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少年常见病防治第1页,共98页。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健康对人的重要意义上医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引自《黄帝内经》)第2页,共98页。中小学生常见疾病?第3页,共98页。视力低下与近视龋齿与牙周病脊柱弯曲异常肠道寄生虫病营养性疾病第4页,共98页。近视(myopia)的预防第5页,共98页。近视1.概念及性质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此时从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象。更严格的近视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的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即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6页,共98页。视力低下的概念视力低下:用远视力表检查视力,裸眼视力<5·0。(或视力不良)视力低下各种屈光不正弱视其他眼病近视散光远视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7页,共98页。第8页,共98页。儿童青少年近视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屈光性近视:由于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发生变化,屈光力对眼球来说过强所致。②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轴过长所致。第9页,共98页。视力低下在学生中的分布:
小学生——近视50%~60%(小学低年级远视占多数)中学生——近视为70%~90%,大学生——近视为90%以上。*因此保护学生视力主要是预防近视。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10页,共98页。
年龄眼轴长度(mm)新生儿18.73岁男23.2女22.514岁男24.016岁女23.5不同年龄眼球前后轴长度2.儿童视觉器官的发育—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完善眼轴的发育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11页,共98页。晶状体调节能力的变化儿童时期晶状体弹性较大眼调节能力很强近点距离很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减弱调节能力减退近点距离逐渐增长。>40岁老视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12页,共98页。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①调节紧张性近视:因视近工作过度而形成。眼高度调节紧张状态晶状体凸度增大,屈折力过强功能性近视。(假性近视)②轴性近视:眼球充血、眼压增高眼球壁的弹性降低
眼轴变长(真性近视)学生中两种近视并存。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13页,共98页。近视的影响因素第14页,共98页。
根据世界各国近视患病率的高低,分为四大类区:15近视的患病率地区分类近视患病率(%)人群特点青少年成人高发≥50%≥50%黄种人、学业负担重中等15%~49%20%~49%白种人、发达国家低发10%~15%10%~20%南亚白种人、南美洲西裔白种人特低10%10%黑种人、发展中国家表
不同地区近视患病率及人群特点第15页,共98页。
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发病年龄也明显提早。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特点为:近视患病率随着年龄和学龄的上升而增高,学龄的影响比年龄更为重要;近视患病率与性别密切相关。16第16页,共98页。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近视数据表明:女生高于男生,男女比约为1:1.2到1:1.5;城市高于乡村;汉族高于少数民族;重度近视的构成比较大。17第17页,共98页。3.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①环境因素:学生视力低下率和近视率随学习阶段的上升而增加。研究数据;历史资料;动物实验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18页,共98页。3.近视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②遗传因素高度近视(-6.0D以上),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双生子研究:近视的遗传指数约为60%。中、低度近视的遗传度为50·5%。③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第19页,共98页。4.儿童少年近视的预防
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20页,共98页。4.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减少学习时间;不要持续读写;做望远活动(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坐姿要端正,眼离书本30一35cm不走路、躺着或暗光下看书。每隔1小时左右应有短时间的休息
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21页,共98页。正确的读写姿势
头正,稍向前倾,保持眼离纸面一尺远;身直,上身坐正,两肩齐平,背要直,胸挺起,保持胸口离桌沿一拳远;臂开,左右两臂张开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手离笔尖保持一寸远;足安,两脚平放在地面上第22页,共98页。第23页,共98页。第24页,共98页。4.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4)改善学习环境:—课本字体的大小适度—文字与纸张背景的对比应该大些
—教室设施
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25页,共98页。4.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5)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有助于预防近视。(6)定期检查视力: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早发现、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7)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的认识。ChildandadolescentHealth第26页,共98页。龋齿(caries)的预防第27页,共98页。主要内容龋齿的发生情况致病因素龋齿的预防措施第28页,共98页。第29页,共98页。第30页,共98页。第31页,共98页。一.龋齿的发生情况龋齿(caries)是儿童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因细菌侵人导致继发牙髓炎、齿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造成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的损害,导致患牙的全部破坏。世界卫生组织将龋齿列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第三位疾病。第32页,共98页。1.世界流行特点:龋患率与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发达国家的龋患率最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精细,甜点糖果丰富多彩,龋患率呈上升趋势第33页,共98页。2.我国流行特点:①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②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③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④按照WHO的标准衡量,我国的龋病发生属较低水平,但儿童少年龋患率处于上升趋势。同时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治疗或处理。
