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不良综合症课件_第1页
吸收不良综合症课件_第2页
吸收不良综合症课件_第3页
吸收不良综合症课件_第4页
吸收不良综合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收不良综合征湖南省儿童医院

小儿腹泻概况小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过去称:肠道感染者为肠炎,肠道外感染者为消化不良现在:统称为腹泻病。病原明确者称××肠炎病原学根据七省一市2959例粪便检测结果,病原菌阳性率依次分别为:①致泻性大肠杆菌46.58%②轮状病毒34.83%③志贺菌11.54%④空肠弯曲菌5.13%引起腹泻的机理一①细菌毒素的直接作用:如产毒素型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分泌毒素→促使前列腺素在肠道合成→引起环磷腺苷增加→肠粘膜分泌亢进②病原菌直接侵袭肠粘膜:如痢疾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直接侵袭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引起腹泻的机理二③肠壁微绒毛膜遭破坏:如轮状病毒→侵入肠壁细胞→微绒毛膜破坏→吸收水分功能障碍④“渗透性”、“分泌性”、“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病因分类腹泻病感染性非感染性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食弥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他腹泻定义吸收不良综合征malabsorptionsyndrome是指营养物质的消化和/或吸收功能障碍致营养物质不能顺利通过肠粘膜转运至组织内,引起营养缺乏的综合征。病因复杂,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任何环节故障均可致,分类方法也不一致。①按吸收障碍的营养物质分类糖吸收不良脂肪吸收不良蛋白质吸收不良②按病理生理分类肠粘膜异常淋巴或血液运送异常

水解是消化的基本过程糖类-是由单糖聚合成为多糖,在水解的过程中经酶的作用,使多糖变为单糖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聚合而成,水解后经脂肪酶的作用,裂解为脂肪酸与甘油。蛋白质-水解后通过蛋白水解酶裂解成单个氨基酸吸收吸收是经过消化的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小肠具有强大的吸收能力,能吸收食物中的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因为:①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约3-8小时)②小肠长度长约4-6m,面积大约200m2消化道粘膜屏障小肠黏膜形态学刷状缘(微绒毛)细菌位点细胞间紧密连接糖类的吸收食物中的糖类水解为单糖后,在小肠上部被吸收,不同单糖吸收速度有差别,已糖吸收最快(其中的半乳糖,葡萄糖吸收更快),果糖次之,阿拉伯糖最慢葡萄糖吸收依赖Na+的葡萄糖载体,依赖Na+泵的主动转运,需耗能。脂肪的吸收脂肪须经胆盐形成微胶粒后才被吸收,脂肪经消化成脂肪酸,一酰甘油等后,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经转化和乳糜微粒的形成,然后扩散出细胞膜进入血液而被吸收。糖吸收不良一、症状糖吸收不良或称为糖耐受不良进食乳类后出现渗透性腹泻,粪便为稀水样便带泡沫及酸臭味,粪脂不增加。有腹部不适或腹胀,排气增多,重者有水、电解质紊乱。停止进食乳类或除去不耐受的糖类,腹泻症状迅速缓解为本病的特点。实验室检测①粪便检测:粪便PH<5.5(提示糖吸收不良)。还原糖测定:用2倍容积水稀释粪便,滴5滴稀释于试管内加clinitest试剂少许,然后比色,如>0.5%,示糖吸收不良②糖-呼气试验:糖呼气氢试验,肠道中必须有糖及酵解糖的细菌才能产生氢气,正常摄入的糖全部被吸收,故产氢甚少,如产氢多,则示糖吸收不良③小肠粘膜活检双糖酶活力检定:双糖酶活性降低示糖吸收不良脂肪吸收不良一、症状:腹泻、腹痛、腹胀、呕吐、脂肪泻。大便量多,呈灰白色,糊状,油腻,有恶臭味,体重减轻,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脂溶性维生素A、D、K缺乏的症状实验室检测①粪便检查:每视野下脂肪滴>6-8个或超过标本的1/4,为脂肪吸收不良②脂肪吸收试验:试前先服脂肪(含量>70g/d)饮食,连服3天,同时连续收集粪便测定粪脂并计量,脂肪吸收率(正常粪脂<6g/d,吸收率>95%)如吸收率<90%,粪脂量>6g时,示脂肪吸收不良⑶血清胡萝卜素测定,降低至1-2ug/l(正常值4-15ug/l)④14C-甘油三脂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甘油三脂后,4小时内呼出14C低于正常值。

判断病变部位的检查右旋木糖吸收试验可反映小肠的吸收功能方法:空腹口服右旋木糖5g,再饮水200-300ml,收集5h内的尿,测定其木糖含量,正常值(1.51±0.21)g。<1g为异常,或测血中木糖含量,<200mg/l为异常。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可反映回肠末端吸收功能先肌注维生素B121000ug,然后再口服经60CO标记的维生素B122ug,然后收集24h尿量,测放射性含量,正常尿排出量>口服量的8-10%,低于此值为吸收不良。14C-甘氨胆酸呼气试验

用以检测胰腺的吸收功能。方法:①正常口服14C-甘氨胆酸后4h内14CO2的排气量低于总量的1%,24h内粪中排除小于8%。方法:②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插管至十二指肠远端,然后静注胰酶素,20分钟后,再静注促胰液素,然后分段采集十二指肠液,测碳酸氢钠和胰酶含量,二者都低示胰腺吸收功能不良。诊断疑诊-确诊-弄清病因详细询问腹泻病史,大便性状腹泻与进食的关系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可能的原因治疗

治疗的原则:去除病因;纠正营养缺乏;对症治疗。①病因治疗:如对乳糖吸收不良,则应停止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有乳糜泻者,不宜含有麦麸的食物。消化酶缺乏者,给予补充相应的酶类②营养支持疗法:用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③对症治疗:治贫血,低蛋白血症

常见的几种吸收不良疾病脂肪泻脂肪泻:因脂肪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致粪便中含有脂肪的腹泻由多种原因引起:①胆汁分泌减少②胰脂肪酶分泌减少③肠道粘膜疾患④内分泌紊乱等脂肪泻的诊断①粪便检查:低倍视野下可见脂肪滴>6-8个,盐水稀释粪便后,加猩红颜料饱和酒精液,可见圆泡形中性脂肪和晶状脂肪酸为阳性,标本1/4染成红色为强阳性②血清胡萝卜素测定,含量降低③脂肪吸收率降低(正常粪脂<6g/d,脂肪吸收率>95%),如粪脂量增加,吸收率下降,示吸收率下降。脂肪泻的治疗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必要时静脉营养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治疗病因糖原性腹泻糖类消化吸收障碍,糖潴积在肠腔内,使渗透压升高而致腹泻,其中以乳糖吸收不良最多见。主因乳糖酶活力降低所致腹泻为水样便,次数多,带泡沫,有酸臭味,糖含量>0.5%,PH<5.5,有水、电解质紊乱,呼气氢试验(+)糖原性腹泻的治疗①去乳糖饮食②添加乳糖酶③全静脉营养④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⑤继发性者应控制原发病乳糜泻(celiacdisease)乳糜泻:对麦胶(面筋)不耐受所致的肠源性吸收不良麦类中含有10-15%麦胶,分解后是一种高分子多肽物质,可引起小肠粘膜病变,致:①小肠粘膜吸收面积减少②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