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_第1页
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_第2页
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_第3页
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_第4页
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聂晓阳宗教文化学者课程前言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观众朋友要问了,您这念的是哪一位古人的诗呢?您还真猜不出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就出自西藏历史上的一位奇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这些年由于一些影视作品的热播,仓央嘉措及其诗句更是成为了带有禅意的西藏文化的代表,然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仓央嘉措热潮中,这位传奇诗僧的身上却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薄纱,不为人所理解。仓央嘉措是谁?我们该如何去读他的诗?情诗的外表之下,蕴含了哪一些佛法的精神,今天我们《世纪大讲堂》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对仓央嘉措及西藏文化颇有研究的宗教文化学者聂晓阳先生,来为我们还原仓央嘉措的真实面目,揭示奇人奇事背后的西藏文化传统魅力,让我们欢迎聂晓阳先生。(旁白:聂晓阳,宗教文化学者,《环球》杂志副总编辑,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化地理学硕士学位,曾在南京大学中美中心,美国夏威夷大学就学,主要著作有《微观西藏》、《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在耶路撒冷的日子里》、《为历史流泪》、《北极首航》等。)主持人:聂先生,您好。聂晓阳:您好。主持人:欢迎作客《世纪大讲堂》。聂晓阳:谢谢。主持人:我知道,您其实不仅仅是一位宗教学者,而且更是一位记者,而且还是一位战地记者,在耶路撒冷那边曾经经历过战火。聂晓阳:对。主持人:是什么因缘使你和仓央嘉措以及西藏文化结缘呢?聂晓阳:我的硕士学位和本科的主学位的专业都是文化地理,它是研究地理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中的地理因素,后来我做记者以后,我正好长期负责西藏的对外报道,帮助海外的一些民众来了解西藏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我作为记者来说,对西藏的了解也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我到西藏去出差,我被它吸引的是它的山川,神山圣湖这种自然风光,随后是它的这些人文、风俗习惯、文化的信仰的东西更吸引我,再到后来我就发现西藏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精神世界其实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一个丰富有魅力的存在,所以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主持人:我也去过西藏很多次,在西藏也呆过一些时间,和西藏人交朋友以后,他们就会告诉你写西藏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其中很神秘的一个人物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聂晓阳:对西藏人来说他并不神秘。之所以仓央嘉措显得很神秘,因为仓央嘉措被外界所知,被西藏文化以外的知识界和普通民众所了解,据我考证是始1930年。1930年,当时中央研究院有一个于道泉先生,当时很年轻,他是偶然的一次机会在雍和宫发现了藏文版的仓央嘉措诗歌,然后当地雍和宫的喇嘛跟他讲这个故事,他非常感兴趣,后来他就做了一个课题,他就在当地那些藏族喇嘛的帮助下翻译了仓央嘉措的诗歌,当时叫做《仓央嘉措情诗集》,当时应该是66首,这个是第一次仓央嘉措被外面的文化所知,此后不断地像曾缄先生,像莊晶先生陆续也翻译了自己的版本,一直到1983年西藏自治区文化界第一次隆重地纪念了仓央嘉措诞辰300周年,但是当时即使在西藏文化界对仓央嘉措的了解也不多。