第34页,共98页。防龋也必须从幼儿园和小学做起,同时应抓紧对恒龋的早期充填。第35页,共98页。4.好发牙及好发部位: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其是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7恒牙),尤其是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乳龋、恒龋的好发部位也有相同之处,即都以咬合面为主。应强调重点刷磨牙及其咬合面。第36页,共98页。二、致病因素“四联因素论”: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
第37页,共98页。1.细菌:细菌是龋齿发生必不可缺的因素,目前己公认的主要致龋是①变形链球菌,产生葡糖基转移酶,诱发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聚集反应,粘附于牙面。产酸和耐酸能力强,从而导致龋病发生②放线菌菌株在根面龋中占明显优势,故认为与根面龋的发生相关③
乳酸杆菌往往在深龋洞内大量存在,又有相当的发酵能力,其在龋病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第38页,共98页。2.食物:食物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碳水化合物不但因酵解产酸而影响菌斑pH值,还可以通过细胞外和细胞内多糖的合成而直接参与菌斑形成,并对其(菌斑)延续和pH的保持有重要作用。第39页,共98页。3.宿主:当宿主抗龋力降低时容易患龋,影响宿主的抗龋力有以下几点。①首先,牙齿的形态、结构、排列和组成在龋病发病上可起到重要作用。②其次,唾液对牙齿是否患龋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③再者,全身状况与龋病发生也有一定关系。④内分泌功能改变,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减退,都会影响到牙齿的抗龋能力。第40页,共98页。4.时间:对于龋病的发生,时间有着特殊意义。龋病从菌斑的形成到具备致龋能力,从一个小小的早期损害发展为龋洞;需要一个缓慢发生、发展的过程,平均需要18个月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在其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及时予以干预,必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第41页,共98页。三.龋齿的预防措施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加强口腔保健宣传教给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药物防龋窝沟封闭其它防龋方法第42页,共98页。正确的刷牙方法——竖刷法刷上牙内外面时从上往下刷刷下压内外面时从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时来回刷各牙面和缝隙均应仔细刷到,尤其要注意磨牙的咬合面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最佳刷牙时间是进食后3分钟,刷牙后充分漱口,根据儿童年龄选择大小适宜的保健牙刷刷牙后应将牙刷冲洗干净,牙头向上,放通风处存放3个月左右更新一次牙刷第43页,共98页。第44页,共98页。窝沟封闭第45页,共98页。牙周病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慢性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第46页,共98页。牙周病第47页,共98页。牙周病的病因局部因素中的牙菌斑的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全身因素: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第48页,共98页。牙周病的预防措施控制和消除牙菌斑,每天坚持正确刷牙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抗病能力,加强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补充富含维C的食品,调节牙周组织的营养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清洁牙齿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矫正不良修复体及矫治食物嵌塞及时积极治疗第49页,共98页。脊柱弯曲异常旧称脊柱侧弯,主要指脊柱弯曲较轻微的异常如果肌肉、韧带和骨骼尚未变形,经过矫正操后弯曲异常可完全消失的脊柱弯曲异常,称为姿势性脊柱弯曲若肌肉韧带和骨骼已变形固定,此时弯曲异常难以矫正,称为结构性脊柱弯曲异常第50页,共98页。脊柱生理弯曲第51页,共98页。脊柱侧弯第52页,共98页。第53页,共98页。脊柱前凸第54页,共98页。脊柱弯曲异常的病因习惯性姿势不正:不良的站姿、坐姿和行姿均可造成脊柱双侧肌肉的紧张度不平衡,长期如此会引起椎间盘一侧变薄,一侧变厚,导致脊柱弯曲异常座椅高矮不合适:课桌过高可使身体长期偏于一侧,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功能失调而形成脊柱侧凸,课桌过低可使脊柱后凸而形成驼背缺乏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在平衡脊柱两侧的肌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养不良和疾病:缺乏维生素D和钙骨质松软,肌肉松弛无力,造成佝偻性驼背第55页,共98页。脊柱弯曲异常的预防措施从小进行姿势教育:培养良好的站姿、坐姿和行姿适宜的读写环境:配备适合学生身高的课桌椅,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要求左侧采光避免单侧负重及负重过大:用双肩背书包,书包重量不超过儿童体重的1/10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促进肌肉发育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矫正:定期检查,经常注意观察儿童少年的脊柱外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第56页,共98页。正确的站姿、坐姿第57页,共98页。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多见于5~15岁儿童,轻者可无症状,稍重者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上腹或肚脐周围疼痛、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引起胆道蛔虫或扭结成团而造成肠梗阻钩虫病:可导致钩虫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乏力、营养不良蛲虫病:肛周奇痒,尤在夜间更甚,其他有腹泻、恶心、消瘦、厌食等症状绦虫病:上中腹部疼痛,起病初期食欲亢进,久病食欲不振,出现消瘦、无力和头昏等症状;严重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还可致癫痫、瘫痪,甚至死亡第58页,共98页。单纯性肥胖(Simpleobesity)第59页,共98页。概述肥胖(obesity)是指由于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身体中脂肪过度堆积。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前者无原发性疾病,儿童青少年肥胖绝大多数属于单纯性肥胖。后者因内分泌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较少见。第60页,共98页。研究和预防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控制某些成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有密切关系,对人类健康有明显的危害目前国际上已将识别和干预肥胖症的危险因素识别和干预儿童期高血压危险因素
