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0/250油品计量员培训讲义内容引言:培训的目的:为了加强各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技术工作和提高计量治理水平,减少因计量发生的贸易损失和纠纷,保证计量的公正、准确、可靠和中意。第一部分:计量概述第一节计量工作简史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物体和物质,是通过一定的“量”来描述和体现的。人类为了生存和进展必须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因此就必须对各种“量”进行分析和确认,既要区重量的性质,又要确定其量值。而计量工作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从广义上讲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或权度,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所用的要紧器具是尺、斗、秤。随着生产力的进展和人类改善生活条件的客观需要,人类社会最早的计量器具--“度量衡”脱颖而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度量衡的进展也产生了专门大阻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其他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了度量衡。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度量衡制度,差不多上差不多上沿用了秦制,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才正式传人我国。1792年,法国天文学家德拉布里和麦卡恩对法国敦刻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之间的地球子午线长度进行了精确测量,确定了子午线的长度,再取其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与此同时,拉瓦锡尔等人也认真地测量了在温度4℃时一立方分米的纯水质量,并定义为1千克,并用铂铱合金制做了米原器“阿希夫尺”和千克原器,于1799年6月22日保存于法国巴黎的共和国档案局里,又称做“档案局米”和“档案局千克”1875年3月.法国政府召集20个国家的政府代表与科学家参加的“米制外交会议”。同年5月20日由17个国家的代表正式签署了“米制公约”,设立了国际计量局(BIPM)。当时长度单位“米”的定义是:“在0℃时,米尺左右两端光滑面上,两中间分划线间沿米尺测量轴的距离”由于旧中国一直处于各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各种计量制度混用,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责全国度量衡的统一治理工作。1954年全国人大批准设立国家计量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其要紧任务是“负责米制的推行;计量器具国家检定;建立国家基准器;监督指导计量器具的制造修理、销售和进出口;审定工业计量标准器的设置;起草制定国家有关计量方面的法规、文件等”。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治理条例(试行)》,并规定我国逐步采纳国际单位制。50年来,我国的计量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计量单位从杂乱无章到与国际接轨的统一计量单位,从行政治理走向法制治理,同时使我国的计量事业不断的进展壮大起来,更快的跨人世界计量科学的先进行列。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进展,计量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充实,通常可概括为6个方面:(1)计量单位和单位制;(2)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和计量基准、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6)计量治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第二节计量的特点与作用一、计量的特点计量的特点取决于计量所从事的工作,概括地可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个方面。1.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所谓量值的准确,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同意误差范围内的准确。2.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不管何时、何地,采纳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也确实是讲,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3.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这种特性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能够按这条比较链通过校准向测量的源头溯源,也确实是溯源到同一个计量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从而使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术保证。4.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靠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治理。特不是对国计民生有明显阻碍,涉及公众利益和可持续进展或需要专门信任的领域,必须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法制保障。二、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计量工作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量的范畴与概念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它差不多成为科学研究、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计量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和社会进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量在贸易中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今天发达的国际贸易,都离不开计量。在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易,都要有公正的、统一的计量器具来保障双方交易的公平合理性。关于国际贸易计量更是重要手段之一。计量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进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世贸组织(WTO)协议签订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展,对计量准确度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三、油品计量员岗位油品计量是企业计量治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油品计量员是国家计量法的直接执行者,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计量的直接操作者,它即要求计量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要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的计量交接规程,又要求计量员有准确的操作技能,做到老实、公正、准确。计量员是企业利益的监督保证者,保证减少和幸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消费者利益的爱护者,是一个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者。油品计量员的职责:1.贯彻计量法律、法规,执行计量技术规范,进行计量检测工作;2.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并负责维护保养,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3.保证计量检测的原始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完整,公正的出具有关计量数据;4.持证上岗,认真承办政府计量部门托付的有关任务。油品计量员的法律责任:1.不同意伪造计量数据;2.不同意违反计量操作规程或技术规范;3.不同意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器具;4.没有取得计量员证书,不同意出具计量数据。违反上述行为者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峻后果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三节计量学计量究其科学技术是属于测量的范畴,但又严于一般的测量,从那个意义上狭义的认为,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计量是一门科学。一、计量学及其特点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计量学是研究测量原理和方法,保证测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的科学。1.科学计量:是指研究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制及计量基准、标准的建立、复现、保存和使用;计量与测量器具的特性和各种测量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依照预定目的进行测量操作的测量设备以及进行测量的观测人员及其阻碍;差不多物理常数有关理论和标准物质特性的测量。2.法制计量:是指为了保证公众安全和测量的准确、可靠,从技术要求和法律要求方面研究计量单位、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的国家监督治理。3.工业计量(工程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及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量。即为工业提供的校准和测试服务,并利用测量设备,按生产工艺操纵要求检测产品特性和功能所进行的技术测量。因此工业计量学也称做技术计量学。现代计量学已进展为量子物理学和测量误差为基础,以国际单位制确定计量单位,利用激光、超导、传感和转换技术以及现代信息计算技术等最新成就的新兴测量科学。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展,现代计量学的内容还会更加丰富。二、计量学的分类计量包括的专业专门多,有物理量、工程量、物质成重量、物理化学特性量等。按被测量来分,我国目前大体上将其分为十大类(俗称十大计量):几何量(长度)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无线电(电子)计量、时刻频率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化学(标准物质)计量。每一类中又可分若干项。
