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优秀课件_第1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优秀课件_第2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优秀课件_第3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优秀课件_第4页
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优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银行信用与银行信用管理第一节银行信用的特征及其地位一、银行信用的基本特征1、广泛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信用方式的多样性2、间接性金融中介机构3、综合性国民经济的中枢神经反映、监督、调节、管理二、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融通中的地位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结构中,银行信用是工商业外源融资的最重要的渠道在我国经济运行中,银行信用一直是最基本的资金融通形式:三、银行信用结构的转型——企业贷款为主转向以对个人贷款为主原因:大量企业到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商业银行开始积极拓展零售贷款业务二战之后消费者个人收入水平增加,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前提第二节银行信用的风险和信用危机一、银行信用的风险种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一)信用风险1、概念银行客户或交易对手违约或违约的可能性增加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2、种类直接违约间接违约交易对手没有违约,但是交易对手违约的可能性在增加。比如企业原来发行的债券是两个A的,现在跌到BB+了,那么这是信用风险。3、因素:违约率(PD)和相关违约,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暴露(EAD)、持有期(M)(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1、概念: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2、种类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三)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金融企业不能变现资产,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对客户提取现金支付能力不足。(四)操作风险1、概念: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2、种类:1)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2)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3)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4)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操作风险按发生的频率分为两类一类是高频低危,高频低危事件是我们经常发生的,可以用经验统计来精确衡量发生的概率的情况,这个损失很轻微,要纠正这个损失可能要付出比这个损失更大的代价。另一类是低频高危,低频高危事件主要是高管人员的犯罪,可能一家银行100年没有发生一类低频高危事件,但发生一起,这家银行就完蛋了,对低频高危事件我们只能作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四大风险1、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其中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是信贷风险。2、利率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未来面临的主要风险3、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急需控制的日常风险4、流动性风险始终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风险。流动性风险是其他风险在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方面的综合体现。二、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信用风险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函数信贷风险与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互动效应三、银行信用风险的关联性(一)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使社会陷入恐慌,极大地破坏生产力。(二)银行信用风险会导致实际投资风险增加、收益水平降低、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下降。(三)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四、银行信用风险导致信用危机的深化银行信用风险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其他信用形式上面,具有很强的社会传递性和发散性消除商业银行信用危机的负面性的措施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操作最后贷款人、审慎监管以及存款保险等制度安排五、风险管理的历史过程第一个阶段是负债管理,就是拉存款。第二个阶段是资产管理,尤其是信贷风险管理。第三阶段是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比如比例管理等第四阶段是资本充足率管理。发行特别国债和动用外汇储备,以及财政注资等方式增加资本金,使资本充足水平显著提高。第五阶段才是全面风险管理。第三节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与因素一、商业银行加强信用管理的金融背景(一)新巴塞尔协议的影响(二)国际银行业面临转型考验(三)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带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加剧

