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二二二年第三批_第1页
青海省二二二年第三批_第2页
青海省二二二年第三批_第3页
青海省二二二年第三批_第4页
青海省二二二年第三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二○二二年第三批新开科技计划项目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二○二二年八月

目录TOC\o"1-3"\h\u二〇二二年度第三批新开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 3青海省二〇二二年第三批新开科技计划项目表 4一、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 4(一)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专项 4(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4(三)科技援青专项 18(四)国际科技合作专项 25二、创新平台建设专项 26(一)重点实验室评估奖励 26(二)科研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专项 27三、其他 28(一)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28(二)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补助经费 28(三)平台服务支撑专项资金 28

二〇二二年度第三批新开科技计划项目汇总表单位:万元计划类别项目数总科技投入财政科技专项资金2022年资助2023年资助2024年资助2025及以后年度资助一、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5022587118013613272530632400(一)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131068321815033001178200(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31029584002445202017352200(三)科技援青专项12152411506253751500(四)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8570403000二、创新平台建设专项1432043201620135013500(一)重点实验室评估奖励0405040501350135013500(二)科研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专项1270270270000三、其他0239023902390000(一)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0184018401840000(二)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补助经费0505050000(三)平台服务支撑专项资金0500500500000总计5129297185117623407544132400

青海省二〇二二年第三批新开科技计划项目表项目序号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及指标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起止年限经费(万元)备注总科技投入拟资助2022年资助2023年资助2024年资助2025及以后年度资助一、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一)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专项2022-GX-C07直拉单晶38寸高效热场系统研究与产业化项目研究内容:1.开展单晶炉热场系统仿真研究。2.开展单晶炉热场系统对投料量、单晶品质的影响特性研究。3.开展单晶炉热场系统参数的设计研究。4.实验验证单晶炉热场参数设计的合理性。技术指标:1.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优化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研发出符合210规格单晶硅棒的热场系统。2.新型38寸热场系统投炉量增加到1500kg,拉制根数>10根。3.硅片转换效率突破23.5%以上。预期成果:1.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件,发明专利1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件;授权软件著作权2件。2.登记科技成果1项;提交研究报告1份;发布(制定)标准2项。3.论文发表SCI、EI、ISTP索引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4.培养硕士2人,培养其他人才10人。经济指标:1.改造相关设备共计140台套,使得新热场使用寿命延长1.2倍,能耗降低10%。单炉月产量达到5.4吨,年产量达9072吨。2.新增产值480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46000万元,新增就业数380人,培训人员25人。阳光能源(青海)有限公司、青海大学王珊2022.07-2024.072150100001000后补助2022-GX-C08智慧双创“云路演”服务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内容:1.开展智慧双创“云路演”系统架构设计研究与搭建。2.开展智慧双创“云路演”在线评分系统与三屏互动功能研究。3.开展智慧双创“云路演”直播功能实现研究,并在双创活动中的应用。技术指标:1.搭建双创“云路演”服务系统1个。2.系统路演直播延时15秒以内;进入直播房间速度WIFI:900ms、4G:1450ms、5G:760ms。3.智能丢包恢复处理时间50秒。4.音频采样率8000Hz~48000Hz范围内;视频分辨率720P~1080P。5.系统并发数1000人以上。;预期成果:1.路演平台示范建设场地可达100平米,该平台能够实现路演直播、三屏互动、线上培训、在线评分等功能。2.系统入驻用户量达80家以上。3.培养人才2名。青海省创业发展孵化器有限公司孙英2022.07-2024.07200200002000后补助2022-GX-C09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评价管理系统优化升级研究内容:1.开展系统优化升级。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升级现行系统服务功能,为工程中心认定申报、统计分析、在效期内变更等全链条管理服务提供支撑,实现留痕化管理。2.开展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评价优化研究。通过对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合年度考核评价实际情况,对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进一步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工程化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企业及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3.开展数据智能化分析:开发青海省工程中心数据智能化分析功能模块,对在效工程中心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运营评估,深度挖掘青海省工程中心资源数据价值,系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给出综合排名,生成数据分析报告,突出工程中心核心要素,准确客观评价出工程中心的创新能力,给专家线上评审、工程中心评优等工作提供辅助参考作用。技术指标:1.建立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申报、统计分析、绩效评价优化升级管理系统。2.制定符合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认定评优指标体系。3.数据处理速度<5秒,数据更新速度<1秒/条;固定制表处理时间<5秒。预期成果:1.申请软件著作权1-2项。2.发表相关论文1篇。3.培养技术人员1-2名。4.开展相关培训2-4次,培训人员300人次以上。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贾彦磊2022.07-2024.07150150001500后补助2022-GX-C10氧压浸出锌冶炼危废硫化物滤渣资源化利用研究及应用研究内容:以溶液化学为核心,突破传统火法处置的思路,通过有色冶金、化学工程、矿物加工多学科有机结合,根据硫化物滤渣的物理化学特性,开发适用于生产实际的全湿法处理技术。1.研究浸出过程硫元素的转化及迁移演化规律,对浸出过程深度解刨,形成硫化物滤渣中硫的转化技术。2.研究多组分溶质蒸发结晶过程,阐明不同溶质组分蒸发结晶规律,确定蒸发温度等对多组分非稳态液体蒸发的影响。3.研究多组分溶质在冷却析出过程中晶核的生成和晶体成长行为,明确混合结晶产物的结晶条件和结晶速率。4.研究混合结晶产品在浮选工艺中的反应机理,确定产品在铜钼选矿中的可行性,与现有浮选药剂对比,验证结晶产品的应用效果。技术指标:1.开发全湿法处理工艺,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处理技术,实现硫化物滤渣资源化利用。2.硫的利用率≥80%。3.产品硫化钠结晶产物可用于铜钼分选选矿药剂,且钼回收率≥55%。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2.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经济指标:新增产值5250.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5000.00万元。形成处理硫化物滤渣1.5万吨/a的生产规模。西部矿业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锌业分公司王铧泰2022.07-2023.07612100010000后补助2022-GX-C11智能纱架设备引进及工艺技术的消化吸收研究内容:1.