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_第1页
阮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_第2页
阮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_第3页
阮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_第4页
阮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阮籍诗歌思想内容研究

摘要

陈留尉氏阮嗣宗,史上以“竹林七贤”为世所周知,其文学成就冠盖七贤之首,尤以《咏怀》八十余首为世人所重,影响甚远。阮籍处在当时那样一个邦本无道佞臣蜂起、朔风当世、横厉无常的时事背景之下,纵使心有愤懑,也不能直抒胸臆,针时刺世,因此诗间遣词造句屡屡言及庄老,言辞玄远,旨趣放达,发本心之声,振八荒之响;表面上寄兴仙游隐遁之事,实则针时刺世,多是不平之音。由此可见阮籍并非醉心庄老之学,放言玄远只为能够暂时舒解心中苦闷,聊以宽怀自慰。这样一来,又使得诗歌内容艰涩难懂,故有“百代之下,难以情测”之说。所以本文以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阮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儒道精神、以及诗歌主题。试图通过这些来研究阮籍诗歌思想内容。

关键词:咏怀诗;儒、道精神;诗歌主题

Abstract

WeishiRuansiZonginchenliu,Highlytalented,havinganabilitytoavoidthechainsofcourtmoralityandtraditions,evennotcryingwhenhismotherdead.

Hewantstosavingtheworldsometime,butthesystemofthecontrywascrashed,it’llbedarkness,andwitnessedaclosefriendbeingfilled,allofpeoplejustlosingtheirmind.Cloudboyhands,handscoveringrain,whounderstandsthepowerless,andtheriverwithintheshow,ShanTao,LiuLing,WangRong,JiKang,XiangXiu,RuanXiancarryingbambootours,with"SevenSagesoftheBambooGrove"well-knownintheworld,allofthemwereTaoistsbybeliefandemperament,andinterestedinpreservingtheirselfortheirsoul.

Jiquafftheliquorfarfromthehustlingcrowdandpossessedtheskilloftranscendentalwhistling,andlovedtoplayontheQin.Peopledon'tknowthejoyorangerfromhisappearance,difficulttomeasuretheprofound,resentmentgrowingcareer,empathy,butliteraryachievementscoverof"sevensages"first,especiallyhisalmanacPoemsfromMyHeart,whichcontains82poemsbytheworld.ThesepoemswithinLaotseandChuangtse,regardsublimemenashisownidol,hatethelifeofdustanddirt.Sometimeshewouldwanderawayonthehillsandforgettoreturn,andatlengthcomebackcryingbitterly,lookbackintimejustrealiseHeaven’spleasureishardtofind.

Keywords:PoemsfromMyHeart;Ru,Taoist;Theme

一、阮诗中的儒、道精神

《晋书》中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醉为常”。阮籍本人才情出众,个性傲然,少年时怀抱着自古以来儒家名士有货卖与帝王家美好理想,希望能够伸展志向有所作为,所以他在《咏怀》十五中写道:“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被褐怀珠玉”是化用孔子之言,子路问孔子曰:“有人于此,被褐怀珠玉,何如?”子曰:“国无道,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也。”就是在鼓励饱学之士去入仕为官,成为肱骨之臣,为国家效力。那么我们又知道紧接着的一句中‘颜’是颜回,‘闵’是闵子骞,二人都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且同为孔门十贤之人,皆以德行著称。其中颜回为人谦逊,性情沉静,有才而不显山不露水,努力践行孔子的理论,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而闵子骞亦是以品行高洁名世,春秋时期鲁国的季桓子想聘请闵损做费邑宰,闵子骞不同意,认为季氏是通过篡权才当上国君的,后来逃亡到齐国力辞不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阮籍实际上不光是赞美颜回这种谦和沉静的品质,对于闵子骞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的所作所为也是充满了赞许和钦佩之意。处在这一心理时期的阮籍本人还是比较信奉儒家所谓“学而优则仕”的信条的,他认为有才华有抱负那就理应去入仕,把自己的理想信念贯穿在政治行为之中,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辅助君王建立一个盛平的王朝是他的美好宏愿,也就是儒家经典中所描绘的大同理想世界,而这一切也构成了他从小读书立志的理论基础。将这一纸上宏愿蓝图变成现实则是阮籍本人少年时代的目标,因此也影响到了阮籍的世界观:一种理想化的世界观——认为只要进入朝廷施展才华,就能实现心中所愿,当然这是理想,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现实历史背景。当时是曹爽辅政,而此时的司马氏也已经蠢蠢欲动,曹爽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就开始四面拉拢,面对这种状况阮籍自然不甘屈心抑志同流合污,致使进不能居庙堂而忧其民,所以他只能退居山林,饮酒避事。所以接下来他“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联想到“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就算是跻身朝堂,位列名爵显赫,也免不了在千秋万世之后化作山冈上一抔黄土。于是“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蚩。”

