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单元测试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单元测试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单元测试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单元测试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在这道趣味题中要想得到正确答案,依赖于()

有三个人去住旅馆,共三间房,每一间房10元,于是他们一共付给老板30元。第二天,老板觉得三间房只需要25元就够了,于是叫服务生退回5元给三位客人,谁知服务生贪心,只退回每人一元,自己偷偷拿了2元,这样一来,等于三位客人每人各花9元,一共花了27元,再加上服务生独吞了2元,总共是29元。可是当初他们三个人一共付出30元,那么还有1元呢?①感性认识的可靠性②逻辑思维的确定性③抽象思维的严谨性④形象思维的想象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每一门学科均有其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

)A.把握从假前提推导出假结论的规律和规则B.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假结论的规律和规则C.把握从假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D.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3.2022年5月,基于经济下行风险,央行分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举体现了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表明(

)A.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B.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C.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D.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4.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公民无需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也有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公民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小明既不赞成第一种观点,也不赞成第二种观点。小明的观点实质上违背了(

)A.同一律要求转移论题 B.在是与非间骑墙居中C.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 D.矛盾律的一致性要求5.2022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都是机器人的造型,名字分别为“琮琮”、“莲莲”、“宸宸”。“琮琮”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寓意不畏艰险、超越自我;“莲莲”源于西湖中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展现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传递“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宸宸”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意为架起亚洲和世界人民的心灵之桥。从思维形态特征看,该吉祥物的设计(

)A.属于抽象和概括事物形象特征的抽象思维B.经历了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思维过程C.注重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D.连接事物的历史与现实,凸显思维的直接现实性6.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了单摆等时定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同学们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发表各自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

)①小明:这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②小刚: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和客观性③小亮: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本质和发展规律④小华:这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不具有可检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马克思说:“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思维过程中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从具体到抽象,要么从抽象到具体B.思维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C.抽象和具体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D.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最直观的反映8.下图是毕加索的名画《和平鸽》,该画所反映的思维形式(

)①是对认识对象的直观反映,是感性认识②是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反映认识对象③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④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这一推理(

)①不符合排中律的要求,属于“自相矛盾”②在同一思维中,没有保持概念的同一性③违背逻辑要求,犯了诡辩论的错误④从真前提推出了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表明(

)①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反映③思维具有概括性,能以感性形象作为基本单元④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为建设新时代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①为我们把握历史方位提供具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③其结果具有精确性,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精确的推断④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课堂上,老师写了三张纸条交给三位同学,A同学纸条上写着:A不唱歌;B同学纸条上写着:B不唱歌;C同学纸条上写着:A唱歌。老师说:“三个纸条上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根据这条件你会推出谁给大家唱歌?”结果B同学回答正确。B同学的推理是(

)①根据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

②根据排中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③“B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B唱歌”

④“A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A唱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近日,甲流进入高发期,首都某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介绍,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4大家族,其中甲型流感较为常见,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甲流与新冠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但是,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做好防护,可以减少发生危重病症的风险。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分析,王宝增的观点(

)①对甲流特点的介绍,体现了形象思维的特点②具有预测性,论断超越了事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③恰当运用了矛盾分析法,比较了甲流与新冠的不同④由甲流联想到新冠,是由一种事物推断另一事物的类比推理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①根据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对事物完整的认识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④提出该理论,旨在打破“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某班同学在学习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时,进行了如下讨论:①小张:“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吵吵闹闹地在宿舍打牌,影响别人休息。”小王:“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②小高:“下晚自习后,整个教学楼漆黑一片,只有高三1班还亮着灯。”③小赵:“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④小李:“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其中,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早在1971年,美国就曾向中国声明,美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但近年来美国却又声称美方的“一中”政策与中方的“一中”原则不同,各国有权自行界定“一中”政策框架,再度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宣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美国上述行为(

)①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④转移论题,变更判断,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龙是炎黄子孙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量崇拜的产物。《广雅》记载,有鳞的叫蛟龙,有翅膀的叫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尔雅翼》则称“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上述对龙的形象的认识,从思维形态上看(

