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第三节)课件_第1页
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第三节)课件_第2页
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第三节)课件_第3页
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第三节)课件_第4页
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第三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鉴赏文章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知识储备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描写形象,表意丰富。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

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

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

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B.关于杜鹃鸟啼血化花的传说,作者对其事实依据不以为然,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也并不认同。C.作者介绍动物学上的杜鹃鸟,其目的不过是把真实的、行为恶劣的杜鹃鸟客观地介绍给读者,以便读者对杜鹃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D.文章中间引用唐代无名氏的《杂诗》诗句,渲染了杜鹃鸟啼叫声的凄厉悲切,进一步加深了游子“有家归未得”的思乡愁绪。E.文章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让个人情思和哲理意蕴相互映衬,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可读性强。解析:选BC。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对中心意思的分析与概括。B.作者对杜鹃啼血化花的说法不认同,但是从后文看,作者对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并不反对,所以此项说法错误。C.作者写杜鹃的恶行是为了阐明文学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而非要告诉人们杜鹃的真实面目,让人们全面认识杜鹃。2.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从剪裁的角度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引用“姑嫂鸟”的传说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时也引发读者美好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传说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答案:①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②“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热点例示专题突破考点一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一般包括表达方式、结构安排、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内容。从近几年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类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典例引航(2011·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想飞

徐志摩

我们吃了中饭出来到海边去。云雀们也吃过了饭,离开了它们卑微的地巢飞往高处做工去。瞧着,这儿一只,那边又起了两!一起就冲着天顶飞,小翅膀动活的多快活,圆圆的,不踌躇的飞,——它们就认识青天。一起就开口唱,小嗓子动活的多快活,一颗颗小精圆珠子直往外唾,亮亮的唾,脆脆的唾,——它们赞美的是青天。瞧着,这飞得多高,有豆子大,有芝麻大,黑剌剌的一屑,直顶着无底的天顶细细的摇,——这全看不见了,影子都没了!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者”,那不容易见着。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坭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塔院里常常打钟,钟声响动着,绕着塔顶尖,摩着塔顶天,穿着塔顶云,有一只两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有时好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

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

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象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还有,单顾着你1.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意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分析“作用”的题。就本题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快活”“开口唱”等一系列信息来理解思想内容;可以通过对文章结构、思路的理解,来分析该段在形式上的作用。答案:①描写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活;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2.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联系语境,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联系文章主题,在大的背景下理解,这样才不会失之偏颇。③找准分析角度,可从人称和表达情感上分析。答案:①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②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技法指津鉴赏表达技巧的题型及答题模式1.修辞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2.表达方式作用题

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鉴赏散文表达技巧注意事项1.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要熟练掌握有关“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文本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地较为深入地分析。2.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3.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语言的体味、把玩;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对点精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灵感忽至

冯骥才

音响里播放出的歌是前几年从俄罗斯带回来的,一位当下正红的女歌手的作品集。俄罗斯最时尚的歌曲的骨子里也还是他们固有的气质,浑厚而忧伤。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它很小,静谧,神秘;它是初生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的。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褪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也许受到那忧伤歌声的感染,这块阳光使我想起四十年间蛰居市廛中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妻子无奈的眼神……然而在那冰天雪地的时代,唯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于是此刻这块小小的光亮变得温情了。我不禁走到画案前铺上宣纸,拿起颤动的笔蘸着黄色和一点点朱红,将这扇明亮的小窗子抹在纸上。随即是那扰着风雪的低矮的小屋。一大片被冷风摇曳着的老槐树在屋顶上空横斜万状,说不清那些苍劲的枝桠是在抗争还是兀自的挣扎。在通幅重重叠叠黑影的对比下,我这亮灯的小屋反倒显得更加温馨与安全。我说过,家是世界上最不必设防的地方。(选自散文集《散花》,有删节)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这块阳光使我想起四十年间蛰居市廛中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妻子无奈的眼神……然而在那冰天雪地的时代,惟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段话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来写生活的困境,突出“这块小小的光亮”所起的作用。回答此题,既要注意表达技巧,又要写出表达效果。答案:第一,这段话用对比的手法,将生活的困境与家里温暖的灯光作对比,突出了家的温暖。第二,善于点染细节。描写过去的生活时,用几个典型的细节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的生活境遇:菜叶,家什,煤的气味,妻子无奈的眼神,通过这些细节表现了生活的困窘。第三,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生活细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考点二鉴赏散文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意,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典例引航(2012·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进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地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曾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依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本文有删改)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考查对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回答本题,要抓住这段文字最突出的动作描写,同时要了解动作也体现了人物的品性与心理。答案:(1)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2)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②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③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④画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答案:(示例)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技法指津鉴赏散文的语言,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语言的特点: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文学作品的语言多生动,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具有准确精练的特点。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和蕴涵感情色彩的特点。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况、准确、翔实、合乎逻辑、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感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简明精练,有真实感。2.语言的风格:语言的风格体现在语言、语义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一般有绚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等形式。3.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的角度考虑:(1)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2)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3)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