眼见曹魏主事者昏聩无为,伺机突围的司马氏又开始蠢蠢欲动,直到曹爽被杀,这场政治清洗终于完成,至此,阮籍对曹魏政权怀抱的最后一丝希望完全破灭,所以他强忍着心中悲苦写下:“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他觉得徘徊没有依靠,故都之思又无法明言,借“大梁”而暗指昔日曹魏京都洛阳。树倒猢狲散,所以“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极言国之无人,都作鸟兽散。但是新掌权的司马氏政权在阮籍心里还是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他说“悦怿未交接”言下之意就是不买司马氏的帐。由此也可见他强调的是一种“君君、臣臣”的纲常伦理,那么自然对于篡权的司马氏他心里是鄙夷,是不屑与其为伍的。

所以,他绝不是老子之道所提倡的那种视天下苍生同仁的“齐物论”者,他的秩序观是基于“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的这样一种正人君子规范,而这种正人君子规范的论调仍旧不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窠臼。所以,当面临曹魏君主昏庸无为、政权衰微之势不可逆反的情况,他仍然在心底将其视作不可代替的正统,这也解释了日后其面对来路不正的司马氏集团所行的种种怪诞之事,也正是基于此,他才会在登高远望之后看到丘墓蔽野之景,感慨道“万代同一时”,深谙荣耀一时亦不免万骨同枯的结局,最终有了“乃悟羡门子”的感悟,思想也由之前的致仕转变为出世,发生了由儒思道的变化。见其《咏怀》十: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轻薄闲游子,俯仰乍浮沉。捷径从狭路,僶俛趣荒淫。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独有延年术,可以慰吾心。

《史记》中有记载说,纣王让乐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实乃亡国之音也,言魏祚将衰。而诸如邓飏、何晏这等轻薄赋闲之徒,随波逐流、随俗俯仰,也不过走的是一条朝不保夕、今有明无的狭路险途罢了,邓、何为人好货,行止飞扬,不知自保,不过是为虎作伥;而像王子乔这样的仙人也不过是游于伊洛之间,上嵩山一隐就是三十年,哪里会招摇过市呢?所以还是求仙得道之事能慰人心。既然不可避世高举,那就退而求其次只要全生远害便尚可。所以,颇有鸾凤之非清泉不饮,非竹实之不食,非梧桐而不栖之清高傲岸,是籍自身写照,亦是籍心中所向。越名教而任自然,高呼礼法岂为我辈设,爱慕才色而心怀太素,青白眼以分好恶,白对礼俗之士,嫌恶嵇喜,悦怿嵇康,缘是康赍酒携琴来造。再如第二十一首:

于心怀寸阴,义阳将欲冥。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起首之句便是心忧魏祚将倾,而‘鹤’是道教中的仙鸟,许多道教的神仙都以鹤作为坐骑,这种鸟脖子很长,一副骄傲的样子,又志性高洁,忠贞不渝;鹑,《禽经》中言“此鸟性淳,飞必附草,行不越草,遇草横前即旋行避之”,籍是不屑与这种小雀小鸟相携的。他志趣则是与玄鹤为俦,选举云中,不愿与凡禽同戏中庭局趣之地。

二、阮诗中的四大类主题

阮诗中大篇幅的用典,其中事典和物典交叠运用的得心应手,将比兴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钟嵘《诗品》评其“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又因其情意深厚,寓托深远,故而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又我辈才疏学浅,班门之前心有戚戚,只能以雕虫之技从细微处着手,方能窥得真知一角。阮诗中的意象大体归纳为三大类。