开展个性化藏毯定制过程中传统纱架的优化升级,实现上纱和织造同步进行。2.研究自动供纱系统在地毯织造过程中的应用。3.研究智能供纱系统对所需色纱消耗量和储纱管的剩余纱线量的精准控制,降低原材料消化。4.研究传统剩余纱位与智能纱架的匹配和衔接,提高织机工作效率。技术指标:1.纱线连接由手工打结实现自动捻接,纱线浪费由原来200mm降低到15mm。2.降低毯面的缺绒率,由原来每10万纬(100㎡)500针降低到10万纬(100㎡)50针。3.织机上断纱、缺纱造成的停机次数由每10万纬(100㎡)50次降低到小于10次。4.织造10万纬(100㎡)用时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到3小时以内。5.每个订单的尾纱浪费从640KG降低到480KG,减少尾纱浪费160KG。6.地毯产品的色数由原来的最多16色提升到22色。预期成果:1.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2.培养技术人才2-3名。3.开展技术培训2次。经济指标:新增销售收入1760万元。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许乃庚2022.07-2023.07950200020000后补助2022-GX-C12氢氧化锂结晶控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中试示范研究内容:1.多元复杂盐碱溶液体系中变温结晶分离提取氢氧化锂工艺研究。2.氢氧化锂纯化工艺研究。3.建设100吨/年氢氧化锂全流程工业性试验装置,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技术指标:1.一水氢氧化锂产品达到国家标准(GB/T26008-2020)要求。2.氢氧化锂循环收率≥75%。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2件。2.发表学术论文1篇。3.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4.培训产业技术人员15名。5.建成100吨/年氢氧化锂结晶控制全流程工业性试验装置。经济指标:新增产值1000万(按100吨氢氧化锂市场价格计算产值)。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陈美岭2022.07-2025.07885100000100后补助2022-GX-C13无机废水处理系统工艺优化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次氯酸钠投加与RO系统还原剂投加的监控与联动。2.高效的RO系统膜组件清洗药剂的研发。3.新型多介质过滤器填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指标:1.通过次氯酸钠投加与RO系统还原剂投加的监控与联动,使膜组件截留率单月下降不超过1%。2.研发一种新型高效稳定的清洗剂,使得膜组件清洗周期提升至40-50天/次,且单次清洗后膜组件通量恢复不低于95%,膜组件更换周期提升至2-3年更换一次。3.开发一种新型多介质过滤器填料,使多介质过滤器出口浊度≤3NTU或SDI≤5,且清洗周期由16h延长至48h,清洗用水量节省50%。预期成果:1.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EI\ISTP索引1-2篇、中文核心期刊3-4篇。2.申请专利2-3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3.培养研究生2-3名,工程技术人员2-4名,培训人数50人。4.优化最大处理水量130吨/小时(2880吨/天)无机废水处理系统1套,研发一种高效的清洗剂,研制一种稳定的多介质过滤材料。经济指标:节约水费、排污费、设备维护费、药剂费等各项费用共计300万元/年。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常喜斌2022.07-2024.07600150001500后补助2022-GX-C14高收率氯化钾冷结晶新工艺研发与工程化示范研究内容:1.开展光卤石脱钠过程参数优化研究。2.开展光卤石矿高效结晶技术与过程强化研究。3.开展高效高收率结晶器优化设计研究。技术指标:1.低钠光卤石矿中氯化钠含量≤6%。2.设计新型的光卤石高效分解与氯化钾高收率结晶器1台。3.结晶工序中氯化钾收率从70%提升到80%以上。4.氯化钾总收率从60%提升到70%,产品纯度为95%。预期成果:1.形成光卤石矿高效分解与高收率结晶技术,实现高收率光卤石矿生产氯化钾工艺系统优化与集成。2.申请专利2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3.发表学术论文2篇。4.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培训相关技术员10名,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经济指标:新增产值3000万元。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张生太2022.07-2024.07738100001000后补助2022-GX-C15高海拔地区抗冲聚丙烯产业化示范研究研究内容:1.开展抗冲聚丙烯产品所需添加剂及催化剂的配比研究。2.开展乙烯含量与抗冲聚丙烯的屈服拉伸应力、桡性模量、悬臂梁冲击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3.开展聚合反应器工艺操作参数优化研究。4.开展循环气压缩机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和参数优化。技术指标:1.反应器粉料熔融指数(g/10min):2.0-2.6。2.产品熔融指数(g/10min):2.2-2.8。3.产品屈服拉伸应力≥20MPa;桡性模量≥900MPa;悬臂梁冲击强度(23℃)≥400J/m,可应用于电器外壳、商品包装、家具玩具等领域。预期成果:1.开发一种抗冲聚丙烯产品的分析检测方法。2.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件。3.培训技术人员25人。4.2万吨/年抗冲聚丙烯生产装置稳定运行。经济指标:新增产值5000万元。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王有林2022.07-2024.071500100001000后补助2022-GX-C16一里坪盐湖细碎屑储层卤水空气驱动开采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1.构建研究区储层结构系统,开展空气驱动采卤室内模拟试验研究。2.开展注气孔-采卤井成井技术研究。改进采卤井、注气孔钻井和成井工艺,进行采卤井施工。3.建立研究区注气孔-采卤井联合采卤系统,设计注气方案,评价采矿效果和经济可行性。技术指标:1.建成1×1×1m的储层结构实体模型,可反应研究区储层结构特征;2.完成9口采卤井及40眼注气孔施工,采卤井达到持续采卤要求;3.试验区内单井平均采卤量达到110m³/d,注气后单井平均采卤量提升至150m³/d,采卤井影响半径达到200m、注气孔影响范围达到200m。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2.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3.培养技术人才3人,培训人员10人。4.建成影响范围达200m的采卤井9口、注气孔40眼。五矿盐湖有限公司唐发满2022.07-2025.07800100000100后补助2022-GX-C1710000吨/年特种氧化镁(触摸屏)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研究内容:1.开展碳化反应工艺技术研究:添加碳化媒介,降低碳化反应物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反应碳化反应速度。2.开展煅烧环境温度控制工艺技术研究:对传统推板窑炉进行工艺优化,确定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梯升温度控制点,完善操作曲线。3.开展分区控温传热技术研究:在传统直燃的基础上采用分区控温传热技术,确定确定8个加热区。4.开展煅烧工艺技术研究:确定氧化镁在推板窑中的煅烧最佳技术路线。5.开展氧化镁在8.5代盖板玻璃应用的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替代进口):在玻璃窑中使用的时候澄清度高、没有斜纹和气泡。技术指标:1.对整体工艺的经济性、稳定性进行研究优化,确定煅烧温度、时间等参数,取得一套高海拔地区生产氧化镁(触摸屏)的工艺数据。2.氧化镁(触摸屏)达到HG/T2573-2012中的要求,纯度:氧化镁≥99%,杂质量:氧化钙≤0.05%,氯化物≤0.07%,铁≤50ppm,堆积密度≤0.16g/ml。预期成果:1.建成年产10000吨氧化镁(触摸屏)生产线。2.申请发明型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授权发明型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3.发表论文1篇。4.制定企业标准1项。5.引进硕士1人,培养技术人才4人。经济指标:新增产值50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乌兰中钰新材料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李洪2022.07-2024.071140150001500后补助2022-GX-C18太阳电池组件“退役”判定方法研究及二次再利用示范研究内容:1.研究太阳电池组件“退役”的判定方法;2.建立太阳电池组件运行状况评估系统;3.全面调查青海省光伏电站的太阳电池组件服役的情况,提出二次再利用的方案;4.对已运行多年电站中的可用太阳电池组件进行再利用示范。技术指标:1..在玉树州、果洛州、海西州、海南州按照不同的建设年限、不同的组件种类抽检光伏电站10座以上,抽检比例为装机容量的1‰以上;2.明确判定“退役”组件绝缘、耐压、功率阈值的具体指标参数(值);3.建设40kW光伏电站,系统效率大于80%;修复果洛州夏曲村120kW、改造玉树州代格村60kW光伏电站;修复和新建光伏电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组件备品率为1%。预期成果:1.建立太阳电池组件运行状况数据库1项。2.