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讲解课件_第1页
民事责任讲解课件_第2页
民事责任讲解课件_第3页
民事责任讲解课件_第4页
民事责任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编

民事责任第五编

民事责任第二十五章民事责任概述第二十六章侵权的民事责任目录第二十五章民事责任概述第二十六章侵权的民事责任目录第二十五章民事责任概述第二十五章民事责任概述第二十五章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第三节民事责任的分类

第四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二十五章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十五章

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

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

3、立法:

《民通》第106条:“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章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第二十五章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一)强制性

(二)财产性

(三)补偿性

第二十五章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

(一)强制性

(第二十五章第二节

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一)强制程度的不同

(二)责任性质的不同

(三)承担方式的不同

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

第二十五章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一、合同责任和非合同责任

合同责任,即合同上的责任。它不仅包括违约责任即违反合同债务所生的民事责任,还包括合同变更、解除所产生的民事责任、保证责任和非违约方未尽到防止或者减轻损害的义务所应负的责任。

非合同责任,是指非因合同关系所产生的民事责任,具体包括缔约过失责任、侵权民事责任、不当得利返还民事责任等。

第二十五章第三节第二十五章

二、双方责任和单方责任

双方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对损害后果均有过错,各自依其过错程度承担民事责任。

单方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承担的民事责任。

三、共同责任和单独责任

单独责任,是指责任人仅有一人的民事责任。

共同责任,是指责任人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民事责任。又可分为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第二十五章二、双方责任和单方责任第二十五章

四、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

财产责任,是指以支付金钱、移转财产权利为内容的民事责任。

非财产责任,是指以不作为、精神抚慰等非以财产为内容的民事责任。

五、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

有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其某部分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无限责任,是指责任人以其所有的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第二十五章四、财产责任和非财第二十七章第四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一、停止侵害 六、修理、重作、更换

二、排除妨碍 七、赔偿损失

三、消除危险 八、支付违约金

四、返回财产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五、恢复原状 十、赔礼道歉

第二十七章第四节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第二十六章侵权的民事责任第二十六章侵权的民事责任第二十六章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侵权的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第三节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四节免责事由

第五节特殊侵权行为

第六节共同侵权行为

第二十六章章知识结构:

第一节侵权的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第二十六章

第一节侵权的民事责任概述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或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不问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并造成损害,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六章第一节侵权的民第二十六章

基本特征:

1、侵权行为是造成了损害后果的行为;

2、侵权行为一般是侵害他人合法的物权或者人身权等绝对权的行为;

3、侵权行为一般是因过错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4、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但大多是违反法定不作为义务的作为行为。

第二十六章

基本特征:

第二十六章

二、侵权行为的分类

(一)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而造成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损害,并应由行为人自己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特殊侵权行为,是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物件、事件或者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者民事特别法的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第二十六章二、侵权行为的分类

(一第二十六章

(二)作为的侵权行为与不作为的侵权行为

作为的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方式违反了不作为的义务而致他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不作为的侵权行为,是指行为当人违反了某种作为义务,没有实施或没有正确实施该义务所要求的行为而致他人损害。第二十六章

(二)作为的侵权行为与不作第二十六章

(三)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权行为

单独侵权行为,是指一人独自实施的并由行为人独自承担责任的侵权行为。

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由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第二十六章

(三)单独侵权行为与共同侵第二十六章第二节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就是指归责的一般规则,是据以确定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侵权行为法之中,并对各个侵权行为规则起着统师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

过错责任原则(含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或严格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原则第二十六章第二节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第二十六章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并且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

过错分为故意、过失。

《民通》L106(2)“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特点:

(1)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要件;

(2)以过错程度确定责任范围;

(3)贯彻“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第二十六章一、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第二十六章

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1、过错推定责任,是指只要受害人能够证明所受损害是加害人的行为或者物件所致,即推定加害人存在过错并且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特点:

(1)免除了受害人对加害人的过错所承担的举证责任;

(2)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3)仅适用于特定的情形。

3、免责事由: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不可抗力第二十六章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1、过错第二十六章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1、无过错责任,是指不问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2、特点:

第一,归责不考虑加害人的过错。

第二,归责无须推定加害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第三,损害事实和加害人行为或者物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归责的最终要件。

第四,责任的承担完全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不得任意扩大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范围。第二十六章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1、无过错第二十六章

3、基本规定:L106(3):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具体适用:

L121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的侵权(张)

L122产品责任(张杨)

L123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张杨)

L124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张杨)