第二部分:计量法律、法规第一节计量立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详见附录一计量法律、法规)是1985年9月6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第28号主席令正式公布的。于1986年7月1日计量法的立法原则是“统一立法,区不治理”以法律形式代替行政治理真正使计量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计量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计量事业的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计量治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差不多准则,也是我国计量执法的最高依据,对加强我国计量工作治理,完善计量法制具有全然的意义。有关条文解释:1.第一条:明确了计量立法的宗旨和目的,确实是为了“加强计量监督治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进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2.第二条:规定了计量法的适用范围。3.第三条:规定我国采纳国际单位制。为实现单位统一,确保量值准确可靠,我国还规定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4.第五、六、七、十条:明确建立了国家基准、标准、量值传递组织,制订了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及计量检定规程,作为量值传递及计量检定、比对的法律依据。并相应成立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各省、市(县)计量测试研究所等计量测试的研究机构。计量法中对企事业单位计量器具的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5.第八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可依照需要,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但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需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方能使用。计量标准的考核是对其用于开展计量检定,进行量值传递的资格的计量认证。6.第九条:规定了强检和非强检的计量器具的划分,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药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且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强制检定,除此以外的其它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则属非强制检定的。(详见附录一计量法律、法规)二、其它治理方法和细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共11章65条1987.2.1国家局公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共6章35条1987.5.30国家局公布(三)、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2.27国务院公布(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治理方法1989.11.4国家局公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治理方法1987.4.15国务院公布(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1987.5.28国家局公布(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治理的计量器具的目录1987.7.10国家局公布(八)、仲裁检定和计量调解方法1987.10.12国家局公布(九)、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1990.8.25国家局公布第二节法制计量治理的对象一、法制计量治理的对象与范围法制计量治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部门的任务,具有国家强制力。我国的法制计量治理的对象要紧确实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1.计量器具是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为计量器具,它也可称为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必须实行强制检定及非强制检定。2.计量器具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治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检定是按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和检定系统框图即检定系统表(见附录二教学用图)进行。检定分为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周期检定。首次检定:是指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后续检定:是指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周期检定:是指按时刻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强制检定是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列入国家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的一种检定。强制检定的特点要紧表现在:强制检定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实行治理,持有这些计量器具的个人或单位,不管其是否情愿,都必须按规定申请检定。强制检定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其他有关机构执行检定。检定关系是固定的,被检定单位和个人都要定点、定期送检。这是一种强制性的明确的规定。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常见石油计量器具见下表:器具名称检定周期依据规程编号钢卷尺(测深钢卷尺、一般钢卷尺、钢围尺等)一般为半年,最长不得超过1年JJG4—1999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最长不超过1年JJG130—1984工作玻璃浮计(密度计)1年,但依照其使用及稳定性等情况可为2年JJG42—2001立式金属罐4年JJG168一1987卧式金属罐最长不超过4年JJG266—1996球形金属罐5年JJG642—1990汽车油罐车初检1年,复检2年JJG133—1987质量流量计2年(贸易结算的为1年)JJG897—1995器具名称检定周期依据规程编号液体容积式流量计(腰轮流量计、椭圆齿轮流量计等)1年(贸易结算及优于0.5级的为半年)JJG667—1997速度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等)半年(0.5级及以上);2年(低于0.5级)JJG198—1994燃油加油机以加油机使用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半年JJG443—1998非自行指示轨道衡半年JIG142—2002动态称量轨道衡1年JJG234—1990固定式杠杆秤1年JJG14—1997移动式杠杆秤1年JJG14—1997套管尺1年JJG473—1995液位计一般不超过1年JJG971—2002船舶液货计量舱3年JJG702—2005对除以上范围之外的检定为非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是指对强制检定范围以外的计量器具所进行的一种依法检定。今后大量的非强制的计量器具为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能够采纳校准的方式。3.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其结果能够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4.校准和检定的要紧区不如下:(1)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治理范畴的执法行为。(2)校准要紧用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3)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4)校准不推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5)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因为检定是属于法制计量范畴,其对象应该是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因此,为实现量值溯源,大量的采纳校准。