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Minimum

Regulatory

Capital

Requirement)监管过程(Supervision

Review

of

Capital

Adequacy)指使用模型的时候应该符合定量和定性的要求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主要指的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的要求,标准,程度,时间等等。三大风险分别是市场,操作和信用。八类模型信用风险三种模型,标准法,内部模型法的基础法和内部模型法的高级法。市场风险,两类模型,一类是标准法,一类是模型法。操作风险,有三类模型,基本指针法,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二、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目标(一)风险的识别(二)风险的衡量(三)风险的监督(四)风险的控制(五)风险的调整串谋链成本-收益-风险三大定律定律一:串谋被发现的风险折扣远小于串谋预期获得的收益,串谋收益又小于对应贷款的本息。定律二:贷款本息,即不良资产之和,要大于串谋总收益。串谋的总收益是各环节的串谋收益之和,这取决于串谋链的长度和范围。定律三:串谋链越长,范围越广,被发现的风险越小,产生的不良资产越多。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客户授信整体风险1.客户的整体评价2.客户的风险域3.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1、客户授信整体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将每一个客户和所有客户汇总起来看做为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的所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合力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或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现代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研究是以客户的整体风险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由过去对单笔授信的管理向客户整体信用风险控制发展由以单一客户为对象的控制向以客户所有关系网络为对象的监控发展。由单个银行机构对单个客户的控制,向银行集团在全球范围统一控制发展,做到在银行集团的整体层面上对客户的授信风险进行统一的衡量和控制。1、客户的整体评价。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整体评价、识别整体风险的基础。取决于如何制定客户资信等级评价标准。这不仅表明商业银行如何看待客户,也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政策取向,它还关系到外部其他评级机构对商业银行本身的评价。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资信评估体系如何确定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即确定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影响因素有:客户的资信等级、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MBC=EQ×LM=EQ×f(CCR)MBC表示最高债务承受额;EQ表示所有者权益;LM表示杠杆系数;CCR表示客户资信等级;f(CCR)表示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关系2、建立客户风险域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商业银行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客户的关系网络,而这一网络中的任何变化所可能对客户的影响将为商业银行提供一种预警。3、信贷资产组合管理P73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优化授信结构、确定最佳的风险平衡组合。信贷资产组合管理的内容和目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进行评级。内容包括:贷款评级、国家评级和资产组合评级等。目的是为了判断和确定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状况,进而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满足资本充足比率要求的风险资本数额。其二,是根据商业银行董事会确定的损失容忍度、风险资本数额和业务发展及收益计划,确定信贷资产组合的最佳配置方案,以达到风险平衡的管理目标。(二)信用风险平衡商业银行是通过主动地控制、锁定收益和损失来达到风险平衡的。1.商业银行在银行层面上对损失的控制,是通过授信政策的调整、组织授信业务流程管理和制定授信业务限额这三个方面实施的。所谓限额控制就是根据商业银行风险资本作为防范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能消化由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数额来确定授信业务的规模并加以控制。运用风险值VAR(ValueatRisk)和风险资本值CAR(CapitalAtRisk),对商业银行资本抵御和消化损失的能力进行判断和衡量2.商业银行在客户层面对损失的控制客户授信限额客户授信限额是商业银行在客户的债务承受能力和银行自身的损失承受能力范围以内,所愿意并允许向客户提供的最大的授信额。其一是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客户授信限额(CustomerMaximumCreditQuota,以下简称CMCQ)的计算方法CMCQ=MBC-在其他银行的授信额;CMCQ=MBC×本行对该客户市场目标占有率。其二是银行的损失承受能力(三)统一授信四个统一:<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授信主体统一避免个别客户用同一座抵押物的不同层面、或不同单位分别向一家商业银行的不同业务部门申请授信,得到不同授信条件的贷款。授信客体统一将客户作为一个整体,无论一个自然人成立多少家互无法律关系的公司、或是一家有若干层次的集团公司,商业银行都应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考察,严防客户利用法律的空隙通过不同的公司套取超过其自身债务承受能力的授信。授信标准统一标准包括对客户的整体评价、授信条件、风险控制等各方面内容,并能够充分体现商业银行董事会的风险偏好,而决非某一部门或个别人的主观意愿。授信业务管理统一按照统一的标准评价客户,向客户统一提供授信服务,按照统一的风险衡量尺度审查授信业务,统一管理控制客户整体授信风险等。相关法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2005.1.21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2005.1.2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2005.1.2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2005.3.28《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2006.1.17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2006.10.25四、银行信用风险的基本防范体系(一)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流程、组织结构等)(1)贷前的银行授信和调查制度;(2)贷中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度、保障措施的确定制度;(3)贷后的管理制度等。(二)信用评级的方法体系企业评级和债项评级。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征,评级方法又可以按行业划分为工商企业评级方法、项目融资评级方法、房地产项目评级方法、高科技信息产业评级方法等。五、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1、客户经理部主要负责对贷款客户资质的前期调查(包括识别客户提供的虚假财务报表等它是银行信用风险的第一道防线。2、信用风险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对各支行提出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查,并提出反馈意见。将审查通过的贷款合并自己的审查意见提交贷审会。3、贷审会是银行审批贷款的最高权利机构,一般由银行若干资深的专家组成。他们投票决定贷款的发放和以及贷款的发放条件。4、稽核部是负责银行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机构,主要是从会计角度审查文件和凭证的齐备性。二)美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链1、客户经理制2、信用部3、贷款复核部,是贷后的监控部门,他们随机对原信贷部评定的信用等级重新做出评定,对贷款文件进行抽查,并对贷款信用等级的调整具有最终发言权。4、审计部5、贷审委员会。强调信贷部门和“贷款复核部”的相互独立性。六、银行信用评级系统及其与外部评级机构的关系

(一)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1、信用等级的定义和划分2、信用评级的流程和组织结构、信用评级和稽核的独立性,3、评级系统的监管、人员素质、评级标准、违约率的估计,4、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内部评级的使用、内部评级系统的验证和信息披露要求等。二)与外部评级机构的关系商业银行在自己内部风险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利用专业评估机构丰富的数据以及专业的行业分析作为整体判断的参考,以调整信贷政策,更加合理的确定资产结构,增加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参考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对内部评定结果进行修正,增加评级标准的前瞻性,对贷款后期的风险控制非常重要。三)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方法体系1、定性分析主要围绕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和市场状况、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形式和或有负债等。2、定量分析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经营业绩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现金流分析。三部分相对独立,互不重叠。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去分析每个主要报表项目,并结合阅读报表的附注和实地调查去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第四节银行信用管理方法的发展一、古典信用分析方法(一)专家制度P75“六C”即品德、能力、现金、抵押品、经营环境和控制(二)Z评分模型和ZETA评分模型P771、Z评分模型的概念2、Z评分模型建立步骤3、第二代模型信用评分模型-ZETA模型

