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3届陕西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3届陕西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3届陕西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3届陕西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陕西西安市周至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三总复习周至县2022~2023学年度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如今生活在知识社会或信息社会中,当代经济学家更倾向于用“知识经济”形容我们的时代,其以知识制品向社会生产急速扩张为特征。当前,知识的开放从科学共同体的开放扩展到了更为广阔的公众的知识共享,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在知识共享中如何保证公正的知识分布。

知识共享强调的是知识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知识传递的前提是寻找可靠的知识来源;而日常生活中知识传递的方式是听者的非推论的感知活动,这就要求在知识传递中听者对说者作出即时性的、自发的可信度判断。大多数情况下,听者无法肯定说者所传递知识的真假,只能倾向于依赖说者的社会身份。由此,知识传递过程中往往涉及种种不公平现象,比如听者以自身所无法察觉的偏见无意间忽视或否定社会边缘群体所要表达的真实想法。这就产生了认知非正义的问题。那么,要消除知识共享中的认知非正义,需要说者和听者都具有某种认知德性:说者准确地传递知识、真诚地分享知识,听者消除身份偏见。但由于认知非正义的根源是不平等权力的结构以及该结构所产生的系统性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实现的德性很有限,消弭这些不正义不仅需要更多有德性的说者和听者,还需要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

知识共享也是一项集体认知活动,可以广泛共享的知识往往是某种公共知识,而公共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依赖于社会基本认知结构,在哲学层面,这类似于基切尔所构造的“公共知识系统”。基切尔提出:“公共知识是我们所知的总和,是我们先辈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人类的一项主要成就,它包含了所有已经呈现在书本上的内容,并且在追求个人成就的时候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公共知识意味着一个社会的信息共享体,包括了社会和自然科学、艺术、文学等。只要有交流的通道,就有公共知识的信息传递,公共知识最简单的意义就在于共享信息。

在理想状态下,知识共享是在社会认知框架下所有人有公平机会获得其所需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认知结构以保证公正的知识分布。在现代社会,知识可以被生产和共享,知识的分配也应当纳入正义理论。因此,理想的知识共享建立在现代公共知识体系能够满足某种分配正义的理想制度设计之上,这种认知制度应当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能够自由获取与自己生活计划相关的公共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

必须承认,以上所描绘的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正在被各种新兴技术部分地实现。互联网所造就的知识网络化似乎提供了一个新“公共知识系统”的雏形:知识的网络化颠覆了传统的知识载体,使知识的拥有者成为容纳了所有人及其思想以及把他们与外界相连的网;知识的网络化也构造起一个巨大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中,公众通过搜索和链接“无需许可”地获取任何需要的网络化的知识,并且可以将他们所挖掘的意义和价值反馈网络。公共知识的共享是与生产同步进行的,机器学习和脑机接口技术催生了全新的公共知识生产和共享方式,而机器与机器之间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公共知识系统”将面临的新困难。因此,新兴技术增进了公共知识的丰富性、公共性、易得性,但其仍处于一种加剧知识分布不公的趋势之下。

综上,知识共享的认知正义至少包含了个体层面上认知非正义的消除和集体层面上知识分配正义体系的构建两个维度。

(摘编自白惠仁《知识共享中的认知正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知识制品向社会生产急速扩张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的认知正义引人关注。

B.要消除知识共享中的认知非正义,构建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更为重要。

C.知识共享是集体认知活动,包含社会和自然科学、艺术等的公共知识可以广泛共享。

D.在知识的网络化构造的公共空间内,公众可以通过搜索和链接自由获取所需知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脉络清晰,提出问题后,主要围绕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两个维度展开论述。

B.第二段陈说观点时,使用“往往”“大多数情况下”等说法,体现了论证的严谨。

C.第三段引用基切尔的话,是为了论证公共知识最简单的意义就在于共享信息。

D.第五段从知识共享的部分实现和公共知识系统面临的新困难来论证,具有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传递中,若听者的判断只依赖说者的社会身份,常常会产生种种不公平现象。

B.只要能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就是理想的认知制度。

C.机器学习和脑机接口技术的诞生,使得公共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同步进行成为可能。

D.新兴技术增进了公共知识的丰富性、公共性和易得性,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

【1~3题答案】

【答案】1.B2.C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构建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更为重要”错误,结合“但由于认知非正义的根源是不平等权力的结构以及该结构所产生的系统性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实现的德性很有限,消弭这些不正义不仅需要更多有德性的说者和听者,还需要一个公正的社会基本认知结构”分析,原文无比较关系,不能推断出“更为重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是为了论证公共知识最简单的意义就在于共享信息”错误,结合“知识共享也是一项集体认知活动,可以广泛共享的知识往往是某种公共知识,而公共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依赖于社会基本认知结构,在哲学层面,这类似于基切尔所构造的‘公共知识系统’”分析,应该是论证“公共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依赖于社会基本认知结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只要……就……”错误。结合“理想的知识共享建立在现代公共知识体系能够满足某种分配正义的理想制度设计之上,这种认知制度应当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能够自由获取与自己生活计划相关的公共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分析,理想的认知制度需要保证社会中每个个体能够自由获取与自己生活计划相关的公共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具备理解和评估知识的能力。选项内容表述绝对化。