实际上“校准”是大量存在着,在我国,一直没有把它作为是实现量值统一和准确可靠的要紧方式,却用检定来代替它。这一观念正在转变,而且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同意,它在量值溯源中的地位将被确立。第三节法定计量单位一、量、量制和量纲(一)、[可测量的]量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不和定量确定的属性定义为量。其具体意义是指大小、轻重、长短等概念,如导线长度、物体质量等。量的表示都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计量单位。量的大小并不随所用计量单位而变,即可变的只是单位和数值,这是各种单位制单位互相换算的基础,也是量的一种差不多特性。2.量值量值是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二)、量制与量纲量制是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量纲是以给定量制中差不多量的幂的乘积表示某量的表达式。无量纲量,如摩擦系数、相对密度、体积修正系数等差不多上无量纲量。二、单位和单位制(一)、[计量]单位概念1.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纳的特定量称为单位。2.差不多[计量]单位是给定量制中差不多量的测量单位。3.导出[计量]单位导出[计量]单位是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测量单位。4.倍数[计量]单位与分数[计量]单位倍数[计量]单位是按约定的比率由给定单位构成的更大的测量单位。分数[计量]单位是按约定的比率由给定单位构成的更小的测量单位。(二)、[计量]单位制[计量]单位制是为给定量制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差不多单位和导出单位。[计量]单位符号是表示计量单位的约定符号。三、国际单位制(一)、国际单位制(SI)的构成1.国际单位制(SI)概念国际单位制(SI)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举的一种一贯单位制。目前国际单位制共有七个差不多单位。2.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国际单位制是由SI单位(包括SI差不多单位和SI导出单位)、SI词头和SI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三部分构成的。(1)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国际单位制(SI)SI单位SI差不多单位SI导出单位包括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SI词头和SI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2)SI差不多单位国际单位制的SI差不多单位为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和坎德拉,其对应量的名称、单位符号和定义见下表: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定义长度米m米是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s时刻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质量千克kg千克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时刻秒s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相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刻电流安[培]A在真空中截面积可忽略的两根相距1m的无限长平行圆直导线内通以等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A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开尔文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物质的量摩[尔]mol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差不多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差不多单元应予指明,能够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的组合发光强度坎[德拉]cd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3)SI导出单位SI导出单位是由SI差不多单位按定义方程式导出的单位。它包括两类:用SI差不多单位表示的一部分SI导出单位;具有专门名词的SI导出单位。共21个。见下表:量的名称名称符号用SI差不多单位和SI导出单位表示[平面]角立体角频率力压力、压强、应力能[量]、功、热量功率、辐[射能]通量电荷[量]电压、电动势、电位、电势电容电阻电导磁通[量]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密度电感摄氏温度光通量[光]照度[放射性]活度、汲取剂量比授[予]能、比释动能剂量当量弧度球面角赫[兹]牛[顿]帕[斯卡]焦[耳]瓦[特]库[仑]伏[特]法[拉]欧[姆]西[门子]韦[伯]特[斯拉]亨[利]摄氏度流[明]勒[克斯]贝可[勒尔]戈[瑞]希[沃特]radsrHzNPaJWCVFΩSWbTH℃1m1xBqGySv1rad=1m/1sr=1m2/m1Hz=1s-11N=1kg·m/s21Pa=1N/m21J=1N·m1W=1J/s1C=1A·s1V=1W/A1F=1C/A1Ω=1v/A1S=1Ω-11Wb=1V·a1T=1Wb/m1H=1Wb/A--1lm=1cd·sr1lx=1lm/m1Bq=1s-11Gy=1J/kg1Sv=1J/kg(4)SI词头SI词头的功能是与SI单位组合在一起,构成十进制的倍数单位和分数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共有20个SI词头,见下表:所表示的因数词头名称词头符号所表示的因数词头名称词头符号英文中文英文中文10241021101810151012109106103102101yottazettaexapetateragigamegakilohectodeca尧[它]泽[它]艾[可萨]拍[它]太[拉]吉[咖]兆千百十YZEPTGMkhda10-2410-2110-1810-1510-1210-910-610-310-210-1yoctozeptoattofemtopiconanomicromillicentideci幺[科托]仄[普托]阿[托]飞[母托]皮[可]纳[诺]微毫厘分yzafpnμmcd(二)、制外单位制外[计量]单位是不属于给定单位制的测量单位。有一些单位本身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广泛应用,但是国际单位制还不包括它们,这些单位确实是国际单位制的制外单位。其中包括:(1)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如表示时刻的单位:分、秒、时、日;表示平面角的单位:度、[角]分、[角]秒;表示体积的单位:升等。(2)临时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如表示转速的单位:转每分;表示长度的单位:海里、公里。四、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一)、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指国家以法令的形式,明确规定同时同意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的计量单位。凡属于一个国家的一个法定计量单位,在那个国家的任何地区、任何领域及所有人员都应按规定要求严格加以采纳。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保留了少数其他计量单位组合而成的,它包括了SI的差不多单位、导出单位和词头,同时选用了一些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上述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见下表:量的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与SI单位的联系时间分[小]时日(天)minhd1min=60s1h=60min=3600s1d=24h=86400s[平面]角度[角]分[角]秒(°)(')(")1°=(π/180)rad1'=(1/60)°=(π/10800)rad1"=(1/60)'=(π/64800)rad体积升L(l)1L=1dm3=10-3质量吨原子质量单位tu1t=101u=1.660540×10-27旋转速度转每分r/min1r/min=(1/60)s-1长度海里nmile1nmile=1852m(只用于航行)速度节kn1kn=1nmile/h=(1852/3600)ms-1(只用于航行)能电子伏eV1eV=1.602177×10-19J级差分贝dB--线密度特[克斯]tex1tex=10-6kg/面积公顷hm21hm2=10(二)、与石油有关的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1.长度和体积长度属国际单位制中的差不多单位,单位是“米”,符号为“m”,它的常用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体积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立方米”,用符号“m3”表示,其常用单位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升(L或l)亦可作体积单位,那个地点1L=1dm3,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毫升(mL)那个单位,且1mL=10-3L,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能把升称为“立升”、“公升”,也不能把mL记作“cc”2.质量与重量质量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差不多单位,其单位是“千克(公斤)”,用符号“kg”表示,表示质量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等。