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1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2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3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4页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4、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5、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总一分一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爰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学(5分钟左右)(-)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二)情景导入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2、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三)出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出示自学指导。L学生自读课文1——2遍,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2、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二.自学(-)预习生字的情况L分形式读,指小组读——齐读一指到那个生字词就读那个2、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词写一次,写时要注意那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容易错在哪),小组长检查同学写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组员写错的或写得不好的。3、指导书写:瑕、攀、泰(二)检查读的情况1、指名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三、互学(不超10分钟)1、出示互学的要求,并合作完成。2、小组长逐一检查组员读生字词的情况,要每个组员过关。3、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四、展示L默读课文,想一想:(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1)课文将、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的特点,显示了漓江的独特之美。(2)第2自然段最后的一句照应了漓江〃〃的特点。(3)〃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把比作;用比作O(4)第2自然段采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5)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句子。(二)、小组内互相交流五.测评L智引精练,灵活拓展(-)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内容2、感受〃水〃美(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4)句式练习A、天气真热啊,热得o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o(二)学习反思通过朗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导学: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二、自学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三、互学1、谈话激发合作兴趣,组建合作小组学习。2、小组合作,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4、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四、展示(-)学习第1自然段L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二)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读文。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生读。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板书静、清、绿。2、对比一不同。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预设生:水平如镜。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3、漓江水特点分析。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生读。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读。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预设生:小鱼、浮萍。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生读。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生。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生读。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歌唱、洗脸等。(三)学习第3自然段1、学生自学。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2、自学展示。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师适时板书:桂林山奇、秀、险。3、桂林山特点分析。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生读。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峰峦雄伟。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预设生:红叶似火。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预设生:奇、秀、险。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生:想。师:请看!(播放画面8)生齐读。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一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一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占?/\\\•预设生:翠绿。师:竹笋呢?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明丽也就是?预设生:艳丽。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一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生。师:怪石嶙峋呢?生。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四)学习第4自然段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生再读。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2、总结写作方法。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生说。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预设生:遥相呼应。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预设生:总一分一总的写法。师: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五、测评(-)总结全文: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生答。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3、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L出示自学要求: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3、检查自学⑴指名四人朗读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板书:总起分述总结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三、导学第二节L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生齐诵。(二)作业设计:L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2、收集桂林景观一两洞的资料。(三)板书设计: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L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3、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独特美。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赏读,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桂林山水景色的优美。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钻研文本。再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二、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美。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在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过程和方法: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祖国语言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桂林山水风光图)配乐让生欣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从课文中找出一个总写桂林山水的句子。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2)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漓江水的?2、齐读第二自然段3、画出描写漓江水的句子。思考: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女生齐读)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再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我们是怎样学这段文字的?五、小组合作,探究交流。L根据总结出来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学完后汇报。2、男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师范读。(出示配乐风景图)。2)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六、语言绘画,师生共醉。学生自主探究地分析出文章的结构。七、积累语言,拓展运用。选我们当地的一处风景,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写一段话,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板书设计:总述甲天下漓江的水:静、清、绿L桂林山水分述喜爱桂林的山:奇、秀、险总述美如画卷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爰祖国大好河山。2、通过品词析句,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电脑大屏幕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这课的生字、词语以及简单地了解了这课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2、(板书课题)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那么,桂林山水到底什么样?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甲天下〃又是什么意思?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边读边画。2、出示PPT,学生了解桂林的资料。3、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桂林山水是什么样?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山水的哪些方面呢?这些内容,哪些是写山的,哪些内容又是写水的?(小组互说交流汇报)三、品析文本落实目标解决问题L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迷人的桂林山水,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的要求,自学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的内容。(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分组讨论)(1)品读句子,回答问题:①作者用什么地方的水跟漓江的水做比较?②这句话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漓江的水的独特之美?(2)想一想: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生答,师出示PPT课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漓江图)看,这就是美丽的漓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分钟,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美。感情朗读,看谁能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秀。(3)出示课件,讲解排比句的读法,然后学生再齐读,感受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秀。(4)小结水的特点(出示课件)(5)出示课件,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2、接着往下看,我们又进入了哪里?走进了桂林的山中。(1)出示课件,发挥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美景呢?(2)课件出示泰山和香山的图片,说说这两个地方的特点。与桂林这一带的山相比较。(3)课件再分别出现表示桂林的山〃奇〃〃秀〃〃险〃特点的句子,进行朗读体会。那么写桂林的山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师:(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图)看,这就是桂林的山。3、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来体会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师:这么美丽的漓江的水、迷人的桂林山是那么令人神往。如果你就生活在这里,你怎样向大家介绍它的景致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态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大屏幕出示CAI课件:桂林山水美景图)人们游在着美丽的画卷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用书中一句话来回答这么美的地方人们愿不愿意去游呢?(结构梳理)4、小结课文(出示课件)展示桂林山水的特点。5、扩展活动(课件出示)同学们观看资料,说一说,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桂林的山清、水绿呢?生讨论,然后抽学生回答问题交流。6、出示课件:同步练习,先让学生看句子,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回答,对回答得好的给予肯定,不足的加以鼓励。(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难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大屏幕出示:1、作者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2、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3、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评议。小组汇报讨论情况。我们认为作者是在船上来观察的。理由是课文中说〃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按照先水后山顺序观察的。因为作者在船上,先看到水,再看到山的。生:我们认为作者是抓住景物外形这个特点来写的。因为作者在写桂林的景物时都加上了表示形状的词语。……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呢?师:对,正是由于作者在船上,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外形进行描写,所以桂林山水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四、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大屏幕出示):1、学习了《桂林山水》,你对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有什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2、背诵全文。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交流学习情况: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⑵分层:三层⑶修辞手法:引读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⑷描写角度:引读〃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个读,齐读。⑹质疑,解疑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读课文一分层T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一有感情朗读】3、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4、检查背诵。四、布置作业L抄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背诵并默写第二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3、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4、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L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2、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二、导学第三节1、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2、交流学习情况: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⑵分层:二层(3)写法: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色彩明丽——山色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⑷有感情地朗读。⑸交流学习方法:【读课文一分层一找特点T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T有感情朗读】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三、略读第三段L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3、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4、背诵第三段。四、总结L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让我们齐读课文。五、完成课后练习。1、指导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2、完成其他练习。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板书设计:总起:甲天下静水清桂林山水分述:绿奇山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重点:.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目标:1.字词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