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_第1页
智能手机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_第2页
智能手机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手机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高校老师高度关注的几个热门问题之一。本文从充足利用智能手机优势出发,指出几种在教学经过中利用智能手机促进教学效果的详细方法。这对于在高校心理学教学课程中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侧重要的借鉴意义。智能手机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一项生活工具。据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在2013年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以及到达了约70%。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各种应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复杂的银行卡交易到便捷的支付宝支付,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及时通讯软件QQ到以智能手机为主体的微信,从限定字数价格昂贵的付费短信到几乎免费以流量计算的及时通讯,从传统媒体到以手机为中心的自媒体时代,这些无一不在彰显智能手机对人类生活发挥的宏大影响。智能手机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宏大的影响,对于学校教学也存在侧重要的影响。郑晓娜和辛斌(2012)的一项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表示清楚,有多达约85%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使用、玩耍手机[1]。智能手机对高校课堂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延展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如通过即时通讯软件构建虚拟群进行课堂相关内容的沟通);但另一方面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宏大的挑战,大大的增长了课堂的管理难度[2],如学生在课堂玩游戏、浏览网页、进行实时聊天等行为,降低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高校老师课堂教学经过中最为关心的几个问题之一。虽然有一线工作者提出用严苛的方案来加强对学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的监管,如上课关机、将课堂使用手机同期末成就进行一定水平的挂钩等[3],但大学主要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构成独立思维的能力,若用类似幼稚园的强迫手段来教育当今社会的大学生,能否有很好的效用,是值得商榷的。相较简单的禁止使用手机这样的办法,一个更有效的办法是将手机作为一种工具,将之有效的整合到课堂教学经过中来。本文恰是拟试图结合笔者在教学课堂中的实际经历体验,指出几种详细的有效的将智能手机整合到心理学教学经过中的方法。一、以智能手机为基础构建虚拟教学社区在教学经过中,要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点是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对学习内容的把握进度。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资讯的发展,越来约多的学生习惯在课程前和课程中借助网络熟悉教学内容(如百度、知乎、网易课堂等)。因此,怎样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把握水平就显得格外主要。若老师的教学的内容早已为学生所熟悉把握,则无疑学生在课堂的投入水平就不会太高,又若老师的教学内容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则同样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投入上的积极性。为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把握,以及了解学生的疑惑点,能够以流行的及时通讯软件如微信等构建一个课程群,这样学生能够实时在群里面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方便老师及时把握和改良教学进度。这一课程群,不仅能够起到在教学经过中实时反应的作用,还可将之作为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发布课程相关信息的工具平台。二、智能手机在心理统计课程中的应用相较数学统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心理(或心理与教育)统计课程重要侧重于让学生了解进行各种分析的基本前提和适用条件。过往心理学关于记忆效果的经典研究表示清楚,对所学习的信息加工水平越深,记忆的效果越好[4]。因此,要想让学生较好的记忆、区分不同的使用条件一个较好的方式是通过计算机模仿数据来让学生深度了解各种分析适用条件的原由。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现代的智能手机在性能上已经跨越了过往一些台式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更主要的智能手机具有台式机无法比较的便捷性。在心理学统计课程的教学经过中能够借助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移动应用程序,来对一些经典的统计问题进行深度演示,以中心极限定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的简单随机样本,当样本容量很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正态概率分布近似)为例,仅需要15行左右的代码就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为何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即便总体样本不是正态分布,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也呈正态分布这一关键概念。同时,得益于MATLAB语言的直观性和易用性,将之用于心理统计课堂教学,还能够在一定水平上调动学生的投入积极性。学生通能够通过修改一些参数来探寻求索在不同条件下的数据的不同统计信息,如总体非正态分布和正态分布下的抽象分布规律等。总之,通过将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MATLAB应用,引入心理统计的教学课堂内,不仅能通过加深加工条理的方式使得学生更了解所学知识(各种统计定理以及其使用的适用条件),还能在一定水平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长课堂投入水平。三、智能手机在人体解剖和脑科学入门中的应用在人体解剖和脑科学入门这门课程中,一个教学经过中也是学生学习经过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对大脑不同区域的记忆和区分,以大脑皮层为例,根据神经解剖学家Brodmann的划分就有多达55个不同功能区域[6],近些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相技术的功能定位研究更是区分出了更多的功能区域,如早期功能定位研究发现Brodmann的19区能够进一步区分为V3,V4和V5几个区域,以及新近研究将大脑分成多达180个的功能区域[7]。传统教学经过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智能手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在这部分教学经过中能够借助BrainInnovation公司开发的BrainTutor3D手机应用软件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该软件基于OpenGL显示技术,支持对大脑模型的三维触摸操作,如点击、放大、任意拖拽、360度旋转等。得益于这些操作经过导致的对相关解剖信息的深度加工,在课堂教学经过中,一方面能够通过老师的手机投影进行沉浸度较高的演示;另一方满则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来积极、自动地探寻求索大脑各个功能区域的分布和位置。另外,在课堂教学的经过中,还能够进一步以该手机应用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相测试和竞赛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小结随着通讯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品[2-3,5],也成为了高校老师在教学经过中必需面对的现实。智能手机在课堂的使用确实给课堂教学带了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如一些及时推送信息对学生课堂留意力的干扰,以及学生对手机游戏成瘾导致课堂利用手机玩游戏对课堂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近期一项关于大学生手机依靠与课堂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更是发现,手机依靠同课堂学习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手机依靠水平越高的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约低[6]。虽然如上所述,智能手机在课堂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多负面影响,但应当意识到智能手机实际上只是一个工具,工具自己并无好坏之分,这些负面影响也仅仅仅是工具使用欠妥所致,并不能仅由于这些消极的效应就将智能手机视为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洪水猛兽,而对其进行简单粗暴的禁止。应当看到,智能手机作为一个工具可以以通过适宜的方式给大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7]。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