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吉林省白城市通榆一中生物高二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能够证明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的实验设计组合是()组别实验处理①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②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③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④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研究湖泊中食物链顶端的某鱼种群年龄结构,结果如下表。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9+时丧失繁殖能力,据此推测不正确的是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类推)A.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鱼种群在湖泊中的数量基本不变B.大量捕捞10+以上个体,不会导致该种群出生率明显变化C.若把另一种鱼引入该湖泊,导致原鱼群数量减少,也属于群落演替D.种群的性比率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3.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错误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大肠杆菌pUC118质粒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某限制酶唯一切点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若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则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若lacZ基因被破坏,则菌落呈白色。图表示转基因操作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应选择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B.若大肠杆菌的菌落为蓝色,则导入的是普通质粒C.作为受体的大肠杆菌应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便于筛选D.选择培养基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适量氨苄青霉素5.下表的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溶液溶质的元素组成检测试剂颜色反应溶质的基本单位甲C、H、O①砖红色葡萄糖乙C、H、O、N等双缩脲试剂②③A.甲可能是麦芽糖溶液B.①是斐林试剂,使用时需水浴加热,蔗糖溶液如果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应为无色C.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D.②是紫色,③是蛋白质6.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开发出抵御HIV样病毒的试验疫苗。下列相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可在T细胞内合成mRNA和蛋白质B.浆细胞与该病原体结合后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C.该病毒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7.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有误的是A.该实验中有两次加入蒸馏水,均是为了析出DNAB.该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搅拌,除最后一步未强调方向外,其余均要求单向搅拌C.该实验中有多次过滤,过滤时使用纱布层数与需用滤液或黏稠物有关D.实验中有3次加入NaCl溶液,均是为了溶解DNA8.(10分)下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的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①③④分别为年龄组成、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②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C.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D.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时,迁入和迁出不可忽视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4种生物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既有核糖体,也有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2)A、B在细胞结构上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___________;C、D结构最根本的区别是后者________;A、B细胞质中都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3)A、B、C三种细胞构成的生物都通过_________。(填物质)来控制新陈代谢和遗传。(4)B细胞的结构4是_____________,结构11是______________。(5)根尖分生区细胞与B细胞相比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10.(14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人工种子(如图所示),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类物质(3)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___________进行组织培养。(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获得转基因植株。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培养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流程图表示)。11.(14分)下图是人类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3)Ⅱ7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Ⅲ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_________。若Ⅲ10与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则其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12.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_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答案解析】证明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其实验原理是:RNA与吡罗红的亲和力比较强,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对照组为:已知RNA样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实验组为:待测酶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出现红色。综上分析,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考点定位】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RNA【名师点睛】正确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检测RNA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验证酶的化学本质的实验思路如下: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是证明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实验原理。2、B【答案解析】

考查表中数据的分析能力及种群特征和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统计数据可知,没有生育能力的幼年个体、性成熟的个体、丧失生殖能力的个体的数量基本相等,所以年龄组成是稳定型。【题目详解】稳定型的年龄组成的种群,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正确。大量捕捞10+以上个体,从而使其它个体获得了充足的空间和资源,有利于提高育龄个体的繁殖率,该种群出生率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若把另一种鱼引入该湖泊,导致原鱼群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其它种群的数量和种间关系,这也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种群的性别比率合适,则种群出生率高,否则出生率低,D正确。【答案点睛】年龄组成中幼年、成年、老年实质是无生育能力的幼年个体、性成熟个体、丧失生育能力的个体,按此统计是解题的关键。3、A【答案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①项,将毒素蛋白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受体细胞未获得目的基因,故错误。②项,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DNA序列无法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上随之复制,可能会被酶水解,故错误。③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细菌实际上起到了转导的作用,故正确。④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这应用了花粉管通道法,故正确。综上所述,做法错误的是①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4、C【答案解析】