重量所表示的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在数值上它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在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由于历史的缘故,“重量”一词的含义在使用时是不明确的,有时指物体的质量,有时又指物体的重力(即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为幸免“重量”一词在使用中出现含混的现象,1901年第三届国际计量大会特不声明:“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然而,长期以来的使用适应,不管在生活中依旧贸易中都用重量代替质量,考虑到这一适应在一段时期中难以改变,因此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时明确指出:“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适应称为重量”。如此在生活和贸易中就能够用质量的单位来描述物体的重量,然而在物理学和其它学科及技术领域里,表示重力时应幸免使用“重量”一词,而应用牛[顿]来描述重力的大小,牛[顿]作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是用来表示力和重力的单位,以符号“N”表示,它等于1千克的物体以1米/秒2的加速度运动所需要的力,即1牛[顿]=1千克米/秒2。3.密度密度表示在某一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其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用符号“kg/m3”表示,常用单位还有”克每立方厘米(g/cm3)”、“千克每立方分米(kg/dm3)”4.压力、压强压力、压强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帕[斯卡]”,它表示1牛顿的力均匀而垂直地作用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即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或压强。帕[斯卡]的国际符号是“Pa”,依照定义1Pa=1N/m2,常用的压力和压强单位还有“千帕(kPa)”、“兆帕(MPa)”。
第三部分: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前言为加强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计量治理和计量技术水平,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保证,改善经营治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事实上施细则以及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计量工作的意见》,制定本规范。1.范围1.1本规范规定了企业为实施科学治理、保证质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益所应具备的计量检测保证能力的差不多要求。1.2本规范的要求是通用的,企业应依照自身的产品特点、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选择相应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本规范的要求。计量器具制造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等对计量有专门要求的企业,除满足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满足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计量要求。2.引用文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2《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治理方法》2.3《计量标准考核方法》2.4《计量检定人员治理方法》2.5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2.6GB/T119022.1《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2.7GB/T17167—1997《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治理导则》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注:引用文献可向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咨询。3.术语定义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的有关定义适用于本规范。下面引用了一些最相关的定义并列出一些适用于本规范的其他定义。3.1计量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3.2计量保证用于保证计量可靠和适当的测量准确度的全部规范、技术手段及必要的各种运作。3.3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3.4(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3.5计量器具(测量仪器)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3.6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3.7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问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3.8溯源等级图一种代表等级顺序的框图,用以表明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与给定量的基准之间的关系。注:溯源等级图是对给定量或给定型号计量器具所用的比较链的一种讲明,以此作为其溯源性的证据。3.9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3.10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3.11检测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3.12审核确定计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打算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3.13评审由企业最高领导就计量方针和目标,对计量工作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4.要求4.1计量治理4.1.1领导职责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应学习、了解计量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要求,并负责在本企业组织实施。4.1.2治理机构企业能够依照实际需要,自主设置治理计量工作的机构和专(兼)职计量治理人员,统一治理本企业的计量工作。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计量治理机构及各类专(兼)职计量治理人员的职责应形成文件,并认真执行。4.1.3治理制度企业应依照生产经营和计量治理的需要,建立必要的计量规章制度,并能有效地贯彻执行,执行结果应有记录。制度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计量培训教育制度:(2)计量治理机构和治理人员的岗位责任;(3)计量器具采购,人库和流转制度;(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5)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6)不合格计量器具的治理制度;(7)计量检测治理制度;(8)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4.1.4计量人员企业应配备与生产经营和计量治理工作岗位相适应的,并通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计量人员。企业应制定人员培训打算并组织实施。4.2计量单位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有专门情况需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4.3计量器具配备4.3.1企业应按照产品标准和生产工艺文件的要求,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设备。4.3.2企业可依照原材料检测、经营治理、安全生产、环境爱护、能源计量、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设备。4.4计量检测4.4.1企业应依照产品标准、工艺文件,生产经营和质量操纵的要求,确定检测项目,并制定必要的检测规范。检测规范应包括检测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环境条件及检测结果处理等方面的内容。4.4.2检测应按规定的要求和检测规范进行,检测结果应有记录。4.5量值溯源4.5.1企业应编制完整的量值溯源图(或表),保证全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5.2企业自主开展的检定项目,要有量值溯源等级图,企业的最高计量标准应按照《计量标准考核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治理。4.6计量检定(校准)4.6.1器具治理企业应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治理账册,并制定计量器具分类治理方法和周期检定(校准)打算,对计量器具实施统一治理。计量器具的分类治理方法,凡国家或行业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企业制定治理方法,经企业领导批准后实施。