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错误的是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图是同一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各细胞中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B.各细胞中均含有12条染色体C.四幅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D.①④③②表示分裂的先后顺序3.我国学者最新发现,膜蛋白S5是一种天然免疫因子,可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B.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降低C.细胞中合成膜蛋白S5的场所是核糖体D.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相同4.某人因一次意外,不幸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⑤免疫能力下降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5.下列哪项是人类研究单克隆抗体的目的()①诊断疾病②为烧伤病人进行自身皮肤细胞的移植③研制生物导弹,治疗癌症④基因诊断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6.下列操作不属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是A.胰蛋白酶处理 B.通入一定量的CO2C.脱分化处理 D.加入血清或血浆7.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8.(10分)下列关于酶的实验中,自变量只有催化剂的种类的是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 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C.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实验 D.探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实验二、非选择题9.(10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锈去津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它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之一。锈去津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锈去津的细菌(目的菌)。已知锈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锈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回答下列问题:(1)为选取能降解锈去津的细菌,应选取____土壤样品加____(A.蒸馏水B.清水C.生理盐水D.无菌水)制备成土壤浸出液。(2)本实验中将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所用的接种方法为____,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后置于____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特征。(3)测得A~C瓶中三类细菌的最大密度如下图所示: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____并提高其密度;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4)图中固体培养基上,____菌落即为目的菌落。(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一个监测完整细胞和组织内基因表达及蛋白质位置的理想标记。回答下列问题: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1)若图中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TCGA,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CTGCA,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对____进行切割。(2)重组质粒A常通过____法导入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3)检测GFP是否已重组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的表达。图中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中GFP既是____,也是____。(4)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多项现代生物技术,图中⑤⑥⑦过程属于____技术,⑨过程通常选用____个细胞以上的早期胚胎进行移植。10.(14分)如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作出应答的部分过程,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细胞,1、2、3、4、5、6、7表示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免疫过程。其中细胞丙表示___,细胞丁为______。

(2)若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当乙细胞被病毒致敏后,过程3中还需接受甲细胞分泌的_______才能进一步增殖分化。

(3)抗体的化学本质为___,因而丙细胞释放抗体的方式为___,相比于1、2、4过程,病毒通过7和6过程使丙细胞释放抗体具有_________的特点。11.(14分)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形,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_______________。(3)乙图细胞内(1~13区间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4~5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条。(5)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区间________。(6)甲图中B细胞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12.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ɑ-1,4-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ɑ-1,6-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多应用于酒精淀粉糖、味精、抗菌素、柠檬酸、啤酒等工业生产。糖化酶是由某菌种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1)要获得高产糖化酶菌株,需要从含________土壤中采集样品,制备成菌悬液,采用________法在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对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单菌落。若要选出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高产菌株,还需要通过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在诱变过程中要确定诱变的适当剂量,如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2)镇江香(陈)醋主要采用糯米为主料,精选优良菌种,经过淀粉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三个主要过程酿造而成的色、香、味俱佳的酿造陈醋。陈醋在生产中往往先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醋的风味与酿制过程中发酵的温度和时间、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答案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①项,将毒素蛋白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受体细胞未获得目的基因,故错误。②项,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DNA序列无法整合到棉花细胞的染色体上随之复制,可能会被酶水解,故错误。③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细菌实际上起到了转导的作用,故正确。④项,将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后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这应用了花粉管通道法,故正确。综上所述,做法错误的是①②,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2、D【答案解析】

A、分析图解可知,图解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中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B、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6、12、12、6,故B错误;C、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图中四幅图只能表示分裂期中的四个不同时期,C错误;D、图解分别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后期、中期,因此按分裂的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D正确。故选D。3、B【答案解析】

HIV是RNA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A正确;膜蛋白S5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细胞,若S5基因发生突变,则细胞感染率上升,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生长激素、胰岛素与S5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D正确。4、C【答案解析】5、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单克隆抗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一、作为诊断试剂,它在多种人类疾病及动植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从目前临床试验来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癌症治疗,①③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用途,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C【答案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题目详解】A、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块,将之分散成单个细胞,A正确;B、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如通入一定量的CO2以维持培养液的pH,B正确;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过脱分化处理,而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C错误;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血清或血浆等成分,D正确。故选C。7、C【答案解析】

