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第1页
IPTV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第2页
IPTV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第3页
IPTV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第4页
IPTV项目投资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IPTV项目投资分析报告报告说明自“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光纤网络建设投资力度,实现了从铜缆接入为主向光纤入户的全面替换。根据工信部《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3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5,224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98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93%,占比较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456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816万户。根据《“宽带中国”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固定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和优化升级,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意味着“新基建”将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实践,同时也要求行业应用快步跟上新基建提速的节奏。“宽带中国”战略和“新基建”推进政策为广电新媒体行业的创新应用,例如超高清、VR、移动智能视听产品等落地提供了网络基础,对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接入网络的支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97.2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82.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63%;建设期利息14.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流动资金600.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28%。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52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4097.09万元,净利润809.1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9.33%,财务净现值1859.1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1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绪论 7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7二、项目背景 7三、结论分析 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0第二章行业和市场分析 12一、行业发展历程 12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4三、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 17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8五、行业壁垒 22六、行业上下游情况 23七、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25八、IPTV业务的行业特点 29九、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 31十、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 33十一、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 35十二、市场与消费者市场 36第三章人力资源 38一、员工福利计划的制订程序 38二、人员录用评估 42三、员工福利计划 42四、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 45五、劳动环境优化的内容和方法 46六、企业劳动分工 49七、招募环节的评估 51第四章公司治理分析 53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53二、控制的层级制度 56三、监督机制 58四、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63五、公司治理的主体 73六、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 75第五章经营战略 77一、集中化战略的优势与风险 77二、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基本含义 78三、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含义 79四、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含义 80五、人才的激励 81六、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重点工作 87七、企业文化战略的类型 94第六章SWOT分析 102一、优势分析(S) 102二、劣势分析(W) 103三、机会分析(O) 104四、威胁分析(T) 104第七章企业文化分析 108一、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 108二、企业文化的整合 113三、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118四、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 120五、企业价值观的构成 138六、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47第八章投资方案 159一、建设投资估算 159建设投资估算表 160二、建设期利息 16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61三、流动资金 162流动资金估算表 162四、项目总投资 16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3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6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64第九章财务管理 166一、企业资本金制度 166二、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 172三、计划与预算 175四、筹资管理的原则 176五、决策与控制 178六、财务管理原则 178第十章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184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8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8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85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87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8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89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91四、偿债能力分析 19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92五、经济评价结论 193第十一章总结分析 194绪论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IPTV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项目背景随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通知》,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结束,三网融合进入全面推广阶段,IPTV业务也随之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受到政策的支持。