慨叹日渐衰微的曹魏政权

我们也知道曹魏政权日渐衰微,正是大势已去的光景,所以,阮诗中有大量的意象来指代这种每况愈下的处境。见于第七首中一句“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也就是说最热的三十天很快就要过去了,而班婕妤的《团扇歌》中有一句与此类似的诗,她说“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再联系孔子所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孔子这里是在强调位序有别,礼乐有异,也是在对那些有僭越之心的人臣进行旁敲侧击。那么同理所谓的‘炎暑’也是在指代曹魏政权,但是这个政权已经是摇摇欲坠,朝不保夕的了,所以他说是“三旬将欲移”,三旬,也就是三十天,但在这里不过是一个泛指的时间概念,极言时间之短。这里是因为公元254年的一件事情,这一年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260年的时候,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直接将曹髦杀掉,另立常道公曹奂。名义上正经的曹魏集团已经被司马氏架空,大权旁落,大有日薄西山之况。

到了八首的时候是“灼灼西颓日,馀光照我衣”,如果说把曹魏政权比作太阳的话,第七首中还是日中正午的时候,而到了第八首的时候,已经日落西山了,时值薄暮,但是站在落日余晖下,那些微的光热照在身上,还是能想起前朝的好来,心里对旧朝仍然有一份眷恋。下文中的“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则是写描写群像,改朝换代了,那众人都是什么态度呢?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些不甘心同流合污的君子们现在就如同失去栖身之所的寒鸟一般,唯有相携避世,方有望保全生身。但也有贪虐之辈渴慕富贵,归附新主,开始平布青云,摇身黄鹄上九天,所以阮籍讥刺这种人道:“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喻这些朝思暮改之辈最终会不得善果。

十四首中又道“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帏”,到这里已经写到开秋天凉了,说明现实情况又进一步恶化,果然下一句紧接着就是“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虽然愁肠百转,痛苦难抑,但是只能偷偷的悲伤难过,所以他才会有驱车不返,不论去向,于穷途处,无人之境,大声恸哭的辛酸经历,他作为一个改朝换代之后的前朝旧臣,不肯身侍二主,甚至连光明正大的悲哭一回都不可以。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公元254年的时候,司马师废掉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260年的时候,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直接将曹髦杀掉,令立常道公曹奂。短短六年之内曹魏政权面对如此重大的两起变故,而这一切由司马氏全权操纵,此时大权已经旁落到司马氏手中,没有国主之名,但所行都是国主所作所为,这时候朝政究竟由谁来主事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了,所以作为阮籍来说他此时的处境也是岌岌可危,内心没有焦虑殷忧是不可能的。

纵观阮诗描写秋日景象的篇幅占去了一大半,即使笔下偶一提及春光,也依然是对韶华不再、好景不长的隐忧。其二首中写“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前一句使人想到满园的桃花和李花次第绽放,好一派春光美景,必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盛景,可是当你还沉醉于春风洋洋的时候,阮籍突然笔锋一转,就是萧杀的秋天已经来临了,纵使那桃李千般妍、万般艳,一遇秋日,便免不了开始零落的遭际,直叫人叹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即使不能致仕救时,力挽狂澜,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国运将终的惋惜之情,所以他在诗中屡次感叹“呼吸成露霜”“朱华忽西倾”,尽是对旦夕之间福祸的无奈叹息。

又其六首中: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这首诗中所用典故为“东陵瓜”,讲的是秦时的东陵侯,名叫邵平,秦亡以后,邵平落为布衣,生活清贫,于是他就在长安城东种瓜,瓜色青美,世人便称作“东陵瓜”。阮籍用这个典故的用意就在于,秦亡后汉朝建立,而邵平则是前朝遗老,这和他本身的处境十分相像,不过是借东陵之思进一步强调曹魏政权是自己心目中的正统。东门近郊生有牛山之木,长得十分高大茂盛,但是因为在大国郊野,所以时时都有斧斤来砍伐它,人也是一样,贪慕权贵不能及时缩手抽身,迟早会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而所谓“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则使人联想到“高明之家鬼瞰其视”,正是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生逢乱世,想要逞才露智,终于落得“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的结果,不过也是作茧自缚,咎由自取罢了。

