明人格尊严的含义、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搜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隐私权的事例。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和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典型事例。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多媒体出示教材P101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自己身边有以上类似的现象吗?你怎样看待以上行为?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出侮辱人即可。教师:公民的人格尊严既需要自己保护,还需要大家自觉的维护,更需要法律的保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能够自觉得尊重他人,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增强尊重别人隐私的法律意识。2.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3.知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环节设置目的是通过学生对身边案例的思考导入本课,并且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1、多媒体出示自学思考提纲(1)人格尊严包括哪些内容?(2)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2、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回答。3、教师归纳点拨:(多媒体出示)(1)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姓名权、肖象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2)青少年一定要做到:①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②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③每个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4、在现实生活中,你所听到、见到的损害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例有哪些?教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一些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例,引导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些案例中反映的事例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活动设置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出有关人格尊严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学校生活中的实例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理解。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1、多媒体出示自学思考提纲:(1)什么是隐私权?隐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未成年人有隐私吗?生活中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现象?(3)青少年应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3、教师归纳点拨:①隐私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私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习性;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日记、照相簿、通信秘密等。②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要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法律的保护。=3\*GB3③保护隐私权要做到:(1)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2)发现有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3)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活动设置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出有关人格尊严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学校生活中的实例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理解。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环节三:回归生活、提高能力1、(出示教材P105页材料)近一个月,初二学生黄某出现了异常情况,黄某不住校,但经常深夜才会家,中午饭也极少回家吃。黄父文黄某是什么原因,黄某说是学习紧张,中午饭再学校里和同学一块吃了,晚自习后,是在教室里复习功课。黄父半信半疑,便到学校找班主任了解儿子的情况,谁知班主任和黄某的同学都否定了黄某的说法。黄父再三追问儿子,就是不得其果。后来黄某干脆不再搭理父亲,但依然是深夜才回家。黄父心里非常着急,由于自己是公司的经理,没有时间观察儿子的行踪,有担心儿子出事,便让自己公司的一名工人跟踪黄某……议一议:黄父是否侵犯了儿子的隐私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黄父的行为?(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有时人们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个别家长和老师采用翻学生抽屉、偷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来“关心”未成年人,尽管可能出于善意,但这是违法的,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活动设置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关于隐私权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利用教材中案例进行巩固加深学生的理解。)2、教师:在我国,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你能列举一下发生在你身边的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案例吗?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往往是自己的父母、老师和同学。那么,为什么我们身边这些较亲近的人会侵犯我们的隐私权呢?学生讨论回答:他们缺乏法制观念,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有些父母、老师认为这是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表现。有的还认为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在自己面前没有隐私可言。总之,父母、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教师:咱们自己有没有责任?学生:(反思回答:也有责任,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心情,加强与父母或老师的交流,及时把自己的思想状况反映给他们,这样也可以避免父母或老师的侵权行为。)教师:当侵权行为发生时,你将怎样对待老师、父母或同学的侵权行为?学生: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也可以与父母、老师心平气和地讲道理,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教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对待自己的和同学的隐私?学生:要管理好自己隐私的物品;对待同学,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相互维护,相互尊重。(活动设置的目的是:1、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2、巩固“如何孝敬父母及怎样与父母沟通”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节四:回归生活,拓展升华写一写: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应该做到:_____对同学的日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同学过去的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写完后可以口述回答。环节五:课堂检测1.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的有()①王老师关心学生成长,经常与学生谈心②八年级学生小红的母亲担心女儿早恋,经常私拆小红的信件③某用人单位有意在网上泄露应聘人员的私人信息④某校长不允许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2.张某先后向有关部门写了十余封信揭发程某贪污公款,经查实,系张某诬陷程某。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张某的行为()①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②侵犯了程某的姓名权③侵犯了程某的名誉权④行使了批评建议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③④3、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原因有哪些?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小记者采访:(1)、