)①《广雅》运用了发散思维②《广雅》运用了抽象思维③《尔雅翼》运用了综合思维④《尔雅翼》运用了形象思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前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后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B.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C.前一个“逻辑”是指客观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D.前一个“逻辑”是指思维规律;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19.在某校高二年级足球联赛中,有四支球队进入半决赛,同学们一起预测冠军归属。甲:高二(1)班将成功卫冕乙:高二(6)班会赢得冠军丙:高二(9)班将会夺冠丁:高二(6)班不会夺冠决赛结果表明,四人中只有一人预测正确。综合上述条件,推理正确的是(

)①根据排中律,甲和丙之间必有一真②根据矛盾律,乙和丁之间必有一假③丙的判断为假,则甲的判断为真④丁的判断为假,则乙的判断为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建筑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时期。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角度看,“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时期”这句话(

)A.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B.违背了矛盾律,同时否定了两个矛盾的论题C.违背了同一律,故意混淆概念,转移论题D.违背了排中律,同时肯定了两个矛盾的论题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前有个道士专门给人算命,算得十分准确。一天,有三个要进京赴考的考生到道士那里,想问问他们三人当中谁能考中,但是道士闭着眼朝他们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考生们不知其意,请求道士说明。道士说道:“此乃天机,不可明言。”等考生们走后,小道童好奇地走过来问道:“师父,他们三人到底有几个得中?”道士说:“中几个都说到了。”道童问:“你这是什么意思?”道士说:“一个中,那就是这一个指头;两个都中了,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个不中;三个都中,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起中;要是三个都不中,这个指头就是指一起都不中。”材料二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运用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分析,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结合材料一,请你戳穿材料中那位道士骗人的伎俩。(2)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谈谈要运用辩证思维的原因。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雯的妈妈是某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问题,”周雯的妈妈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使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材料二

物理老师告诉学生,铁水凝结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然后问大家,铁块若化成铁水,体积将增加多少?学生甲说增加1/33。学生乙说:同样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也应是1/34,不会是1/33。学生丙说:你俩说得都对。学生丁说:你俩说得都不对。(1)结合材料一,想一想“小机灵”是怎么做到的?这其中反映了思维的什么特征?(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规律的知识简评材料中四位同学观点的是非。23.材料一

