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基础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撰写(zhuàn)纯粹(cuì)奴颜婢膝(bì)
B.惰性(duò) 阐述(chǎn) 字斟句酌(zhuó)
C.虔诚(qián) 兴奋(xīng) 精疲力竭(pí)
D.测量(liáng) 编纂(cuǎn) 崇高伟大(chò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氏族殒落贯穿独裁
B.宛转篡权曲折障碍
C.推敲敬意奴役振兴
D.销极关税可怜穷困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因为归根到底所有的科学进展都是从实验开始的。
B.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几十年如一日,相敬如宾,他们的友谊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友谊”。
C.在过去,那些狗腿子们在主人面前奴颜婢膝,在老百姓面前却耀武扬威,指手画脚。
D.年轻的恩格斯以为自己是可以拼命往前冲的,但其实他也有精疲力竭的时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恩格斯铜像展现了一个沉思中的中年恩格斯,高大而沉稳,带有东方人儒雅谦逊的气质。
B.列宁对恩格斯、马克思的不寻常的友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关于友谊的故事,而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C.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和贫困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大家从骨子里挖掉了“穷根”,让井冈山率先脱贫。
D.根据与西方经济学比较显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合理,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目的更崇高,我们更加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充满自信。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②,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压倒,③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⑤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① ② ③ ④ ⑤
A 尽管 / 因为 因而 却
B 如果 那么 因为 / 但
C 若 那么 / 同时 并
D / 于是 因为 因为 然而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编纂学家则表明,人们已经在这方面做过努力,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发现这一观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定被发现。
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不仅很难抛掉学校里灌输的那些历史观,而且更难搜集为此所必需的材料。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汇集中的确收集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谁读过呢!
此外,我认为马克思在《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所做出的光辉范例,能对您的问题给予颇为圆满的回答,正是因为那是一个实际的例子。我还认为,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在《反杜林论》第一编第九至十一章、第二编第二至四章和第三编第一章或导言里,后来又在《费尔巴哈》最后一章里谈到了。
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B.人们创造历史有着共同的意志,他们的意向是一致的,历史的发展使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
C.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因历史必然性而产生的,即“时势造英雄”。
D.具体的杰出人物的出现取决于偶然因素,即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历史须注意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
B.我们研究的领域越是接近经济就越是接近抽象的意识形态。
C.没有拿破仑,就会出现另外一个像他那么伟大的人,来引领社会的发展。
D.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社会需要的表现,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8.如何看待历史进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的实质是什么?
答: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
在燕妮.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朋友们:
我们现在安葬的这位品德崇高的女性,在1814年生于一个德国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冯.威斯特华伦男爵在特利尔城时和马克思一家很亲近,两家的孩子在一块儿长大。当马克思进大学的时候,他和自己未来的妻子就已经知道他们的生命将永远连在一起了。
1843年,马克思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以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以后,她不仅和丈夫共患难,同辛劳,同斗争,而且以高度的自觉和炽烈的热情积极投身其中。
这对新婚夫妇动身前往巴黎,自愿出境很快变成了被迫出境。甚至在巴黎,马克思也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我必须遗憾地指出,像亚.洪堡这样的人竟卑鄙到和普鲁士政府合作,怂恿路易.菲利浦政府把马克思逐出了法国。马克思到了布鲁塞尔。二月革命爆发了。布鲁塞尔也随之动荡不安,比利时警察局不仅逮捕了马克思,而且毫无理由地把他的妻子也监禁起来。
1848年的革命高潮,到第二年就低落了。又一次驱逐开始了,他们起初到了巴黎,后来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涉,便搬到伦敦。这次驱逐使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尽管这次驱逐使她的三个孩子死亡,她还是决心忍受被驱逐者通常遭到的一切苦难。但是看到一切政党,不管是执政的还是在野的(封建派、自由派、所谓民主派),都联合起来反对她丈夫,对他进行最卑鄙下流的污蔑,看到所有报刊都不登载他的文章,使他在敌人面前陷于孤立无援和手无寸铁的境地,他们两人用来对付敌人的就是蔑视——这一切对她却是莫大的痛苦。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但这不是没有尽头的。欧洲的工人阶级逐渐处于稍微可能进行活动的政治条件下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了。它使文明国家相继参加斗争,在这个斗争中最先参加战斗的是她的丈夫,开始补偿她所经受的种种苦难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她生前终于看到,曾经落在她丈夫身上的各种污蔑完全烟消云散。她生前终于听到,各国反动派曾经企图扼杀的她丈夫的学说在各个文明国家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公开地、胜利地传播了。她生前终于看到,充满胜利信心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席卷了从俄国到美洲的一个又一个国家。最后使她感到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她临死前得知德国工人阶级不顾一切镇压法令,在最近一次选举中光辉地显示了它的不可遏制的生命力。
她的一生表现出了极其卓越的政治才干,充沛的精力,伟大的忘我精神;她这一生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事情,是公众看不到的,并且在报刊上也没有记载。她所做的一切只有和她一起生活的人才了解。但是有一点我知道:我们将不止一次地为再也听不到她的大胆而合理的意见(大胆而不吹嘘、合理而不失尊严的意见)而感到遗憾。