视为成人期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第61页,共98页。一、流行情况成人肥胖症是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导致高血压或高血脂症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一些因素也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因素在幼年就出现,且持续时间长久,就有可能转为成人期的高血压或高血脂症第62页,共98页。欧美发达国家中儿童青少年肥胖症的发生率一般为10%~15%,婴儿期最高,7岁很低,以后随年龄↑发生率↑我国较发达国家低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人的增加,加之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第63页,共98页。二、肥胖症的判断方法WHO推荐——身高标准体重法超重:实测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10%~20%肥胖: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第64页,共98页。三、肥胖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肥胖是多基因遗传所致,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双重影响遗传因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家族倾向。双亲都肥胖其子女也肥胖者占70%~80%双亲之一(特别是母亲)肥胖,子女也肥胖者40%双生子研究,皮下脂肪厚度有高度遗传性第65页,共98页。环境因素饮食营养因素:饮食营养过度是导致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往往发生在能量摄入增加、消耗降低的情况下热能摄入的增加如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能即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机体内易发生肥胖症第66页,共98页。饮食营养因素:部分肥胖儿童并非营养过剩导致,而是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因为这些维生素是体内能量代谢的“催化剂”,如果摄入不足,脂肪无法及时转化成热量而散失,便积存在体内而形成肥胖。肥胖儿童的食谱中应增加粗粮、野菜、绿色蔬菜及水果的比重,必要时要服用维生素类药物,以恢复体内的正常能量代谢。第67页,共98页。环境因素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发达国家的肥胖检出率:低阶层>高阶层低阶层儿童中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比高阶层儿童高2倍,有的高9倍,其原因与低阶层儿童的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关。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肥胖则主要发生在高阶层人群中。第68页,共98页。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儿童肥胖发生有一定相关。Garn等调查发现,文化程度高的母亲更担心他们孩子的肥胖,他们认为肥胖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障碍,所以很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量,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文化程度低的母亲则相反,往往鼓励孩子多食,因而易致肥胖。第69页,共98页。环境因素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少:肥胖往往发生在那些不爱活动的人群中,而很少发生在活动量大和户外活动多的人群中。第70页,共98页。四.肥胖症的易发时期关键时期:婴儿期敏感时期:孕期第30周到生后9个月是在此期间细胞复制很快,对营养的反应也大,容易发生肥胖。机体脂肪和瘦组织对生长发育的刺激有特别敏感的4个关键时期,即①孕期30周至出生前;②婴儿期(尤其是出生后9个月);③青春发育早期④青春发育后期,在此4个时期内脂肪组织的发育占主导地位。第71页,共98页。五.肥胖症对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1)心理的影响:比生理的损害要严重得多,儿童时期肥胖发生得越早,心理压抑也越大,因而对儿童的个性以及日后能力的发展均会产生长久的影响。肥胖儿易于成为同伴的取乐对象损害自尊,妨碍集体活动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被动退缩自我评价较低,广泛存在自卑感。少数青少年由于心理冲突激烈,甚至产生自杀行为第72页,共98页。(2)身体的影响:导致心血管疾病。这种危险因素往往产生于儿童期,潜伏到成人期发病。儿童期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儿童期肥胖是成人期动脉硬化症的高危因素儿童期血压位于临界值高限者,被认为是日后高血压的危险人群第73页,共98页。六.肥胖症的预防儿童在幼年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家长掌握有关儿童营养的知识对肥胖儿童应限制进食过量,供给的热量和蛋白质要既能保证生长发育,同时又能使储存脂肪减少加强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第74页,共98页。营养不良食物营养未达到膳食供给量标准,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功能障碍或因生理、生活、劳动、病理等原因对营养消耗过多引起第75页,共98页。儿童营养不良的筛检标准采用身高体重标准法<70%为中度营养不良70%~80%为轻度营养不良80%~90%为低体重90%~110%为正常第76页,共98页。贫血贫血是指周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第77页,共98页。营养不良的原因膳食摄入不足: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热能与营养素需求量大,如进食量过少,热能与蛋白质供给长期不足,同时膳食纤维素或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过少,可发生营养不良不良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或以大量饮料代替食物,不恰当地节食减肥等疾病:儿童少年时期某些疾病,如胃病、慢性肠炎等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龋齿疼痛影响咀嚼功能;慢性蠕虫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摄入食物中含铁量不足,是导致贫血发生的主要原因第78页,共98页。预防营养不良与贫血加强社区保健工作保证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学校防治积极治疗营养不良和贫血患者第79页,共98页。成年期疾病