编写判定太阳电池组件“退役”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1部。3.编写《青海省太阳电池组件运行情况调研报告》1份。4.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青海天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青海德坤电力有限公司、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青海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白生菊2022.07-2024.0749526840022802022-GX-C19青海省农牧区超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系统技术应用示范青海省科学技术厅2022.08-2023.08463463463000具体实施单位待与玉树州政府按程序评定后确定。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专项小计95873150302280(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022-GX-152硼酸的离子液体强化萃取及百吨级高纯片状化研究与工程示范研究内容:1.开展萃取剂和硼酸相互作用关系研究。2.设计合成离子液体强化的高效萃取剂,开展稀释剂和助剂筛选优化研究。3.开展新型萃取体系成套工艺研究和设备选型。4.开展年产200吨高纯片状硼酸产业化研究与示范。技术指标:1.硼萃取率≥95%,硼酸的总收率≥85%。2.片状硼酸产品中,硼酸(H3BO3)/%≥99.5,氯化物(Cl-)/%≤0.005,硫酸盐(SO42-)/%≤0.005,铁(Fe)/%≤0.001,钙(Ca)/%≤0.005,重金属(以Pb计)/%≤0.0005,砷(As)/%≤0.0002;甲醇不挥发物/%≤0.05,水不溶物/%≤0.005。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2件,授权发明专利1件。2.制定标准1项。3.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索引论文4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4.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项。5.引进人才1人,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人。6.新增就业人数10人,培训人数20人。7.建成年产200吨高纯片状硼酸产业化示范装置。经济指标:新增产值2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160万元。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陇岗2022.07-2025.071000200100505002022-GX-153青海省科技创新券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内容:1.开展青海省科技创新券管理体系研究。2.搭建青海省科技创新券公共服务平台。3..建立科技创新券绩效评价模型。4.开展青海省科技创新券绩效评估工作。技术指标:1.搭建青海省科技创新券公共服务平台,具备创新券机构备案注册、创新券申请、发放、兑付及统计分析和绩效评价等功能。实现数据自动提取、检查、分析、响应处理时间小于5秒,并发服务负载能力大于1000次/秒,平台日常CPU和内存使用率分别达到70%和60%,使用高峰期内控制在87%以内。2.科技创新券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企业不低于500家,入驻服务机构不低于50家,参与绩效评价服务机构不低于30家。预期成果:1.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项。2.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3.创新券政策培训达到150人次。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陈小焱2022.07-2024.07150150001500后补助2022-GX-154超长循环磷酸铁锂制备技术及其电池系统应用与示范研究内容:1.开展超长循环及高温条件下磷酸铁锂结构失稳等因素对长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2.开展磷酸铁锂/电解液界面反应(常温、高温)对长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3.开发适应高温工作环境的超长循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业化技术。4.结合超长循环磷酸铁锂材料和与之相匹配的电解液,设计具有超长循环的寿命的磷酸铁锂/石墨锂离子电池体系。技术指标:1.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本理化指标:比表面积(SSA)≤15m2/g,pH≤10、碳含量≥1.1%,磁性含量≤0.6ppm,水分≤500ppm,铁离子溶出≤100ppm。2.筛选1~2种合适的成膜添加剂。3.半电池测试:0.1C放电容量≥154mAh/g,3.3V平台放电容量≥142mAh/g。4.全电池性能高温60℃下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90%;循环600次,容量保持率≥80%。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2件,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项。2.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1篇。3.培养博士1名,硕士1名。经济指标:新增产值5000万元。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彭正军2022.07-2025.0760015050505002022-GX-155玉树康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创新设计及应用示范研究内容:1.玉树康巴文化遗产非遗数字资源库建设及保护传承。采集和录制玉树州藏族绘画、藏族舞蹈、藏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数据库技术+Springboot后台框架+Vue前端框架技术开发设计玉树康巴文化资源库(包括传统绘画、舞蹈、民歌三方面)和移动APP程序,面向全国推广玉树藏族文化价值与艺术内涵。2.数字化采集玉树康巴藏族舞蹈。采用惯性九轴传感器结合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方位传感器实时采集人体动作,位置,速度,关节角度,扭矩等信息,经过全方位准确、平滑、实时捕捉人体舞蹈动作的动态轨迹,制作动作分解步骤,数字化后得到三维空间坐标的信号数据、空间坐标、人体关节的自由度运动等参数,生成可用做驱动骨骼动画的三维骨骼动作数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虚拟人舞蹈展示系统,根据捕捉的数据再现玉树藏族康巴舞蹈。3.数字化采集并智能生成玉树康巴藏族民歌。利用OpenMusic处理玉树民歌声音素材,以图像形式显示乐谱、频谱和波形,通过马尔可夫链生成初始概率,计算民歌中各音高之间的转移概率,随机生成音高及时长。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语言模型,将玉树藏族民歌作为训练语料送入RNN模型进行训练,通过深度学习智能生成玉树民歌算法。4.玉树州康巴特色文创产品设计。通过CVAT对玉树康巴传统绘画中的特征元素进行标记,提取玉树康巴传统绘画作品的图像元素,利用CLO3D技术、Unity3D技术和人工智能设计2D和3D特色藏族虚拟复杂配饰、服装、日用品等文创产品的外观包装等智能设计。5.玉树州康巴特色文创产品推广。完成玉树康巴藏族特色文创产品相关设计文案,协助文创食品类产品完成上市前的质量检测,规范特色文创产品的生产、认证、运营和统一品牌管理。技术指标:1.设计与开发玉树康巴藏族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管理系统(包括绘画、舞蹈和民歌)和移动APP程序.资源库中特色元素达5000件以上,挂靠在青海省文旅厅云平台推广玉树康巴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2.利用计算机智能设计玉树特色文创产品不少于5个类别(服装、配饰、手工皂、面膜、藏糖),每个类别不少于10件。3.利用惯性九轴传感器将不少于30G的舞蹈数据进行全方位实时捕捉,记录动态动作轨迹,得到三维空间坐标的信号数据、空间坐标、人体关节的自由度运动等参数,依据生成三维骨骼动作数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虚拟人能够再现藏族舞蹈表演。4.建立不少于2000首藏族民歌训练语料库,送入RNN模型进行训练,通过深度学习设计智能生成藏族民歌算法。经济指标:1.新增就业人数不少于50人,培训人数不少于100人。2.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预期成果:1.设计开发玉树康巴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库一套。2.设计开发康巴文化遗产移动APP一套。3.设计开发玉树康巴藏族虚拟人舞蹈展示系统一套。4.完成文创产品设计文案一套。5.协助藏糖糖果类食品文创产品完成上市前不少于两项的糖果制品项目检测。6.申请发明专利2件。7.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2项。8.申请外观专利不少于3件。9.发表SCI/EI论文不少于3篇。10.培养研究生5-8名。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天上玉树互联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玉树市央金玛民间艺术团、玉树州岭格珠商贸有限公司、玉树市牧女工贸有限公司、玉树藏娘唐卡工艺中心彭春燕2022.07-2025.072502501001005002022-GX-156镁基能源氢-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示范研究内容:1.