奥特曼首次提出了多元判别模型。他随机抽取了1946-1965年间33家根据国家破产法申请破产的制造企业,和33家与这些企业规模相类似非破产制造企业,最终选定组合比率变量以及所估计的判别函数为:Z=0.12X1+0.14X2+0.33X3+0.06X4+1.0X5其中: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权益资本的市场价值/负债的帐面价值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判别规则:将企业关键比率指标的财务数据代入上述函数式计算,若Z值小于1.8,表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很大;若Z值在1.8与2.675之间,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朗;若Z值大于2.675,表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很小。在奥特曼的估计样本中,在失败前第一年,判别式能够正确地判别出判别式能够正确地判别出33家破产企业中的31家(破产企业误分率为6%),以及33家非破产企业中的32家(非破产企业误分率为3%)奥特曼(Altman)在1977年又开发出“zeta模型”。该模型可以对5年内可能出现的破产做了预测,但该模型的权数未对外公布,只提供了用于预测的7个变量。X1-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2-盈利的稳定性(用X1的N年趋势的估计标准误差来计算);X3-利息保障倍数;X4-留存收益/总资产;X5-流动比率;X6-普通股权益/总资本;X7-由总资产衡量的企业规模。此模型包括了7个财务比率变量,即资产收益率,盈利的稳定性,债务还本付息,累计盈利能力,流动性,资本比率,由企业总资产衡量的企业规模。但此分析有独享权,故其变量的权重不予公开。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KMV公司的信用检测模型(CreditMonitorModel)通过解决上市借款企业股东归还贷款的动力问题来解决银行贷款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两个关系:企业股东市值与它的资产市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企业资产市值波动程度和企业股东市值的变动程度之间的关系。求出借款企业的资产市值P以及它的变动程度σ算出借款企业的预期违约频率(EDF)KMV模型建立在当代公司理财理论和期权理论基础之上,可对所有公开上市的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和分析KMV模型是由KMV公司(现已经被穆迪公司收购)开发的一种违约预测模型,它将信用风险与违约联系在一起,并仅通过违约概率来估计信用风险。KMV模型利用默顿的期权定价理论,将公司资产看作是公司债务的期权,当公司资产价值少于短期债务加上50%长期债务时,债务人就会违约。模型认为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其总负债价值是对公司破产而不是公司违约的准确度量。KMV模型的优点将违约与公司特征而不是公司的初始信用等级联系在一起,使其对债务人质量的变化更加敏感它通过股票价格来测算上市公司的预期违约概率,因而市场信息也能被反映在模型当中,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由于该模型使用的变量都是市场驱动的,表现出更大的时变性,因此持有期的选择更加灵活。KMV模型的局限:关于公司资本结构的假设过于简单。实际上,在贷款期限内公司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大;由于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美国数据得到的,并且这种关系映射方法还没有得以充分论证,因此在美国之外的国家运用该模型要依赖特定环境中应用此关系的可行性;模型关于资产组合高度分散化的假设也是不太合理的,如果此条件在现实环境中得不到满足,就会错误估计所需的经济资本;该模型假设利率是既定的,这样利率风险就得不到体现。信贷矩阵(CreditMetrics)

1997年4月初,美国J.P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CreditMetrics)。该模型通过VAR数值的计算力图反映出:银行某个或整个信贷组合一旦面临信用级别变化或拖欠风险时所应准备的资本金数值。该模型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信贷产品,包括传统的商业贷款;信用证和承付书;固定收入证券;商业合同如贸易信贷和应收账款;以及由市场驱动的信贷产品如掉期合同、期货合同和其他衍生产品等。具体计算步骤首先对信贷组合中的每个产品确定敞口分布;其次,计算出每项产品的价值变动率(由信用等级上升、下降或拖欠引起);再次将单项信贷产品的变动率汇总得出一个信贷组合的变动率值(加总时应考虑各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各类资产相互独立的情况下,每类资产信用风险组合的风险值等于该类资产的敞口分布与其信用等级变动或拖欠的变动率。即等于信用等级变动或拖欠变动率x贷款额。风险敞口是指因债务人的违约行为所导致的可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业务余额。客户风险权重一般是由外部评级机构根据客户的资料信息加以评定的,分为0%、10%、20%、50%、100%和150%六级在标准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