在这一阶段中,IPTV用户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IPTV行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IPTV用户已达3.66亿户,IPTV用户增速已经达到一个阶段性高位,用户增速将逐步放缓,未来精细化运营、服务边界拓展将成为IPTV业务的探索方向。到二〇三五年,池州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较二〇二〇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池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教育、卫生等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全面绿色转型走出新路子,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重要休闲康养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平安池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297.2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82.6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2.63%;建设期利息14.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9%;流动资金600.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28%。(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97.2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008.72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288.49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5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4097.0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809.1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9.33%。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15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361.61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技术进步要求,符合市场要求,受到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保护和扶持,适应本地区及临近地区的相关产品日益发展的要求。项目的各项外部条件齐备,交通运输及水电供应均有充分保证,有优越的建设条件。,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能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项目建设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先进,成熟可靠,可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297.211.1建设投资万元682.671.1.1工程费用万元488.501.1.2其他费用万元179.591.1.3预备费万元14.581.2建设期利息万元14.131.3流动资金万元600.412资金筹措万元1297.212.1自筹资金万元1008.722.2银行贷款万元288.493营业收入万元5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4097.09""5利润总额万元1078.80""6净利润万元809.10""7所得税万元269.70""8增值税万元200.90""9税金及附加万元24.11""10纳税总额万元494.71""11盈亏平衡点万元1361.61产值12回收期年4.1513内部收益率49.33%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859.12所得税后行业和市场分析行业发展历程从21世纪初IPTV业务开始出现以来,IPTV业务先后经历市场导入期(2004-2009)、市场培育期(2010-2014)、快速发展期(2015-2018)及规范发展期(2019至今)四个阶段,IPTV也逐渐从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直到鼓励发展,成为中国电视的传播主渠道。1、市场导入期(2004年——2009年)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要促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IPTV概念开始出现。2004年,中国电信与网通在实验室测试IPTV,并进行了规模用户测试,当年发展用户数量达4.6万户。2005年5月,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首张全国性IPTV集成播控运营牌照,并成立百视通专营IPTV业务,先后在上海、黑龙江、辽宁、福建、浙江、陕西等地进行了IPTV试验,标志着IPTV业务在我国大规模推广正式启动。2006年5月,中央电视台获得国内第二张IPTV牌照,并授权下属公司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专门运营,其IPTV业务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先后在吉林、云南取得进展。同年,各地区电信及联通启动IPTV项目招标。这一时期属于我国IPTV业务的萌芽和探索期,业务发展缓慢。2、市场培育期(2010年——2014年)2010年开始,国务院相继发布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和“试点方案”《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发布《关于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第一批12个试点地区。三网融合作为国务院层面的战略推出,IPTV成为三网融合的典型业务。2012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进一步确定了第二批4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同年6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牌照将监管(播控)与经营(内容服务)职能分开,进一步明确了二级播控主体是省级电视台。2013年,央视总平台爱上传媒成立,省级分平台也纷纷建成启用,中国网络电视台与上海百视通合资成立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合并了试验阶段两大集成播控平台,统一负责全国范围内IPTV运营业务,总分平台相结合,集成播控平台与传输服务平台相结合的运营格局逐步成熟。至2014年底,根据工信部《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我国IPTV用户数达3,363.60万户,用户规模较2010年初增长迅速。3、快速发展期(2015年至今)随着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的通知》,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结束,三网融合进入全面推广阶段,IPTV业务也随之扩大到全国范围并受到政策的支持。