比如说,当时还把仓央嘉措称作是藏族诗人,实际上仓央嘉措是门巴族,他尽管是西藏的活佛,达赖喇嘛,但是他是门巴族。主持人:仓央嘉措的诗,毫无疑问写得非常地动情,像央视著名的主持人白岩松。在他的一本书的扉页上头就引用了仓央嘉措一首很小的诗,“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两步三步便是天堂,却仍然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这个是很散文化的翻译,像这样的诗,即使我们用很散文化的语言把它汉译过来的时候仍然觉得它极其的优美,而且其中的深刻的哲理是显而易见的,这大概可能就是人们喜爱仓央嘉措和他的诗的原因。聂晓阳:这首诗确实很美,主持人刚才朗诵得也非常好,但是这首诗不是仓央嘉措写的。主持人:伪作。聂晓阳:也不是用藏语写的,这个是一个典型的伪作。这个而且是一个当代人写的,我记得最早的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一本书里面,你要研究仓央嘉措的诗,它跟李白的唐诗是一样的,是非常直白,都是常理、常情、常事,他写诗有一个特点,好像是他心中乐疯了或者是痛极了,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淌出来的话,所以就不会那么文绉绉的,不会那么曲里拐弯的,也不会那么所谓的富有哲理,他的诗是直指人心的,为什么仓央嘉措他的诗歌在西藏这么流行?我想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的风格,老百姓都能懂,老百姓一听就能懂,一听就有感触,一听就想唱,我想这个是一个原因。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聂晓阳为我们演讲,大家欢迎。(旁白:他既是高高在上的雪域法王,又是风度翩翩的浪漫诗僧,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作为一个重要的西藏文化符号,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在世俗权利斗争的夹缝中,他内心的挣扎又如何体现于他的诗歌之中,我们又该怎样去读他的诗?《世纪大讲堂——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正在播出)。一、仓央嘉措的生平聂晓阳:每个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个或者模糊,或者清晰的仓央嘉措的印象,刚才我在下面跟几个朋友在交流,他说现在仓央嘉措在书店里面,在影视屏幕上面,在坊间、在咖啡厅里,在很多场合都非常热,他说那么你今天要讲的仓央嘉措和我们一般人从这些地方了解的仓央嘉措有什么不一样?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想大家尽管对仓央嘉措的认识不是特别的完整,但是基本上还都比较正面,大家都觉得仓央嘉措是代表着某种非常美好的东西,实际上你研究仓央嘉措,仓央嘉措其实他是一个不快乐的人,他是一个很犹豫的人,他的很多诗里面都反映了他的这种不快乐,他也不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权力人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仓央嘉措他是一个权力夹缝中的人物,他尽管名义上是雪域的法王,是最高的宗教领袖,但是世俗权力全部掌握在当时实际统治西藏的蒙古人手里面和西藏地方官僚势力手里面。仓央嘉措由于历史原因,他并没有实际的权力,一方面,他想一心潜心去修习佛法,但是他又有世俗的权力在左右他,两派把他夹在中间,所以他非常地苦闷,他说白天在布达拉宫是雪域的法王,夜晚在拉萨的街头就是最美的情郎,这其实也是后人的想象。你要读仓央嘉措的诗歌,你要仔细去研究仓央嘉措,你会发现仓央嘉措实际上他经常遭冷遇,经常被拒绝,经常被抛弃。他的很多诗里面透露出来一种跟我们平常的一个年轻人一模一样的在那个年龄的彷徨、犹豫和没有安全感,我说正是这种不快乐成就了仓央嘉措,如果你从完整的,从一个历史的高度去看他,你会发现正是这样的一个经历,世俗的权力,看似离经叛道的这样的一个经历,再加上他一颗不快乐的内心,最后加上他的佛法修为,加上他的潜心的修炼,最后成为一个非常高贵的人,成为受人尊重的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仓央嘉措。我下面非常快地介绍一下仓央嘉措的生平,刚才我说了,1983年西藏自治区第一次组织活动纪念仓央嘉措诞辰300周年,所以他出生于1683年,他的出生地在今天的藏南错那县,现在叫达旺地区,这个地区也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地引人注目,因为它现在处于印度的实际控制线里面,是中印有争议的领土。