我用不着说她的个人品德了。这是她的朋友们都知道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的。如果有一位女性把使别人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那么这位女性就是她。
(有删改)
9.下列对燕妮一生中承受的“苦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革命斗争受到政府的干涉,燕妮陪伴马克思在欧洲各国不断流亡。
B.在比利时,燕妮因为马克思妻子的身份,被警察局毫无理由地监禁起来。
C.从巴黎被驱逐到伦敦,他们历尽了重重困难,燕妮的三个孩子也因此死亡了。
D.对燕妮进行最卑鄙下流的污蔑,所有报刊都不登载燕妮的文章。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对燕妮.马克思这位杰出的女性崇高的品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赞颂了她为革命运动所做的一切贡献。
B.马克思在第一次走上社会舞台,担任旧《莱茵报》的主编后,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从此两人患难与共,共同抗争。
C.本文将议论、记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以议论为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本文在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悼念和惋惜之情,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沉痛压抑。
11.在燕妮生前,她得到了怎样的“补偿”?请概括作答。
答:
四、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著作,之所以拥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对许多问题的深刻理论分析,都是()优美的文笔来表述的。
古往今来,喜读司马迁《史记》的人数不胜数,原因何在?因为司马迁运用史料(),善于“择其言尤雅者”,将论断融于史料之中,夹叙夹议。鲁迅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指其是史学经典,“无韵之《离骚》”指其是美文经典。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磨炼出好文笔,这是历代史学家必备的基本功,当代史学工作者也不能例外。梁启超认为要“多读、少作、多改”。多读,就是要不厌其多地()前人和时人的史学美文、经典。少作,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写一篇是一篇,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不滥竽充数。多改,就是要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反复修改。
1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独具匠心研读呕心沥血
B.通过独树一帜阅读呕心沥血
C.经过独具匠心研读韦编三绝
D.经过独树一帜阅读韦编三绝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研读,又可作为美文经典欣赏。
B.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研读,又可作为美文经典欣赏。
C.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
D.离不开他们在历史著作中文笔朴素自然、简洁流畅、清新活泼,既可作为史学经典欣赏,又可作为美文经典研读。
14.下列在文中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怎么样才能够练出好文笔呢?
B.当代史学工作者要怎么做呢?
C.如何能让史学著作文笔优美?
D.怎样才能具备这种基本功呢?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交互作用中,从根源和派生的关系上看,①,上层建筑是结果。但从具体历史过程的复杂因果链条看,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互相作用。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同自己相适合,以利于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符合经济基础及其发展的需要,③。这就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①
②
③
16.古今中外,有很多伟人对我们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请同学们仿照例句的形式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恩格斯的影响,不只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还在于他那最美好的梦想。
答:
答案
1.D【解析】纂(zuǎn),崇(chóng)
2.C【解析】A项,殒—陨。B项,宛—婉。D项,销—消。
3.B【解析】“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使用对象错误。
4.B【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中年恩格斯”后面加“形象”。C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广大党员干部”后面加“以”;D项,成分赘余,删去“根据”和“显示”。
5.B【解析】①处表假设,③处表原因,⑤处表转折。据此即可确定答案。
6.B【解析】人们创造历史并没有共同的意志,他们的意向是相互交错的。
7.B【解析】“越是接近经济”应为“越是远离经济”,“抽象的意识形态”应为“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
8.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而得到实现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9.D【解析】D项是她的丈夫马克思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10.A【解析】B项,“与燕妮结婚,不久该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错,原文提到他们是在报纸被普鲁士政府查封后结婚的。C项,“以议论为主”错,本文以记叙为主。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勇气战胜困难的钥匙记事作文6篇
- 2025安徽固镇县连城镇招聘村级后备人才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某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卷(解析版)
- 2025年河北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招聘见习人员49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海镇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河北外国语学院人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贵州省计量测试院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河南省水利厅厅属事业单位招聘47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调研地理试题(解析版)
- 2025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招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件元素周期表“衡水赛”一等奖
- 投标货物质量标准的详细描述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第五章
- 中国建筑色卡
-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上册 (组装电路)简单电路 课件
- 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音乐试卷
- 第八章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 起重机司机Q2(限桥式起重机)题库题库(1727道)
- 木质纤维素的生物分解及其转化技术
- 冠寓运营管理手册正式版
- GB/T 39473-20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