镁水燃烧机理研究;2.镁燃烧制氢发动机原型机试制;3.氢气水蒸气混合工质透平发电机设计和试制;4.氢燃料电池耦合发电装置;5.氢-热-电联供集成系统安全性评估;6.氢-热-电联供集成系统能效优化。技术指标:1.镁燃烧制氢发动机原型机(氢气+反应热)的总功率为10kW。2.混合工质透平发电机(反应余热回收)热效率不低于15%。3.氢气压力不低于0.5bar,纯度不低于99.9%。4.氢气燃料电池发电额定功率为5kW。5.在青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建成一套镁基能源氢-热-电联供集成示范系统,包含镁燃烧制氢发动机、余热回收混合工质透平发电机和氢燃料电池耦合发电装置。该系统整体热效率不低于50%。预期成果:1.开发高性能镁基能源材料和氢-热-电联供集成系统,自行设计并制造出镁燃烧制氢发动机和混合工质透平发电机,并与氢燃料电池耦合,建成一整套可实现镁水解燃烧制氢及发电的氢-热-电联供集成示范系统,以解决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盐湖镁资源的高效开发与规模化利用问题。2.申请发明专利2件。3.提交研究报告1份。4.发表SCI论文3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篇。5.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青海大学马丽莉2022.07-2025.0715015050802002022-GX-157基于路面质量轻量化设备快速化检测数据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1.研发轻量化车载检测设备。2.建立路面健康数据采集分析模式。3.研究基于检测数据的管养决策策略方法。技术指标:1.确定青海公路病害场景特征,搭建针对性、易泛化的深度卷积网络,进行多类别路面病害自动识别与分析,算法精度达到75%以上。2.规模路面病害数据采集与数据库搭建,采集不少于10000处裂缝、坑槽、网裂、修补等常见道路损伤图像,并进行人工标注,覆盖病害类型不低于5种。3.开展不同平整度条件下的受控实验,研发基于分布式振动传感系统的路面平整度快速检测算法,并在多工况测试算法精度,达到90%以上。4.建立环境适应性强、鲁棒性高的检测产品硬件架构,研发一套路面质量轻量化检测升级产品,检测效率>100km/h。5.研发基于路面健康大数据的辅助决策方法。预期成果:1.研制轻量化车载检测设备1项。2.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3.撰写研究报告1份。4.发表论文1篇。经济效益:减少人工巡检成本,优化日常养护资金分配,提升养护资金利用率,节支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提高整体路网设施性能检测效率,可有效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降低事故风险。青海省湟源公路总段、同济大学、北京中咨路捷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马玉安2022.07-2023.076000000指导性2022-SF-158青海黄河上游巨型红层软岩滑坡成灾机理研究及示范研究内容:1.开展青海黄河上游红层地质环境特征分区和软岩滑坡分布规律研究。2.研究青海黄河上游巨型红层软岩滑坡的演化过程和变形运动规律,揭示巨型红层滑坡全过程发生发展机理。3.构建青海黄河上游巨型红层软岩滑坡多元监测系统,并依托典型工点进行多源多层次综合监测系统应用示范。4.研发适用于青海黄河上游巨型红层软岩滑坡加固支挡新结构,形成成套计算方法、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选择典型工点开展工程应用示范。技术指标:1.研发适用于红层软岩滑坡加固支挡新结构2项,形成工程应用示范2处。2.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家湾村高家湾滑坡,工程应用示范规模为滑坡体积≥4亿方,滑坡平面范围≥3.15亿平方;青海省西宁至久治公路龙穆尔沟红层滑坡,工程应用示范规模为滑坡体积≥5000多万方。预期成果:1.绘制青海省滑坡分布图1套,明确滑坡成灾机理。2.构建青海黄河上游巨型红层软岩滑坡多源监测系统并应用示范。3.申请专利6件。4.获取软件著作权1项。社会经济指标:多源监测系统平台能有效监测滑坡体变形,提前预警,减少滑坡基础设施工程的造成交通中断、人员生命财产等损失;新型防治技术与传统的支挡加固技术相比,具有快速高效、施工便捷、施工风险低、对坡体扰动小、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加固速度提高30%,加固成本节约20%。为青藏铁路沿线滑坡路基工程的稳定性提供了新型防治技术,确保了青藏铁路正常运营安全,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前预警。本研究为青藏铁路的后期提速工程及动车组开通运行奠定了坚强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兰西城市群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孙永宁2022.07-2025.07400200000200后补助2022-SF-159基于气候变化下的青海省城镇洪涝灾害安全韧性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研究内容:1.对青海省40个县级以上行政中心气候特征和内涝灾害进行聚类识别分析。2.开展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韧性提升工程关键技术研究。3.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提升一体化总体策略研究。技术指标:1.形成3-5个青海省城市气候及内涝灾害模式。2.对比传统设计及施工方法,公路地基及结构使用年限延长≥10%。预期成果:1.构建青海省城镇特征下洪涝灾害韧性地方评价体系。2.建立河湟谷地城市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市政管线工程基础企业施工工法1项。3.立项地方标准1项。4.申请专利2件。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拟降低气候变化下洪涝灾害造成的城市管线基础工程的损失,提升青海省城镇安全韧性,为建设高原美丽城市提供科技支撑。青海大学、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李辉2022.07-2024.078080800002022-SF-160低效退化天然白桦林林分结构调整和功能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探明林分-坡面-小流域多尺度地形对降水再分配影响,确定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阈值,研发植被结构改善和稳定性维持技术体系。2.围绕河湟谷地植被净水固土、固碳释氧、物种保护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需求问题,在量化立地条件-植被-结构-植被景观格局等影响植被主导功能因素基础上,重点研发次生天然白桦林管理措施,为我省白桦林种植管理提供范式。技术指标:1.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林场建立面积≥3公顷的试验示范林3处。建立面积100公顷的综合试验示范区1处。2.提出“满足调水净水功能提升、林水耦合”和“以水源涵养为主导、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协同”的林草植被结构调整技术≥2项。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1件。2.制定或修订地方标准1项。3.综合试验示范区造林存活率达到80%以上。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研究坚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定位,形成大通宝库林区退化天然次生白桦林林分结构稳定、正向演替、功能提升的调控关键技术体系,为青海河湟谷地低效水源涵养林持续经营提供可推广的示范案例,也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自然生态碳汇支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林场、北京林业大学王晓东2022.07-2025.07200200100703002022-SF-161高含硫、高硫酸盐还原菌采出水处理及注水沿程二次污染治理研究研究内容:1.开展青海油田注水系统硫酸盐还原菌现状及危害研究,研发生物竞争激活剂。2.开展处理高含硫、高硫酸盐还原菌采出水条件、室内控制硫酸盐还原菌及硫化物组分研究,并运用于水处理站。3.开展高含硫、高硫酸盐还原菌采出水注水沿程二次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攻关。技术指标:1.形成一套注水沿程二次污染防治技术,应用2-3个油藏,井口水质达标率≥92%。2.生物激活剂:硫酸盐还原菌(SRB)去除率≥60%(原水含SRB40-110个/mL,加药量100-120ppm);沿程二次污染治理单方药剂成本≤1.5元/M3。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2件。2.登记科技成果1项。3.发表核心论文3篇(其中SCI1篇)。4.形成一套高含硫、高硫酸盐还原菌采出水处理技术,应用2-3座水处理站,水处理站水质达标率≥96%。社会经济指标:解决高含硫、高硫酸盐还原菌采出水难达标,井口水质达标率低问题,年预计直接创造经济价值1500万元以上,油田注水水质大幅改善,实现油田注够水、注好水及精细注水,促进油田注水高效开发,同时加快青海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支撑推动高质量、环保型发展“的目标。同时为青海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刘凤和2022.07-2024.07240120001200后补助2022-SF-162藜麦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产品研发研究内容:1.藜麦总皂苷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及产品研发。