某校组织高三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摘录:甲:成就令人抵奋。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等稳居世界第一。载人航天、卫星导航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乙:教育、医疗、社保等惠民之举绘就人民至上的斑斓画卷,脱贫攻坚战让"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变为现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朴实话语勾勒出中国梦厚重的民生底色。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谈谈你对“不可逆转”这一论断科学性的理解。材料二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同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筑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青少年是学雷锋的先锋力量,某校把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打造"新'锋'范"主题品牌思政课、开展“学雷锋”主题实现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小明是本次学雷锋活动的先进分子,他说:"雷锋是平凡的,雷锋又是伟大的!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新时代的雷锋。”小林却说:“你可真有意思,你又不是雷锋,雷锋去世这么多年了,你怎么做雷锋?"(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判断小明、小林的对话是否有逻辑错误,并说明理由。24.(1)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2)“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1.B【详解】②③:这道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关键在于钱的分配,题中的算法中三个人花的27元,应为给老板的25元和小弟贪污的2元,再加上退给三人的3元,正好是30元,而不是加上小弟独吞的2元,因此不存在还有1元的问题,所以题中算法是错误的。这道题要想得到正确答案,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能被表象迷惑,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依赖感性认识、形象思维无法得到正确答案,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D【详解】ABCD:形式逻辑研究人的认识知性阶段思维规律的学说,狭义指演绎逻辑,广义还包括归纳逻辑。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也是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统一。形式逻辑的对象是事物的质,形式逻辑靠概念、判断、推理反映事物的质,所以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D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A【详解】A:基于经济下行风险调整金融政策,这表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A说法正确。B:材料强调思维的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不强调什么是正确的思维,B与题意不符。C:材料不涉及预期目的的实现,C排除。D:材料强调的是意识的产生与反作用实践,没有涉及思维是人脑的机能,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C【详解】C:小明既不赞成第一种观点,也不赞成第二种观点。小明的观点实质上违背了排中律的明确性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C入选。B:小明既不赞成第一种观点,也不赞成第二种观点,是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而不是违背了“在是与非间骑墙居中”,B不选。AD:小明的观点违背了排中律,没有违背同一律和矛盾律,AD排除。故本题选C。5.C【详解】A:抽象和概括事物形象特征的是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A错误。B:认识的发展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最后发展到思维具体的过程,B错误。C:材料中指出杭州亚运会吉祥物都是机器人的造型,“琮琮”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寓意不畏艰险、超越自我,“宸宸”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意为架起亚洲和世界人民的心灵之桥,从思维形态的特征上看,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故C正确。D:思维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D不选。故本题选C。6.B【详解】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了单摆等时定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这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①表述正确。②:客观性不是思维的特征,②表述错误。③: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有利于我们把握本质和发展规律,③表述正确。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7.B【详解】A:思维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而不是简单的两条路的过程,A错误。B:马克思的这话可以直观地描述为:感性具体(完整的表象)一一思维抽象(抽象的规定)一思维具体(具体的再现),说明思维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B正确。C:抽象与具体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关系,C错误。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和整体及其发展规律,并不是获得感性认识,D错误。故本题选B。8.D【详解】①:漫画采用形象思维来认识和平,不是对认识对象的直观反映,属于理性认识,而不是感性认识,故①错误。③:漫画采用形象思维来认识和平,而不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故③错误。②④:毕加索的名画《和平鸽》是作者通过想象将洁白的飞鸽与和平联想到一起,通过运用形象思维表达期盼和平的想法,该画所反映的思维形式是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反映认识对象,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故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9.C【详解】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这种错误叫做两不可,①错误。②③:在同一思维中,没有保持概念的同一性,没有失掉的东西和你有的东西是两个概念,这一推理犯了逻辑错误,违背逻辑要求,犯了诡辩论的错误,②③正确。④:从真前提推出了真结论,取决于推理的形式结构,④错误。故本题选C。10.B【详解】①④: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体现了思维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①④正确。②: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能动反映,而不是正确反映,②说法错误。③:思维具有概括性,材料体现的是以概念作为基本单元而不是以感性形象作为基本单元,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1.C【详解】②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②④说法正确。①:科学思维能够促进实践发展,但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指导,①说法有误。③: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而不是精确的推断,③说法有误。故本题选C。12.C【详解】①:根据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假,①错误。②:根据排中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若“A唱歌”为真,C说了真话,因为三个纸条上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B应该说的是假话,那就是说B也要唱歌,结论矛盾。故应该是“A不唱歌”为真,②正确。③:根据排中律,推出“A不唱歌”为真。那“B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B唱歌”,③正确。④:根据分析,“A不唱歌”为真命题,假命题应该是“A唱歌”“,④错误。故本题选C。13.B【详解】①: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对甲流特点的介绍不符合形象思维的特点,①错误。②③:甲流进入高发期,感染科主任王宝增介绍做好防护,可以减少发生危重病症的风险。说明他的观点具有预测性,比较了甲流与新冠的不同,恰当运用了矛盾分析法,②③正确。④: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王宝增的观点由甲流联想到新冠,最后得出“做好防护,可以减少发生危重病症的风险”的结论,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④错误。故本题选B。14.C【详解】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有可能会获得对事物完整的认识,但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着的,人的认识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一定会获得完整的认识,故①不选。②③:材料中指出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这表明科研人员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桑树染色体基数的认知,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故②③正确。