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课件_第1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课件_第2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课件_第3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课件_第4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史利卿

12/8/20221讨论主题前言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的认识治疗的目的和切入点中西医治疗现状与分析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有关研究的思考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点观察12/8/20222

前言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全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有90%-95%是由病毒所致。目前,细菌感染多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而病毒感染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流感的发生呈现活跃态势,流感流行时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而发生于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更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关注,但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多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应当予以重视。12/8/20223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实验研究:国外文献报道在腺病毒感染模型小鼠中,在肺部早期浸润阶段,肺中并无病毒的增殖,而小鼠肺中及血浆中均可检测到高效价的IL-1、IL-6、TNF-α,表明肺部炎症可以在没有病毒增生的情况下产生[1];有研究表明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后,导致气道和肺实质的损伤以及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生。病毒本身和病毒感染而产生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炎症反应,且已肯定细胞因子起了重要作用[2]。12/8/20225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实验研究:纯化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IL-1,TNF-α[3];全病毒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1、IL-6、TNF-α[4],刺激肺上皮细胞产生TNF-α[5]。因此,免疫细胞和感染的上皮细胞是病毒感染后前炎症因子的来源。国内有关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产生典型的呼吸器官炎症改变,而且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浆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尤其是TNF-α明显变化)[6、7]。12/8/20226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实验研究炎症与细胞因子:IL-1、TNF-α等炎症因子使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补体、急性期蛋白等随血浆渗出;同时这些细胞因子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使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加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8],使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外渗。适度的细胞因子产生,导致炎症反应,增强了局部的抗感染免疫,但细胞因子的过量产生会导致严重的病理损伤。已有实验证实,流感病毒肺炎模型小鼠的肺部炎症病变程度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水平一致,用TNF-α抗体治疗能减轻肺部炎症病变。12/8/20227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实验研究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对促炎介质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如IL-10可明显抑制内毒素血症时的发热反应,抑制IL-6、IL-8、TNF-α的分泌及粒细胞聚集[9],在广泛抑制上述炎症介质的同时,上调IL-1ra、sTNFR等2炎症介质[10],有利于体内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的平衡。12/8/20228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临床研究“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病因基本明确为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但发病机制及致病机理尚不明确。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发现,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是其重要的致病机理。包括T淋巴细胞数量、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1、IL-2、IL-6、IL-10、TNF-α)等的变化。指出免疫过激引起的免疫损伤是重要的致病机理。糖皮质激素在SAR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可能为抑制机体过激的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反应。12/8/202210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此外各类T细胞亚群在感染过程中也有其重要作用,Th1、Th2体内应答不平衡可能是某些病毒感染中的关键环节。Th1细胞分泌IL-2、IFN-γ等,激活CTL细胞、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IL-10等,促进体液免疫应答。Th1、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相互抑制。12/8/202212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

西医治疗:仍以对症治疗及抗病毒化学治疗为主。常用的抗病毒化学治疗药物主要有核苷类、金刚胺类以及神经胺酸酶抑制剂。对症治疗药物则多以解热镇痛药物为主要组成成分,如新康泰克等,只有“快克”等少数品种添加“金刚烷胺”等抗病毒成分。从治疗学角度来看,病毒在细胞内增殖,药物在体液中不能发挥作用,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有效;另外也必须在病毒体内初期阶段(发病48小时之内)使用才能有治疗作用,因此,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有限。对症治疗则存在发热等临床症状反复、病程迁延、有一定副作用等不足。12/8/202214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中医药治疗方面:既往有长期的大量的临床经验,远至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始就有外感热病治疗的理法方药记载,近现代更是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呼吸道病毒属风热病邪;辩证治疗主要运用宣肺解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扶正祛邪几个法则;治疗药物包括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等。常用中成药及中药针剂有感冒清热冲剂、柴胡饮冲剂、感冒退热冲剂、银翘散、抗病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报道较少[13][14]。12/8/202215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中药药效学机理研究:众多研究表明,不少中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其中免疫调节作用更为引人注目。其中瓜霜退热灵、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均有药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报道[13][14]。免疫学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产生典型的呼吸器官炎症改变,中药治疗后炎症减轻;而且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浆中炎性因子IL-1、TNF-α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减少,中药治疗后IL-1、TNF-α显著下降,而IL-10活性水平增高[15、16]。提示中药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产生疗效。12/8/202216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关研究多见于儿科领域,而对成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重视不足。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存在脱节现象。实验研究中,重视抗病毒,而较为忽视作为一个整体的病的研究。偏重于对免疫功能增强作用的研究,而对该病过程中免疫病理损害的产生机理认识不足。12/8/202217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治疗中,辨证运用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等药物时,患者多于药后数小时汗出热退,几天内症状很快缓解,且无明显反复。若从病毒自然病程、病毒复制、产生炎症的过程来看,其作用之快,似乎不能主要以抗病毒作用解释;此外,病毒的严格活细胞寄生性特点使药物尤其是大分子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制剂在体内难以达到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浓度;一项有关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IL-1、IL-6、TNF-α明显增高,中药治疗后降至正常,同时临床症状改善[18]。提示中药可能更多地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非直接抗病毒作用而产生疗效。12/8/202218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点观察目的:观察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体质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224例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体质因素的相关性。

12/8/202220摘要结果:224例流感样病例发病前多有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存在,如受凉、劳累、与发热病人接触及饮食等因素;发病前多出现“火热上炎”的表现;发病时普遍出现恶寒发热汗出、咽痛咽痒等邪犯肺卫之象;发病人群以正常型体质及阴虚型体质为主,临床有典型的风寒或风热表现者,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寒热错杂的表现。结论:流感样病例发病前及发病时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明显、发病与体质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证候学分布特点在预防及早期诊治时的重要意义。