1、盐析: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2、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DNA的合成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3、酶催化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但保存酶需要低温条件。【题目详解】A、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B、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C、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故选C。8、C【答案解析】

(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都降低甚至失活。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酶的高效性是指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题目详解】A、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A错误;B、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或底物种类的不同,B错误;C、验证酶具有高效性实验,自变量只有催化剂的种类,C正确;D、探究酶的化学本质的实验,自变量是待测酶液和标准蛋白质样液或标准RNA样液,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明确对照实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内涵,理解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据此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各选项的问题情境找准自变量。二、非选择题9、使用过锈去津D涂布接种法恒温培养箱筛选或选择目的菌培养液中缺少甲类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氧条件抑制了甲类细菌的生长)有透明带HindⅢ和PstⅠTi质粒和目的基因(或Ti质粒)显微注射目的基因标记基因核移植8【答案解析】

(一)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图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目的是扩大培养,筛选目的菌。(二)图中①表示目的基因获取,②表示用限制酶切割质粒,③表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④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⑤表示将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提取细胞核,⑥表示将猪卵母细胞去除细胞核,⑦表示核移植,⑧表示动物细胞培养,⑨表示胚胎移植。【题目详解】(一)(1)为选取能降解锈去津的细菌,将锈去津作为唯一氮源,选取使用过锈去津土壤样品加无菌水制备成土壤浸出液。(2)本实验中使用的是涂布接种法,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由图可知从A瓶到C瓶,甲类细菌变少,乙丙细菌增多,以此筛选目的菌并提高其密度;甲类细菌密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缺少甲类细菌可利用的氮源。(4)菌落有透明带,说明锈去津被细菌分泌的酶降解,可筛选出目的菌。(二)(1)从图示可知,GFP的M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TTCGA,是限制酶HindⅢ酶的切割位点;N端伸出的核苷酸的碱基序列是CTGCA,是限制酶PstⅠ切割位点;则在构建含该GFP的重组质粒A时,应选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再用DNA连接酶把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相连。(2)重组质粒A常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到猪胎儿成纤维细胞。(3)据图可知最终要得到绿色荧光猪,因此GFP是目的基因,由于GFP能合成绿色荧光蛋白,可据此检测GFP是否成功导入细胞,作为标记基因。(4)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基因工程、核移植和胚胎移植,图中⑤⑥⑦过程属于核移植技术,⑨过程通常选用8个细胞以上的早期胚胎进行移植。【答案点睛】答题关键在于掌握微生物培养筛选和基因工程、核移植、胚胎移植等综合知识。10、体液浆细胞记忆B细胞白细胞介素-2蛋白质胞吐速度更快、数量更多【答案解析】

本题是关于免疫的问题图像中有抗体产生,表示体液免疫过程,因此细胞甲、乙、丙、丁依次是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1、2、3、4、5、6、7表示抗原的识别以及呈递过程。当抗原二次以上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免疫过程。【题目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免疫过程中产生了抗体,因此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过程。其中细胞丙能够产生抗体,表示浆细胞,细胞丁为记忆B细胞。(2)若甲细胞为T淋巴细胞,当乙细胞是B细胞,该细胞的增殖、分化除了被抗原刺激之外,还需接受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增殖分化。

(3)所有抗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因而丙细胞释放抗体的方式为胞吐,相比于1、2、4过程,病毒通过7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迅速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因此释放抗体具有速度更快、数量更多的特点。【答案点睛】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迅速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但是需要我们知道的是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的来源不仅是记忆细胞和B细胞,大部分浆细胞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少部分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11、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受精作用1~65~820条3~4卵巢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答案解析】

分析图甲,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图乙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曲线A含有斜线段,表示核DNA含量变化曲线,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7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丝分裂。【题目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图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乙图中8处减半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水平,表示的是受精作用。(3)染色单体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结束,因此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