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提出该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15.C【详解】①:“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的说法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整个教学楼漆黑一片”与“高三1班还亮着灯”相互冲突,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同时否定两个矛盾的命题,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④:“坚信”与“不要相信”相互冲突,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可见②④所犯逻辑错误相同,①和③与其他各项所犯的逻辑错误都不相同。故本题选C。16.B【详解】①: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在统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核心都是指一个中国,而美国却认为“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不同,偷换概念,混淆视听,①正确。②:排中律指从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假,必有一真,材料并未体现,②错误。③: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这就要遵循矛盾律,美国一方面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会支持“台独”,另一方面却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宣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自相矛盾,③正确。④:转移论题属于同一律内容,思维明确性要求属于排中律内容,④错误。故本题选B。17.B【详解】①:有鳞的叫蛟龙,有翅膀的叫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是向不同的方向扩散的思维,因此是发散思维,①说法正确。②:《广雅》中的记载运用的是发散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②说法错误。③: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是分别认识对象的思维,是分析思维,而不是综合思维,③说法错误。④:《尔雅翼》中对龙的各个部分作的形象概况,运用了形象思维,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18.B【详解】ACD:材料中的第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第二个“逻辑”是指理论观点,ACD错误,B:材料是在说马克思并未留下专门的逻辑学著作,但是在《资本论》中留下来他要阐释的理论观点,B正确。故本题选B。19.D【详解】①:排中律要求任何人不能同时否认一个命题(A)及其否定(并非A),即A和非A必有一真,甲和丙并非A和非A的关系,①错误。②:矛盾律要求两个互相矛盾或者具有上反对关系的命题,不可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乙和丁相互矛盾,②正确。③:丙的判断为假,只能说明9班不会夺得冠军,与1班是否夺冠无关,③错误。④:丁的判断为假,则6班会夺冠,乙的判断为真,④正确。故本题选D。20.A【详解】A: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就不会始于唐,始于唐就不会始于汉,断定它们都成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A正确。B:“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时期”违背了矛盾律,同时肯定了两个矛盾的论题而非同时否定了两个矛盾的论题,B错误。CD:“中国园林建筑始于汉唐时期”这句话违背了矛盾律,不涉及同一律排中律,CD不选。故本题选A。21.(1)形式逻辑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这位道士故意违反同一律,把“一”这个概念变换成几个不同含义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是故意运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来达到骗人的目的。(2)①辩证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能够正确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②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了深刻阐释。③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的深刻分析,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析】背景素材:道士算命的伎俩、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谈话考点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设问指向请你戳穿材料中那位道士骗人的伎俩。本题考查知识范围不详,但通过分析,具体可运用形式逻辑同一律要求的知识来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道士说:“一个中,那就是这一个指头;两个都中了,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个不中;三个都中,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起中;要是三个都不中,这个指头就是指一起都不中。”→可联系形式逻辑同一律要求的知识,说明该道士故意违反同一律,把“一”这个概念变换成几个不同含义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是故意运用偷换概念的手法来达到骗人的目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是谈谈要运用辩证思维的原因。回答这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为什么”“意义”或“重要性”。具体可从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思维与实践的关系三个角度,结合材料中“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等信息进行分析回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作出了深刻阐释→联系辩证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辩证思维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能够正确看待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关键词②:习近平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了深刻分析→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习近平总书记用辩证思维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了深刻阐释。关键词③: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22.(1)(1)将第二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五个空杯中,随后将第二个杯子放回原处。(2)①思维具有能动性。周雯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开动脑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②思维具有概括性。周雯没有从表面去思考,而是抓住了本质要求,保证“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2)甲的话是正确的。乙的话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为缩小的1/34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的。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丁的话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分析】背景素材:智力测验、物理老师出题考点考查:思维的特征、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周雯母女,需要调用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小机灵”是怎么做到的?其中反映了思维的什么特征。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妈妈设置的情境→可联系做智力测试题的方法。关键词②:周雯的做法→可联系思维的特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简评材料二中四位同学观点的是非。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等知识分析回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学生甲说增加1/33→可联系甲的话是正确的关键词②:学生乙说:同样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也应是1/34,不会是1/33→可联系乙的话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关键词③:学生丙说:你俩说得都对→可联系丙的话违反了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关键词④:学生丁说:你俩说得都不对→可联系丁的话违反了排中律,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3.(1)“不可逆转”是经实践证明,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科学思维。“不可逆转”是依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历史成就,在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做出的符合逻辑的推断,具有认识的客观性和思维结果的预见性、可检验性。(2)小明的话没有逻辑错误。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的客观矛盾,从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平凡”指工作岗位和事迹,而“伟大”是指精神和价值,是从不同的方面认识和评价人物,因而属于辩证矛盾,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小林的话违背了同一律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小明说“做新时代的雷锋"是做具有雷锋精神的人,小林说"你怎么做雷锋?"是指雷锋本人,不是同一对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分析】背景素材:二十大报告精神、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考点考查:认识规律、逻辑错误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度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政治认同、公共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