2.藜麦蛋白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及产品研发。3.藜麦淀粉理化性质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技术指标:1.制备出的藜麦皂苷提取物中皂苷含量≥40%、藜麦蛋白提取物中蛋白含量≥50%、藜麦淀粉提取物中淀粉≥80%。2.产品中铅≤2.0mg/kg,砷≤2.0mg/kg,汞≤2.0mg/kg,细菌总数≤1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预期成果:1.研制藜麦产品2-3个。2.备案企业标准2项。3.申请专利2件。4.登记省级成果1项。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通过开展藜麦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藜麦深加工新产品,提高藜麦产品附加值,促进当地藜麦深加工产业发展,从而加快我省特色生物高质量发展,助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项目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00万元,新增利润100万元,新增利税30万元。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博基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董琦2022.07-2025.0710010050302002022-SF-163藏药异叶青兰资源繁育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内容:1.异叶青兰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2.生态抚育与人工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3.异叶青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4.资源品质分析与评价,建立质量标准。技术指标:1.获得3份以上的异叶青兰优良种质资源,繁殖系数高于5。2.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内建立异叶青兰生态抚育基地面积≥100亩,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外的农牧交错区建立异叶青兰栽培基地≥3亩,生态抚育的植被盖度提高10%以上。3.建立植物工厂培养异叶青兰技术流程,达到年产≥5万株种苗的能力。4.异叶青兰中迷迭香酸含量提高5%以上。预期成果:1.申请发明专利2件。2.制定异叶青兰生态抚育技术规程1项。3.建立异叶青兰指纹图谱1项。4.编制异叶青兰药材质量标准1项。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从生态抚育、人工栽培和组培快繁三个角度开展异叶青兰资源的繁育与示范工作,为三江源地区优质异叶青兰资源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提供示范样板,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助推农牧民增收。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胡娜2022.07-2025.0712012070302002022-SF-164藏药微丸化改造工艺技术研究研究内容:1.利用流化床工艺技术及环糊精包合技术,改变传统剂型,进行微丸化制剂的成型工艺研究。2.开展藏药微丸十五味龙胆丸、八味沉香丸、十三味草果丸、二十五味大汤丸、十八味诃子丸藏药微丸的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3.开展藏药微丸十五味龙胆丸、八味沉香丸、十三味草果丸、二十五味大汤丸、十八味诃子丸等藏药微丸的稳定性研究。4.传统丸剂和微丸化释药速度、生物利用度的比较研究。技术指标:1.完成藏药微丸成型工艺≥2项。2.建立5种微丸的质量标准。3.制备的微丸与传统丸剂相比,其释药速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20%以上。预期成果:1.申请专利1件。2.制定企业标准1项。3.获得微丸剂院内制剂备案号5个。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藏药传统剂型丸剂的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藏药制剂的生产水平,藏药制剂微丸化可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提升藏药制剂水平,推动藏药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增加就业5人,培养技术人员3名。青海央宗药业有限公司太果2022.07-2024.07200100001000后补助2022-SF-165石窟寺保护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开展石窟寺不可移动文物本体温度、含水率等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2.开展适用于石窟寺的多源融合高精度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和表示方法研究。3.石窟寺虚拟场景构建方法研究与数字智能服务平台研发。技术指标:1.开发石窟寺文物本体含水率及表面温度监测平台各1个。其中含水率指标包括:测量范围:0~30%;分辨率:0.1;示值误差:±2%;重复性:1%。其中表面温度指标包括:测量范围:-40~600℃;分辨率:0.1℃;测量精度:±2℃(读数小于20℃时),±1%读数或1℃(两者取较大值)。2.开发文物本体水分运移可视化监测系统平台1个,主要指标包括:监测面水分静态分布成像;监测面水分动态迁移云图;监测点水分监测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查询,数据曲线显示,数据最大值、最小值、波动范围统计。3.研究形成青海省境内典型石窟全景式数字扫描和模型1套。主要指标包括:扫描范围:0.6米到70米;扫描精度:1mm;测量速率:2000万点/秒。4.开发沉浸式石窟漫游系统,全景展示典型石窟寺虚拟内容。主要指标包括:全景图成品分辨率:20000*10000;拍摄方式:40张图片拼接;制作标准:通过RAW文件转档调色,去除色差色散后导出最高质量JPEG图片进行拼接处理。预期成果:1.申请专利2件。2.制定企业标准1项。3.获取软件著作权4项。4.发表论文1篇。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拟在玉树地区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开展应用示范,所形成的环境风险防控指标体系和数字化保护和服务体系,可以推广应用到各文博单位,为石窟寺的本体监测、预警、管理、应急防范、数字化生存、互联网传播、虚拟展示提供科技支撑。青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谢平2022.07-2024.071201208040002022-SF-166智慧医废整合体管理系研发与应用研究内容:1.研发智能医废暂存仓。2.研发整合管理信息平台。3.研发化学法移动式处置装置。4.医废管理实现精准溯源、精准管控。技术指标:1.建立存放医疗废物≥1吨的智能医废暂存仓。2.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400—600kg/小时,可24小时运转,医废处置符合《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3.试点单位年化管理、处置医疗废物≥200吨,无害化处置达到100%。预期成果:1.构建整合管理信息平台。2.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件,外观专利1件。3.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4.发表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5.引进博士2名、硕士2名。6.登记成果1项。社会经济指标:产生经济效益:2.0万元(试点实验期间经济效益);培训人数:100人以上;社会效益:本项目属青海省内首次研发与转化应用,项目执行期内在海南州贵德县人民医院试点应用,后期逐步向西宁市乃至青海省推广应用。是对青海省医废管理与处置技术科学化、信息化的一次重要推动,在实现医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整合体”技术手段与“管理系”智慧体系的同时,对青海省公共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及新冠疫情常态化管控具有重要意义。青海晶和节能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韩刚2022.07-2023.07200100010000后补助2022-NK-167果洛牦牛品种选育及优质肉用犏牛生产技术示范研究内容:1.半舍饲养殖模式下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示范。2.牦牛规模化诱导发情技术研究与示范。3.联合社经营模式下果洛牦牛品种选育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4.优质肉用犏牛生产技术示范。技术指标:三岁牦牛出栏重达到250kg,胴体重达到130kg,实验基地牦牛出栏率提高10%;2.犏牛育肥增效35%以上,三岁犏牛出栏重达到300kg,屠宰率达到53%。预期成果:1.制定地方标准2项。2.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3.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经济指标:在甘德县和达日县两个养殖基地出栏牦牛600头,新增产值480万元。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润达农牧科技有限司、青海青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沈秀英2022.07-2025.07260260130130002022-NK-168青海共和盆地基于林分稳定和功能保障的沙化土地防护林评价和示范研究内容:1.