其实从这样的一个历史事实,大家也可以看出,这个所谓的有争议的领土,其实也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早在300周年前,西藏的六世的达赖喇嘛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这也是一个证据。当时的历史时期是西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叫“伟大的五世”,就是五世的达赖喇嘛借助蒙古人的力量,借助他的雄才大略,他第一次在西藏全境范围里面取得了黄教(格鲁派),在西藏的这种过去藏传佛教有五个派别,像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等等,像在元朝的时候,在西藏处统治的地位还不是格鲁派,所以五世,后来追称他是“伟大的五世”,他第一次把黄教在西藏差不多全境取得一个统治的地位。五世去世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这样的一个正在取得统治地位的一个宗教派别,这样的一个统治的政教合一的格局,会不会随着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五世”的去世而受到干扰。所以,他的主要助手,当时叫第斯,西藏地方官僚势力的领袖,叫桑结嘉措,他当时就决定把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的消息封锁起来,继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名义来发号施令,这样的话促使格鲁派继续在西藏全境保持和发展这样的一个统领的地位。而且,还有一个历史背景是,当时的布达拉宫正在重新修建当中,所以工程也没有完工,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条件下面,五世达赖喇嘛去世的消息就被封锁了长达14年,在这14年当中,仓央嘉措,当时他的西藏,相当于首席行政官,他也做了一个准备,也开始了秘密的临童寻访的工作,大概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一年以后,寻访小姐就根据各种征兆找到了仓央嘉措,这时候仓央嘉措大概两岁,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寻访、查证和核实的工作,在仓央嘉措五岁的时候正式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也就是六世达赖喇嘛的继任的候选者,然后就被严格地,并且秘密地保护起来,给他派了很多老师,从小受到了非常严格的西藏的佛法,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仓央嘉措14岁的时候,五世达赖喇嘛去世的消息非常偶然地被当时的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发现了,在康熙皇帝的责问之下,桑结嘉措才公开了这样的一个秘密,并且迎请仓央嘉措到拉萨去坐床,这时候仓央嘉措大概不到15岁,仓央嘉措实际上你去分析他的著作,分析他的历史,包括分析别人的一些记录,你会发现年轻的仓央嘉措其实他有他自己的独立的见解,比如说,他是作为名义上的西藏的最高权力者,他实际上是反对政教合一的,他是一个非常有慧根的人,他的理想是做一个很好的宗教领袖,他想穷其一生去研究佛法,但是在当时那样的一个黄教,在西藏立足方定还不是十分稳固的情况下,在蒙古人和西藏地方势力的权力斗争当中,两派都想拉拢这样一个年轻的达赖喇嘛去壮大自己的势力,在这样的一个权力夹缝当中,仓央嘉措非常苦闷,他的诗歌里面也表现了这样的苦闷,他说这些非俗非僧的势力其实是佛法的敌人,他非常地反感,但是没有办法,这是他的职责,怎么办呢?这个时候,19岁的仓央嘉措,他表现出叛逆的一面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白天是布达拉宫的法王,夜晚是拉萨街头最美的情郎,直到今天在拉萨的八廓街你还能看到一个黄房子叫“玛吉阿米”,现在是一个餐厅和咖啡馆、酒吧,在当时这样的一个拉萨市井当中,拉萨的房子大家去过,一般底色是白的,窗户是黑的这样的一个城堡式的藏族民居,什么样的房屋有资格把它刷成黄色呢?只有是达赖喇嘛住过的地方。