L127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张杨)第二十六章

3、基本规定:L106(3):第二十六章

四、公平责任原则

1、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对造成的损害事实均没在过错,而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支付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责令加害人或者受益人对受害人所受损失给予补偿。

《民通》L132:“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六章四、公平责任原则

1、公平责任第二十六章

2、特点

(1)适用于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

(2)主要适用于财产权的案件;

(3)基于公平观念来确定责任归属;

(4)是对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

第二十六章

2、特点

第二十六章

3、适用范围:

(1)L13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2)L128: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3)L129: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第二十六章 3、适用范围:

(1)L13

第二十六章损害财产精神人身

第三节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一、损害事实

损害,是指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利后果。

条件:1、可补救性;2、确定性;3、对象的合法性。第二十六章损害财产精神人身第二十六章

二、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是指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

2、包括:

(1)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违反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

(3)故意违背善良风俗侄致人损害。

第二十六章二、违法行为

1、第二十六章

三、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因果关系,是指侵权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上的联系。

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即作为侵权责任成立要件的因果关系,指可归责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甲的死亡是否因乙下毒造成的。

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则指可归责行为与赔偿范围之间的因果关系,如甲因乙过失伤害住院而支付的医疗费可否向乙主张赔偿。

第二十六章三、因果关系

(一)第二十六章

(二)认定因果关系的学说

1、条件说,认为凡是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条件,都是损害结果的原因。

2、原因说,它主张应严格区别原因和条件,仅承认原因和结果间具有因果关系,而否认条件与结果间具有因果关系。

3、相当因果关系说,它认为某一原因仅于现实情况发生某结果时,还不能断定有因果关系,须依照一般观念,在有同一条件存在就能发生同一结果时,才能认定该条件与该结果间有因果关系。

(1)条件关系:“无此行为,必不发生此种损害”(but-for)

(2)相当性:“有此行为,通常即足以发生此种损害”第二十六章(二)认定因果关系第二十六章

(三)认定因果关系具体方法

(1)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认定。作为引起结果发生的原因,必然发生在结果出现之前。因此只有先于结果出现的现象才可能成为原因。

(2)根据事件的客观性来认定。作为原因的现象应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3)根据必要条件规则来认定。所谓必要条件规则是指作为原因的现象应当是作为结果的现象的必要条件。

(4)根据实质要素的补充检验来认定。其基本含义是,如果违法行为实际上足以引起损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它就是引起损害结果的原因。

第二十六章(三)认定因果关系第二十六章

四、过错

(一)过错的概念

过错,是指行为人的一种应受非难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某种不利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该不利后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

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引起某种不利后果的发生,而由于疏忽没有预见(疏忽)或虽已预见但轻信其能够避免(懈怠)一种主观心理状态。第二十六章四、过错

(一)过错的概念

第二十六章

过错过失故意重大过失轻过失抽象轻过失具体轻过失

(二)过错的形态

第二十六章过错过失故意重大过失轻过失抽象轻过第二十六章

(三)认定过错的学说

1、主观过错说,认为过错是一种应受谴责的心理状态,对过错的认定应当揭示这一主观心理。

2、客观过错说,认为过错是一种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意志状态。第二十六章(三)认定过错的学说

1、主观第二十六章

第四节免责事由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二、受害人过错

受害人过错,是指受害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或者侵权损害后果扩大存在过错。

适用:

(1)部分免除,即适用过错相抵规则; (2)全部免除,即只要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或者故意,就全部免除行为人的责任。如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第二十六章第二十六章

三、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构成条件:

(1)现实性

(2)必要性

(3)针对性

(4)目的性

(5)合理性

第二十六章三、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第二十六章

四、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致他人较小损害的行为。

2、构成条件:

(1)危险的紧迫性;(2)避险措施的必要性;(3)避险行为的合理性。

3、损害的分担

危险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引起险情的人对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

第二十六章四、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是

[紧急避险案]

甲携带一台彩电乘坐公共汽车,将电视机置放在座椅旁。行驶中,由于一名儿童突然横穿马路,司机急刹车,同车另一名乘客乙的小提箱将甲彩电砸坏。甲要求乙赔偿,理由是乙未看好自己的东西。

问:本案如何处理?为什么?