你的信件被老师扣留或被同学偷看。(2)、
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3)、
同学背后散布或议论你的缺点。参考答案:1、D2、C3、(1)有时人们由于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2)个别家长和老师采用翻学生抽屉、偷看学生日记、追问学生交往情况等手段来“关心”未成年人,4、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也可以与父母、老师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要管理好自己隐私的物品;对待同学,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相互维护,相互尊重。板书设计: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的含义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2)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 (3)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隐私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法律保护我们的隐私 (2)隐私权的含义(3)维护我们的隐私权 拓展资料关于人格尊严一种行业的尊严,是由它所有成员的独立人格尊严构成的。每一个有尊严并自重的从业者--无论是哪种职业--会架构成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尊严。
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并不能以他的社会地位或是财富的多少来确立。贫穷却高贵的拾荒者;多金却卑贱的位高权重者比比皆是。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金正日做为一个被援助国家的首脑,在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缺衣少粮的同时,自己却成为全世界最高身价富翁之一,身家达一百一十三亿美元。名下过百部S型奔驰汽车,成为法国名酒商每年最大的买家,这种人是无耻,是人格上的缺失;
陈水扁做为一个民选总统,在愈百万人高呼下台的声音中故做不知,装疯卖傻,迷恋权力,是无赖,是人格上的缺失;
赵建铭做为一个皇亲国戚,在台大多次给予机会的情况下坚不认错,顽强抵抗,是无智,是人格上的缺失;
李敖做为一个声名远播的文化人,睚眦必报,一连七天对前妻胡茵梦及其父母不断进行人格漫骂及羞辱,长期对国民党成员不客观的唾骂,是无聊,是人格上的缺失。现在的社会,只以学分来考量一个学生的能力;只以赚钱的多少来考量一个社会人的能力;只以得到多少位领导的褒奖来考量一个干部的能力;只以罚款多少辆违章车辆来考量一个警察的能力……如果一个社会以这样的价值观来考量一个个体,那么,这是整个社会的缺失,是道德观念和人格尊严的缺失。
一个人,失去了人格尊严,永远不能称之为成功人士--即使他再出名,即使他再有钱。
什么是人格尊严?独立自强是;为富惜贫是;关爱别人是;注重公共道德是;一诺千金是;仗义除恶是;正直不阿是;尊重家庭是;诚实不欺是;不怨天尤人是;不放弃理想是。
为什么三尺草堂每生孝子,帝王之家多不肖之徒?为什么贫穷的孩子往往尊师爱友?为什么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更自强不息?为什么一般收入家庭更容易进行亲子互动?为什么不追求名牌的孩子往往更会孝敬家长?因为他们心无旁骛。没有了太多的引诱与欲望,人就能更多的将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学业,亲情,事业,更重要的是,人格。2、人格尊严不应成为“奢侈品”因为被怀疑偷盗了宿舍内的DVD,东莞东丽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工人杨昌开被该厂安全主任用衣架套住颈脖,绳索反绑,挂牌游街一个多小时,而自始至终,厂方没有找到其偷盗DVD的证据。(《南方都市报》5月6日)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一名无辜者施以捆绑游街的惩罚,显然是对其人格尊严的肆意践踏,诸如此类的新闻并不鲜见:有工人被强迫向老板下跪,有女工被怀疑偷窃产品而遭集体搜身,还有小保姆的日记被主妇翻看并恶意点评,直至游街示众将野蛮和残酷演绎到了极致。事件的情节或许各有差异,但主角都从属于同一个群体——社会底层,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收入微薄,文化水平偏低,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当他们自身被不断边缘化的同时,他们的人格尊严也往往遭受无端的侮辱和损害。关于人格尊严的名言★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
★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
★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卢梭
★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
★生命的尊严正是超等价物的一切事物的基点。——池田大作
★哪里有理性、智慧,哪里就有尊严。——马丹.杜.加尔
★人的一切尊严,就在于思想。——巴斯葛
★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
★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海卡尔
★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爱默生
★生命的尊严使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池田大作
★擦地板和洗痰盂的工作何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尼克松4、教师的惩戒权问题教师有权利对学生实行惩罚吗?这一权力会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吗?尽管人们对此仍有不少疑问,但不可否认,教师权力,尤其是教师惩戒权,在现实教育生活中确实存在,并一直发挥着作用。这使我们无法简单地对此予以否定,并将这一权力置于视野之外而不予考虑。过去,教师的权力,尤其是教师惩戒权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向体罚的权利,这使人们往往将惩戒权混同于或等同于体罚权。其实,惩戒权不仅仅指体罚权,还包括用其他手段进行惩戒的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民主、儿童人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教师惩戒权已越来越少地指向体罚。怎样正确地认识并行使惩戒权,以充分发挥惩戒的教育意义,成了现代社会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中小学教师的惩戒权问题,是教师惩戒权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惩戒权是教师依法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力。作为教师,有权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施加某种影响和控制,有权做出职责范围内的专业性行为。这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权力之一,是由教师这一专业身份的获得取得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法律中明文规定教师惩戒权是教师的专业权利之一,隶属于教师职权,与教师授课自由权、授课内容编辑权、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权及自身进修权等并列为教师可独立行使的教育权利。教育对象的未成年特性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权力的两个极端,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极易异变为教师随心所欲的一种惩罚,失去了惩戒的教育意义。教学反思: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后勤服务培训体系构建
- 病人出院的护理礼仪
- 社会支持体系与出生缺陷防控措施
- 高效会议管理培训
-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暑期复习计划
- 2025幼儿园第二学期健康教育计划
- 护理功能布局分析
- 高一数学心理辅导与支持计划
- 2025高三一模奉贤作文:红烛与奉献的哲学
- 地理学科评估与反馈计划
- 国家电网招投标培训课件
-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简介
- 血流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课件
- DB23T 2583-2020 固体矿产勘查放射性检查技术要求
- 无菌药品(附检查指南)
- 众辰变频器说明书3400
- 山东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 材料科学基础基础知识点总结
- 数控铣工图纸(60份)(共60页)
- 惠州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 加工设备工时单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