4.6.2强制检定企业必须将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县(市)级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4.6.3非强制检定企业可自行开展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应合理确定检定(校准)周期。周期的确定应有文件做出规定,文件应经企业领导批准。对不能自行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企业应将其送有资格对社会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进行检定(校准),检定(校准)应按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4.6.4标志治理企业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治理,标志应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或检定(校准)人员。4.7不合格计量器具的操纵不合格计量器具是指计量器具差不多损坏、显示不正常、过载或误操作,功能出现了可疑、超过了规定的检定(校准)周期、封缄的完整性已被损坏等情况。企业对任何不合格计量器具都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出明显的标志。不合格计量器具应在不合格缘故已排除并经再次检定(校准)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4.8计量记录与档案治理企业应保存足够的计量记录和档案,用以证明计量治理的有效运行。计量记录和档案一般应包括:计量器具讲明书及使用、维修记录;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检定(校准)原始记录、计量检定(校准)证书;计量检测记录、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证件、人员培训记录、计量治理审核、评审记录等。4.9环境条件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相应技术规范的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必要时,企业应制定有关环境条件要求和治理的制度,并对关键检测点的环境条件实施操纵和记录。4.10审核与评审4.10.1企业主管计量工作的领导应定期组织对计量工作情况进行审核,必要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4.10.2企业领导人应依照审核结果和其他有关信息,定期组织对计量工作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改进。第四部分:误差理论基础误差公理:一切测量结果都带有误差,误差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和测量的过程中。因此,在计量过程中,不管仪器多么准确,人员测量多么认真,方法如何合理,测量环境条件如何好,都有或大或小的误差。第一节误差定义及表示方法一、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定义是: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即: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真值测量结果是由测量所得到的给予被测量的值,是客观存在的量的实验表现,仅是对测量所得被测量之值的近似或可能。显然它是人们认识的结果,不仅与量的本身有关,而且与测量程序、测量仪器、测量环境以及测量人员有关。而真值反映了人们力求接近的理想目标或客观真理。真值本质上是不能确定的。因而,作为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的测量误差,也是无法准确得到或确切获知的。约定真值是关于给定目的具有适当不确定度的、给予特定量的值,有时该值是约定采纳的。约定真值有时也称为指定值、最佳可能值、约定值或参考值。通常有:(1)由计量基准、标准复现而给予该特定量的值。如用某二等标准石油密度计检定一支工作用石油密度计,在20℃条件下,标准密度计已修正测量结果为0.7300g/cm3,工作用密度计示值为0.7295g/cm3,该测量误差则为:0.7295-0.7300=-0.0005g/cm3(2)采纳权威组织推举的该量的值。如由常数委员会(CODATA)推举的真空光速、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特定量的最新值。因此还有平面三角形内角和恒定的180°等。(3)用某量的多次测量结果来确定该量的约定真值。二、误差的表示方法1.绝对误差误差当有必要与相对误差相区不时,误差有时称为测量的绝对误差。即:绝对误差=测量结果-真值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即:相对误差=(绝对误差/被测量真值)×100%如:用工作用测深钢卷尺测量液位的高度,其测量结果为:1000mm,真值为1001mm,则绝对误差为:1000-1001=-1mm;相对误差为(-1/1001)×100%=-0.0999%。用同一钢卷尺测量液位的高度其测量结果为10000mm,真值为10001mm,则绝对误差为10000-10001=-1mm;相对误差为(-1/10001)×100%=-0.009999%,从两个测量结果看,它们的绝对误3.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测量仪器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该特定值一般称为引用值,能够是测量仪器的量程或标称范围的上限。例如一台标称范围为0~150V的电压表,当在示值为100.0V处,用标准电压表检定所得到的实际值(标准值)为99.4V,则该处的引用误差为:(100.0-99.4)÷150×100%=0.4%上式中100.0-99.4=+0.6V为100.0V处的示值误差,而150为该测量仪器的标称范围的上限,因此引用误差差不多上对满量程而言。采纳引用误差能够十分方便地表述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例如液体容积式流量计分为0.1、0.2、0.3、0.5、1.0、1.5、2.5等7个准确度等级,它们差不多上仪表最大同意示值误差,以量程的百分数(%)来表示的。4.修正值修正值是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即:修正值=真值-未修正测量结果真值=未修正测量结果+修正值=未修正测量结果-误差由上式可知,未修正测量结果加上修正值和未修正测量结果减去误差得到的是同一个值,即真值。因此:修正值与误差的关系是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在油品计量中也常涉及到修正值的使用,如温度计、密度计、测深钢卷尺等。石油用温度计通常使用的是全浸式玻璃棒式水银温度计,分度值为0.2℃。JJG130-198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中规定-30~+100℃的温度计最大同意误差为±0.3℃。受检合格温度计的计量器具合格证书上每隔10℃5.偏差偏差是一个值减去其参考值。参考值即标称值。标称值是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圆整值或近似值。如一支标称值为1m的钢板尺,经检定事实上际值为1.003m,此尺的偏差为+0.003m,即:偏差=实际值-标称值。由此可见,定义中的偏差值与修正值相等,或与误差等值而反向。应强调的是:偏差相关于实际值而言,修正值和误差则相关于标称值而言,它们所指的对象不同。第二节误差的来源产生误差的缘故是多方面的,了解和掌握误差的来源,对减少和消除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或者进行误差的计算,选择测量方法和评定测量准确度都有重要的意义。误差要紧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装置误差测量装置是指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称。由于计量装置本身不完善和不稳定所引起的计量误差称为装置误差。分为:(1)标准器误差;(2)仪器、仪表误差;(3)附件误差;2.测量方法的误差采纳近似的或不合理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而引起的误差叫做方法误差。如在测量油罐内油品计量温度,由于计量孔位置偏移,不能使温度计到达有代表性的指定点;或测量油品有流量法、直接衡量法以及体积一重量法,三者最后的计算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等;由此引起的误差都为方法误差。3.操作者的误差测量人员由于受分辨能力,反应速度、固有适应、估读能力、视觉差异、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一时生理或心理的异态反应而造成的误差,如读数误差、照准误差等。4.测量环境引起的误差由于客观环境偏离了规定的参比条件引起的误差。如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照明等。第三节误差分类及其性质误差按其性质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1.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随机误差等于误差减去系统误差。因为测量只能进行有限次数,故可能确定的只是随机误差的可能值。随机误差因多种因素起伏变化或微小差异综合在一起,共同阻碍而致使每个测得值的误差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因陋就简多次测量时的条件不可能绝对地相同,测量也只能进行有限次数。就单个随机误差可能值而言,它没有确定的规律;但就整体而言,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故可用统计方法可能其界限或它对测量结果的阻碍。在测量误差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分布是正态分布率,因为通常的测量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在有些情况下,随机误差还有其他形式的分布率,如均匀分布、三角形分布、偏心分布和反正弦分布等。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性,要紧归纳为对称性、有界性、单峰性。(1)对称性是指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也即测得值是以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为中心而对称分布的。