在这一阶段中,IPTV用户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IPTV行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IPTV用户已达3.66亿户,IPTV用户增速已经达到一个阶段性高位,用户增速将逐步放缓,未来精细化运营、服务边界拓展将成为IPTV业务的探索方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运营重心正在从基础收视转变为增值应用和智慧化服务广电总局76号文等相关要求均明确了省级IPTV播控分平台在IPTV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发布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传输系统规范对接工作方案,包括总分播控平台的对接规范、播控平台与传输平台的对接规范,内容服务牌照的规范等。这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将有利于广电新媒体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其从基础收视到信息消费的经营策略转型。目前IPTV业务终端客户以接收直播及影视节目为主,相较于PC端、移动端视听服务,电视端视听服务具有家庭互动性强、观看受众广、沉浸性强等特点,但家庭客户对于视听产品的需求远远不止于直播电视和影视节目。随着客户数量的逐步饱和和新媒体行业技术的进步,IPTV内容集成运营商将进一步深挖客户潜力,逐渐探索利用电视终端打造多种类视听节目服务产品,在IPTV内容上提供更多的垂直细分内容和本地特色内容,提供更加优质的视听节目服务及极致的收看体验。IPTV除了满足用户各类视听娱乐及生活服务消费需求之外,将通过智能化、大数据等进一步向用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具体包括应用共享、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医疗养生、旅游休闲、社区服务等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和创新产品;在节目形式上,增加以短视频、慢视频等为代表的新视频形式;在功能上提供除了单向收看之外,增加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等交互功能,充分挖掘大屏潜力,不断提高活跃用户规模和终端用户粘性,提升IPTV用户流量的变现能力,拓展IPTV业务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优质版权内容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要素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IPTV用户增长速度已经趋缓,行业正在加速从基础收视服务向付费内容服务阶段转型,业务增长驱动正在取代用户增长驱动。获取用户是IPTV行业商业模式的基础,而内容资源则是吸引用户,并持续保持用户粘性和忠诚度的核心资源。高质量的版权内容还能够提高用户的付费意愿,培养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用户的付费率,提升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为提升户均消费价值,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行业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在优质版权内容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自身内容资源优势,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3、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IPTV业务对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信息技术与IPTV业务的融合有助于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及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基于较大的IPTV用户数量,客户使用IPTV产生的数据不断增多,内容集成运营商将获得大量的关于客户行为特征的相关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并通过运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和预测,IPTV平台运营商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终端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向客户推荐满足其兴趣、需求的个性化视听内容服务及产品,提升终端用户满意度及终端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可提高系统运营管理的效率,提升业务系统响应速度,节约运营成本,从而提升行业内企业经营效益。内容集成运营商由于需要向数百万的终端客户提供海量的视频内容和服务,同时还需要对终端客户行为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计算,因此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传输资源。云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动态响应效率,提高内容集成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为更多增值业务的实现提供基础物理条件。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日趋成熟,4K、8K等超高清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促进行业内企业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更精准的内容推荐,对行业生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得IPTV传输通道从单纯的视听娱乐服务向更丰富的智慧生活服务功能扩展。物联网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伴随5G应用的支持,能够使得更多设备收集的图像信息、位置信息、行为信息实时通过IPTV反映给屏幕观看者,增强IPTV的互动性,实现更多增值业务应用场景。制订计划和实施、控制营销活动对目标市场、定位和营销组合的思考与决策,最后要形成营销计划,作为营销行动的依据。“营销计划”是一个统称,一般分为品牌营销计划,即关于单个品牌的营销计划;产品类别营销计划,关于一类产品、产品线的营销计划,已经完成、认可的品牌计划应纳入其中;新产品计划,在现有产品线增加新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和推广活动的营销计划;细分市场计划,面向特定细分市场、顾客群的营销计划;区域市场计划,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城市等的营销计划;客户计划,是针对特定的主要顾客的营销计划。这些不同层面的营销计划,相互之间需要协调、整合。从时间跨度看,营销计划可分长期的战略性计划和年度营销计划。战略性计划要考虑哪些因素会成为今后驱动市场的力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境,企业希望在未来市场占有的地位及应采取的措施。它是一个基本框架,由年度营销计划使之具体化。必要时,企业需要每年对战略性计划进行审计和修订。制订营销计划之后,企业或战略业务单位需组织力量落实,并对营销进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达成预定的营销目标。