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858-2020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_第1页
DB63-T 1858-2020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_第2页
DB63-T 1858-2020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_第3页
DB63-T 1858-2020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_第4页
DB63-T 1858-2020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220.20DB63CCSR10DB63备案号:78011-2021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DB63/T1858—2020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2020-12-09发布 2021-01-01实施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3/T1858DB63/T1858—2020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有限公司、青海省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捷、蒲广宁、赵全成、王海春、李晓龙、郭慧先、鲜香荣、崔明、李东臻、赵忠、索南才吉、王国建、韩馨、蔡婷霞、商可、包坤业、何睿华、林玉婷、仇朝珍、韩嘉庆。本文件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监督实施。DB63/T1858DB63/T1858—2020PAGEPAGE15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指南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寒高海拔荒漠公路排水体系设计的基本规定、路基排水、路基防护加固工程、路面排水与路肩加固、分隔带排水、路界地下排水、桥梁防排水工程、隧道防排水工程等内容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寒高海拔荒漠区新建、改扩建的各等级公路排水体系设计。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108JTJ003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4JTGC30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TD31沙漠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T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6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CJJ139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青海省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青海省交通运输厅,青交[2020]147号)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寒高海拔荒漠指柴达木荒漠区,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该区域为Ⅶ2区,气候干旱,碱湖分布广泛,主要自然病害为风沙、盐碱、盐盖。3.2公路排水系统由拦截、汇集、输送、排放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设施组成的系统。3.3挡水埝截水沟边阻止截水沟内的水流向下游的土堆,其迎水面一般应做防护设计。3.4反滤层保证水流通过,并防止水流带走土中的细颗粒堵塞排水设施的过滤层。3.5盐渍土易溶盐含量大于规定值的土。3.6干涸盐湖后阶段。湖水为饱和卤水,湖中充满石盐沉积,湖面为石盐所形成的坚硬盐盖。3.7隔断层施。3.8风积沙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物质。从工程角度来看,风积沙一般为细沙或极细沙,颗粒集中,级配不良,粉黏粒含量少,基本上为松散状。3.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和陆域。基本规定设计,并与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防排水系统相协调。衔接,防、排结合,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JTGB01、JTG/TD33、JTGB04各类排水设施的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安全可靠,便于施工、检查和养护维修。施工场地的临时性排水设施布设,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JTGC30JTG/TD31护措施。穿越或毗邻水源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路面应设计路面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区,排水沟应纵向贯通设置,并依据地形在适合位置布设防渗收集池。并加装加强型防撞护栏和防抛网,避免车辆经过桥梁时货物翻落桥下进入水体。