某限制酶唯一切点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则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lacZ基因被破坏,含有重组质粒的菌落呈白色。没有插入目的基因的质粒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含有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题目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应选择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B、若大肠杆菌的菌落为蓝色,说明质粒lacZ基因没有被破坏,导入的是普通质粒,B正确;C、大肠杆菌pUC118质粒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受体的大肠杆菌应不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以便于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C错误;D、选择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氨苄青霉素,可以选择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正确。故选C。5、D【答案解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鉴定利用碘液,产生蓝色。2、甲只含有的元素只有C、H、O,并且有砖红色产生,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说明甲是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①是斐林试剂;乙是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乙是蛋白质,产生颜色反应②为紫色反应,基本组成单位③是氨基酸。【题目详解】A、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还原糖包括单糖、麦芽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故A正确;B、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故B正确;C、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大多数酶属于蛋白质,因此乙液可能是一种酶溶液,故C正确;D、从元素组成、检测试剂可知乙溶液为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D错误。故选D。6、A【答案解析】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所以HIV可在T细胞内合成mRNA和蛋白质,A正确;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该病原体结合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B错误;细胞呼吸属于细胞的代谢活动,而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4种碱基和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D错误。7、A【答案解析】

A、实验中两次加蒸馏水,第一次是为了使细胞吸水破裂释放出核物质(DNA),第二次是为了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从而析出DNA,A错误;B、该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搅拌,最后一步搅拌是在DNA鉴定时,未强调搅拌方向,其余均要求单向搅拌,B正确;C、该实验中有多次过滤,第一次是用1~2层纱布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收集含有DNA的滤液,第二次是用3~4层纱布过滤含黏稠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NaCl溶液,获得含DNA的黏稠物,第三次是在DNA初步提纯时用2层纱布过滤得到含有DNA的滤液,C正确;D、DNA在质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较高,实验中有3次加入2mol/L的NaCl溶液,均是为了溶解DNA,D正确。故选A。8、C【答案解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题目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①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B、②为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C、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错误;D、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正确。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的知识,考生要能够区分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同时不要忽略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二、非选择题9、BC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无细胞结构核糖体DNA叶绿体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答案解析】

分析A图:图A是细菌模式图,其中结构①~⑤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基质、核糖体。分析B图:图示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1~14依次表示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核仁、染色质、核膜、核液、核孔、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分析C图:C为动物细胞模式图。分析D图:D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结构模式图。【题目详解】(1)只有真核细胞含有染色体,因此既有核糖体,也有染色体的是B、C。(2)A为原核细胞,B为真核细胞,两者在细胞结构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为动物细胞,D为病毒,两者结构最根本的区别是后者无细胞结构;A为原核细胞,B为真核细胞,两者细胞质中共有的结构是核糖体;(3)A、B、C三种细胞构成的生物都通过DNA来控制新陈代谢和遗传;(4)B细胞的结构4是叶绿体,结构11是线粒体;(5)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答案点睛】熟悉常见生物(比如细菌、蓝藻、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病毒)的结构模式图,了解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主要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矿质元素糖茎尖含目的基因的细胞愈伤组织小植株【答案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芽、根或胚状体,进而形成完整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微型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实现种苗的快速大量繁殖。人工种子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其中的如果胚乳可为“种子”的萌发提所需的供营养物质。以无病毒或病毒极少的茎尖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高产优质的无病毒植株。【题目详解】(1)植物微型繁殖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2)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在进行细胞呼吸时,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O2,并将产生的CO2释放到外界环境中,因此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人工胚乳的作用是为胚状体的发育提供营养,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矿质元素、糖等物质。(3)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4)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为一个完整的转基因植物,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实现,其基本程序是:。【答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XAXaⅠ41/4【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病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遗传病图谱的知识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以利用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同时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1)Ⅱ-6和Ⅱ-7均不患该病,但他们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若Ⅱ-6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分析上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理由是由Ⅱ6、Ⅱ7表现正常而Ⅲ9患病,可判断其为隐性遗传;由Ⅱ6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Ⅱ7(母亲)把一个隐性基因传递给Ⅲ9(儿子)而使其患病,可判断其为伴X染色体遗传。(3)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7正常却有一个患该病的儿子III9,因此II7的基因型为XAXa,由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