[紧急避险案]

甲携带一台彩电乘坐公共汽车,将电视机置放第二十六章

五、受害人的同意

1、受害人的同意,是指受害人在侵权行为或者损害后果发生之间自愿作出的自己承担某种损害后果的明确的意思表示。

2、限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第二十六章五、受害人的同意

1、受害人的第二十六章

第五节特殊侵权行为

一、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特殊侵权行为,是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物件或者其他特别原因致人损害,依照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者民事特别法的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特点:

1、适用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

2、由法律直接规定;

3、举证责任倒置;

4、免责事由特定;

5、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可能分离。第二十六章第五节第二十六章

二、几种具体特殊侵权行为

(一)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

1、立法:“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害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L121)

2、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张)

第二十六章二、几种具体特殊侵权行为第二十六章

(二)产品责任

1、立法:“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的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L122)

2、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第二十六章(二)产品责任

1、 [产品责任案]

1996年7月8日,顾某从某商品批发商店购买了4箱啤酒,并且用三轮车将啤酒拉回家中。当顾某卸货至第三箱时,其中一瓶啤酒突然爆炸,致使顾某右眼球受伤,后因医治无效,顾某右眼失明。由于顾某在运输和搬动啤酒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于是他向某商品批发商店要求赔偿,但商店啤酒瓶的爆炸可能是由于厂家生产时质量不合格而致,自己并没有过错,因此要顾某向厂家索赔。问:

1、依照法律规定,顾某可以向谁要求赔偿?

2、依照法律规定,顾某可以要求赔偿哪些损失?

[产品责任案]

1996年7月8日,顾某从某商品批发商店第二十六章

(三)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1、立法:“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具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L123)

2、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第二十六章(三)高度危险作业致人第二十六章

(四)污染环境致人损害

1、立法:“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L124)

2、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3、免责事由: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第二十六章(四)污染环境致第二十六章

(五)地面施工致人损害

1、立法:“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L125)

2、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

第二十六章(五)地面施工致人损第二十六章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案]

夜间,甲未走人行横道穿越马路,骑车人乙为躲甲右拐,不慎掉入修路挖的坑里(此坑周围无栅栏围住,也未挂红灯),车坏人伤。乙的损失应由()承担。

A、甲

B、乙

C、施工单位

第二十六章[地面施第二十六章

(六)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

1、立法:“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L126)

2、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

第二十六章(六)地上工作物第二十六章

(七)饲养动物致人损害

1、立法:“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L127)

2、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3、免责事由: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

第二十六章(七)饲养动物致人损害

第二十六章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案]

甲乙各牵一头牛于一桥头相遇。甲见状即对乙叫道:“让我先过,我的牛性子暴,牵你的牛躲一躲”。乙说“不怕”,继续牵牛过桥,甲也牵牛上桥。结果二牛在桥上打架,乙的牛跌入桥下摔死。乙的损失应由谁承担?

A.甲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B.应由乙自负责任

C.双方按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D.双方均无过错,按公平责任处理

第二十六章 [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案]

[大公鸡伤人案]

陈桂花领着三岁的女儿至邻居刘×家聊天。陈的小孩独自玩耍,被邻居孙桂清家的大白鸡扑上,将小孩右眼眼眉和下颌各啄一个小口子。第二天小孩右眼角红肿、充血,经医院检查未确诊,即送往省医院诊断出“右眼球外伤,角膜血染”。小孩右眼失明。在此期间,陈桂花为小孩治疗花费共600多元,陈要求孙桂清赔偿。遭拒绝后,即起诉于法院。经查,孙桂清家的这只大白鸡过去也曾啄伤过人。

问: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大公鸡伤人案]

陈桂花领着三岁的女儿至邻居刘×家聊天。第二十六章

(八)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

1、立法:“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L133)

2、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

3、免责事由: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第二十六章(八)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十六章

[精神病患者致人伤害案]

精神病患者甲在妻陪伴下外出散步,由于顽童乙的挑逗,甲受刺激追赶,甲妻见状竭力拦阻无效,甲将乙头打破。乙治伤的费用应由()负担。

A、乙

B、甲妻和乙的父母

C、甲妻

D、乙的父母

第二十六章 [精神病患者致人伤害案]

[幼儿园儿童伤人案]

张成(男,6岁)与金浩(男,6岁)是某幼儿园大班同学。某日下午4时,幼儿下课后由教师带着上厕所,准备放学。张成与金浩未上厕所,在教室内嬉戏。张打了金一下,金将张按倒在地,问:“还敢不敢打?”松开后,张爬起来便喊:“金耗子是大坏蛋....”并转身就跑,金在后面追赶。两人跑出教室,绕花坛追了一圈,张成又往教室跑去时,摔倒在水泥台阶上造成鼻骨骨折,其父母花去医疗费近千元。

问:本案应由谁承担民事责任?为什么?