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扶持新媒体产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产业形式,在文化产业振兴和三网融合等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各主管部委陆续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关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以确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这些政策将为广电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2020年11月26日,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提出拓展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提高平台价值和用户活跃度,支持广电新媒体企业向垂直服务型企业转变,为新媒体企业业务模式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行业持续向好发展,产品和技术不断创新,用户需求快速增长,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2)行业技术水平提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技术的趋于一致催生了IPTV、互联网电视等广播电视新媒体业态,新媒体行业天然地对相应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在三网融合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超高清技术、视听新媒体行业相关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4K高清技术、VR/AR技术等众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分布式存储、视频格式转换、内容分发、视频搜索等相关技术不断成熟,新媒体企业可以利用新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优化视听服务的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文化需求,进而增强用户粘性。满足客户在原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得到满足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新技术在不断开发客户新需求的同时也将不断创造新的消费路径,更丰富的功能内容、更多样的业务模式以及更多元的增值组合,扩大了广电新媒体行业能够覆盖的业务空间,扩展了行业整体可发展的规模上限。视听新媒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3)互联网接入带宽的持续升级IPTV电视传播的内容通常为视频、音频、高清图片等大数据量的信息,信息的加载速度和播放流畅程度直接影响观众的用户体验,而信息的加载速度和播放流畅程度主要由传播渠道的信息传输速度决定。因此,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用户接入网的带宽是影响IPTV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自“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光纤网络建设投资力度,实现了从铜缆接入为主向光纤入户的全面替换。根据工信部《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3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5,224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98亿户,占固定宽带用户总数的93%,占比较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456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816万户。根据《“宽带中国”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固定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和优化升级,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意味着“新基建”将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实践,同时也要求行业应用快步跟上新基建提速的节奏。“宽带中国”战略和“新基建”推进政策为广电新媒体行业的创新应用,例如超高清、VR、移动智能视听产品等落地提供了网络基础,对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接入网络的支撑。(4)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势头良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为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消费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体上来看,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8.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达17.2%;从居民消费能力来看,2021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9.1%,人均消费支出中对于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增长速度放缓,较2020年增长了1.9%,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为10.8%。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99元,增长27.9%。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广电新媒体行业作为居民在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方面的重要载体,正值快速发展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公开集中和规范稳定的版权交易市场,各类视听节目版权交易仍处于分散状态,缺乏公开透明的规范监督机制。分散的内容制作机构和版权代理机构造成视听节目版权交易体系混乱,制约了内容服务平台对内容资源的整合。行业壁垒1、市场准入壁垒由于电视屏幕具有较强公信力和权威性,为对公众进行教育引导和舆论宣传,国家需对IPTV和互联网电视播出内容进行管控,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用于规范IPTV和互联网电视行业的发展,同时规定进入相关行业需具备许可证书。不断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政策法规,一方面保证了IPTV和互联网电视行业的规范发展,促进了行业的合法、合规运营服务;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较高的行业准入壁垒。按照目前监管架构,每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只允许唯一一家IPTV牌照方开展业务运营。2、技术壁垒新媒体行业依赖于现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以保证播出内容的安全,为用户提供及时、丰富的视频内容和增值服务,以及流畅、稳定、画面清晰的观看体验,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综合性。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规定,IPTV和互联网电视需要保证安全播出,即保证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因此,行业内企业在运行中既要避免节目内容延迟、信号中断等各种突发情况、又要及时应对马赛克、黑花屏、静帧、静音等播放故障,还要在发生火灾、地震等各种灾害事件时保障播出的正常,对设备、硬件、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营的稳定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新媒体行业涉及诸多前沿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4K高清技术等,而该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且目前用户对于内容体验和系统流畅度等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新媒体行业追踪行业和技术发展,利用最新技术持续改善系统功能,并不断推出增值业务内容和应用。