生物多样性维系与林分结构稳定的耦合关系研究。2.基于防护林功能保障的区域人工林健康诊断和综合评价。3.构建沙化土地防护林固碳增汇与经营调控技术模式。4.防护林的功能保障模式技术标准构建及综合示范。技术指标:1.建立防护林固碳增汇与经营调控示范点2处,面积300亩,建植适生乔、灌树种5-6种,示范区内建群种保存率达≥75%,示范区内群落丰富度≥12个。2.示范区内平均水平降尘量≤0.003g/m2/s,平均垂直降尘量≤0.001g/m2/s,防护林降尘量与未建植植被相比降低300%以上。预期成果:1.登记成果1项。2.提交研究报告1个。3.发表论文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篇。4.培养研究生6名。5.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0人次。青海省林业和草原项目服务中心、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邓磊2022.07-2025.07200200100100002022-NK-169藏羊产业提质增效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研究内容:1.基于藏羊常年均衡生产模式下动态营养调控策略和精准饲喂技术的研究。2.环湖藏羊、盐碱生境和黑藏羊特色羊肉品质挖掘。3.开发藏羊肉及副产物高值化系列产品。4.打造藏羊区域品牌打造与推广。预期成果:1.形成高品质标准化藏羊肉生产关键技术相关专利2~4件。2.制定藏羊养殖、藏羊肉分级及产品加工地方标准4项。3.优化藏羊系列专用饲料产品4个,研发高品质藏羊肉产品2~4种,副产物产品4~6种;在中试线孵化藏羊相关产品4~6个。4.发表科技论文20~30篇,其中1区SCI期刊论文2~3篇,2区SCI论文4~6篇,其他SCI论文4~6篇;卓越期刊文章3~5篇,CSCD论文3~5篇,核心期刊论文4~5篇。5.构建青海藏羊科普公众号1个,发表藏羊产业品牌与文化的宣传信息50条。6.申请科技成果8~10件。7.构建一支藏羊产业创新发展的高水平团队,引进博士2~3名,培养“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团队1支,杰出人才1名,领军人才1名,拔尖人才1名;培养研究生10~15名,本科生40~50名;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0~15名。技术指标:1.项目的示范区五年累计技术示范母羊4.5万只,实施县推广母羊累计50万只。项目示范区能繁母羊比例提高10%,示范群母羊年繁活率达135%以上;示范群羔羊6月龄活体重达36公斤,成活率达95%。2.形成草地营养动态条件下藏羊母羊规范饲养营养供给关键参数2个;高品质藏羊肉生产的氮营养供给参数2个;筛选鉴定藏羊肉品质功能基因50个,非编码RNA35个,揭示ceRNA互作路径5条;筛选出中藏兽药组方和适用制剂对藏羊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有效率达75%以上;挖掘盐碱生境下藏羊肉特色品质参数及功能标记参数5个;通过藏羊冷鲜肉和冷冻肉冷链技术研究,货架期延长5%~10%。经济社会指标:1.构建青海藏羊“生产生态优先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价值高端化、产品品牌化”的产业“六化”典型示范区3个。2.在海北州海晏县、海南州共和县和贵南县对藏羊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示范推广,示范基地累计新增产值1.2亿元,利润5000万元;四县技术推广累计新增产值12亿元,利润5亿元。3.企业转化藏羊相关产品,藏羊专用饲料累计生产量达2万吨,藏羊肉制品累计生产量达1000吨,附加值提高20%~40%,累计新增产值1000万元。青海大学、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所、清华大学、青海省畜牧总站、海晏县人民政府、刚察县人民政府、共和县人民政府、贵南县人民政府、青海香咔梅朵牧业有限公司、海晏金藏生态高原藏羊养殖繁育专业合作社、青海库库诺尔食品有限公司、青海香三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青海新丁香粮油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佰客基食品研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主月畜牧业有限公司、青海绿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侯生珍2022.07-2027.07230023003005005001000帅才科学家负责制2022-NK-170高效春油菜杂交种选育及其种子生产与应用研究内容:1.春油菜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精准鉴定及创新。2.油菜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和基因挖掘。3.高产优质春油菜杂交种选育。4.青杂系列杂交油菜商业化开发利用。预期成果:1.鉴定现有油菜和近缘种资源500份以上,创制具有抗跳甲、抗旱、抗倒、早熟、彩色花、高含油量、高油酸、含有恢复基因等优良性状的高产优质甘蓝型春油菜品系60份以上。2.开发与早熟、抗倒(茎秆强度、折断力、半矮杆等抗倒指标)和高产(每角粒数,籽粒密度和多室)等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14个以上,克隆早熟、有限花序等性状功能基因2-3个,并进行分子机理解析。3.选育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3-4个,品种具有早熟、有限花序、抗倒、彩色花等某一特性,品质达到双低标准。4.创立高品质食用油品牌1个,开发产品4个。5.研制集成与品种配套的制种技术、丰产栽培技术标准3-4项。6.发表高水平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5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申请新品种权2项。7.培养1-2名科研骨干获省级人才称号,1-2名科研骨干晋升硕士、博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16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1人。培养油菜种子生产、优质油料原料生产及食用油加工本土技术人员30人,培训农牧民400人次。技术指标:1.在青海、江西、云南、福建等地建立青杂系列亲本繁殖基地200亩,在互助、湟中、大通、门源、共和、化隆等县建设示范网点12个,在互助、贵德等县累计建立制种基地5万亩,生产种子740万公斤,累计推广青杂系列杂交油菜新品种1500万亩。2.培育的新品种产量或产油量比对照增产5%,抗倒品种的倒伏指数比对照低10%以上;种子繁育基地面积较项目实施前扩大20%,种子生产量提高25%,种子纯度和芽率提高2个百分点,分别达到95%和93%;优质食用油芥酸含量低于5%,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总和高于90%。3.培育的新品种、生产销售的种子及配套技术应用后广大农牧民满意度高于90%;食用油消费者对优质食用油满意度高于90%。经济社会指标:本项目在研期间青杂系列品种向国内外供种740万公斤,累计推广1500万亩,项目实施周期内累计新增产优质油菜籽30万吨,农民累计新增收入12亿元;种业企业生产销售青杂系列杂交油菜种子企业获利1480万元。建立高端品牌食用油生产线1条,生产低芥酸高品质食用油5万吨,加工企业获得利润5000万元。彩色花油菜品种的推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旅游收入1亿元。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增加我省及其他北方春油菜区优质油菜籽产量,提高绿色有机高品质菜籽油品牌效应,保障优质食用植物油供应;有利于建立本地区油菜行业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本地区创汇农业和油菜种业良性发展。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绿色防控及化肥农药减施等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研究化肥农药减量后的产量和成本变化,集成农药化肥减施增效综合技术模式,将助力“一优两高”战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油菜产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互丰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江河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农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杜德志2022.07-2027.07230023003005005001000帅才科学家负责制2022-SF-171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基地(C区)石质山地防雷接地实验研究研究内容:1.分析确定ATP和CDEGS两种仿真技术使用的雷电流参数。2.对项目所在地C区、D区建筑物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3.通过高密度电位法确定C区、D区地网的初步布置方式和范围。4.采用ATP和CDEGS两种仿真技术,分析网上的雷电暂态电位对天文观测设备的影响。5.通过多种降阻方法,对接地装置降阻效果进行研究。6.结合ATP和CDEGS仿真技术,提出地网最优方案,完成C区、D区地网建设,以达到最优地网降阻效果。7.绘制闪电密度图、闪电强度图。预期成果:1.形成C区、D区地网最优技术方案。2.完成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基地C区、D区地网建设。3.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件。4.登记成果1项。5.发表论文2篇。技术指标:1.提出有效的雷电防御措施,将天文台遭受雷击的概率降到30%以内。2.雷电暂态电位对天文观测设备的影响降到25%以下。3.