在他23岁的时候,西藏地方势力和统治西藏的蒙古人拉藏汗,他们之间的矛盾激化,西藏地方势力的代表桑结嘉措就想买通别人给拉藏汗下毒,把他毒死,这个计发失败,计发失败以后,蒙古人就发兵,就把西藏地方势力打败了,并且把他们的领头人桑结嘉措杀害了,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蒙古人就想废掉仓央嘉措,就想立自己可以控制的达赖喇嘛,在这种情况下,大概23岁的时候,他们就借口仓央嘉措仓央嘉措离经叛道,不守戒律,他的言行不符合一个活佛的身份和大家对他的期望,以这样的名义就把他废弃了,废弃了以后重新立了一个,跟蒙古人这样的一个新的所谓的六世达赖喇嘛,这个新立的所谓的六世达赖喇嘛在位时间11年就没有获得过西藏僧俗大众的认可,其实他一直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大家心目中的六世达赖喇嘛仍然是仓央嘉措,仓央嘉措在他24岁那一年,在他被废掉的第二年就由蒙古人把他向北京押送,就想把他交给康熙皇帝来处理,康熙皇帝就派使臣去阻拦了这样的一个行动,康熙皇帝的考虑是这样的一个在西藏僧俗两届仍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个前任活佛,前任达赖喇嘛,你把他送给我,我怎么处理呢,我是仍然把他当活佛了,还是仍然把他当囚犯了,所以康熙大帝决定不要去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官方的历史记载到此结束,后来事隔数年,由青海地方政府才算报了一个正式的文件给当时的大清,所谓的中央政府说前世六世达赖喇嘛在押解途中,在赴京途中,在青海湖畔一个暴风雪之夜暴病而亡,遗体也没有了,找不到了,仓央嘉措此后的踪迹就成为历史的一个谜团。仓央嘉措此轮,从2000年以后在西藏文化之外逐渐热起来之后,大家开始翻阅各种历史的记载,大家开始再去考证这样的一段历史,发现了更多的历史素材,大家发现比官方记载的可能还要复杂,比如说我也去宁夏,也去阿拉善去探访,我个人相信,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相信仓央嘉措的历史并没有到此终结,他作为六世达赖喇嘛的历史名号到此就算是没有了,但是他的人其实是流亡了,因为押解他的那些蒙古人派的官兵也不敢去杀害他,康熙皇帝又不愿意去接手,最后根据仓央嘉措后来的弟子的记述,是他们决定让仓央嘉措自行去逃亡,仓央嘉措此后历经了,还到过四川,又回过西藏,还去过印度,去过尼泊尔,最后带着16名学生,最后落脚在什么地方呢?在阿拉善。阿拉善过去属于内蒙古,现在属于宁夏的一个自治盟,并且在那个地方一直到64岁最后圆寂,一直在那儿30多年弘扬佛法,奠定了那个地方的藏传佛教的基础,这个就是仓央嘉措一个简单的历史。我们了解仓央嘉措更重要的是了解仓央嘉措作为诗歌,他的诗歌非常流行,下面我想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给大家介绍几首我认为写得非常好的仓央嘉措的诗,让大家从这个诗歌里面能触摸到仓央嘉措更多的方面。第一首诗大家看,“已过了开花的时光,蜜蜂儿不必心伤,既然是缘分已尽,我何必枉自断肠”。大家看到这个是一首自我安慰的诗,刚才我说了,仓央嘉措是经常受冷遇,经常被抛弃,非常不快乐,这个就是一个普通人感情面前,你可以控制全世界,但是你控制不了你的心,这个对一个活佛,对六世达赖喇嘛,像仓央嘉措这样的人也是这样,其实也包含了一个很有慧根的人,他对世界的理解和他对佛法的理解。佛法就是去鼓励人、引导人,去寻找更加坚固、更加长久的幸福,这个更加坚固、更加长久的幸福在后来的仓央嘉措看来,不是这种男欢女爱,不是这样的一个所谓的爱情的浓郁但短暂的甜蜜,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平静,内心的平静才是坚固的,可持续的快乐和幸福。大家再看最后两首非常有意思,很多人都说看了仓央嘉措的诗词,就好像泥沙被水冲掉以后的清爽,大家看这首诗,“人们对我的指责,我只得承担过错,小伙儿我的脚步,确实曾到过酒娘的家里去过”,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拉萨城里面流言纷起,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说最近街道上来了一个年轻人,这个人据说就是我们尊敬的六世达赖喇嘛,他干什么?他是到酒店里去喝酒,然后到妓院里面去会年轻的情人。回应这样的一个流言,仓央嘉措就写了这样一首诗,他说你们说得没错,我坦诚我自己的过错,我的脚步确实到过酒女的房间,跨过她的门槛,到她的房间去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豁达呢?像婴儿一样的天真呢?这个就是仓央嘉措,大家看到西藏文化里面,其实一个非常大的魅力在于一个真字,在于一个真,我曾经跟朋友讨论仓央嘉措的诗,也有人问说仓央嘉措和别的活佛,别的达赖喇嘛有什么不同?我说别的哈佛可能他的修为很深,他持戒非常地严格,他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像莲花一样,但仓央嘉措超越了那个境界,仓央嘉措他是染污泥而自清,就像一个莲叶一样,你看它挂了一个污水珠,但是污水是污水,莲花还是莲花,他染污泥,但他仍然是清清爽爽,非常干净,非常纯洁。