群小蜂起的坎坷现实

关于这一点,陈沆在《诗比兴笺》里说道:“咏怀多妾妇之况,嘲笑代其怒詈;比兴韬其刺讥。”以第十二首为例: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悦怿若九春,磐折似秋霜。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衾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安陵与龙阳这两个人都是君王豢养的男宠,这样的行径本来是为世俗所不耻的,但是阮籍通篇不贬一字,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对这二人与君王之间双宿双栖的欢爱给予充分肯定,并且大赞其有情有义、矢志不渝,连安陵与龙阳之辈都能够如此心不二主,有情有义,相比之下那些昔日里满嘴君臣之义的仁人君子如今却苟且偷生,贪慕荣华,在龙阳和安陵二人的反衬之下,前后行径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仗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种反讽意味也就更加辛辣。

再如第四首: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春秋非有讬,富贵焉常保。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天马本来出自极为遥远的西域,那么远,它是怎么来的呢,是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召它来的。‘天马’在这里暗喻司马氏,而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则就是魏明帝,言魏室所托非人,甚至最后魏明帝托孤与司马氏,实在无异于引狼入室,正是因为曹魏朝廷不知警惕和戒备,才使得原本位居人臣的司马氏有了禅代篡权的可乘之机。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看那春天水边美好的兰花和青青的野草如今也罹遭霜露之寒,所以,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是能够永垂不朽的,便是“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第十一首: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正始元年的时候,曹芳巡幸平乐观,大将军司马师以荒淫无度、亵近倡优为由,将曹芳废为齐王,迁往河内,前来相送的大臣痛哭流涕。因此,这首诗也是在哀齐王之不幸。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从首两句看起,明明描述的给人感觉是一幅海晏河清的升平景象,到第三句突然说“远望令人悲”,这是什么原因,继续往下看,是因为“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言曹魏朝廷远贤而亲佞,君主之荒淫无道。

十三首: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飞鸟相鸣过。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青山阿”,仁者乐山,只为取一‘仁’字;古人葬多植松柏梧桐于坟前,此句一出,全诗基调已经奠定。“李公”指李斯,“苏子”指苏秦,为什么偏偏要写这两个人呢,我们知道李斯这个人,他本来是楚国上蔡人,后来入秦为官,在秦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大业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所灭的六国中便有自己的母国——楚,所以阮籍认为李斯这个人有罪,罪在入暴秦而助纣为虐;苏秦是战国时人,周天下分崩,苏秦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开始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阮籍认为其罪在抛弃衰微的周朝。写这两个人的目的都是为了讥刺扶持晋室而抛弃曹魏之流。末一句又化用孔子的言论,孔子的学生问子于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孔子回答说:“求仁自得仁,又何怨?”阮籍举这两个人的例子用意就在于以此讽刺那些曹魏旧臣反过来扶持晋室来毁灭曹魏政权者之流,这些人最后在司马氏想要掩饰篡权行径的时候,落得被肆意诛杀的恶果也不过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又云:“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织罗衣,左右佩双璜。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风。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颜云霄间,挥袖临虚翔。飘飖恍惚中,流盼顾我傍。”他明知道这么美好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可是还要去费尽笔墨刻画,描写得越是缥缈美好越能反衬处现实的坎坷和差强人意,正因为深陷现实黑暗污浊的泥淖之中,所以才有这更加强烈而具体的美人之思,越是脚踩在污泥里,心里对光明才越是向往。接下来他说“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私以为是指司马文王求婚于籍之事,司马氏为了笼络当时名士,由司马昭出面为他的儿子子司马炎求娶阮籍之女,希望通过联姻的方式将阮籍拉拢过来,为新建立的司马氏政权壮大声势,也进一步为自己来路不正的皇权正名,可是阮籍不愿与司马氏缔结姻亲,但是又恐怕直接拒绝会为使司马氏恼羞成怒,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一连大醉数日以此拒之,便是所谓“未交接”之证。

又有第二十六首:

朝登洪波颠,日夕望西山。荆棘被原野,群鸟飞翩翩。鸾鹥时棲宿,性命有自然。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荆棘’喻朝野危乱,‘群鸟’指代群小,群鸟翩翩而过,不敢下处,只求明哲保身,不顾旧朝恩义,而鸾凤时来棲宿,不惧荆棘之利,所以说性命固有自然。而建木之高可达百仞,射干临百尺之渊,婵娟高悬,则是因为其本来所居地位使然,凡此种种,皆非可以强求之事;那林中的葛草藤蔓则是相互延蔓勾结。从这首诗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阮籍对势利小人蝇营狗苟的行止态度发生了转变,由前期的愤懑不已辛辣讥刺转为一种冷漠的不屑一顾,他意识到所谓本性难移,时移世易,很多事情的不可逆转已经到了回天乏术的地步。如果说前期的阮籍还能够笔伐不平事,手写不敢言的话,那么到这里的他则是采取一种淡漠的旁观的态度,以前的反诘和明讥暗讽变成了一种冷静的、置身事外的客观叙述。这时候的阮籍大概了悟: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兴寄游仙,心念圣贤