12/8/202221大流行散发中等流行发病机理-西医学认识12/8/202223发病机理-西医学认识※

致病机理流感病毒人鼻粘膜纤毛上皮细胞粘膜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纤毛上皮细胞损伤和脱落病毒及其产物入血全身症状毒性物质炎性反应免疫损伤12/8/202224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

(1)风寒型:发热恶寒,无汗,口不渴,全身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痒,痰稀或干咳无痰,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型: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头晕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咳嗽咯黄白痰,苔薄黄脉浮数。12/8/202226诊断标准

体质类型分类标准参照王琦的7分法分为:正常型、阳虚型、阴虚型、气虚型、湿热型、痰湿型、瘀血型。

临床资料12/8/202227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初次发病48小时内3、年龄在18-65岁之间4、有一定的表述能力,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述病情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妊娠、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3、合并心、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者符合上述其中一项者,即予排除。

12/8/202228方法

统计方法使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根据自拟《流行性感冒临床观察表》,逐一输入患者资料,使用SPSS13.0就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12/8/202230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发病前相关因素224例流感样病例中,仅有16例患者发病前一周无明显诱发因素,其余208例患者发病前一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与疾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因素。其中,92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发热病人接触史;135例患者发病前一周有明确的受寒病史;92例患者发病前有熬夜劳累;65例患者发病前有饮食不节的情况;19例患者发病前吸烟饮酒的情况较平时严重。117例女性患者发病时,22例正处于经期,占18.80%;17例处于月经期前一周,占14.53%;12例处于月经后一周,占10.26%。

12/8/202231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发病前相关因素

12/8/202232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发病前症状表现特点在224例流感样病例中,有157例在发热前一周出现不同程度“火热上炎”的表现,其中鼻咽干燥83例、咽痛72例、口苦口臭40例、明显口渴12例、口疮牙痛30例、皮肤红肿20例、便秘37例,另有鼻塞流涕14例、乏力气短18例、食少无味14例、呕恶嗳气5例、失眠多梦9例、咽痒9例、头痛7例、盗汗2例、五心烦热4例。12/8/202233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发病前症状表现特点

12/8/202234

224例流感样病例中,就诊前体温最高达40.0℃,Tmax≥39℃患者55例,占总体24.55%。观察人群就诊前体温主要集中在38.1℃-39℃之间,有167例,占总人群74.55%。18-45岁人群中,就诊前最高体温Tmax≥38.1℃的有162例,占该人群总数的92%;而46-65岁人群中,就诊前最高体温Tmax≥38.1℃的有38例,占该人群总数的79.59%。经χ2检验,青年人群与中年人群就诊前体温高低存在显著差异(P=0.003<0.01)。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发病时症状表现特点-体温12/8/202235主要症状例数百分比发热伴明显恶寒11953.13%发热伴轻度恶寒10145.09%头身疼痛12857.14%咽痛、咽痒、咽干19587.05%舌象舌质边尖红21495.54%淡104.46%舌苔白而厚腻3917.41%薄白6026.79%黄而厚腻5122.77%薄黄5223.21%苔少津亏229.82%脉象浮数13560.27%浮紧6026.79%沉而细135.80%浮而滑167.14%结果:主要症状12/8/202236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症状表现特点-主要症状

12/8/202237

恶寒例数最高体温(n/%)

(℃)≥39.1℃38.1-39℃≤38℃明显1191915.978879.951210.0838.62±0.42轻度1011211.887877.231110.8938.60±0.42证候学分布特点

----症状表现特点-恶寒程度与体温12/8/202238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症状表现特点-恶寒程度与体温

经t检验,发病过程中有明显恶寒患者与出现轻度恶寒的患者体温虽未存在显著差异,但可见不同程度的恶寒症状多集中出现在38.1-39℃体温区间。12/8/202239证候学分布特点

----症状表现特点-兼夹证224例流感样病例中,除主证外,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兼挟证候。其中,出现纳呆甚或厌食表现的有139例,占人群总数的62.05%。由下表可以看出发病过程中兼有夹湿型表现的患者明显多于其它。12/8/202240兼证表现例数百分比(%)夹湿型头重或头胀如裹3415.18肢体困倦7834.82苔白腻3917.41纳呆甚或厌食13962.05夹痰型头晕9441.96呕恶3816.96脉滑167.14证候学分布特点

----症状表现特点-兼夹证12/8/202241结果证候学分布特点

----症状表现特点-兼夹证

12/8/202242结果辨证分型:224例流感样病例中,典型的风寒表现者61例,占27.23%;典型风热表现者117例,占52.23%;另有寒热错杂表现者46例,占20.53%。12/8/202243结果体质因素分析经χ2检验,调查人群体质构成与健康人群体质类型构成[5]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1);男女体质构成存在差异(P=0.011<0.05)。

12/8/202244★中医治疗优势明显,但相关中医证候学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观察了224例流感样病例,表现发病前多有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存在,如受凉、劳累、与病人接触及饮食等因素。--自身抗病力降低加之病毒侵袭是主要发病原因。★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酒食,脾胃被困、痰湿内生,中焦饮食积滞、痰浊化热,感邪后邪气易从热化。★《内经》中有“劳则气耗”之说,《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说明过度劳累损伤人体筋骨肌肉,耗散气血阴阳而感邪。★较多女性患者发病于行经期或经期前后一周时间,此时机体生理机能变化明显,气血营卫失调,营阴耗伤,阴血虚衰而阳气偏亢,则感邪后亦从热化。★现代人们饮食油腻辛辣较多,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易于滋生内热。观察发现,不少患者发病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诸如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