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免疫学-厌氧性细菌课件_第1页
感染与免疫学-厌氧性细菌课件_第2页
感染与免疫学-厌氧性细菌课件_第3页
感染与免疫学-厌氧性细菌课件_第4页
感染与免疫学-厌氧性细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bacteria)一、概念:指在无游离氧环境中生长或生长最佳的细菌(一)根据厌氧菌对氧的敏感程度,可将厌氧菌

分为三类:1、专性厌氧菌(obligateanaerobe):在无游离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2、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压大于10%对细菌有抑制作用3、耐氧菌:在厌O2环境中生长良好,在空气环境中,在新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微弱生长2、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还原电势很高。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产生能量,维持细菌生长繁殖,厌氧菌没有这些酶类,故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二)厌氧生长的机制:二、厌氧菌的种类:种类(31属、245种)芽孢厌氧菌

(10%)无芽孢厌氧菌(90%)产气荚膜B——气性坏疽破伤风B——破伤风肉毒B——肉毒中毒球菌杆菌(50%)G+

G-球菌杆菌三、厌氧菌培养原则:㈠、标本的收集:正常无菌的部位采集的标本:血、胸腔抽出液、心包液、腹腔液、关节液、胆汁、外科手术取出脓汁、深部脓抽出物、膀胱穿刺抽出的尿液被正常菌群污染的标本不宜做厌氧培养㈡、标本的运送:注意事项:

1、标本绝对不可被正常菌群污染2、标本避免暴露空气或尽量缩短与空气接触时间㈢、厌氧菌培养原则四、无芽孢厌氧菌:(一)、主要无芽孢厌氧菌及其分布(二):无芽孢厌氧菌群皮肤口腔胃肠道泌尿生殖道革兰阴性杆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普雷沃菌属+++革兰阴性球菌韦荣菌属-+++⑴、促进Fe++、VitB的吸收

Eh↓→有利于Fe++的吸收(无菌动物则不能吸收)PH改变,有利于VitD的吸收胆固醇、脂肪、蛋白质、类脂、尿素等物质吸收和代谢均有正常菌群参加

2、正常菌群与人体生命关系密切:双歧细菌3、厌氧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转移的载体厌氧菌不仅对肿瘤有直接的溶瘤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定植性

利用厌氧菌将目的基因靶向性导入肿瘤组织,即可最大程度地发挥抑癌效应,同时又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地损害理想厌氧菌具备的特点对宿主无毒性;具有较高的靶向性,在肿瘤组织中增殖而在正常组织中不生长;在瘤体内有良好的增殖分裂能力;具有高效表达转入菌体内的外源基因的能力;能通过生长中争夺营养,局部产生细胞毒性或表达治疗基因而引起肿瘤消退;有运动能力,可分布于整个肿瘤组织;本身具有溶瘤效应;无免疫原性,不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对抗生素敏感,可控制其生长,治疗后易于从宿主体内彻底清除。(三)、无芽孢厌氧菌感染机体的条件、特点及所致疾病:1、感染的条件:

⑴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如肿瘤、糖尿病、胶原性疾病等

⑵局部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如拔牙、外科手术、肠穿孔、开放性骨折等

⑶组织缺血、缺氧及Eh降低:局部血管受损、水肿、肿瘤压迫、包扎过紧等2、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物质毒力因子细菌粘附素荚膜脆弱类杆菌、产黑素普氏菌菌毛脆弱类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血凝素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抗有毒氧基团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种无芽孢厌氧菌触酶多种无芽孢厌氧菌抗吞噬作用荚膜脆弱类杆菌、产黑素普氏菌IgA、IgM、IgG蛋白酶某些卟啉单胞菌和普雷沃菌脂多糖脆弱类杆菌、某些梭杆菌挥发性脂肪酶多种无芽孢厌氧菌3、所致疾病:

无芽孢厌氧菌感染无特殊的临床表现

感染遍及全身各器官及组织

无芽孢厌氧菌感染率高的疾病有:

牙周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肺脓肿、肛旁脓肿、

急性坏死性肠炎

慢性乳突炎、口腔和牙源性感染、阑尾炎并发腹膜炎、

腹腔术后感染、脑脓肿等

各种感染厌氧菌的发生率种类: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特点:①外源性感染②创伤感染中重要影响③有特定病种,出现典型症状

四、厌氧芽孢杆菌一、主要生物学特性:㈠形态、染色:G+细长杆菌、无荚膜、芽孢呈鼓槌状.㈡专性厌氧菌:血平板上呈羽毛状菌落,菌落中央紧密,外周疏松,扁平,边缘不整齐,血平板上有溶血环㈢抵抗力:强,对热(121℃×15’、150℃×60’)对干燥及一般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在土壤及干燥中存活时间长,可达数十年

破伤风芽孢梭菌、鼓槌状芽孢二、致病性与免疫性㈠发病条件:创伤(脐带)→厌氧伤口感染厌氧性伤口形成条件:

1、伤口窄而深:子弹盲管伤,锈钉伤等;

2、脏及伴血循环障碍:有异物(泥土、杂物),坏死组织多;

3、混合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㈡致病因素与致病条件:

1、致病因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结构与致病过程

3、所致疾病:破伤风表现:全身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㈢免疫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可再感染、患病后仍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杆菌痉挛毒素结构

破伤风痉挛毒素由质粒编码,M.W160KD蛋白质,不耐热(65℃×30’即破坏),毒素由二条肽链组成,即重链(105KD)和轻链(55KD)。重链和轻链中有连接肽对蛋白质敏感。破伤风杆菌繁殖分泌痉挛毒素运动神经终板吸收中枢神经与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前体膜上GMI结合阻断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γ-氨基酸能神经元甘氨酸γ-氨基酸骨骼肌痉挛创伤性感染(厌氧性伤口)神经纤维间隙扩散淋巴吸收血液释放导致

破伤风毒素的致病作用三、防治原则㈠一般预防:正确处理伤口(伤口清创、扩创、迅速破坏厌氧性伤口);新法接生㈡特异性预防: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白、百、破三联疫苗)

易感人群:儿童3~6个月、军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