由于所有误差的代数和趋近于零,故随机误差又具有抵偿性,那个统计特性是最本质的。换句话讲,凡具有抵偿性的误差,原则上均可按随机误差处理。(2)有界性是指测得值误差的绝对值可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也即可不能出现绝对值专门大的误差。(3)单峰性是指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数目多,也即测得值是以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为中心而相对集中分布的。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它是在对被测量过程中,在偏离测量规定条件或由于测量方法不当时,有可能会产生保持恒定不变或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重量。如同真值一样,系统误差及其缘故不能完全获知。3.粗大误差这种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会明显地歪曲测量结果,应给予剔除。粗大误差产生的缘故既有测量人员的主观因素,如读错、记错、写错、算错等;也有环境干扰的客观因素,如测量过程中突发的机械振动,温度的大幅度波动,电源电压的突变等,使测量仪器示值突变,产生粗大误差。此外,使用有缺陷的计量器具,或者计量器具使用不正确,也是产生粗大误差的缘故之一。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结果视为离群值,按数据统计处理准则来剔除。在重复条件下的多次测得值中,有时会发觉个不值明显偏离该数值算术平均值,对它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种可疑值不可随意取舍,因为它可能是粗大误差,也可能是误差较大的正常值,反映了正常的分散性。正确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进行直观分析,若确认某可疑值是由于写错、记错、误操作等,或者是外界条件的突变产生的,能够剔除,这确实是直观推断或称为物理判不法。第四节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可用性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由于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重复测量,真值也只能用约定真值代替,因此可能确定的系统误差只是其可能值,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度。那个不确定度也确实是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它与其他来源的不确定度一样贡献给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一)、测量不确定度(U):表征合理的给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即:对测量结果不能确信的程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1.一个参数;2.一个表示被测量值分散性的参数;3.一个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4.一个合理给予的参数。以上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阻碍所做的修正,特不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操纵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操纵过程中。也确实是讲,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的,现在对同一被测量作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标准[偏]差Sr,或复现性标准[偏]差SR表示。定义中的“相联系”,意指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与测量结果“在一起”的参数,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示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明白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讲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不称它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由此可见,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来源于随机性和模糊性,前者归因于条件不充分,后者归因于事物本身概念不明确。不确定度当由方差得出时,取其正平方根。(二)、标准不确定度(Uxi):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A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必须通过作实验得到。2.B类评定: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通过经验,理论分析,查资料得到。两者只是在评定的方法上不同,而与不确定度的来源无关,它们都把误差看成随机变量,研究其概率分布规律;A类客观性较强,B类主观性较强。(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Uc2=ΣCi2Uxi2+协方差项+高阶项…不确定度传播律Ci--灵敏系数;Uxi--各标准不确定度。(四)、扩展不确定度(Uk、Up):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给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它能够是标准差的倍数,或给定置信概率的区间的半宽度。(五)、包含因子(覆盖因子k):为求得扩展不确定度,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k=Uk/Uc(六)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要紧区不如下表:序号内容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1定义的要点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是一个差值表明给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一个区间2重量的分类按出现于测量结果中的规律,分为随机和系统,差不多上无限多次测量时的理想化概念按是否用统计方法求得,分为A类和B类,差不多上标准不确定度3可操作性由于真值未知,只能通过约定真值求得其可能值按实验、资料、经验评定,实验方差是总体方差的无偏可能4表示的符号非正即负,不要用正负(±)号表示为正值,当由方差求得时取其正平方根5合成的方法为各误差重量的代数和当各重量彼此独立时为方和根,必要时加入协方差6结果的修正已知系统误差的可能值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得到已修正的测量结果不能用不确定对结果进行修正,在已修正结果的不确定度中应考虑修正不完善引入的重量7结果的讲明属于给定的测量结果,只有相同的结果才有相同的误差合理给予被测量的任一个值,均具有相同的分散性8实验标准[偏]差来源于给定的测量结果,不表示被测量可能值的随机误差来源于合理给予的被测量之值,表示同一观测列中任一个可能值的标准不确定度9自由度不存在可作为不确定评定是否可靠的指标10置信概率不存在当了解分布时,可按置信概率给出置信区间第五节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一)、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相同条件:1.相同的测量程序2.相同的观测者3.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4.相同地点5.在短时刻内重复测量(二)、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可改变的条件:1.测量原理2.测量方法3.观测者4.测量仪器5.参考测量标准6.地点7.使用条件8.时刻第六节消除或减少误差的方法研究误差最终是为了达到消除或减少误差的目的,以提高测量准确度。一、系统误差的消除或减少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有两个差不多方法。一是事先研究系统误差的性质和大小,以修正量的方式,从测量结果中予以修正;二是依照系统误差的性质,在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使系统误差相互抵消不带人测量结果。1.采纳修正值方法关于定值系统误差能够采取修正措施。一般采纳加修正值的方法,如对测深钢卷尺、温度计、密度计的修正。2.从产生根源消除用排除误差源的方法来消除系统误差是比较好的方法。这就要求测量者对所用标准装置,测量环境条件,测量方法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尽可能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根源,进而采取措施。如:使用后的测深钢卷尺其示值总比标准值长一些,这专门可能是长期承受尺铊压力的阻碍。应注意这一因素,可在零位值部分进行调节。3.采纳专门的方法(1)交换法(又称高斯法);(2)替代法(又称波尔达法);(3)补偿法(又称异号法);(4)对称测量法(5)半周期偶数测量法;(6)组合测量法。二、随机误差的消除或减少随机误差是由专门多临时未能掌握或不便掌握的微小因素所构成,这些因素在测量过程中相互交错、随机变化,以不可预知方式综合地阻碍测量结果。就个体而言是不确定的,但对其总体(大量个体的总和)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因此能够用统计方法分析其对测量结果的阻碍。随机误差按统计方法来评定,如用算术平均值来评定测量结果的数值,实验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实验标准偏差来评定测量结果的分散性等。测量数据有下面几种简单处理方法。1.一般步骤对一个量进行等精度独立测量后,如系统误差已采取措施消除,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1)求算术平均值算术平均值是一个量的n测量值的代数和再除以n而得的商。即:x=Σxi/n式中x--算术平均值;n--测量次数。