C.“使得公共知识的共享和生产同步进行成为可能”错误。原文为“机器与机器之间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知识共享成为‘公共知识系统’将面临的新困难”,是“面临新困难”,无法推断出“成为可能”。

D.“新兴技术增进了……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错误。结合“必须承认,以上所描绘的知识共享的理想状态正在被各种新兴技术部分地实现”分析,原文是“部分地实现”。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学者陈捷在接受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援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原始概念;“元宇宙”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吃饭,睡觉需要在现实中完成,其余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

在陈捷看来,虽然“元宇宙”的出现与发展将面临诸多技术层面以及人类社会规范层面上的挑战,但它是人类交互愿望与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

多年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张军平则认为,“‘元宇宙’就是让真人真正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沈阳团队尝试给“元宇宙”下一个规整的定义,他们发布的《2020-2022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深度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这串概念下面还有一排小字;“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摘编自《“元宇宙”到底是个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元宇宙是我们探索内心世界需求的一种可能路径。寄托着我们对智慧社会生活的一种向往。针对当前元宇宙热潮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以积极审慎的态度,稳步推动元宇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元宇宙的技术局限性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扎实推进基础数字技术研究是布与元宇宙赛道的最有效策略。只有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提高技术成熟度,才能在元宇宙产业发展中占据的高点。推动元宇宙产业走向成熟并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其次,目前元宇宙产业仍在萌芽阶段,其商业价值的显现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实践早已证明。技术创新不能偏离商业价值,商业价值更不能脱离技术创新而独立存在。面对元宇宙热潮,要保持理性的认知和正确的市场导向,谨防借技术和概念的名义催生科技泡沫。

最后,从用户个体来说,对待元宇宙这样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既要有好奇心。更要有务实心,对市场上出现的元宇宙相关炒作行为保持冷静和警惕。

(摘编自《元宇宙热潮:一场既有技术突破也有泡沫的游戏》,《科技日报》)

材料三:

韩国首尔发布元宇宙城市计划,美国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243万美元,日本软银投资韩国元宇宙虚拟社交平台Zepeto,国内网易云音乐完成首个“元宇宙敲锣仪式”。元宇宙商标中请量超过4000个……全球范围内政治、产业、资本各界闻“元宇宙”风而动。

在顶层设计方面,韩国表现得最为敏锐。在建立联盟、投资、城市规划等方面展现出强力的引领势头。韩国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部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财政部斥资2000万美元用于平台开发。釜山市教育厅全面推进元宇宙教育应用,首尔市政府发布《元宇宙首尔五年计划》。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推动虚拟空间行业发展。

美国在基础技术领域底蕴深厚,在算力引擎、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领域优势明显。英伟达以GPU底层算力,OmnivcrseAvatar交互式Al化身的技术平台打头阵。而微软Holo-lens拥有全球领先的VR/AR设备。

我国在全链路探索、场景协同方面具备优势。有望在应用生态上领先。网易云音乐赴港上市,在伏羲沉浸式活动系统“瑶台”完成首个“元宇宙敲锣仪式”。引发关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互联网企业创造了全球领先的大流量、运营成熟的社交平台、游戏平台、音视频平台等应用,具备社群基础、活跃的生态以及线上线下打通的商业模式等优势,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企业在虚拟演出、AR开发平台、AI、云计算、虚拟引擎、社交游戏平台等多方面投入,推动从前端研发到终端商业场景应用的元宇宙全链路探索。

(摘编自《元宇宙:去除浮躁积极探索抢占产业发展主动权》《中国电子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提出“元宇宙”概念的人是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他认为“元宇宙”是平行干现实世界的,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

B.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沈阳团队在《2020-2022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中最先尝试给“元宇宙”下定义。

C.技术局限性制约着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发展,只有在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和技术成熟度获得提高之后,才能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D.韩国发起成立了“元宇宙联盟”,在“元宇宙”顶层设计方面表现得最为敏锐。在投资,城市规划等方面展现出引领势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元宇宙”的概念,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理解,难以找到共同点。不同参与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丰富着它的含义。

B.智慧社会生活寄托着我们对元宇宙的一种向往,但我们对元宇宙热潮要保持理性的认知,警惕相关炒作行为。

C.世界政治,产业界等闻“元宇宙”风而动,如韩国首尔发布元宇宙城市计划,美国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243万美元等。

D.网易云音乐赴港上市并在伏羲沉浸式活动系统“瑶台”完成首个“元宇宙敲锣仪式”,成为我国在应用生态上领先的标志。

6.三则材料都涉及“元宇宙”,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6题答案】

【答案】4.B5.C

6.①材料一侧重阐释“元宇宙”概念的内涵。②材料二侧重阐述对待元宇宙热潮要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③材料三侧重介绍韩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在元宇宙方面的发展情况。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内容含意的能力。