视频新媒体应用新进入者短期内难以形成充足的研究能力和技术经验积累以应对日常的安全有序运营和前沿技术的快速创新发展。行业上下游情况IPTV行业整体产业链涉及参与者众多,既包括各类电视节目的版权方、各类技术服务提供方、新媒体平台运营方、网络通信服务提供方,又包括最终享受各种新媒体服务的广大受众。上游主要是内容和增值应用提供方,软、硬件提供商等,下游通过传输网络运营商面对终端客户,即为电信运营商及收看IPTV内容服务的终端客户。IPTV集成播控平台运营商处于产业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与平台方。从上游市场情况看,影视、综艺、音乐等各类版权内容已经成为IPTV与诸如有线电视以及移动端媒体等内容服务商竞争终端用户的核心资源。版权内容的创作方、运营方、销售方构成了上游版权内容市场的主体。目前版权内容的创新内涵和差异化变得愈发重要,优质版权资源正逐步向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集中,优质版权成本的价格呈逐年上升趋势。竞争格局的加剧也刺激了上游内容提供商加速更新和升级服务,以丰富创新的内容资源,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版权的控制,新媒体领域一些服务商还通过版权自制、定制、合作等形势参与上游内容制作环节,形成了多种业务竞争合作、并行发展的新格局。从技术设备提供环节上看,软硬件提供商均积极采取各项措施,降低设备与技术提供成本、加强研发投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相关设备和技术服务成本均呈下降趋势。从下游市场情况看,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对于文化产品消费能力不断增强,IPTV用户数与增值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随着宽带传输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消费模式更趋个性化乃至定制化,视听服务将由媒体主导向用户(消费者)参与转变,业内企业更加注重视听节目服务的交互性。终端用户可以更加自主的按照个人习惯、需求选择收看时间,收听、收看和享用自身喜欢的内容和服务,这给IPTV行业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其中,越来越重视终端用户体验和优质版权内容供给的IPTV增值业务将成为行业发展重心,也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上游内容产业的多样化、生产设备成本的降低以及下游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将促使IPTV运营商开拓新型业务模式,提供高品质的内容服务和丰富的应用资源,寻求在内容、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运营,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新兴需求,提升终端用户体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快速发展。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IPTV业务的行业特点1、市场容量大,用户数量前期增长迅速由于IPTV功能多、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在三网融合政策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IPTV拥有3.49亿用户。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数据,2020年IPTV收视率增幅达13%,高于整体大屏收视率增幅,IPTV平台市场份额占整体大屏约24.46%,同比增长5%,IPTV已成为全国第一大主流电视传播渠道。从用户数增长速度来看,从2020年开始,随着IPTV受众群体的进一步扩大,IPTV用户增速明显放缓。根据工信部《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我国IPTV用户规模达3.49亿户,同比增长率为10.79%,用户增长进入稳定区间。IPTV业务形态必须依托家庭和宽带,因此IPTV用户总规模存在上限,未来IPTV市场増长主要依靠增值服务市场增长,增长关键取决于付费生态构建及用户付费习惯养成情况,此阶段表现形式是基础服务收入占比逐渐降低,增值服务收入占比逐渐上升,市场増长速度取决于用户流量的变现能力,即付费率与ARPPU值提高程度。目前IPTV增值服务的ARPPU值与付费率均较低,仍存在増长空间。2、客户基础稳固,收入稳定性强IPTV是随着电信宽带业务的增长发展起来的,而IPTV的发展,也反向促进了电信业务的稳定和扩大。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传输和接入能力不断增强,对网络传输内容及应用服务提出巨大需求。IPTV除直播频道外,还提供比较丰富的点播、内容回看、专题、应用、社区、生活等交互式信息服务,能带给用户更高品质视听服务享受。信号稳定、功能多,性价比高是用户选择IPTV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支持电视直播、功能多样、大屏画质好是IPTV与OTT、有线电视及互联网视频相比的竞争优势。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趋势下,电信运营商非常看重IPTV在宽带网络上的应用价值,积极利用已有的语音及宽带用户规模优势发展IPTV业务。在营销手段上,通常将宽带、语音、IPTV等多种服务组合成套餐,整体打包出售。用户一次购买即可同时获得宽带、语音及电视服务,客户接受度高。该业务形式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客户基础,并持续产生稳定的收入。3、客户黏性强,消费频次高,可挖掘空间大电视媒体是家庭娱乐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开展形式之一,消费和使用频次较高。根据央视市场研究统计,在IPTV终端客户中,每天观看的比例达到48.58%,每周观看5天以上的比例达71.77%。和传统的电视收视曲线不同的是,IPTV的收视更加平权化,更接近于互联网媒体的浏览情况,同时IPTV在大屏领域具有效果清晰,包含直播、回看和点播等多重功能这些特点,用户时间再分配的过程中,IPTV用更丰富的内容和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精细化的运营过程中,提高了用户和内容的匹配效率,为大屏创造了更多业务增量。4、与传媒和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结合紧密IPTV业务是“三网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新媒体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形式之一。由于其具备稳定性高、带宽大、受众群体广泛等特点,传媒领域中的创新技术,例如超高清技术、VR技术、编码技术等都适合在IPTV业务上进行推广和实验。IPTV作为新媒体应用又与信息科技发展紧密相关,信息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创新技术都能够很快在IPTV领域获得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PTV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通讯技术,例如WiFi6技术、家庭联网技术的推广,也会促进IPTV行业的技术进步。绿色营销的内涵和特点(一)绿色营销的内涵关于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因此,绿色营销也称伦理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主要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又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绿色营销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英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泰教授在《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首先,企业所服务的对象不仅是顾客,还包括整个社会;其次,市场营销过程的永续性一方面需仰赖环境不断地提供市场营销所需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能持续吸收营销所带来的产物。”