完成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基地C区、D区地网建设工程,接地电阻值符合相关要求(R≤1Ω)。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拟通过实验,提出适合石灰岩、花岗岩、砂岩等地质条件下,经济适用,科学合理的地网设计方法和C区地网最优设计方案,达到降低地网建设成本和接地电阻值的目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基地其他区域的地网设计提供的示范意义,并对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展的其它山地项目的地网设计及综合防雷保护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气象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冷湖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徐炜2022.07-2025.07300300150906002022-SF-172多年冻土地区热管路基变形调控方法与应用研究研究内容:1.系统评价不同气候区域、地质条件、冻土状况、路基尺度条件下热管的调控效果及机制。2.确定适应区域气候和地质条件的热管成套设计参数(如热管的长径比、埋设位置、角度和深度等)。3.研发基于低压注浆的热管管周回填新技术。预期成果:1.发布地方标准1项。2.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3.发表论文2篇。4.在省道224线K210+430-K210+310段建立2套热管路基水-热-变形长期观测系统。技术指标:1.提出热管路基优化设计参数,使路基变形较无措施路基减小50%以上。2.形成多年冻土区路基热管高质量安装技术1套,新技术使热管管周空洞率降低90%以上。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聚焦于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安全保障技术,提升工程服役耐久性,为多年冻土区重大道路工程的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设计建设水平。研究成果可在国内高寒地区道路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推广应用,可以保障高寒地区重大道路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此外,本项目成果通过在多个重大冻土道路工程进行示范应用,有效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维护费用,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其他寒区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中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青海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刘强2022.07-2023.121306500650后补助2023-NK-101青稞分子育种数据库与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构建研究内容:1.青稞表型数据库构建。2.构建青稞基因组变异数据库、功能单倍型数据库和DNA指纹图谱数据库。3.构建青稞标记-性状整合图谱。4.青稞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参考模型。5.青稞杂交优势组合预测。6.青稞新品种(系)的选育与示范种植。技术指标:完成青稞表型性状数据库和图片库构建,完成4个分子数据库构建,数据量不少于10万个。2.完成500份青稞5个表型性状的育种值评估。预期成果:1.选育青稞新品系1-2个,申报国家植物品种权1个。2.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1项。3.登记省级成果1项;培养研究生1名。4.发表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经济社会指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示范种植1万亩,新增产值600万元。培训人员50人次。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东华大学沈裕虎2022.07-2025.07300300150150002023年度提前出库"赛马制"和"揭榜挂帅"制项目试点2022635635635000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小计891576652445192013002000(三)科技援青专项2022-QY-215青海省多元文化融合建筑风貌控制实施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1.针对新城镇建设建筑风貌失控,地域文化特色与新建筑风格融合困难的问题,开展在城市设计尺度上的多元文化融合建筑风貌协调的关键核心研究。2.分析本省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及材料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较难推广的原因,研究建筑尺度上的基于应用现代新技术、新材料之上的传统建筑材料与建造技术转译,并完成建筑风貌实施技术。预期成果:1.建立城镇内不同区域特色建筑风貌比例控制模型1套。2.完成多元文化融合建筑风貌控制导则1套。3.完成多元文化融合建筑风貌实施技术1套。4.完成多元文化融合建筑试点2000平方米以上。5.提出可替代传统工艺、传统材料的新型低碳低能耗建造技术3份以上、建造材料6种以上,并明确分类应用场景。6.提出现代新型低碳低能耗建造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途径3种以上。7.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项。经济社会效益:新增产值300万元,新增利润10万元。培训人才15人次。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长亮2022.07-2024.073501508070002022-QY-216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规范化诊疗技术推广示范应用研究内容:1.建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诊断技术标准化操作流程及相应诊断方案。2.推广示范成套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诊治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引领。3.建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专业医技人才培训机制与培训流程。4.建立海东市基础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技术示范引领中心,提升海东全市各县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以及其他妇科疾病的分类管理及诊治能力。预期成果:1.建立海东市特色下生殖道感染“镜检”+“干化学酶法”10项指标检测法。2.培养诊断分析及规范治疗的专业人才21人。3.在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示范点,并在其余各县区5家医院推广应用,达到各县区全覆盖。4.引进无锡专家对口支援下生殖道感染方向继续教育及专家会诊。预期成果:申请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登记成果1项,培养各类人才21人。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陈道桢2022.07-2024.07115503020002022-QY-217青海省科技人才数据云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研究内容:1.对青海省科技人才进行全面摸底,收录、整合、挖掘、分析、存储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科技人才数据云台,支持各类检索需求和动态管理。2.通过对科技人才基础数据采集、整理、量化和分析,建立基础标准化数据库。3.整合国家引才引智、外国人来华许可、国家及省级各类科技人才申报管理系统,建成专业服务我省科技人才和创新主体的综合平台。4.设置“科技牵线搭桥”功能模块,实现高层次科技人才与我省人才需求单位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5.对接“青海省科技大数据平台”实现科技人才科研业绩有效校验,审核程序公开透明,审核记录网上留痕。预期成果:1.建成“青海省科技人才数据云台与成果转化体系”,收录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专家数据20000条以上,实现人才信息精确分类、实时更新、动态管理和授权使用;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0次。2.依托“科技人才数据云台”,搭建“青海省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实现“统一窗口”、分系统申报、“一站式”服务。3.正常网络环境,进行大量数据检索能及时响应,保障数据信息安全,通过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4.登记成果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人。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史丹丹2022.07-2024.071901909595002022-QY-218基于风险计算理论的城市智能风险预警云平台研发与应用研究内容:1.城市风险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2.城市智能风险预警云平台研发。3.