[幼儿园儿童伤人案]

张成(男,6岁)与金浩(男,6岁)第二十六章

第六节共同侵权行为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由于共同的过错致他人合法权益损害,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

2、特征:

(1)主体的复数性;

(2)过错的共同性;

(3)结果的同一性;

(4)责任的连带性。

第二十六章第二十六章

二、共同侵权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共同侵权行为与共同危险行为

共同危险行为,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实施可能造成他人损害的危险行为并实际致人损害,而无法确定加害人的侵权行为。

(二)共同侵权行为与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事先并无共同的意思联络,但其行为的偶然结合致人损害。

第二十六章二、共同侵权行为与

[共同侵权行为案1]

1990年农历正月初五上午,某农场三个职工小孩甲、乙、丙三人在麦场附近燃放鞭炮。引起麦场失火,烧毁麦草和粮食一批,计价6000元整。三个小孩的年龄分别是:甲12岁,乙10岁,丙8岁。究竟是谁放的鞭炮引起火灾已无法查清落实。农场在处理本案过程中发现甲、乙二人的父母经济困难,只有丙的父母有支付能力,情况复杂,只好移送法院处理。问:

(1)甲、乙、丙三人因燃放鞭炮引起麦场失火造成财产损失是什么性质的侵权行为?

(2)甲、乙、丙三人均系未成年人,无支付能力,对此损失由谁赔偿?怎样赔偿?

(3)三人中有丙的父母有支付能力,怎么办?。 [共同侵权行为案1]

1990年农历正月初五上午,某农场

[共同侵权行为案2]

张甲(20岁)与张乙(14岁)走到张丙家门口,见张丙家门口卧着一条花拘睡觉,张甲对张乙说,你拿一块石头去打花狗,看它有何反应,张乙照此办理。花狗被打以后朝乙追去,乙见势不妙忙躲在迎面走来的张丁的身后,花狗咬伤了张丁。张丁为此花去医药费500元。对此费用应如何承担?

A.主要由张丙承担,张乙的监护人承担适当部分

B.主要由张乙的监护人承担,张丙承担适当部分

C.主要由张甲承担,张乙的监护人承担适当部分

D.主要由张乙的监护人承担,张甲承担适当部分

[共同侵权行为案2]

张甲(20岁)与张乙(14岁)走到

[法律关系、共有、侵权综合案]

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30%、50%的比例共同投资兴建一座水库,蓄水量10万立方米,约定用水量按投资比例分配。某年夏天,丙村与丁村约定当年7月中旬丙从自己的用水量中向丁供应灌溉用水1万立方米,丁支付价款1万元。供水时,水渠流经戊村,戊村将水全部截流灌溉本村农田。丁村因末及时得到供水,致秧苗损失5千元。丁村以丙村故意不给供水,遂派村民将水库堤坝挖一缺口以放水,堤坝因此受损,需花2万余元方可修复。因缺口大,水下泻造成甲村鱼塘中鱼苗损失2千元。由于发生了上述情形,乙村欲将其30%的份额转让给庚村。

问:(1)本案涉及哪些民事法律关系?

(2)丙村与丁村之间的约定是否有效?为什么?

(3)丁村秧苗损失可向谁索赔?为什么?

(4)对于堤坝毁坏谁可以作为原告起诉?为什么?

(5)甲村鱼苗损失应由谁赔偿?为什么?

(6)乙村如欲将其30%的份额转让给庚村,乙村应履行何种义务?甲、丙享有何种权利? [法律关系、共有、侵权综合案]

甲乙丙三村分别按20%、 参考答案:

(1)甲、乙、丙三村对水库的共有关系;丁村对甲、乙、丙的侵权关系;丁村对甲村鱼等损失的侵权关系;乙村与庚村的合同关系;戊村对丙村的侵权关系

(2)有效。丙村对水量为按份共有,有权以自己份额转让他人。

(3)向丙村索赔。合同不履行而造成的损失向另一方当事人索赔。

(4)甲、乙、丙可作为原告起诉。堤坝为甲、乙、丙三村所共有。

(5)由丁村赔偿。是丁村的侵权行为(挖缺堤坝)造成的鱼苗损失。

(6)乙村应通知甲、丙村。甲、丙村在共同条件下具优先受偿权。

参考答案:

(1)甲、乙、丙三村对水库的共有关系;丁村对

[综合题2]

甲与乙订立了一份卖牛合同,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5头牛,分别为牛1、牛2、牛3、牛4,牛5,总价款为1万元;乙向甲交付定金30OO元余下款项由乙在半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