我们说阮籍的思想有一个由儒入道的过程,这一点在他的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咏怀八十余首中的游仙诗所占篇幅不在少数,作者屡言乘鹤杳去之志,希望能够逍遥远游,脱于鸿濛之外。只是为了能够远离司马氏和曹魏权利之间斡旋的泥淖。与二者保持适当的距离。

咏怀其九中写道:“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寒风振山岗,玄云起重阴。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昔日武王伐纣,首阳二老义不食周粟,宁可直首饿死。发此言论,意在言明自己愿学首阳二老,一身不仕二主,所以这也解释了日后司马氏当政时,阮籍千般推辞,义不致仕的原因。大雁南飞,可见秋日已至;子规秋啼则众芳已歇,万木枯槁不见生机;且‘商’者,伤也,全诗笼罩在阴冷萧索的气氛之下,凝重不可舒缓,重负之下,只能遥思首阳,以遣惆怅。

第二十一首:

于心怀寸阴,义阳将欲冥。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云间有玄鹤,抗

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鹤’是道教中的仙鸟,许多道教的神仙都以鹤作为坐骑,这种鸟脖子很长,一副骄傲的样子,又志性高洁,忠贞不渝,以仙鹤自况,言明自己的意向;而‘鹑’,《禽经》中言“此鸟性淳,飞必附草,行不越草,遇草横前即旋行避之”,这里是以鹑鷃类比朝堂之上曲意逢迎,谄媚奸邪的宵小,阮籍是不屑与这种人物相携为伍的。他志趣则是与玄鹤为俦,选举云中,不愿与凡禽同戏中庭局趣之地

再如第二十二首:

夏后乘灵舆,夸父为邓林。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凤凰鸣参差,伶伦发其音。王子好萧管,世世相追寻。谁言不可见,青鸟鸣我心。

这首诗虽然只有寥寥数字,然而诗中穿插意象极为丰富;‘灵舆’是神灵乘坐的车子,‘夸父’,逐日的巨人,道渴而死,死后化为邓林,‘凤凰’,品信高洁的神鸟,伶伦,黄帝时的乐官,乐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能感乐人心,所以礼乐平而天下治;王子,即王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山,(三十余年后),于缑山乘白鹤驻山头,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而青鸟是为西王母侍鸟。通篇所列意象皆具高洁之行,或为上古先贤,或是神鸟灵舆,这些物事可以不受现实的纷扰,悠游自在,只有想到这些,才可以使他暂时跳出现实的枷锁,不再时刻将性命之忧挂在心头,这是他唯一的慰藉。

第二十三首: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寝息一纯和,呼吸成露霜。沐浴丹渊中,照耀日月光。岂安通灵台,游漾去高翔。

射山是《庄子.逍遥游》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射山之神肌肤胜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餐风饮露,乘飞龙,御云气。仙者不游人间,逍遥于有兰芳之地,言避世宜远,最好是去那凡人没有办法到达的神仙盛景中去,偷得浮生半日闲。为虎作伥,欺时诈世之辈纵使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作威作福也不过是一时的孵化泡影,最终逃不过“呼吸成露霜”的宿命。

游仙远遁之意在阮诗中被屡次提及,二十四首中:

殷忧令志结,怵惕常若惊。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蟋蟀在户牖,蟪蛄号中庭。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且蟪蛄落入中庭,时令是在秋季,而蟋蟀又是生性孤僻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独立生活,不与余者为伍,鸣叫之声多悲;蟪蛄吸风食土,喜就灯光,二者都是生命短促之物,喻人之短短一生。“芝”是神草,服之白日升天,《抱朴子.仙药》中记载:“参成芝,扣之如金石之声。”“瀛洲”亦是传说中的东海仙山。他想做云间知鸟,自由与天地之间,欲吞芝食参,像彭祖一般长生于天地之间,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齐死伤,平殷忧,脱离世间愁苦。

