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评估-发热课件_第1页
症状评估-发热课件_第2页
症状评估-发热课件_第3页
症状评估-发热课件_第4页
症状评估-发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症状评估

内儿教研室

症状:病人主观感觉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客观的病态改变,如发热等。

体征:通过身体评估而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肝脾肿大等。

它是认识疾病的向导,并能够为诊断疾病或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或依据。概述导入新课病例:吕某,男,28岁。

主诉:高热3天。

现病史:4天前患者打篮球淋雨后出现咽痒、鼻塞,轻微咳嗽,在厂医就诊,按“感冒”给予“抗病毒冲剂”等治疗,未见好转。3天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一直在39.2℃~40.3℃之间波动,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发病以来自觉乏力、纳差,全身肌肉酸痛。无腹痛、腹泻,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问题:

1.该患者的发热病因及机制可能是什么?

2.该患者是什么热型?

3.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

一、概念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致热源作用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是一种病理性体温升高,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御反应。

第一节

发热二、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一)正常体温:36-37℃左右(二)体温的生理变异: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下午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高温环境年龄

正常人体体温及生理变异

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正常值36.3~37.2℃36.5~37.7℃36~37℃优缺点可靠,小儿及安全可靠,可用门诊病人使昏迷病人不能用于小儿及昏迷病人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方法舌下含5分涂润滑剂,插入腋下10分肛内1/2表长,5分三、发热的机制:致热源性与非致热源性发热(一)致热源性发热(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通过血脑屏障发热通过激活白细胞(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散热减少产热增加

五、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口温)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1、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

皮肤苍白、无汗、畏寒、寒战。常见疟疾、大叶性肺炎、流感、输液或药物反应等。

2、高热期

产热≈散热

皮肤潮红、呼吸深快、出汗。持续时间因疾病而异。

3、体温下降期

散热>产热大汗、皮肤潮湿、

(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三)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常见热型1、稽留热2、弛张热3、间歇热4、波状热5、回归热6、不规则热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范围内。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5、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0C或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提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9日期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3536373839体温(℃)19404120212322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评估要点1、发热相关情况

●诱因、加重缓解因素;热度高低;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2、伴随症状

●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

●昏迷者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寒战的高热提示病情较重评估要点3.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有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脱水等营养与代谢型态的改变。有无意识障碍等认知与感知型态的改变。小儿高热要注意有无惊厥性。4.诊断、治疗和护理经过用药?药物种类?剂量?疗效?物理降温措施?方法及疗效?

思考题:1.高热持续在39℃左右,达数天或数周,一日波动范围不超过1℃,称为:A弛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D不规则热

E波状热2.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