早期预防第80页,共98页。随着儿童肥胖的流行,以往认为只有在成年期发生的疾病,目前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开始呈现流行趋势更为严重的是,在超重、肥胖儿童群体中,已经显现出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等)聚集于同一个体的现象。因此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既能保护儿童少年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又可降低成年时的发病、伤残和死亡。第81页,共98页。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Thedevelopmentofarterialatherosclerosismayoccurwhendepositsofcholesterolandplaqueaccumulateatatearintheinnerliningofanartery.Asthedepositshardenandoccludethearteriallumen,bloodflowtodistanttissuesdecreasesandaclotmaybecomelodged,completelyblockingtheartery.1.流行病学特征第82页,共98页。2.预防健康教育合理营养低脂食物鼓励低脂、低糖、低胆固醇摄入多吃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适当限制食糖量低脂高蛋白食物体育锻炼第83页,共98页。二、高血压hypertension120/80orlowerisnormalbloodpressure140/90orhigherishighbloodpressure120and139forthetopnumber,orbetween80and89forthebottomnumberisprehypertension第84页,共98页。1.预防高血压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大量研究表明,许多成年期原发性高血压起源于儿童时期儿童期血压与成年期血压水平有一定相关性膳食钠盐摄入过多、缺乏体育锻炼和精神紧张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常自幼形成从儿童期开始预防高血压,是对高血压进行早期预防最有效手段。第85页,共98页。2.高血压诊断标准目前尚没有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血压评定标准WHO12岁以下为135/85mmHg13岁以上为140/90mmHg百分位数法>95%血压偏高连续三次在不同时间下测得的血压大于95%持续性血压偏高第86页,共98页。3.流行病学我国目前约有1亿高血压患者,其中近1/10为7-17岁的中小学生。8-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调查显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儿童血压偏高与肥胖正相关第87页,共98页。4.儿童血压偏高的因素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并不能排除共同生活环境的作用膳食因素钠盐摄入过度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钾与血压呈负相关长期膳食钙缺乏可诱使血压升高膳食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体格发育水平体育锻炼影响心理社会因素第88页,共98页。美国研究人员称,过度沉湎于电视节目不仅会引起儿童身体肥胖,还有可能让他们的血压升高。他们在2003年至2005年间,对546名年龄在4岁到17岁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看电视时间在2—4小时的儿童,患上高血压的几率是每天看电视时间少于两小时的儿童的2.5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4小时的儿童,患高血压的几率则更高,为3.3倍。第89页,共98页。三、糖尿病diabetesOvertime,havingtoomuchglucoseinyourbloodcancauseseriousproblems.Itcandamageyoureyes,kidneys,andnerves.Diabetescanalsocauseheartdisease,strokeandeventheneedtoremovealimb.第90页,共98页。我国是糖尿病大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人口超过3000万。儿童期Ⅱ型糖尿病个体主要发生于10岁以上青春发育中、晚期的青少年。近10年,随着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增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期Ⅱ型糖尿病患儿明显增多,青春发育前低年龄儿童中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增长明显,新发病例的诊断年龄越来越小。儿童期Ⅱ型糖尿病发病隐匿。第91页,共98页。1.糖尿病分型占比例较高,与儿童少年关系较直接的类型为: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无效,使用胰岛素有特效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第92页,共98页。2.儿童Ⅱ型糖尿病的流行趋势发达国家呈升高的趋势过去20年,欧美各国儿童2型糖尿病明显增加,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占8-45%1994-1998美国佛罗里达州资料显示该地区儿童糖尿病中2型所占比例由9.4%增至20%。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出上升趋势中国,2型糖尿病占儿童糖尿病的比例由过去的2%增加到8.8%。第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兽药找回管理办法
- 内部会员管理办法
- 内部物流管理办法
- 军事运输管理办法
- 军工外协管理办法
- 军马军犬管理办法
- 农场玉米管理办法
- 农机驾校管理办法
- 农村柑橘管理办法
- 农村集市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年中国连接器制造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市政公用工程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地勤面试笔试题目及答案
- 浙江保安员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T/CSRA 23-2023塑料快速多因素耦合法第1部分:老化活化能的测定
- 羽毛球场馆项目可行性报告
- 《新药审批流程解析》课件
-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古诗文背诵与运用
- 诊断与评估课件 第三章 特殊儿童的评估取向与范围学习资料
- 淘宝模特合同协议模板
- 高级碳排放监测员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