B.“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沈阳团队在《2020-2022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中最先尝试给‘元宇宙’下定义”错误,不合文意,“最先”错误,原文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沈阳团队尝试给‘元宇宙’下一个规整的定义。他们发布的《2020―2022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指出……”。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A.“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理解,难以找到共同点”错误,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能找到共同点,如“生活在虚拟世界里”,可见选项曲解文意表述绝对。

B.“智慧社会生活寄托着我们对元宇宙的一种向往”错误,应是“元宇宙寄托着我们对智慧社会生活的一种向往”,选项主客体颠倒。

D.“成为我国在应用生态上领先的标志”错误,材料三结尾段信息是“我国在全链路探索、场景协同方面具备优势。有望在应用生态上领先。网易云音乐赴港上市,在伏羲沉浸式活动系统‘瑶台’完成首个‘元宇宙敲锣仪式’”,可见选项表述把未然说成已然。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材料内容、比较分析侧重点的能力。

首先结合出处通读三则材料,梳理主要内容;然后关注标题,寻找关键句;最后整合概括,分点作答。

结合材料一的出处“摘编自《“元宇宙”到底是个啥?》”和各段的段意分析,第一段由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原始概念,第二段陈捷说它是人类交互愿望与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第三段多年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张军平则认为,“‘元宇宙’就是让真人真正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第四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沈阳团队尝试给“元宇宙”下一个规整的定义。结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①材料一侧重阐释“元宇宙”概念的内涵。

材料二第一段说“针对当前元宇宙热潮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以积极审慎的态度,稳步推动元宇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然后第二至四段从三个角度和侧面说明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得出答案②材料二侧重阐述对待元宇宙热潮要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

材料三跟材料二一样是总分结构,结合第一段的总说“韩国首尔发布元宇宙城市计划,美国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243万美元,日本软银投资韩国元宇宙虚拟社交平台Zepeto,国内网易云音乐完成首个‘元宇宙敲锣仪式’”和二、三、四的观点句“在顶层设计方面,韩国表现得最为敏锐”“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推动虚拟空间行业发展”“美国在基础技术领域底蕴深厚,在算力引擎、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领域优势明显”“我国在全链路探索、场景协同方面具备优势”得出答案③材料三侧重介绍韩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在元宇宙方面的发展情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烫的冰雕

王筠

1071.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欧阳云逸和他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

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僵硬。士兵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

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而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限。“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

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仍然机械地摸索,教导员下达了命令要找,他们就再找一遍。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欧阳云逸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

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牙膏还有大半管,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在他看来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用牙齿咬掉牙膏的盖子,牙膏有些干硬,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咬下一截慢慢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他把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传给了下面的战士。一个传一个,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

雪下得好像小了些,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战士睡着了,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了一起。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

欧阳云逸声嘶力竭的喊叫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

欧阳云逸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

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

风停雪住,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史密斯的部队开始往1071.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所覆盖。

陆战1师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71.1高地的山脚下。

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大地一片安详。

师长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静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71.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

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他们就那样趴卧着,好像睡着了,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史密斯为这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一直在与他们鏖战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

史密斯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礼。

“让他们待在这里吧,不要打扰他们。”史密斯对他的陆战队员们说。

陆战队排起了长长的队列,一队队从1071.1高地的下面通过,向沉睡在山头上的中国人,向他们的对手致意。

史密斯一辈子也忘不了高地上的那些中国军人,他们的身体虽然被冻成了冰雕,可他们的战斗意志却像连续击发后的枪管,炽热、滚烫。

(节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10月21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绘了在寒风肆虐下1071.1高地积雪、冰冻、严寒、冷寂的景象,恶劣的自然环境渲染出严酷的战场氛围。

B.小说通过多处细节描写,细腻可感地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高寒环境下面临的战争困境,表现了他们非凡的意志力。

C.小说集中笔力塑造了指导员欧阳云逸的形象,他的责任和坚持、对战士的鼓励、对祖国的眷念、对胜利的坚信无不让读者动容。

D.文中小战士与欧阳云逸提起江南,以虚衬实,意在以江南的美好与1071.1高地的风雪天气形成对比,突出对美国侵略者的憎恨。

8.美国陆战1师艰难行进至高地向志愿军战士行礼,对此情节安排你是如何理解的?

9.请探究小说标题“滚烫的冰雕”的意蕴。

【7~9题答案】

【答案】7.D8.①全面立体地展现战争敌我双方的状貌,双线故事在此交汇,突出了战争的残酷;②写陆战1师行进作战的艰难,从侧面反映了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表现了志愿军顽强的战斗精神;③师长史密斯向志愿军战士行军礼,表明志愿军不仅在战场上迸发出无穷无尽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更在精神上以坚不可摧的信仰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征服了敌人,也震撼了读者。

9.①“冰雕”:是志愿军战士的群像,是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战士们用精神树立的丰碑。②“滚烫”:志愿军内心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是对敌人的同仇敌忾,是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畔传递出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志愿军内心奔涌着一腔热血,是对家乡的思念,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