绿色营销观要求企业在营销中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将四方面利益结合起来,全面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绿色营销的特点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具有以下特征:(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绿色产品的需要。(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各方面的短期行为,维护全社会的长远利益。(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然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以及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挑选、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直接决定了营销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利润乃至兴衰。消费者市场研究实质就是消费者行为研究。2、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的表现,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和证实消费者存在哪些行为,也就是观察现象,描述事实,所谓“知其然”。二是揭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原因,所谓“知其所以然”。把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组织起来、联系起来,提出一定的假说去说明这些事实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三是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即在影响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预测消费者行为,并通过设置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导和控制消费者行为。3、消费者行为研究内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分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个体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和市场营销因素四个方面。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活动的过程,分为确认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个体因素指消费者自身存在的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类因素,包括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世界中所有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市场营销因素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可以控制的各类因素。市场营销因素通过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于消费者,又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书其他章节主要内容就是市场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本章不展开这部分内容。以上四类因素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即为消费者行为,其他三类因素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又可以分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两大类。品牌资产增值与市场营销过程品牌资产增值是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结果。品牌存在于顾客的心智之中。营销者在建立强势品牌时面临的挑战是:他们必须保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针对顾客的需求,同时能配合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把顾客的思想、感情、形象、信念、感知和意见等与品牌关联起来;而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就是顾客品牌知识所导致的对营销活动的差异化反应。品牌资产来源于以往对此品牌的营销投资。营销者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品牌知识,决定了该品牌的未来方向。消费者是基于其品牌知识进行品牌选择的,这意味着“顾客会认为品牌应该与营销活动或文案如影随形。”“品牌资产可以提供更多的注意力和领导能力,并给营销者提供一个途径,以解释他们过去的营销业绩以及对未来营销方案的设计。公司所做的一切都可能会增强或破坏品牌资产”。正所谓营销做来做去做品牌,品牌资产增值的主要表现是溢价。与此相对,强势品牌也自然产生市场营销优势,如“对产品性能的良好感知”“更高的忠诚度”“受到更少的竞争性营销活动的影响”“受到更小的营销危机的影响”“更大的边际收益”“顾客对涨价缺乏弹性”“顾客对降价富有弹性”“更多的商业合作和支持”“增强营销沟通的有效性”“有特许经营的机会”“具有品牌延伸的机会”等。市场与消费者市场1、市场市场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购买愿望的购买者群体。这个定义指明了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一是购买者群体,二是有购买愿望,三是有货币支付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愿望。市场规模取决于有购买力、有购买愿望的人数多少。2、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终点,因而消费者市场也称为最终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是相对于组织市场而言的。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形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或履行组织职能。人力资源员工福利计划的制订程序目前,许多人希望企业最大限度地提供与员工需求相匹配的福利。由于大部分福利与员工业绩无关,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减少了面向全员的福利的支付。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是使一些员工失去了对企业的向心力,而且某些员工会产生对企业远景的质疑。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一直都存在高福利低工资好还是低福利高工资好的争议。事实上,确实有许多高福利没有起到应有的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凝聚力、融洽人际关系的作用。因此,每项福利计划的制订都需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可按照如下程序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福利计划。1、明确企业薪酬福利策略。重新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宗旨和薪酬福利管理的基本策略,了解企业福利计划应承担的重要职能,为福利计划的制订指明方向。2、了解国家立法和企业所在地的相关规章。国家立法要求企业为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提供各种各样的福利以弥补员卫生病、遭受工伤、失业和退休时的收入损失。法律还规定了企业应该如何建立并运营某些特定的福利项目。无论企业是否愿意提供这些福利、员工是否迫切需要这些福利,只要是法律规定的福利项目,企业就必须提供。就企业而言,员工福利支出来源于公司和员工的雇佣关系。