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李正云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1依恋是什么依恋通常是指亲子(或婴儿与母亲、其他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身体和情感联系)。“一种依恋关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形成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使他们在时空上联结在一起。……我们通常把依恋视为提供爱或感情。”(安思沃斯M.Ainsworth)依恋是什么依恋通常是指亲子(或婴儿与母亲、其他抚养者)之间形2依恋的外在表现:婴儿注视、探询、追随母亲、抓握和依偎母亲、倾听母亲说话、对母亲微笑或哭泣等等。
依恋的外在表现:3依恋的功能
依恋具有显著的生物学上的意义,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使之免于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伤害。依恋也是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依恋的功能4依恋发展的4阶段阶段1:依恋的无分化反应阶段(0-3个月)没有对特定对象的偏爱。阶段2:依恋的低分化阶段(3-6个月)依恋行为逐渐指向熟悉的人,但不具有排他性。阶段3:依恋形成阶段(6-30个月)表现出对依恋对象的深刻关切和依赖。阶段4:同伴性依恋关系阶段(30个月-)
保持心理(而不集中于躯体)距离上的接近和依恋。依恋发展的4阶段阶段1:依恋的无分化反应阶段(0-3个月)5
陌生人情境实验安思沃斯(M.Ainsworth,1969)设计了陌生人情境实验,依据婴儿在受到中等程度的压力之后接近依恋目标的程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安静程度,来测定婴儿依恋反应及其类型。该实验由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
陌生人情境实验安思沃斯(M.Ainsworth,6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课件7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课件8依恋中的认知认知过程或先于依恋发展或与依恋发展相一致。幼儿有意识运用符号系统,并根据依恋对象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依恋行为。但内在的认知表征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的亲近接触,儿童成人概莫如此。正是因为认知的存在,使得儿童逐渐适应与母亲的分离,增强了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讨论:6月—3岁儿童与母亲的分离是最痛苦的?依恋中的认知认知过程或先于依恋发展或与依恋发展相一致。9依恋中的情感
依恋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分离将体验到焦虑、恐惧和愤怒等情绪。依恋中的情感
10婴儿的气质特点与依恋容易照看型75%与母亲关系融洽。缓慢活动型15%通过抚爱与教育可以慢慢活跃起来。难以照看型10%与母亲关系不和谐。婴儿的气质特点与依恋容易照看型75%与母亲关系融11婴儿的智力水平与依恋从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智障儿童在亲子关系中被动,不象正常儿童把握着交往的主动权,后者更爱注视和追随母亲;聋童对母亲的依恋发展缓慢,衰减的速度也快。另外,儿童的性别、健康状况、出生次序等也影响儿童的依恋发展。婴儿的智力水平与依恋从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智障儿12母亲的照看方式与依恋
安全型依恋——照看方式是敏感的、合作的、接受的和易接近的;回避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不敏感的、拒绝的;反应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冷漠的、抗拒的、横加干涉的。母亲的照看方式与依恋13照看环境与依恋绝对的亲子分离具有破坏性的后果,肯定损害良好依恋的形成。短期的亲子分离下,儿童应与代理母亲之间建立持续、温暖而亲密的关系。照看环境与依恋绝对的亲子分离具有破坏性的后果,肯定14讨论儿童的日托与全托比较。儿童是否入托(园)越早越好?职业妇女与职业母亲的冲突及其解决。寄养家庭的甄别与筛选。讨论15依恋理论的提出
JohnBowlby,1907--?英国人,曾任教于儿童医学和心理分析训练学校,1936年之后主要进行儿童指导工作,着重研究了在教养院和孤儿院成长的儿童,也对比研究了曾短期在正常家庭中成长后被迫长期与家庭分离的儿童,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母亲照看与心理健康》(1951)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儿和年幼儿童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建立一种温暖、亲密而持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儿和年幼儿童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
《依恋》(1969)阐述儿童依恋的本质、功能和特征。《分离》(1973)着重分析了分离焦虑问题。《缺失》(1975)着重分析儿童依恋形成的内在、外在条件。
依恋理论的提出JohnBowlby,1916动物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哈罗(HarryHarlow)及其同事的研究在50、6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萨克特的动物社交能力追踪研究(G.P.Sackett,1967)。
哈罗等人后来的研究(1975)表明隔离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可逆,只要条件合适,异常行为模式可以改变。
动物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哈罗(HarryHar17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
对儿童认知的影响(Main,1973)对儿童同伴关系及社会适应的影响(包尔拜,Srowfe,1983)对后期的影响(Lewis,1984)不良依恋的可补偿性(Mussen,1984,1990Rutter,1987)
