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第10章现代宏观经济学引论_第1页
《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第10章现代宏观经济学引论_第2页
《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第10章现代宏观经济学引论_第3页
《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第10章现代宏观经济学引论_第4页
《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第10章现代宏观经济学引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现代宏观经济学引论

《行为经济学:选择、互动与宏观行为》配套课件——引言从本章开始,我们将把考察的经济行为进一步拓展到宏观层面。与个体选择情形、策略互动情形相类似的是,在宏观经济领域也存在许多无法被标准宏观经济学解释和预测的异象。经济学家借助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视角,对现有的标准宏观经济模型作了诸多方面的修正与拓展,由此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被称为行为宏观经济学。目录10.1标准宏观经济学:从新兴古典到新凯恩斯10.2新凯恩斯宏观模型I:总需求方程10.3新凯恩斯宏观模型II:总供给方程10.4新凯恩斯宏观模型III:货币政策规则10.5从新凯恩斯主义到行为宏观经济学进一步阅读10.1

标准宏观经济学:从新兴古典到新凯恩斯

在本节,我们主要对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相互关系、共有的理论基础以及相互差异进行简要评述。这两大理论体系均可视为现代标准宏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它们共享相同的方法论基础与核心前提假定。它们对市场结构及运行机制的假定存在显著分歧,这是导致它们具有不同政策含义的重要原因。10.1.1两大体系的相互关系新兴古典主义主要以卢卡斯和萨金特(LucasandSargent,1979)及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andPrescott,1982)的著述为代表,以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为基本表述形式,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主要以曼昆和罗默(MankiwandRomer,1991)、古德弗兰德和金(GoodfriendandKing,1997)、克拉利达、加利和格特勒(Clarida,GalíandGertler,1999)以及沃尔什(Walsh,2003)的著述为代表,以所谓的三方程宏观经济模型为基本表述形式,主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它们共享着相同的方法论基础及核心假定,因此新凯恩斯可视为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拓展。方法论的共性这两大体系均以研究总量经济关系为目标,都致力于为总量关系构建微观基础,亦即从微观个体的选择层面来理解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从而试图改变自凯恩斯革命以来宏观经济学缺乏坚实微观基础的窘境。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两大体系都自然地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即决策仅能由个体作出,宏观经济活动是由个体选择构成的,是个体选择行为的加总。它们还一致接受个体行为的理性假定,即微观决策的形成应当从个体的最优化行为来理解是基于一种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来建模。理性预期假定这两大理论体系还共享相同的核心前提假定,即关于个体的理性预期假定。所谓预期是指,经济社会中的个体在形成决策之前对未来经济活动所作的主观估计,因此预期的形成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个体的所获信息以及分析能力均有关。一般认为,新兴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都是以理性预期假定来描述个体预期的。理性预期的思想最早由穆斯(Muth,1961)提出,其后由卢卡斯(1972)及萨金特(1973)等人作了较为充分的阐发,其概念可简单表述为,个体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且又与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随后,这一概念又被新凯恩斯主义所接受。10.1.2两大体系的观点分歧新兴古典主义观点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在构建微观基础时假定市场具有完全竞争性。市场就是完善的,理性预期的个体能够准确预测各种需求变化,从而及时充分地调整价格和工资率,以保证市场出清和充分就业。因此,宏观经济波动只能是由市场信息的暂时出错以及技术冲击造成的,换言之,经济波动是对不断变化的技术进步率的最优反应。这种理论观点自然会导向如下政策含义:一方面,任何干预市场的政府行为都是不必要的,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货币是超中性的,即经济波动几乎能完全由真实数量解释,货币冲击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下均不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变动,因此货币政策也是无效的。新凯恩斯主义观点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分析现实问题时却假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这意味着每个厂商都有一定的定价权。该理论还假设,尽管理性预期的个体能够准确判断市场需求的变化,但价格和工资的调整却需要厂商之间或厂商与工人之间的协调,并且调整本身是有成本的(比如菜单成本),于是价格和工资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这使得市场会处于非出清状态并存在失业。这一理论观点的政策启示是,在短期内采取一定的政府干预是有必要且有效的,货币政策可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但是从长期看,理性预期的力量仍可促使价格和工资调整至市场出清状态,货币在长期下仍是中性的。可见,新凯恩斯主义要比新兴古典主义更为强调政策对于稳定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性。从现实情形来看,新凯恩斯主义也要比新兴古典主义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因此日益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宏观经济理论,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发展尤为瞩目。为此,我们将以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为起点,评介一下该理论的基本构成要素,以方便理解后续章节的更多内容。10.1.3新凯恩斯模型的基本要素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通常以一个三方程模型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三个方程构成了该模型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是:总需求方程总供给方程货币政策规则总需求方程一般而言,总需求方程可被表述为:(10.1)其中,代表产出缺口,即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是实际利率缺口,即实际利率与自然利率之差,代表预期因子。(10.1)式是由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推导而来,代表了宏观经济的需求面因素,所以被称为总需求方程。(10.1)式描绘的是产出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与初、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IS曲线是相对应的,但它又涉及不同时期变量之间的关系,故又可将之称为动态IS曲线。总供给方程一般而言,总供给方程可被表达为:

(10.2)其中,代表通货膨胀率。该方程主要由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推导而来,代表了宏观经济的供给面因素,所以被称为总供给方程。该方程描绘的是预期通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与初、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相对应的,故而又可称为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货币政策规则一般而言,货币政策规则可被表达为:

(10.3)其中为名义利率,为随机干扰项,假定其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该方程描述的是货币当局在给定通胀率和产出缺口时的利率目标设定,因此又可称为利率规则,其中系数c1和c2是非负值,由货币当局决定。在现实研究当中,货币政策规则可以设定为多种形式,并不限于上述的一般形式。比如一个简单版本的货币政策规则为,即货币当局在设定利率时,只受通胀率的影响。以上三个方程构成了最基本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它旨在描述货币当局的政策调整在短期内对实际产出和通胀率的影响。因此,新凯恩斯主义实际上认为货币在短期内不是中性的,这与新兴古典主义的观点不同。在后面几节,我们将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构建一个简单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并试图将新兴古典模型处理为新凯恩斯模型的一种特例。这样一来,我们就可将标准宏观经济学模型统合于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之下。10.2

新凯恩斯宏观模型I:总需求方程10.3

新凯恩斯宏观模型II:总供给方程

10.3.1最终产品厂商的最优选择10.3.2中间产品厂商的最优选择

10.3.3

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10.4新凯恩斯宏观模型III:货币政策规则在前两节内容中,共涉及总需求与总供给两个方程,但却有三个未知数,它们是产出缺口、通胀率与利率缺口。因此,为了封闭这一系统,以使得这两个方程无冗余,我们需要引入所谓的货币政策规则,用以描述名义利率的演进路径。这一政策方程对于新凯恩斯模型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数学上构建一个封闭系统的要求,而是具有深刻的经济含义,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来稳定产出与通胀率,这意味着货币在短期内是非中性的,而这正是新凯恩斯主义区别于新兴古典主义的关键所在。

10.4.1货币政策规则的经济含义

10.4.2货币政策规则的数学含义

10.4.3货币冲击的效应10.5

从新凯恩斯主义到行为宏观经济学

行为宏观经济学在很多方面是对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直接顺承与拓展,因此,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大致上遵循了从新兴古典主义到新凯恩斯主义再到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乔治·阿克洛夫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两篇经典性论文(Akerlof,2002;2007),分别为《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学中缺失的行为动机》。在其2002年的论文中:阿克洛夫回顾了宏观经济思想自凯恩斯革命以来的简要发展史,指出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虽然将理论的构建重新奠基于微观决策行为之上,并在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中讨论宏观经济行为。这一范式上的转变却同时抛弃了凯恩斯在其《通论》中强调的其他所有心理学或社会学因素,包括认知偏差、公平、互惠、羊群效应和社会身份等,这导致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解释及预测能力受到极大限制。随后,阿克洛夫在2007年的论文中进一步指出:鉴于新兴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诸多局限,随后兴起的新凯恩斯主义开始致力于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微观基础,其方式是仍然以微观最优决策作为理解宏观经济行为的逻辑起点,但在新兴古典主义的分析体系中加入一些摩擦因素,包括信任约束、不完美的市场、信息失灵、税制扭曲、交错契约、不确定性和菜单成本等,这使得新兴古典主义所推崇的完全竞争市场被一般化为一个“有一定价格粘性的不完全竞争市场”。通过这种方式,新凯恩斯主义在最大限度上继承了新兴古典主义的分析范式,同时使后者的理论适用性有了大幅提升,但《通论》中所强调的心理学或社会学因素却仍被置于考虑范围之外。因此,现实中仍有不少宏观经济现象难以得到有效解释(详见后续两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阿克洛夫认为:在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时应当对《通论》所强调的重要心理学或社会学因素予以再现,即对个体偏好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以改变原有偏好假定过于偏狭并缺失某些重要行为动机的状况,而行为经济学恰好为这一目标提供了理论工具与建模思路。由此形成的新的理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