所以,我特别不同意有人说仓央嘉措是情僧这个称呼,我是非常不同意,因为情僧暗含了很多贬义在里面,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完整的僧人,只不过他走过了一段不同的路,所谓佛性就是明心见性,发现真正的自我,那么他在那个年龄,在那样的一个阶段,他的真正的自我他没有去隐瞒,他勇敢地去面对,最后他也走过了那样的一个世俗的阶段,事实证明,他确实是非常有慧根,非常有佛性的这么一个非常独特的年轻人。这一首是个极致,这首也是非常有名,“入夜去会情人,破晓时大雪纷飞,足迹已印在雪上,保密还有什么用处?”说他夜晚从布达拉宫跑出来私会情人,第二天早上想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再返回他的寝宫,但是发现外面下大雪了,他的脚印留在雪地上,其实这首诗很多人的理解是禅意,是佛法,你想隐瞒,瞒不过自己,一切都是虚幻,所以真正的佛心,它是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地去看任何事情,让它发生,然后承认它,接受它,面对它,超越它,就像一阵风来,你感到风来,这个风已经走了。所以,这首诗也是他对他自己的一个非常好的解释,这首诗也是通过他自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道歌,就这么简单,不同的人从这首诗里面会读到不同的东西。前面我讲的,我不知道能否帮助大家构建、还原一个更加立体的,更加丰富的这样一个仓央嘉措。(旁白:拨开笼罩在仓央嘉措身上的神秘面纱,在他的情诗外表下,却隐藏着佛法无限的智慧,哺育和滋养了仓央嘉措的西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哪些独特的闪光魅力,宗教的精神又如何影响着西藏的传统文化,《世纪大教堂——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正在播出)。二、仓央嘉措和西藏文化的关系聂晓阳:我演讲的另外一个部分,我想重点讲一下仓央嘉措和西藏文化的关系。西藏,它的文化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魅力、亮点所在。第一个方面,我想从善行和善心的角度来讲。西藏有很多很有智慧的谚语,有一个谚语说,你有了什么好东西,却把它布施给水里的动物和地上的牛羊。我一开始听到这个非常奇怪,我说你有好的东西,还有那么多的人需要帮助,为什么你去布施给水里的鱼和草地让的牛羊呢?后来我一个朋友告诉我说,这个是西藏人训练、培育善心的一个智慧。他说你去把好东西布施给人,你就会怀着一种功利心,你就会想,我想他要感谢,他要感恩我,他要记得我的好,下次他是否会反过来帮助我,你帮助人的时候你总会带着这样的一种功利之心,但是你如果去帮助一个小猫,去帮助一个小狗,你甚至不会期待他说谢谢你,那么你的善心就会更加纯粹,这就说你只是做好事,而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心,那你做的只是叫善行,只是叫好事,你并不是一个善人,你并不代表有善心。那么,只有你从心底想帮助人,不求任何回报,只有这么纯粹的时候你所发的才是一个善心,你这个行动不但是一个善行,你还是一个善人,像西藏这样善良人,他们是善良的极致。我觉得世界上很多人都很大方,都很舍得,但是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像西藏人这样能够抛舍一切的勇气和智慧。西藏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是把,我讲的传统的西藏人,把他的一生积蓄奉献出去,奉献给寺庙,奉献给穷人,这样他会觉得此生圆满,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事情,甚至我后面还讲,他最后连他自己也要奉献给这个世界,奉献给秃鹫,就是我们讲的西藏神鹰,因为西藏神鹰体长长达一米多,我见过,我是上过天葬台,我曾经站在几百只秃鹫的中间,我知道这样体型庞大的动物,如果说不是西藏人施舍自己的尸体去喂养它们,它们找不到足够的食物,它们要饿死的,所以西藏人最后把自己舍弃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渣子,连一堆坟茔都没有,只有完全的舍,才能够完全地自由,才能够全心全意地专注于他们精神的修行。我刚才讲了善和善是不一样的,有的善是善行,有的善是善心,是发自内心的善,这才是真正的善,这大爱的背后就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字就是善。