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后备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研制_第1页
5G通信后备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研制_第2页
5G通信后备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研制_第3页
5G通信后备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研制_第4页
5G通信后备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研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G通信后备电源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的研制罗剑锋;马吉富【期刊名称】《《通信电源技术》》【年(卷),期】2019(036)009【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磷酸铁锂;碳包覆;蓝牙;均衡技术;后备电源【作者】罗剑锋;马吉富【作者单位】卧龙电气集团浙江灯塔电源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0000【正文语种】中文0引言5G信息传输在通信领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期待,将提供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慧交通,赋予市民比4G时代更多的生活便利。信息不间断传输离不开5G基站的正常工作,后备电源保障了市电中断情况下5G基站的正常传输信息。与以往2G、3G和4G等基站不同,5G基站微小,空间有限,室外安装,因而能量密度低、体积大的铅酸电池已不再适用,为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应用空间。目前,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5G微型基站的最佳后备电源,但是锂离子电池要在5G基站中大规模应用,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第一,5G基站空间受限,锂离子电池必须直接面对自然条件,如极寒和极热,因此其性能的稳定发挥受到了极大挑战;第二,5G基站的数量将是目前4G基站数量的1.5~2.0倍,数量巨大,需要解决后备电源的工况巡查产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量耗费问题。因此,研发一种智能电源系统,集成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温度传感器、电量估算系统和信息传输等模块,提高后备电源的温度适应能力,并通过网络终端管理系统获知后备电源的运行状态,以解决现有依靠人工巡查获知后备电源运行状态的低效能问题,这对5G基站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蓄电池都可用于5G通信后备电源上,但这些蓄电池在性能上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其中锂离子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与其他锂离子电池(钻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等)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低温循环稳定性更优。表1不同蓄电池的性能比较(48V、20Ah)对比项目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重量>30kg>18kg<15kg体积>0.5m3>0.5m3<0.5m3单体串数245116环境友好污染不污染不污染输出能力内阻大内阻大、记忆效应内阻小循环寿命<300次(最多1年)<1000次(最多1.5年)>2000次(最少5年)自放电(室温•月)15%20%<5%充电倍率0.2~1.0C0.2~4.0C1~4C维护性需要定期维护需要定期维护几乎无需维护蓄电池的重量、体积和性能是5G后备电源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与其他类型的蓄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在重量、体积和电化学性能方面优势明显。从载人载物重量的性能上看,小型化是5G后备电源的方向,而磷酸铁锂电池符合5G通信后备电源小型化的发展方向。此外,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在电动汽车上成功应用,完全可以胜任5G通信后备电源的应用要求。1方案介绍围绕5G通信电源系统体积小、重量轻、高比能量的发展需求,重点开展磷酸铁锂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所述。1.13.2V、20Ah磷酸铁锂电池模块的构建和性能优化1.1.1磷酸铁锂电池正负极极片的制备电极片的制备依照如图1所示的工艺路线进行。图1工艺路线(1)混料工艺将电极材料(磷酸铁锂或碳基负极材料)、粘结剂(对于磷酸铁锂采用水性PVDF粘结剂,对于碳基负极材料采用SBR水性粘结剂)、导电碳及分散剂,通过高速剪切搅拌分散,得到各组分均匀分散的浆料。考察温度、剪切速度、搅拌时间、物料量比及固含量等因素对浆料粘度的影响,得到适合涂布的合浆工艺参数。本文将探讨用Si代替部分碳基负极材料获得相应的极片制备工艺,突破Si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瓶颈,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并进一步降低磷酸铁锂电池组的重量和体积,使5G通信后备电源集成系统更加小型化和轻量化。