形地貌在适合位置布设应急处理系统。JTG/T3310C30。地下排水须采用保温措施。对不受地下水影响的中湿~水稳定性好的填料或设置隔断层。盐渍土地区应按切断盐分迁移路线、保证路基稳定的原则进行排水设计。和取土坑的相互配合设计,使水流畅通,自成体系,不影响路基稳定。盐渍土地区路基宜填不宜挖,有条件时宜在路基两侧设置排碱沟降低地下水位。1图1盐渍土地区公路一般防排水措施合下列要求:0.2m一级公路新建路基隔断层宜设置在路床之下;2%,5%;(碎(碎m~0.5m,50mm,5%。要:2横坡不应小于路肩横坡;(截低地下水位或截阻农田排灌水,排(截)2.0m5.0m,1.0m;10m。下水位较高地段,应加深两侧边沟或排水沟,以降低路基下的地下水位。区内的混凝土应按盐结晶环境考虑。增加保护层厚度、涂抹防腐层等方法。2m。0.25无法满足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施工范围,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路基排水一般规定JTGD30置选择和处理,防止产生堵塞、溢流、渗漏、淤积、冲刷和冻结。形美观流畅。路基排水应系统完整,敏感路段如沿河线等应自成体系。发路基病害。理设置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挡水埝)等排水系统,有条件时优先设置植被防护边沟。2m2m路基两侧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集中汇流的段落,可选择横向沟槽合理设置小桥涵。角形、浅碟形为主,当汇水流量较大时可采用梯形断面。300m,500m。若受条件限制排水距离过长时,应通过计算调整排水设施的截面尺寸。路基防排水设计应满足最大洪水位安全高度要求、防冻要求、路基工作区深度要求。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应按动态设计理念,在工程实施中及时优化完善。急流槽10%1.0m急流槽应采取加固措施;急流槽的纵坡应与地形相结合,进水口应予防护加固,出水口应采取消能措施,防止冲刷;急流槽底应设置防滑平台或凸榫,防止基底滑动。U合以下规定:U0.2m,510cm;处理。2PVCU-PVC管节坍塌和二次冲刷破坏;PVC、U-PVC(PVC-U)U-PVC较为灵活,一般按照工程需要和厂商生产尺寸选用,接头便捷、密实,效果较好;PVCU-PVC30cm;1m~3图2管式急流槽截水沟、挡水埝并宜与桥涵构造物、边沟、排水沟等排水构造物进行衔接。水面宜设置为混凝土防护。5m2m。隙较多路段,截水沟沟底、沟壁、出水口都要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水流渗漏和冲刷。15m1.0m,0.8m,1:1。必须0.61:1,必要时可用草皮或黏性土进行加固。免遭水流、波浪等冲击破坏以及基底冲刷淘空。边沟影响程度等确定。条件许可时,宜为三角形或浅碟形边沟。土质抗冲刷性能差且影响路基稳定时,宜设置混凝土边沟。0.3%。挖方路段宜采用矩形混凝土边沟,出水口应连接涵洞或天然河沟底部。风积沙路段宜采用浅碟形边沟,确有必要时可设置盖板。排水沟将边沟、截水沟、取(弃)为保证路基稳定,不宜将地表排水沟与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沟合并使用。2.0m土梯形排水沟。排水沟出水口应连接桥涵进出口或者天然河沟底部。0.5500m,0.33.0%。10m。0.15m,取土坑的坑底2%~30.2蒸发池地表水。5m池设计水位应低于排水沟的沟底。文计算后确定,并防止产生盐渍化或沼泽化。蒸发池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加固措施。300m31m,必要时池底与四周宜作防渗处理。路基防护加固工程一般规定存在水毁隐患、需进行路基防护加固的段落或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应进行路基防护加固设计,JTGD30沿河路基防排水设计应根据河流水文特性、设计洪水位、流量以及河道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及河岸。路肩墙、路堤墙、护脚墙等冲刷防护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冲刷防护工程顶面高程,应为设计水位加上波浪侵袭、壅水高度及安全高度之和;1m1m。当冲刷深度较深、水下施工困难时,可采用桩基或适宜的平面防护;当受水流冲刷时,应按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计算冲刷深度,基底应置于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m;1.00.251.0m1.0m1.250.25mJTGD30450.5m。水,路基边坡宜进行坡脚防护。路基边坡防护应做到生态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优先选用生态防护。(旱性灌木。岩盐路基宜考虑框格防护、干砌片石护坡、编织袋护坡等防护设施。导槽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路肩墙河流容许流速为5.0m/s~8.0m/s时,沿河路堤与河岸相距很近,水深流急、为避免挤压河床,宜设置采用仰斜式浸水挡土墙,应符合以下规定:墙体平面宜结合水流方向布置,不挤压河道;10m处和构筑物连接处均应设置沉降缝;30cm2.0m~3.0mφ10cmPE300KPa,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基底换填处理。路堤墙下规定:10m和构筑物连接处均应设置沉降缝;墙背填料宜采用附近土源,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砾石或砂土;30cm2.0m~3.0mφ10cmPE300KPa,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基底换填处理;基坑不得全段开挖,必须采取跳槽开挖,及时分段支模浇筑的方法施工。