下面,我讲的第二个主题,讲一下修行和修心。修行是什么意思呢?“修”是“修路”的“修”,“修改”的“修”,其实就是培育的意思,这个“行”是有两方面的含义,佛法讲叫色、受、想、行、识,五蕴,五蕴和合,这个“行”字不光是指行动,它更指行动背后的动机,修行其实就是修善,让你去行善,并且让你去怀着善心去行善,什么样的?就是你要去众善奉行。我总结十善,其实就三个方面,一个是布施,你要舍。这个舍不是把你有的都得别人,你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但是你也不会毁灭自己去帮助别人,你要保留自己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个我在跟美国朋友讨论的时候,他们总结的,他们叫ReasonableSelfless,就是理性的无私,我觉得这个概念非常地好,就是修身,修善。第二个是持戒。有五戒,有八戒,还有更多的戒,菩萨戒,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你选择你持什么样的戒,这个就是修身。另外一个,修定。大家知道西藏人整天在转经,整天在拿一个经纶,大家不要转错了,顺时针转,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西藏人相信这个是有魔力的,后来我跟一个我的朋友,一个活佛高僧聊天,我说这个魔力从哪儿来?他说我也不知道,但是他说我个人的体验,他说第一你去发这个音的时候,这个音很多人认为这是叫宇宙原音的一部分,说你发这个音的时候,你的胸腔,你的共振会帮助你体验到你所体验不到的东西,你会觉得你的心更静了,你会觉得你的感觉更灵敏了,你会觉得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西藏修是日常的功课,渗透到他们日常的生活,从早上一开始一直到晚上睡觉,你看他家佛堂的酥油灯还点着。早上一起来以后他做什么呢?他要去转经,他要去念六字真言,他要去摇转经轮,他要去拨转经筒,他要去供佛,他要去朝佛,他要去磕长头,大家去拉萨,在大昭寺前面非常壮观,一开始去你会发现他们只是匍匐在地,你觉得这是一种个人崇拜,这是一种迷信,不是这样。这个磕长头的作用像佛表示崇拜,不是用自己的崇拜来跟佛换取一些现实的利益,这个就是从小的这样一个文化的教育告诉他们心最重要,精神生活是最重要的,你的内心、你的感受是最重要的。第三个,我想讲生命意识。我一个同事现在已经退休了,他曾经跟我讲一个事,他说80年代的时候他去扎什伦布寺采访,当地组织喇嘛看一场电影,这个电影里面有一场打斗,非常血腥的场面,很多战士抛尸荒野的镜头。这个时候,当电影演到这个情节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他身边的喇嘛全部正襟危坐,为屏幕上的这些尸体念经,他说他非常震撼,他说他们内心柔弱到连看电影,他们知道是假的,但是他们知道世上的东西本来都是假的,本来就是虚幻的。比如说,刚才讲的五蕴和合,一个人你有受、想、行、识、色,你的感受、你的思想、你的动机、你的知识、你的记忆,包括你的肉身,你的肉体,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吗?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吗?他们认为不是,是五蕴和合,任何东西都是和合,任何东西都是和合,都是借助于(外在世界),你的感受没有外在的世界你感觉不了,没有你的历史你也不会有任何记忆,所以你的存在是因为环境的存在,别人的存在,这个世界存在你才存在,你是处在无时不刻的变化当中,这样的空的意识。所以,为什么西藏人刚才我讲了非常注重精神生活,非常注重心,心里面才装着真正的自我,外在的自我都是虚幻的,短暂的,无时不刻都在变化当中的。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太无常了,太令人感慨了。那么,真正你抓得住,真正坚固的东西,真正值得去追求的东西是你的内心,但是即使如此,他们在看电影还是会为电影里的凄惨的场面去念经,去祈祷,这是他的生命意识。生命是天,我还想,这里边刚才讲的几方面还牵扯到一个,我觉得西藏文化非常有魅力的一点是它的生死观,刚才我讲了,对他来说,死亡不是一个特别悲哀的事情,甚至对于很多高僧大德来说,他们不庆祝出生,而庆祝他们的圆寂,因为只有在圆寂那一刻,他们突破了身体的限制,他们获得了自由,在那一刻最容易明心见性。所以一般高僧大德圆寂之后,他的弟子们会觉得他成就了,他解脱了,他得到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西藏人是不过生日的,但是西藏人对死亡也不是一个特别悲哀的事情,因为如果你相信你的生命是一个马拉松的话,你就不会在乎你前100米跑得怎么样,你会倾向于有非常长远的观点。