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茶文化的解读分析_第1页
中西茶文化的解读分析_第2页
中西茶文化的解读分析_第3页
中西茶文化的解读分析_第4页
中西茶文化的解读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茶文化的解读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书面记载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后传入西方。17世纪起,饮茶成为英国贵族圈的风气。之后,英国人又将西方独特的下午茶文化带入中国。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饮茶有着不同习俗。欧洲饮茶也有很长的历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国后,习惯也带了过来。可以说美国的独立是由茶叶引起的。1773年,英国公布一项法令,规定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垄断经营进口茶叶。波士顿从事走私茶叶的商人们于当年12月16日,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在海水中,用来抗击垄断。这个事件引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制裁,最终导致美国独立革命发生。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而浪费时间和动作,他们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喜欢喝速溶茶,这与喝咖啡的原理几乎一样。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除源自于欧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国市场上的东方茶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多是罐装的冷饮茶柠檬红茶。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好,闻之冷香沁鼻,啜饮凉齿爽口,顿觉胸中清凉,如沐春风。另外除了预装茶外,美国很多餐厅也以茶作为主要饮料,而美国人有在任何茶包括东方茶加上糖之习惯。1657年茶叶出现在德国的药店,但是除了东弗里西亚今下萨克森一带地区之外,没有赢得德国人太多的兴趣。现在德国人也喜欢饮茶。比方,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窨制过的茶叶,而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制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真正是“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究花味之香远;德国花茶,追求花瓣之真实。德国花茶饮时需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有股涩酸味。德国人也买中国茶叶,但居家饮茶是用沸水将放在细密的金属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冲下的茶水通过安装于筛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壶内,之后再将茶叶倒掉。与东方茶相较,德国茶味道较为清淡。中国的茶具多为陶瓷制品,亦有用于普洱茶的紫砂壶。紫砂壶有透气性,冲泡普洱茶,水温须很高,要求茶叶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所以紫砂是最好的选择。而西方人对银器情有独钟,所以西方的茶具多为银制品。在中国,泡制一杯上等的茶,比方陈年普洱,需要用铁壶作为烧水工具,再将开水注入茶壶直至没过茶叶,倒出第一遍水后,再向茶壶中注入开水静置直至泡开茶叶,方才取小杯品尝。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茶道颇有一番讲究,事实上,西方人在饮茶时也有一套礼数。比方,西式茶使用滤茶器,将滤茶器架于茶杯上,将茶倒入杯中至3/4满,这样就不会把茶溅到茶托上面,弄得一团糟了。在中国,饮茶是品其最纯粹的茶香,没有在茶中加任何调味品的习惯。西式茶可选择在其中加奶、糖、柠檬片和蜂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须先倒茶,再加其他调味品,顺序不能颠倒。参加调味品后,用茶匙搅拌,搅茶时防止弄出太大声响,搅拌完需要将茶匙置于茶碗的反面。在西方,最早从中国传入茶叶的是俄罗斯,从中国经过蒙古草原到俄罗斯,曾有一条“茶叶之路〞。俄罗斯人创造了煮茶的“茶炊〞,类似一个小锅炉,一般用铜制,中间生炭火,上面有一个煮茶的茶壶,下面有一个龙头,煮好的浓茶用龙头中的水冲稀,加糖和柠檬汁饮用,即柠檬茶。随时可以提供热茶水,是寒冷的俄罗斯气候下,家庭必备的设施。现在一般用电加热,也有用不锈钢制造的。由于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设计制造成各种装饰把戏,是俄罗斯家庭比较显眼的家具。纵观中西方饮茶历史的演变,虽相隔千年,但两者都是先认识到茶的药用价值,开场饮用,继而开展成为一种普通的饮品;茶同样都渗入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日本、朝鲜、韩国的茶道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场,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场种植茶树,制造茶叶。到明代,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展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到达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那么,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气氛。平安时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场,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创造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制造出优质茶种到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日本镰仓时代的临济宗留学僧南浦绍明在宋朝时来到中国,将径山茶宴带回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18世纪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4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中国径山茶宴进入日本之后,日本很快就开展出自己的风格与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孙之子所创设的三个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审庵、里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称三千家。朝鲜清、敬、和、乐朝鲜与中国土相连,自古关系密切,中国儒家的礼制思想对朝鲜影响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鲜茶礼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创立“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禅师张意恂公元1786-1866年,他在?东茶颂?里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劝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过度虚荣,知识浅薄却到处炫耀自己,什么也没有却假装拥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应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消极的生活方式变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使悲观的生活态度变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应成为人效中的生活准那么尹炳相:?韩国的茶文化与新价值观的创造?,载于?农业考古?1997年2期。后来韩国的茶礼归结为“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四个字,也折射了朝鲜民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亦可见,朝鲜的茶礼精神就是茶道精神。韩国韩国的饮茶史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时﹐饮茶之风已普及全国﹐并流行于广阔民间﹐因而韩国的茶文化也就成为韩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朝﹑元朝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承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20世纪80年代﹐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开展﹐并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现韩国每年5月25日为茶日﹐年年举行茶文化祝祭。其主要内容有韩国茶道协会的传统茶礼表演﹐韩国茶人联合会的成人茶礼和高丽五行茶礼以及国仙流行新罗茶礼﹐陆羽品茶汤法等。和日本茶道一样﹐源于中国的韩国茶道﹐其宗旨是“和﹑敬﹑俭﹑真〞。“和〞﹐即善良之心地﹔“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