(2)求残余误差(vi)及其平方值和残余误差是测量列中的一个测量值xi和该列的算术平均值x之间的差vi。即:vi=xi-x残差平方值的和是将各残差平方值相加。(3)求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均方差、均方根误差)测量列中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是表征同一被测量值的多少测量所得结果的分散性参数。在实际测量中,测量次数尽管是充分的,但怎么讲有限,因而往往用残余误差代替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并按下列公式计算标准偏差的可能值。2.标准偏差σ的求取标准偏差σ是在真值已知,且测量次数n→∞的条件下定义的。实际上,测量次数总是有限的,真值也是无法明白的。因此,符合定义的标准偏差的精确值是无法得到的,只能求取其可能值。现要紧介绍贝塞尔法。利用贝塞尔法,可在有限次测量的条件下,借助算术平均值求出标准偏差的可能值。[例4—1]对某一物件进行10次测量,所得数据为(单位:mm)10.0040、10.0057、10.0045、10.0065、10.005110.0053、10.0053、10.0050、10.0062、10.0054试求均方差。解:(1)求算术平均值:x=10.0053(2)求残差:vi=xi-x=xi-10.0053以微米为单位时,对应于上述测量数据的各残差依次为:-1.3;0.4;-0.8;1.2;-0.2;0;0;-0.3;0.9;0.4。验算:Σvi=0故计算正确。(3)求残差的平方值及其和:求上列残值的平方值,结果依次为(单位:μm2):1.69;0.16;0.64;1.44;0.04;0;0;0.09;0.81;0.01,各残值的平方和为:ΣVi2=4.88(μm2)(4)求标准偏差的可能值:σ=0.736(μm)为计算方便,免出差错,将上述结果可列成以下表格:测量结果xi(mm)残差(μm)残差平方.(μm2)10.004010.005710.004510.006510.005110.005310.005310.005010.006210.0054-1.3+0.4-0.8+1.2-0.200-0.3+0.9+0.11.690.160.641.440.04000.090.810.01总和:100.053mm平均值:10.0053mm残差平方和:4.88μm2标准偏差:0.736μm除贝塞尔法外,还有佩特斯法、极差法、最大误差法,最大残差法求出标准偏差。三、粗差的剔除在一组测量数据中难免存在着粗大误差。因此,在可能随机误差时,必须事先剔除其中的粗大误差;否则,将显著阻碍测量结果。几种常见的剔除粗差方法如下:莱因达准则(3σ准则)当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时,大于3σ的随机误差出现概率小于0.27%,相当于测量370次才出现一次。由此能够认为,关于有限次测量,误差值大于3σ一般是不可能。现在,若出现误差大于3σ的测值,则有理由认为它含有粗大误差,应予剔除,这确实是莱因达准则剔除粗大误差的原理。莱因达准则以固定概率为基础建立,一律以置信概率p=99.73%确定粗差界限。此外剔除粗差还有肖维勒准则、格拉布斯准则、t检验准则、狄克逊准则等。第七节计量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处理是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科学的数据处理,才能得到合理的测量结果。由于测量结果含有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位数,应保留适宜,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易使人认为测量准确度专门高,太少会损失测量准确度。1.有关名词解释(1)正确数。不带测量误差的数,如3支温度计,5个人。(2)近似数。接近但不等于某一数的数,如圆周率π的近似数为3.14。在自然科学中,一些数的位数专门长,甚至是无限长的无理数,但运算时只能取有限位,因此实际工作中近似数专门多。(3)有效数字。一个数字的最大误差不超过其末位数字的半个单位,则该数字的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到最末一位数字,为有效数字。(4)有效位数。一个数全部有效数字所占有的位数称为该数的有效位位数。如3.4中的“3.4”为两位有效数字。下面介绍一下油品计量中有效位数的确定:A.若油重单位为吨(t)时,则数字应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若油重单位为千克(kg)时,则有效数字仅为整数。B.若油品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时,则有效数字应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若体积单位为升(L)时,则有效数字仅为整数;但燃油加油机计量体积单位为升时,数字应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二位。C.若油温单位为摄氏度(℃)时,则有效数字应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即精确至0.1℃D.若油品密度单位为g/cm3时,则有效数字应保留至小数点后第四位;若油品密度单位为kg/m3,则有效数字应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2.数字修约原则在处理计量测试数据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仅保留有效位数的数字,其余数字都舍去。这时要遵循以下规则进行取舍:假如以舍去数的首位单位为1,分三种情况进行处理:(1)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大于5,则保留数字的末位加1;(2)若舍去部分的数值小于5,则保留数字的末位不变;(3)若舍去部分数值等于5,则将保留数字的末位凑成整数,即末位为偶数(0、2、4、6、8)时不变,为奇数(1、3、5、7、9)时则加1。为便于经历,我们将上述规则简化为口诀:五下舍去五上进,偶弃奇取恰五整。[例4—2]将下列左边各数保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76.7464→76.7515.6735→15.670.3750→0.380.3650→0.360.365000001→0.373.近似数的加减运算近似数的加减,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为准,其余各数均修约成比该数多保留一位,计算结果的小数位数与小数位数最少的那个近似数相同。[例4—3]求28.1+14.54+3.0007的值解:28.1+14.54+3.0007=28.1+14.54+3.00=45.64=45.6答:该值为45.6。4.近似数的乘除运算近似数的乘除,以有效数字最少的为准,其余各数修约成比该数字多一位的有效数字;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与有效数字的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相同,而与小数点位置无关。[例4—4]求2.3847×0.76÷41678的值解:2.3847×0.76÷41678=2.38×0.76÷4.17×104=4.33764988×10-5=4.3×10-5答:该值为4.3×10-55.近似数的乘方运算乘方运确实是乘法运算的特例,其规则与乘除运算规则类同,为:数进行乘方运算时,幂的底数有几位有效数字,运算结果就保留几位有效数字。[例4—5]试求(2.46)2的值解:经计算得(2.46)2=6.0516。因为底数2.46的有效数字为三位,因此计算结果亦取三位有效数字,为6.05。答:该值为6.05。6.近似数的开方运算开方运确实是乘方的逆运算,因此能够由乘方运算规则导出开方运算规则为:数进行开方运算时,被开方数有几位有效数字,求得的方根值就保留几位有效数字。列举一例进行讲明。7.近似数的混合运算进行混合运算时,中间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可比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规则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多保留一位。那个地点应该指出,为可靠起见,实际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和最终结果的数的位数可比按以上有关规则规定的多保留1~2位,作为保险数字,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8.修约注意事项(1)不得连续修约。即拟修约的数字应在确定位数一次修约获得结果,不得多次连续修约。如:修约15.4546至个位,结果为15,不正确修约是:15.4546→15.455→15.46→15.5→16。(2)负数修约,先将它的绝对值按规定方法进行修约,然后在修约值前加上负号,即负号不阻碍修约。第五部分:石油基础知识第一节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石油是原油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它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由于它发热量高且易于储存、运输,因此成为工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事实上石油的重要作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进展的各个领域。原油是一种埋藏在地下的天然矿产物,其密度一般在0.80~0.98g/cm3之间。凝点差异较大,有的高达30℃以上,有的低于-50℃组成原油的要紧元素是碳(C)和氢(H),碳含量约83%~87%,氢含量约11%~14%,两者合计约96%~99%。碳和氢以不同数量和方式排列,构成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其次还含有少量的硫(S)、氧(O)、氮(N)(这些元素合计含量为1%~4%)以及极微量的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镍(Ni)、钒(V)、铜(Cu)、铝(Al)、碘(I)、磷(P)、砷(As)、硅(Si)、氯(Cl)等十多种元素。上述各种元素在原油中都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相互结合为非烃类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这些非烃类化合物大都对原油加工和成品油质量有不利阻碍,因此在炼制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除去。原油通过常减压蒸馏和各种转化、精制等炼制工艺,加工成各种动力燃料、照明用油,溶解剂、绝缘剂、冷却剂、润滑剂和用途广泛、品种繁多的化工原材料,统称为“石油产品”。