这个会极大地改变你的身,你的心,你的形,这样的一个观念,这样的一种豁达,对生命如此尊重,对生命又如此豁达,这样的民族,全世界,我走了很多地方,只有在西藏让我受到最大的触(旁白:最受人尊敬的上师仓央嘉措及其诗歌为何会深受世人的喜爱,修行与修心,作为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中的意义有何不同?什么是“玛吉阿米”?为什么说“玛吉阿米”是破解仓央嘉措的重要密码?《世纪大讲堂——从仓央嘉措看西藏文化魅力》正在播出。)三、提问主持人:非常感谢聂先生精彩的演讲,我们现在进入现场提问的环节,有关仓央嘉措和他的情诗或者他的道诗,以及西藏文化的美丽这一方面的问题想要和聂先生交流的请举手。好,后面的女孩子吧。提问1:主持人,聂先生好,我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我对西藏文化还比较感兴趣,我想问的问题是刚刚在聂老师的演讲中,我们听到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关于一个修行和修心,那么我们在其他的宗教中,比如像禅宗中我们也看到了修行与修心,我就想问一下这两方面有什么不同点呢?谢谢。主持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修行和修心有什么不同,都是佛教。聂晓阳: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好,只要是宗教都讲修,基督教也讲修,它的祈祷、它的冥想、它的查经,这个都是修。禅修,就是你说的汉传佛教的禅宗,当然汉传佛教到今天可能最大的一个流派是禅宗,再加上一个净土宗,禅净双修,禅更偏重于打坐、顿悟;净土更偏重于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禅宗确实也是叫禅修。禅修和我刚才说的西藏文化里面,你所看到的那些老头、老太太早上去转经,他们去磕长头,他们去朝圣,他们去朝佛,他们去念六字真言,跟那样的修是有很大的区别,我想这个区别的第一点,所谓的禅修是少数人的修,刚才我也说了是那些深山密林里面高僧大德,文人士大夫的,可以说是大家的专利,因为这个禅修是需要智慧的,禅修是要顿悟的,禅修是要更高的慧根的,禅修的辅助方法,比如叫打坐,也要观想,而且要读很多的书,叫闻、思、修,首先你要闻,要听很多的道理,其次你要做很多的思考,最后你才能修,这个是有门槛的,我们刚才讲一般老百姓谈不上修,一般老百姓就是迷,他是一种迷,他是一种非常功利的一个崇拜行为,这个是一个。第二点,我觉得一个很大的不同是说尽管禅修也讲究修,基本上对佛教来说,它基本上是三个字,一个是信,一个是愿,一个是修或叫行,就实修。但是对西藏人来说,你看他的修主要体现在信字,他信,信到什么程度,信到他愿意用一年的时间,从他的家乡冰天雪地的,他匍匐,用身体丈量数千公里到拉萨的这样的朝佛之路,信到这样的地步,但是我觉得禅修者来说它仅仅是一个修,而且这个修,他更多的还不是一个身体的修,不是一个修身和修心同步的行为,他更加偏重于心,它是一个心灵活动,它基本上是一个脑力活动,这个问题还要进一步地探讨,我大致就先说这么多。提问2:今天感谢聂先生,感谢这个节目,我对于仓央嘉措深夜会情人,我是持肯定态度,我做了四句诗请您评判。仓央嘉措深夜去会情人,因为黄色袈裟后面是一颗年轻的心,他的行为是纯,是真,他留给后代是那雪地上永不磨灭的脚印。谢谢。主持人:足迹印在雪上,还有什么秘密可以保存。聂晓阳:我觉得非常好,你能够作诗来回应仓央嘉措说明你喜爱他,你喜爱他说明你接受他,你接受他说明你跟他心心相印,这个在西藏是一个非常殊胜的事情,你能跟一个活佛能够相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也祝贺你,你带着这样的喜爱,带着这样的相印,你再去读仓央嘉措,再去了解他,你再去观想他,你会得到更快、更多的对他的认识。提问3:提到仓央嘉措的话,有一个词是不堪避免,那就是“玛吉阿米”,“玛吉阿米”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它跟仓央嘉措的情诗里面提到的那个“情人”究竟又有什么关系呢?请聂老师指教。聂晓阳: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显然你对仓央嘉措很了解,因为“玛吉阿米”已经存在了300年的一个密码,可以说是“仓央嘉措密码”。刚才我讲了,仓央嘉措被西藏文化之外的世界所认知基本上是从1930年划界,从于道泉翻译仓央嘉措诗歌开始,在这个翻译当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玛吉阿米”在一开始就被认为地赋予了一个情人或者少女,甚至是人名字的这么个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