(2)涂布工艺将得到的浆料送入涂布设备,通过挤压使浆料均匀涂覆在基底涂碳铝箔或涂碳铜箔上,然后考察涂布窗口、走带速度和烘烤程序等对极片平整度、粘合强度等的影响。最后,通过反馈优化浆料性质和涂布工艺参数,获得正负极片的涂布工艺。(3)干燥与滚压工艺将得到的极片置于真空箱内进行干燥,然后在一定的压力下滚下极片,并经历剪切分拣得到正负极极片。考察干燥滚压程序(如干燥温度、真空度、干燥时间、滚压压力以及走带速度等)对极片中含水量、极片的压实密度和面密度等的影响,通过反馈优化干燥滚压的工艺参数,得到正负极极片。1.1.2电芯的装配和成组(1)电芯的装配利用自动剪切机将得到的极片切成设计所需大小的极片,通过重量分拣的方式挑选电极片以满足极片的组合要求,并经历叠片、焊接、注液和封装工艺得到20Ah的电芯。在叠片工艺上,采用“Z”形层叠制造工艺,如图2所示,使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阻抗更小,以利于大容量电池性能的发挥。图2叠片工艺在成组工艺上,采用公司的专利技术(专利号为201020526753.3、201010279805.6),将16个20Ah电芯通过串联组成48V、20Ah模块,如图3所示。这种结构在实现增压的同时增加加热膜,提高了模块低温放电的容量功能。图3电芯串联电芯和成组电池的性能采用控制电流恒电流充放电技术对不同的电芯进行预充放,评估电芯容量。同时,考察电池的循环性能,测试电芯阻抗并进行反馈,优化正负极极片的组成、电解液组成以及优选隔膜,得到最佳的电芯制备工艺条件。根据电芯预充的容量,采用串并联方式进行pack,组装成符合5G通信后备电源应用要求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测试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优化电池的成组工艺。电芯和电池安全性能采用撞击、加压、针刺、高温、短路和强制放电等极端方式,分析电池的燃烧、爆炸等情况,反馈到电池的制造工艺方面,并从电解液、隔膜及电池架构的方面优化电池的工艺参数。1.2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性能电池管理系统原理图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模拟量采集系统、驱动保护系统、通信系统和主控制系统。1.2.1模拟量采集系统采用数据采样芯片(MAXIM5235)作为单体电压采集模块(如图5所示),实时监控电池电压并将数据传输给主控芯片,有利于实现电压精密测量;采用高精度16位AD采样芯片,实时跟踪电池组内部温度变化,避免电池温度失控,有利于电池安全运行。图4电池管理系统原理图图5模拟量采集系统1.2.2电池荷电状态(SOC)计算系统将传统的SOC计算依据电流积分的方法进行升级,根据电芯的温度、充放电特性、倍率特性、电池健康状态(SOH)和内阻进行SOC估算,估算公式为:利用公式(1)获得与实际状况吻合度更高的SOC值,准确预知电池的实际荷电情况,将更有利于使5G电源进行一次和二次下电保护控制。将这种算法应用于此套系统,根据跟踪监测的实际情况,优化式(1)中的相关系数,从而获得适合电池系统的估算算法。1.2.3告警与保护系统本系统通过MODBUS通信协议实现电池与5G电源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单体电芯电压、电池组电压、电芯温度、电流及荷电状态,使列车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并可以通过指令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电池实时处于安全状态,更有利于5G通信基站的安全运行。1.2.4APP监控与云数据本系统通过MODBUS通信协议实现电池与5G电源间的数据交换,同时通过蓝牙与手机APP通信将数据发送给云存储空间,包括单体电芯电压、电池组电压、电芯温度、电流及荷电状态,使列车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并可以通过指令对电池进行充电,保证电池实时处于安全状态,更有利于5G通信基站的安全运行。1.2.5低温下工作的控制策略本系统通过加热系统实现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工作。浮充时进行热管理,保证电池环境温度在10°C以上,放电容量大于额定值的85%,远高于行业标准的60%指标,更有利于5G通信基站的安全可靠运行。2磷酸铁锂电池集成系统的构建及其在5G通信基站上的应用从系统轻量化和机械强度的角度出发,选择铝合金作为机箱和电芯串并联电缆的材料,在满足热有效传导的情况下,优化机箱的体积,使其尽可能小。将3.2V、20Ah的电芯模块通过串联的方式组合成5G通信后备电源的蓄电池集成系统(48V、20Ah),如图6所示,考察系统的充放电性能、倍率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图648V、20Ah电池集成系统样机磷酸铁锂电池集成系统装配到5G通信后备电源上,模拟5G通信电源突然断电情况,考察电池集成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通过反馈优化电池集成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建立相应工况条件下的理论模型。3试验结果和结论采用粘结能力更强的涂碳铝箔和涂碳铜箔作为集流体,解决磷酸铁锂或碳基负极材料与集流体接触牢固性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图7为25C下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结果。采用式(1)的算法模拟电池荷电状态,包括电芯的温度、充放电特性、倍率特性及电池健康状态(SOH)和内阻,解决电池电量估算问题。通过在电极材料中加入电子传导能力优异的石墨烯,解决电池在大电流下的充放电性能问题,解决电子在大电流工作时的发热问题,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倍率。图8为-20C下电池的放电曲线,4C放电时放电容量为98.97%。图725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