石油中的烃类按其结构不同,大体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不饱和烃等。不同烃类对各种石油产品性质的阻碍各不相同。第二节常用理化指标1.密度单位体积的物质在真空中的质量称为密度。即:ρ=m/v,单位为g/cm3、kg/m3等。(1)标准密度(ρ20):我国将在20℃国际上也有将在15.6℃(60℉)、101.358kPa下物质的密度定为标准密度的,表示为ρ(2)视密度(ρt'):在试验温度下,玻璃密度计在液体试样中的读数称为视密度。(3)相对密度(D、d):在给定条件下,物质密度ρ1与参考物质密度ρ2之比,参考物质通常是水在4℃、15℃、15.6在某种程度上往往能够依照油品密度的大小来推断该油的大概质量。必须注意的是由密度的定义可知,即便同一油品,其密度随温度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即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反之则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密度的测定要紧用于油品计量和对某些油品的质量操纵。2.API度欧美各国常用15.6℃(60℉)的水作为参考物质,15.6℃油品的相对密度为dAPI°=(141.5/d15.615.6)-131.5d15.615.6--相对密度:由该油品15.6℃的密度与15.6℃纯水密度之比。可依照GB1885-常见石油产品的API度如下表:品种d15.615.6API度品种d15.615.6API度原油0.65~1.0686~2柴油0.82~0.8741~31汽油0.70~0.7770~52润滑油>0.85<35煤油0.75~0.8357~9------3.粘度牛顿指出,当流体内部各层之间因受外力而产生相对运动时,相邻两层流体交界面上存在着内摩擦力。液体流淌时,内摩擦力的量度称为粘度,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依照粘度来判分牌号的。粘度一般表示方式有五种,即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式粘度、雷氏粘度和赛氏粘度。4.馏程我们把在标准条件下,蒸馏石油所得的沸点范围称为“馏程”。馏程的意义在于可用沸点范围来区不不同的燃料,同时还可用来表示燃料中轻重组分的相对含量。馏程是轻质油品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其目的在于可用它来推断石油产品中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5.浊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开始出现蜡晶体而使液体浑浊时的温度称为浊点,单位℃。6.倾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尚能流淌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单位℃。7.凝点: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的油品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单位℃。8.闪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单位℃。9.饱和蒸气压:在规定的条件下,油品在适当的试验装置中,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液面蒸气所显示的最大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单位Pa。10.水分(含水率):油品中的含水量,单位%(质)。11.实际胶质: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的蒸发残留物或车用汽油蒸发残留物中的正庚烷不溶部分称为实际胶质,以mg/100mL表示。一般而言,实际胶质较大的燃料应尽早使用,否则颜色变深、酸度增大,使用时在发动机的进油系统和燃烧系统会产生胶状沉积物,从而阻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12.辛烷值:它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项目。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内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的能力。燃料的辛烷值是在规定条件下的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的。它等于与其抗爆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标准燃料由正庚烷和异辛烷按不同比例掺合而成。人为地将正庚烷的辛烷值定为0,异辛烷定为100。如标准燃料由85%的异辛烷和15%的正庚烷组成,那个标准燃料的辛烷值确实是85。汽油的牌号确实是以其辛烷值的含量而定的,如97号汽油,即指辛烷值不小于97。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测定辛烷值的方法有马达法和研究法。目前我国车用汽油已全部采纳研究法辛烷值来确定产品牌号。13.十六烷值表示柴油燃烧性能的项目,是柴油在发动机中着火性能的一个约定值。它也是在规定条件下的发动机试验中,通过和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的,同时采纳和分析燃料具有相同着火滞后期的标准燃料中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其值。那个值越高,着火滞后的时刻越短。14.诱导期表示在规定的加速氧化条件下,油品处于稳定状态所经历的时刻周期,以min为单位。它是评价汽油在长期储存中氧化及生胶趋向的一个项目。诱导期越短,则稳定性越差,生成胶质也越快,安全保管期也就越短。第三节石油的特性一、易燃性燃烧是物质(燃料)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氧作用产生光和热的快速化学反应。燃烧也确实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反应是否具有放热、发光、生成新的物质等三个特征,是区分燃烧与非燃烧现象的依据。燃烧在时刻上和空间上失去操纵就形成火灾。火灾分为A、B、C、D四个类不: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棉、麻、木材等;B类火灾指液体物质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石油、甲醇、石蜡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丙烷等;D类火灾指金属类火灾,如钾、钠、镁等。燃烧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在一定的温度下,易燃或可燃液体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后,达到一定浓度时使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叫闪燃.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按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在28℃以下的石油如汽油、原油为甲类;闪点在28~60℃之间的石油如灯用煤油为乙类;闪点在60~120℃之间的石油如柴油为丙A类;闪点在扑灭火灾,按照经典的燃烧理论,即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燃烧即会中止。扑灭液体石油类火灾的差不多方法通常有下面几种:1.窒息法、2.冷却法、3.隔离法。二、易爆炸凡是发生在瞬间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专门大的压力向四周扩散的现象,称为爆炸。常见的爆炸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这两类爆炸在石油火灾中常见。石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当达到一定混合比范围时,遇火即发生爆炸。上述混合比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最低的混合比,称为爆炸下限(或低限);爆炸最高的混合比,称为爆炸上限(或高限)。某些油品,除了按石油蒸气浓度测定爆炸极限外,还有一个按温度来测定爆炸极限,也同样区分为下限和上限。因为石油的蒸气浓度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形成的。几种油品的闪点、自燃点、浓度爆炸极限、温度爆炸极限如下表:油品名称闪点℃自燃点℃浓度爆炸极限(%)温度爆炸极限(℃)下限上限下限上限车用汽油灯用煤油柴油-50~-304040~65415~530380~425--1.58~1.700.60~1.400.66.48~7.007.50~8.006.6-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协调试题及答案
- Java开发中的常见问题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变革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的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的产品买卖合同模板
- 组建公司合作协议书模板
- 企业战略与最佳实践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科研方法论试题及答案
- 【舟山】2025年浙江舟山市定海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购买商品房定金合同范本
- 《新疆精河县乌兰达坂脉石英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
- 防雷和接地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 管理学原理第六章 指挥课件
- 工序标准工时及产能计算表
- 消防安全知识宣传-主题班会课件(共24张PPT)
- 生产中的七大浪费(PPT35页)
- YY∕T 0617-2021 一次性使用人体末梢血样采集容器
- 《汉服文化介绍》PPT课件(完整版)
- 5以内的加减法(可直接打印)
- 车驾管知识题库查验业务知识试题库(附答案)
- 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火焰矫正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