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1页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2页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针灸治疗哮喘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何**,女,38岁,初诊日期:202*年4月6日。主诉:发作性喘息憋气5年余,加重2天病史:患者约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喘息憋气,伴喉间哮鸣音,就诊于某院呼吸科,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两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考虑哮喘,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期间间断服用沙丁胺醇。2天前因受寒后再次发作且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来诊时神清,精神差,喘息憋气,不能平卧,痰多色黄,间歇性咳嗽,夜间加重,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面赤,咽干,小便可,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两肺散在哮鸣音西医诊断:哮喘中医诊断:哮病

证候诊断:痰热郁肺证治疗原则;清热化痰,宣肺平喘。针灸取穴:定喘、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肾俞、华佗夹脊刺、丰隆。治疗过程:患者俯伏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华佗夹脊穴直刺1-1.5寸,针感向前胸放射,行捻转补法;定喘、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丰隆行捻转泻法;肾俞行捻转补法,以上穴位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定喘、大椎、风门、肺俞每次选2穴,用三棱针点刺5-8针,深达皮下,闪火法拔罐,留罐5分钟,每罐出血量5-10ml为度。每日治疗两次,10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患者治疗20分钟后,喘息憋气较前明显好转,时有咳嗽,两肺哮鸣音较前减轻。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尽消而愈。按语:历代医家认为哮喘的病机不外风、火、寒、痰、虚,其中痰为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本病例宿痰伏肺,复受外感致使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喘。《素问▪皮部论》:“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且肺主皮毛,而刺络拔罐法是刺血与拔罐法相结合的独特针刺方法,其作用部位即在体表的皮部,通过对相应穴位的点刺出血再行拔罐,从局部吸拔出较多瘀血,同时能将充斥体内的各种邪气吸拔出来,达到通经活络,事半功倍之效。定喘穴为治疗哮喘的经验效穴,针刺后用刺络拔罐可以止咳平喘,有效调节肺通气量;大椎为督脉经穴,三阳之会,可调节全身阳气;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可疏风宣肺,护卫固表;肺俞为膀胱经穴,又为肺之背俞穴通过拔火罐可迅速起到宣通肺气,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效;肾俞为肾之背俞穴,治疗咳喘的要穴,可纳气定喘;华佗夹脊穴为督脉之络,旁通脏腑,有宣肺理气,解表祛邪之功;丰隆为和胃化痰要穴,泻之可蠲化痰浊。且现代研究认为,拔火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温热刺激,和神经免疫网络调节发挥作用。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吸出,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形成小范围自身溶血,同时新鲜血液受负压作用流入针刺部位,提供营养;而火罐的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毒素排出,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机体抵抗力;经过小范围自身溶血及以上一系列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的良性刺激,到达大脑皮层,加之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