从成本角度考虑,员工福利的提供实际上是以降低直接薪酬水平为代价的。当然,法定福利可能不被员工视为福利,因为他们认为直接薪酬与雇佣关系联系在一起,但是,法律所规定的福利与此不同。因此,如果不能让员工意识到企业的福利支出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或者员工认为企业并未提供有价值的福利,企业福利管理的效果就会打折扣,一系列薪酬计划的目标就很难实现甚至不会得到任何回报。为此,企业必须就福利的成本问题加强沟通。3、调查企业外部福利计划情况。在制订福利计划时,还要考虑到其他企业所采取的福利措施。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员工,需要保持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就必须了解其他企业的福利策略、福利计划、福利项目和福利水平。从本质上讲,福利调查就是薪酬调查的重要内容。在薪酬调查中,企业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得到的直接薪酬信息和福利信息,因为通过直接薪酬信息,企业可以了解到薪酬水平达到何种状态是合理的,但是福利调查得到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够了解到竞争者的总福利成本是多少,至于单个福利计划的成本,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来源于不同企业人力资源构成的差异以及对福利的不同理解和定位。一些公司强调的福利项目,其他企业可能不会选择。因此,在制订福利计划时,企业需要将福利项目的成本和员工偏好充分结合。4、了解企业内部福利项目需求。对外部福利的市场调查有可能会导致企业作出一些错误的决策。企业可能仅仅因为很多其他企业实施了这些福利项目而不是自己的员工需要,也去实施某些福利项目。许多企业的福利决策建立在一种对福利的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即认为多提供福利有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员工,而不是建立在对员工需要和偏好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企业内部的福利实践进行分析,就需要把福利看成是总薪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现存的福利项目与员工的需要和偏好进行比较,但是这种分析可能会因为不同员工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大而存在困难。要想了解员工的福利偏好,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福利问卷调查。问卷没有必要太复杂,可以只包含一系列能提供的福利项目或措施,让员工对其进行排序。在问卷设计上,要能够包含员工的个人特征,有利于了解不同人群的福利偏好,从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福利计划。这样,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了解现有的福利计划与员工偏好的福利模式之间的差异。对此,企业可以将员工未能得到满足的福利项目作为附加福利,员工对现有的福利项目存在不满意的,可以考虑删减,这种做法无疑会提高福利管理的有效性。5、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必须从将成本与员工需要相结合的角度对企业的直接薪酬和福利状况进行总体上的分析和比较。一方面,根据员工的需要和偏好进行福利决策,有利于确定符合员工需要的福利类型,并且提高企业所提供福利的成本有效性;另一方面,一旦提供了某种福利项目,很多时候,员工关注的就是福利水平而不是企业为提供这种福利所付出的成本。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既然福利已经成为总薪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实现直接薪酬和作为间接薪酬的福利之间的平衡,如果直接薪酬和福利互不干涉地各自增长,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薪酬成本过度增加,直接薪酬的增长实际上还会对福利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虽然在选择福利项目和计算福利成本的时候可以参考其他公司的一些福利数据,但不同企业之间的福利成本计算有很大差异。差异不仅来源于员工队伍的不同特点,还来源于很多其他因素,如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产品需求的变化、技术因素和组织的利润率等。高福利成本通常存在于高利润率的组织、大型组织、工会化组织和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行业中,地理位置的不同和员工群体大小的不同也会导致福利成本的差异。,人员录用评估人员录用评估是对招聘工作有效性检验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这种说法未必完全正确,还要看应聘者的整体素质水平。试想,相同的录用比,一个是在高级人才市场招聘,一个是在初级人才市场招聘,那录用者的素质显然不会一样高。,员工福利计划员工福利计划一般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项目的综合计划。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非工资收入福利的一揽子计划,计划的项目内容可由各企业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和实施。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完善的员工福利计划,不仅可以作为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获得专业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经济的企业财务安排。对于员工来说,则可以得到周到全面的保障和长远的财务规划、投资和管理,免除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享受生活。(一)员工福利计划的基本问题1、法律问题:有哪些法律要求?如何准确和有利地理解法律?如何落实法律?2、资格确立:谁可以得到福利?3、福利结构问题:法定福利和企业自主福利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结构包括哪些福利项目?4、水平问题:应该支付多高的福利水平?5、财务问题:如何为员工福利筹集资金?如何使员工福利支出有更高的回报?6、费用分担问题:如何在政府、雇主和员工之间分担费用?7、福利管理问题:员工的个人福利是统一管理还是自由弹性管理?企业团体福利是自主管理还是外包管理?以上基本问题都关系到“福利设计怎样提高员工的效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二)良好的员工福利计划的基本特征企业福利在员工薪酬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良好的福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员工的多方面需要,提高满意度和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和保留住核心员工。所以,福利制度设计的好坏成为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套好的福利制度应该满足UFA,标准,具体内容如下。1、容易理解的(Understandable)。即要求各个福利项目的设计和表述能够很容易地被每个员工所理解,在选择和享受所设计的福利项目时,不会产生歧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员工在享受福利的同时没有认识到企业为其作出的努力,就起不到相应的效果2、弹性的(Flexible)。福利方案要设计灵活,能够尽量满足各类员工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具有根据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弹性福利来源于不同人对同一种福利的偏好不同,最终能导致福利的总效率不同。3、恰当的(Appropriate)。福利水平对外要具有竞争性,不落后于同行业或同类型的其他企业;对内要符合本企业的战略、规模和经济实力,不要使福利成为企业的财务负担。特别是对于转型期间的企业来说,管理者要意识到福利制度和人才竞争的联系,深刻体会到福利在吸纳、激励和留住员工方面的作用。4、可支付的(Affordable)。