护脚墙为防止水流侵蚀坡脚或收缩过远坡脚,宜设置护脚墙,应符合以下规定:5m;护脚墙基底高程应在局部冲刷线高程下有一定的安全距离;10m和构筑物连接处均应设置沉降缝。护坡边坡冲毁严重路段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护坡,护坡宜与护脚墙、路堤墙结合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砌片石护坡、编织袋护坡等;0.5m~1.0m20cm,干砌要勾缝;肩边缘设拦水带等;1:1~1:1.5;15m2cm,以沥青麻絮填塞。石笼式挡墙石笼式挡墙适用于沿河土质坡脚的冲刷防护,应符合以下规定:石笼式挡土墙外形可采用外台阶、内台阶、宝塔式等;年~123~5100mm~300100mm1530石笼式挡土墙背应设置一层透水土工布,以防止淤堵;20cm~30cm,以使底层石笼稳定。反压护道反压护道一般适用于非耕作地区且取土方便、运距较近的路段,应符合以下规定:度和宽度应通过稳定计算确定,且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1/2;反压护道施工宜与路基同时填筑;分开填筑时,必须在路堤达到临界高度前将反压护道筑好。风积沙路段防护为保证排水顺畅,坡面防护宜与防风固沙措施相结合,应符合以下规定:设计时宜对铺设盐盖、柴草方格篱笆、塑料网方格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0m20m20cm,立式植入;1m×1m。路面排水与路肩加固疏导排除路面水流是边坡防冲蚀设计重点。当降雨量大,路堤边坡较高、冲刷较严重时,宜采用分散排水,排入边沟、排水沟或自然沟渠。取防护措施但仍可能受到冲刷时,应在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拦水带应符合以下规定:拦水带宜采用沥青混凝土或预制水泥混凝土路缘石制作;拦水带顶面应略高于过水断面的设计水面高;(喇叭口等设施的进水口连接圆顺;设置逐渐变宽的低凹区;60m~100m0.5m~1.0m,2~3风积沙地段,拦水带横断面应考虑淤砂的情况,设置为流线型。为保证路面基层防水效果,宜进行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或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土硬化。公路路面底基层、垫层宜铺至路基同宽。分隔带排水中央分隔带一般应予封闭,可采用凸形中央分隔带或平齐式中央分隔带。不设超高路段沿两侧路分隔带直接排出。渗处理,可设置碎石盲沟及横向排水管排水,并应设置防渗土工布。5m~15m口明槽排向内侧路面,由路拱横坡将水排出。路界地下排水地下排水设施应采取反滤措施,防止堵塞、失效。桥涵防排水工程一般规定桥涵排水系统应完整、通畅、便于维修。下规定:1.5凝土表面;混凝土梁外侧翼缘应设置滴水檐或其他防止雨水流向混凝土梁侧面的构造措施;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接封面应能阻止雨水侵入;应防止桥面雨水从桥梁伸缩缝装置处渗流到梁端和墩台;箱梁侧壁和底板应预留通风孔和排水孔,保证箱室内外通气和排水性能。JTGD60危害,提高抗灾能力及耐久性。测、维护和更新的便利性。有条件的桥头锥坡设计宜采用生态植物护坡,种植乡土地被植物。方式或改河法成桥等施工工艺。径桥梁减少涉水桥墩数量。JTG/T3310C30。沙害地段,桥涵孔径布设应考虑后期养护中防治淤沙的需求。桥涵基础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且应进行耐久性设计。盐结晶环境环境下的桥涵构造物,应采用低渗透高性能混凝土、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外涂环氧沥青,采用聚丙乙烯纤维混凝土、防腐涂层、透水模板等。并铺设防渗土工布并反包。桥面防排水CJJ139老化、防腐蚀、防冻胀、防堵塞等功能。4m~5m20m。桥梁宜选择防水型伸缩缝,桥梁伸缩缝的上游方向应增设泄水孔。曲线桥内侧等易积水部位,泄水孔应适当加密,且桥面最低点应设置泄水孔。桥涵下部结构防排水(涵入的沟渠、回填料顶面夯实或铺设不透水层等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水平向排水夹层等排水措施。避免受撞破坏。JTG/TD33桥涵铺砌桥梁铺砌的材料、截水墙深度、铺砌范围等参数取值,应能满足防冲刷要求。JTG/T3310C30。导流设施土质松散桥址处应加强河床、河岸防护,防止形成严重冲刷。水力性能较好的曲线型导流堤,基础埋深应满足防冲刷要求。统,有利于洪水的渲泄。桥涵导流设施与路基防排水设施连接闭合,拦水坝宜采用沙坝混凝土护面。JTGC300.5m施、护岸和河槽铺底,避免水流对河岸的冲刷。隧道防排水工程一般规定靠、排水畅通。保证运营期间隧道内不渗不漏,基本干燥。隧道防排水应满足下列要求:结构不渗水,不挂冰,路面无湿渍,不结冰;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管道不冻结。得使用有毒、污染环境的材料。冻性,并能随隧道的轮廓弯曲成弧形。符合下列规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应妥善处理,使洞内外形成完整、通畅、便于维修的防排水系统;应加强防水措施。蚀时,应对接缝部位加强防排水、封堵措施,并宜采取附加防腐蚀措施。一定距离。0.4300mm。民生产、生活用水时,应对围岩采取堵水措施。隧道防排水设计应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防水系统设计GB50108400g/m21.5mm。在钢筋混凝土二衬段,可设置双层土工布中加防水板,以防止绑扎二衬钢筋时损伤防水板。P8。气候区工程经验类比确定。m~2m。造。水侵蚀部位宜采用相应的抗侵蚀混凝土。排水系统设计0.5(盲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