城市智能风险预警云平台示范。预期成果:1.建立涵盖城市风险要素等不少于50种概念及概念间的关联关系。2.建立覆盖社区的5大类基础数据库;建立至少3个应急预案的知识图谱库。3.包含异常检测等不少于5种算法,形成算法库。4.研发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城市智能风险预警云平台1个,并在相关部门开展示范应用。5.申请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3件,登记成果1项,培养各类人才8人。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等唐明虎2022.07-2025.0715015050505002022-QY-219绿色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研发和应用研究内容:1.复合微生态制剂中单一菌种的筛选与鉴定。2.探索复合微生态制剂多重配比及体外产酶、抑菌功能。3.筛选及鉴定复合微生态制剂中重要功能酶组分及关键植物营养素,初步探索复合微生态制剂固态最适发酵工艺参数与添加剂量。4.构建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协同发酵关键技术体系。5.复合微生态制剂改善家畜肠道发育与免疫功能以及肉品质的作用机制。6.复合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和项目成果示范推广。预期成果:1.研制具有防病功能的植物营养素及组合1-2种。2.专用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复合酶制剂1-2种。3.申请专利1件,登记成果1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培养硕士2人。经济社会效益:新增产值800万元,新增销售收入700万元,新增利润175万元,新增就业人数50人,培训养殖人员100人次,建立技术示范基地4个。青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华2022.07-2025.07606030102002022-QY-220青海高原羊肚菌栽培稳定性提升及推广应用研究内容:1.温差、强紫外线、相对湿度、低氧等高原环境因子对羊肚菌产量形成过程中效应研究。2.调节高原环境因子对羊肚菌产量的作用效果,确定高原环境因子的调控方法。3.确定并优化影响羊肚菌产量的关键环境参数。4.总结形成高原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并进行应用。技术指标:建立基于青海高原环境特点的羊肚菌稳定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实现我省羊肚菌人工栽培区域扩展及其产量稳定性提升、平均单产提升,使羊肚菌平均产量达到120kg/亩。预期成果:申请专利1项,培养人才2人。经济社会效益:新增产值100万元,培训人数3人次。青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高晓杰2022.07-2025.07303010101002022-QY-221复杂难磨铅锌矿SAB系统衬板改型及钢球工艺优化研究研究内容:1.选矿厂矿石的力学特性研究。2.磨机给矿、排矿、分级溢流与沉砂浓细度优化研究。3.半自磨衬板形状改型设计。4.半自磨钢球直径的优化研究。5.球磨机钢球尺寸、配比、装载量、形状、材质及补加工艺研究。6.多级配球介质与矿石能量匹配性模拟研究。7.多级配球介质与矿石能量匹配性磨矿试验研究。工业化试验研究内容包括:1.半自磨机衬板及钢球配比适应性研究。2.球磨机钢球配比适应性研究。3.球磨机钢球配比进一步优化研究。4.生产中衬板及钢球制度的确定。技术指标:1.使磨矿细度-200目从目前的55%提高到60%以上,或者是中间易选级别(-0.2+0.010mm)含量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2.单位钢耗降低5~10%或单位电耗降低5~10%。3.提高铅锌综合回收率1个百分点以上。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针对于半自磨(SAB)工艺流程的衬板优化与钢球制度确定的技术。2.申请专利8件,登记成果1项,制定企业标准1项,培养人才8人。经济社会效益:新增产值756万元,新增销售收入738万元,新增利润500万元,新增税收100万元,新增就业人数5人,培训人数20人次。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西部矿业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程武忠2022.07-2025.071506020202002022-QY-222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研发与应用研究内容:1.基于高分遥感的生态系统空间本底构建。2.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3.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研制。4.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生态资产评估与应用示范预期成果:1.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生态资产评估与规划应用示范1个。2.编制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导则或规范1部。3.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4篇。4.申请发明专利2-3项。5.申请软件著作权1-2项。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苏州中科蓝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李双营2022.07-2025.07505020102002022-QY-223面向青海高海拔地区光伏电解水制氢制氧系统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1.基于非贵金属催化剂的PEM电解池的构建及应用特性研究。2.低成本光伏-PEM耦合电解水系统的控制技术,及其在青海地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3.建立光伏制氢制氧技术应用示范基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指标:1.低成本光伏电解水制氢制氧系统1套。2.水分解电压≤1.80V@500mA/cm2,过电势≤250mV@10mA/cm2。3.酸性条件下1000次循环后过电势衰减≤20mV。4.电解池的单位氢气直流能耗≤4.5kWh/Nm3,日产氢量达到20标方,氧气10标方。预期成果:申请专利2-3项,登记成果1项,培养人才2-3人。经济社会效益:新增利润22万元,新增税收12万元,新增就业人数3人,培训人数100人次。青海大学、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朱闯2022.07-2024.0759402020002022-QY-224祁连山南麓生态屏障区灾害风险韧性应对及空间优化模式研究内容:1.区域地质灾害风险与韧性应对能力评估.2.典型“聚落——灾害”共生系统危害分析与防治方案。3.面向乡村振兴的聚落人地关系调控与优化模式。技术指标:1.基于人工智能方法,构建一种“空-天-地”一体化数字技术多类型地质灾害非线性预测模型。2.建立祁连山南麓生态屏障区地质灾害韧性应对能力的评估方法,建立祁连山南麓生态屏障区自然“聚落-灾害”共生系统数据库,实现灾害影响范围和灾损的多情景预测。3.以韧性理念为导向,优化面向乡村振兴的聚落人地关系,构建一种与灾害低风险共生和高质量发展的聚落模式。预期成果:申请专利2项,登记成果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7篇,培养人才9人。青海大学、青海省地质测绘地理信息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张文2022.07-2025.07909030303002022-QY-225高原生态脆弱区耕地质量多元协同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1.基于系统认知的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建。2.基于多元协同的耕地质量监测技术研发。3.基于边云协同的耕地数据融合技术研发。4.选择乐都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应用示范区,集成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耕地质量监测技术和耕地数据融合技术,开展应用示范工作。预期成果:1.基于系统认知的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2.基于多元协同的耕地质量监测技术系统。3.基于边云协同的耕地数据融合软件系统。4.申请专利2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编制地方标准(草案)1项,培养人才2人,登记成果1项。青海民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友元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赵之重2022.07-2024.0790905040002023-QY-201数字化纤维桩核修复技术应用示范研究内容:1.以严重牙体缺损的一体化纤维增强树脂桩核修复为示范,建立可用于口腔多学科的全流程数字化诊疗平台。2.搭建口腔医学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平台,探索口腔医学远程医疗新模式。3.搭建北大-青海口腔医学先进技术转化平台,培养口腔专业医师队伍并提高专业素养,推广普及新技术。技术指标:1.通过CAD/CAM一体化纤维增强树脂桩核规范化治疗,使严重牙体缺损的保留率达100%。2.CAD/CAM一体化纤维增强树脂桩核规范化治疗,缩短医生椅旁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就诊次数,缩短就诊疗程,当天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