即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能力,福利制度所规定的各个项目要在企业可支付的范围之内。一是福利应支付得起,即企业要在承担得起的情况下为员工提供福利;二是福利资金的运作有持续性和增长力,福利支付通过某种渠道运作,最终使其产生更多的收益。5、可管理的(Administrable)。即要求企业设计的福利项目是切合实际可以实施的,而不仅仅是只反映在书面上的“幻想”。这就包括了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福利是随便发放的,但福利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必须是有用的;二是福利的成本收益核算问题。,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企业人员配置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种: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和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假设在一次招聘中分别测定众多应聘者,并把他们安排到多种不同性质的岗位上去。这是岗位和人之间进行匹配的过程,既包括了对人员的选择,也包括了对人员进行合理安置,适用,同时招聘多人,此方法成本也较低。1、列出了多位应聘者的综合测试得分。2、如果假设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5所需的最低测试分数分别为要从这10人中选出5人来担当不同的岗位,有多种方法;由于其录用决策的依据不同,录用结果也不同。(二)以人员为标准进行配置即从人的角度,按每人得分最高的一项给其安排岗位。这样做可能出现同时多人在该岗位上得分最高,结果只能选择一个员工,而使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即从岗位的角度出发,每个岗位都挑选最好的人来做,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同时被好几个岗位选中。尽管这样做的组织效率最高,但只有在允许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因此常常是不可能的。(三)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由于单纯以人为标准或者单纯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均有欠缺,因此,可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进行配置,即在岗位和应聘者两者之间进行必要调整,以满足各个岗位人员配置的要求。采用双向选择的配置方法,对岗位而言,有可能出现得分最高的员工不能被安排本岗位上;而对员工而言,有可能没有被安排到其得分最高的岗位上工作。但该方法综合平衡了岗位和人员两个方面的因素,既现实又可行,能从总体上满足岗位人员配。,劳动环境优化的内容和方法为劳动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且有效率的劳动环境,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优化劳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项内容。(一)照明与色彩工作环境中的采光一般有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形式。在设计照明时,应尽量利用自然光,因为自然光的光线柔和,而且对人体机能还有良好的影响。通常,照明亮度越高看得越清楚,但如果亮度过高,反而会造成眩目看不准。一般应以人眼观察物体舒适度为标准。在劳动环境中的不同地点,照明度应有所区别。在工作地和加工部位应比周围环境的照明度高一些;运动中物体的照明度应比静止的物体高一些。从整个厂房来讲,各部分的照明度不可相差悬殊。在劳动环境中选用适当的色彩,不仅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还可降低人的疲劳程度。色彩对人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视觉器官的分辨能力和减少视觉疲劳。实践证明,在视野内有色彩对比时,视觉适应力比仅有亮度对比有利。由于人眼对明度和饱和度分辨较差,因此,在选择色彩对比时,一般以色调对比为主。在工厂厂房(包括设备外壳)主要视力范围内的基本色调宜采用黄绿色或蓝绿色。另外,色彩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明快的色彩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阴郁的色彩则会令人心情沉重。(二)噪声噪声对人的听觉和其他器官都有严重危害。在劳动环境中,控制噪声一般可采取如下办法:消除或减弱噪声源(经常通过更新或改造设备的方法);用吸声或消声设备控制和防止噪声传播,一般采用隔声罩、消声器隔音墙等;把高噪声和低噪声的机器设备分别排放集中治理;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噪耳塞等。(三)温度与湿度工作地要保持正常的温度与湿度,要根据不同的作业性质和不同的季节气候,采取必要的措施。夏季当工作地点的温度经常高于35℃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冬季室内温度经常低于5℃时,应采取防寒保温措施。人体的舒适温度在夏季为18-24℃,在冬季为7-22℃。目前,我国常用的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设备有空气加热器、电加热器、窗式和柜式空调机、蒸汽喷管、电加湿器、冷冻除湿机等,企业可根据情况选用适当的设备。(四)绿化厂区绿化是优化劳动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绿化不仅能改善工厂的自然环境,还能为劳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优化起到辅助作用。实践证明,花草是劳动环境天然的“消声器”“吸尘器”和“空调机”。绿化厂区是一项A招聘与配量投资少、收益大的“基础建设”。绿化可以吸收有毒气体,杀死细菌,吸滞灰尘,降低风速,减弱噪声,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释放新鲜空气等。企业可以根据厂区环境和生产特点选择适当的树种和绿化方法。产生二氧化硫的企业如冶金、化工、火力发电以及用煤和重油作燃料的企业,可多种植柳杉、悬铃木、垂柳、洋槐、丁香、中国槐、加拿大杨、夹竹桃等;产生氟化氢的磷肥厂、陶瓷厂、玻璃厂、制铅厂或有色金属冶炼等企业,可多栽培泡桐、垂柳、洋槐、松柏、梧桐、女贞、丁香、月季、美人蕉等;产生氯气的企业,应选择洋槐、垂柳、合欢、黑枣、女贞、夹竹桃、美人蕉等。,企业劳动分工(一)企业劳动分工的概念与作用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着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工作。劳动分工有三个主要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一般分工是按社会生产的大类划分的,如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等。特殊分工是一般分工的再分解、再细化,将上述大类分解成许多行业,如农业可分为种植、林业、畜牧、渔业,工业可分为冶金、化工、机械等。一般分工与特殊分工是社会内部的分工,简称社会分工。个别分工是企业范围内的分工,它是每个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每个生产者之间的分工。个别分工是把生产、服务过程分解为若干局部的劳动,各个局部的劳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具有专门的职能。企业的劳动分工,正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个别分工。劳动分工对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这有利于劳动者较快提高级熟练程度,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劳动效率。2、劳动分工能不断改革劳动工具,使劳动工具专门化。由于劳动分工,劳动者长期从事一种工作。为了提高效率,劳动者必须要寻找或设计制造出适应这种工作的专门工具。这样,通用工具就慢慢被专用工具代替了。同时,由于专用工具从通用工具中逐步分化出来,又促进了劳动的进一步分工。3、有利于配备员工,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每个劳动者的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