二十八首中有“朱鳖越飞泉,夜飞过吴洲”之句,朱鳖夜飞,不为形气所囿,故以朱鳖自况,仍旧是言自己远游遗世之志,不愿被围困在这混沌的现实时局之中。三十二首道: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孔圣临长渊,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夫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齐景公这个人,他既心怀社稷,有治国之志,一方面又贪图享乐,牛山北临其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感慨人生短暂,是借古讽今;子临长川,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时光飞逝。由惜命伤时想到国运短促。赤松子是神农时雨师,有逸世情怀,洒脱无比,阮籍羡慕其洒脱,想要追求其仙迹,有心出世。然而只是自己空想,并无实现的可能。看到那泛着轻舟漂流在江上的渔夫,想到他能够置身事外,只消为柴米油盐打算简单度日,亦是难得。

四、时局危乱,归趣难求

我们说阮籍生逢魏晋乱世,天下多故,枉他自己一腔济世志,胸臆难抒,虽说可以兴寄山水,隐匿于竹林,弹啸自若,间或神游天地,遥追神仙托言美人,然而身在当世,无法完全脱离浑浊世事,这种进退两难在他的诗里比比皆是: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鹊巢已被鸠占之屈,身在乱朝,所以才导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乱象发生。而他忧心无力,只能独自徘徊夜中,弹琴抒怀,想起以琴声相交的俞伯牙和钟子期,自己那个可以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密友嵇康却已经被谗言陷害,走上了不归之途,而这种祸事又难保不会降临到他头上,内外忧惧之下内心已经痛苦到极致,可是这种心情又没有可以倾诉的人,寝食难安他只能在夜深人静里独自一个人默默承受。

三十三首写: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我们讲面对这样一个“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时局,像阮籍本身又是名士之首,目睹好友嵇康被奸佞所害,最终落得杀身致死的结果,所以他自己终日都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加上性情孤僻,本身不喜多言,且口不臧否人物,可是即便这样也难逃小人觊觎,《晋书.阮籍传》中记载,“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获罪,皆以酣醉豁免”,时人多见他终日醉酒,以为他是好饮之辈,原来喝酒是假,避祸是真,想来甚是辛酸。然而个中艰辛又不能轻易为外人道,所以白日醉酒拒事,等到了夜里万籁俱寂的时候,本是可以安然入眠,不想世事的时候,却又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可以想见他是在怎样夜夜不能眠休的痛苦之中从天黑熬到天亮,见过无数的日薄西山,也见过无数的黑夜不明,这种身心俱疲的日子没有尽头,长此以往终于使人憔悴到“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的地步,而更加让人心惊胆寒的是“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而嵇康的被杀则使得这种担忧随时都有可能变成自身的遭遇,这种精神折磨简直比杀身之祸来得更为可怕。而这种情况依旧是日甚一日,紧接着三十四首:

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愁苦在一时,高行伤微身。曲直何所为?龙蛇为我邻。

在这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情况下,他由“精神自损消”已经到了“魂气随风飘”的地步了,这时候他想起了一样困于浊世的屈子,想起他一人踽踽独行在漫漫长路上,苦心孤诣上下求索却终是不得志,不由得一阵悲戚,而这时候借酒浇愁已经解不了他内心的愁苦了,对人不能说,对酒不能言,所有的苦楚他都只能一人往心里咽,终日郁结五内,因此阮籍在母丧时的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并非事出突然,实在是有迹可循。寄托于方外神仙,但是真正想到要去躬耕于东皋,却发现并无一人可以相携同隐,既然与龙蛇为邻,曲直也就是身不由己了。隐遁无方,避世无处,那么怎么办呢,他几乎是哭笑不得的反过来安慰自己“愁苦在一时”。

咏怀中第四十七首:

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高鸟翔山冈,燕雀棲下林。青云蔽前庭,素琴悽我心。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阮籍作这首诗意在悲叹生命之短促,追念其父阮瑀的节操,年轻时拜蔡邕为师,文采出众,知名于世,曹操听闻阮瑀有才,想召他做官,阮瑀不应,曹操连连逼促,于是逃入山中,曹操最后放火烧山逼出阮瑀,勉强应召。阮籍在忧思彷徨之时想到了自己父亲当年的遭遇,不想时移世易,到他这里仍然免不了相同的遭际,不由感慨丛生。

七十九首中: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徹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