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二历史 课件(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二历史 课件(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二历史 课件(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二历史 课件(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高二历史 课件(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这首由宋祖英演唱并广为流传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录CONTENTS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0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0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03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我国的民族政策概括地讲,就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支柱。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实现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问题思考我国为什么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依据所学,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条件材料: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即在实现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汉朝在今天新疆地区成立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中央政权针对不同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对西藏则派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问题思考:用“历史解释”角度思考我们国家民族政策形成的历史因素我国历代政权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政策大都是兼顾两方面因素的,一是要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二是符合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因俗而治,采取分而化之的政策。这种既符合中央利益又满足少数民族地区自身利益的制度,有利于我们国家良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它也顺应了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趋势,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材料:中华民族是一个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民族共同体。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2%以上,少数民族不到全国人口的8%,但就居处地域而言,民族聚居地区约占中国幅员的2/3。——任新建《略论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文化交流与整合》国情条件: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材料:蒋介石的民族观,是彻头彻尾的大汉族主义。在名义上,他简直将蒙、回、藏、苗等称为边民,而不承认其为民族。在行动上,也实行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周恩来《周恩来选集》现实情况: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个相对落后。材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回民支队、内蒙古抗日游击队等许多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抗日力量,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近代时局:中国各民族在近代以来能够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材料:在领导抗日战争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深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必须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从而形成了中国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的认识;另一方面,所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壮大,从而使中国共产党有了问鼎全国政权的实力和气魄。另外,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论材料: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政权建设的总原则以及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在单一制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使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构想变成生动现实。——人民日报《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7.08.08)

1.历史渊源:历史上,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2.地域分布: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3.现实需要: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备受剥削、歧视和压迫,不利于民族团结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国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4.近代时局:中国各民族在近代以来能够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5.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6.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论。知识小结:背景归纳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1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建国以后成为第一个省一级自治区《共同纲领》规定,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45194719491954【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并依据所学,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建立标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新:1955.10藏:1965.09宁:1958.10蒙:1947.05广:1955.03◎我国五大省级自治区分布及成立时间图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自治制度得到健康发展。【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并依据所学,梳理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的过程1984年1990年1997年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第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二十条: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批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问题思考:概括《民族区域自治法》使自治区获得哪些自治权第二十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知识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扣民生抓发展,重点抓好就业和教育;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抓好惠及当地和保护生态;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加强边疆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国家通过这“四个要”,来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学习拓展问题思考:结合课本所学,谈谈你对“四个要”的认识和理解“四个要”是围绕边噩民族地区的民生建设而展开的,既涉及边疆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当前利益,也考虑到边疆民族地区民生建设的长远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同金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民族地区特殊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释放发展潜力。1.1951年政务院发出了《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将“归绥”改为“呼和浩特”,将“迪化”改为“乌鲁木齐”,等等。这种做法(

)A.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B.旨在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性C.宣告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正式形成 D.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2.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的关于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座谈会上,作了《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的总结发言,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归结点就在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以及共同的发展和繁荣。这段发言的背景是(

)A.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B.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已成立C.中共八大作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DA题目演练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A.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C.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4.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还提出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周边外交方针。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基于(

)A.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D.推动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AD题目演练5.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自治区、自治州及自治县(旗),逐步进行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这些民族自治地方条例覆盖范围广,又有地方特色,这项工作的开展(

)A.最初的依据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