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
18依恋发展的敏感期
K.Lorenzi,1903--?奥地利人,1973年与另外2人获诺贝尔生物学奖。30年代的系列实验第一个证实了动物印刻的关键期。小鹅以看见和追随的第一个对象罗伦兹为母亲,而不理睬母鹅。
依恋发展的敏感期
19处理儿童的分离焦虑肯定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事先为分离作好准备;告诉儿童重聚之后的具体活动;遵循一定的分、合程序;接受孩子的分离焦虑反应;勿使自己的分离焦虑感染儿童;让陌生人有所准备;特定的游戏或活动;较长时间的分离,加强与儿童的联系。
处理儿童的分离焦虑肯定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反应;20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李正云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21依恋是什么依恋通常是指亲子(或婴儿与母亲、其他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身体和情感联系)。“一种依恋关系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形成的情感关系。这种情感关系使他们在时空上联结在一起。……我们通常把依恋视为提供爱或感情。”(安思沃斯M.Ainsworth)依恋是什么依恋通常是指亲子(或婴儿与母亲、其他抚养者)之间形22依恋的外在表现:婴儿注视、探询、追随母亲、抓握和依偎母亲、倾听母亲说话、对母亲微笑或哭泣等等。
依恋的外在表现:23依恋的功能
依恋具有显著的生物学上的意义,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儿童,使之免于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的伤害。依恋也是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依恋的功能24依恋发展的4阶段阶段1:依恋的无分化反应阶段(0-3个月)没有对特定对象的偏爱。阶段2:依恋的低分化阶段(3-6个月)依恋行为逐渐指向熟悉的人,但不具有排他性。阶段3:依恋形成阶段(6-30个月)表现出对依恋对象的深刻关切和依赖。阶段4:同伴性依恋关系阶段(30个月-)
保持心理(而不集中于躯体)距离上的接近和依恋。依恋发展的4阶段阶段1:依恋的无分化反应阶段(0-3个月)25
陌生人情境实验安思沃斯(M.Ainsworth,1969)设计了陌生人情境实验,依据婴儿在受到中等程度的压力之后接近依恋目标的程度以及由此而来的安静程度,来测定婴儿依恋反应及其类型。该实验由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
陌生人情境实验安思沃斯(M.Ainsworth,26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课件27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儿童的依恋与心理健康课件28依恋中的认知认知过程或先于依恋发展或与依恋发展相一致。幼儿有意识运用符号系统,并根据依恋对象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依恋行为。但内在的认知表征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的亲近接触,儿童成人概莫如此。正是因为认知的存在,使得儿童逐渐适应与母亲的分离,增强了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讨论:6月—3岁儿童与母亲的分离是最痛苦的?依恋中的认知认知过程或先于依恋发展或与依恋发展相一致。29依恋中的情感
依恋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分离将体验到焦虑、恐惧和愤怒等情绪。依恋中的情感
30婴儿的气质特点与依恋容易照看型75%与母亲关系融洽。缓慢活动型15%通过抚爱与教育可以慢慢活跃起来。难以照看型10%与母亲关系不和谐。婴儿的气质特点与依恋容易照看型75%与母亲关系融31婴儿的智力水平与依恋从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智障儿童在亲子关系中被动,不象正常儿童把握着交往的主动权,后者更爱注视和追随母亲;聋童对母亲的依恋发展缓慢,衰减的速度也快。另外,儿童的性别、健康状况、出生次序等也影响儿童的依恋发展。婴儿的智力水平与依恋从对智力缺陷儿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智障儿32母亲的照看方式与依恋
安全型依恋——照看方式是敏感的、合作的、接受的和易接近的;回避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不敏感的、拒绝的;反应型依恋——照看方式往往是冷漠的、抗拒的、横加干涉的。母亲的照看方式与依恋33照看环境与依恋绝对的亲子分离具有破坏性的后果,肯定损害良好依恋的形成。短期的亲子分离下,儿童应与代理母亲之间建立持续、温暖而亲密的关系。照看环境与依恋绝对的亲子分离具有破坏性的后果,肯定34讨论儿童的日托与全托比较。儿童是否入托(园)越早越好?职业妇女与职业母亲的冲突及其解决。寄养家庭的甄别与筛选。讨论35依恋理论的提出
JohnBowlby,1907--?英国人,曾任教于儿童医学和心理分析训练学校,1936年之后主要进行儿童指导工作,着重研究了在教养院和孤儿院成长的儿童,也对比研究了曾短期在正常家庭中成长后被迫长期与家庭分离的儿童,得出了相似的结论。《母亲照看与心理健康》(1951)指出“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儿和年幼儿童应该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建立一种温暖、亲密而持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儿和年幼儿童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
《依恋》(1969)阐述儿童依恋的本质、功能和特征。《分离》(1973)着重分析了分离焦虑问题。《缺失》(1975)着重分析儿童依恋形成的内在、外在条件。
依恋理论的提出JohnBowlby,1936动物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哈罗(HarryHarlow)及其同事的研究在50、6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萨克特的动物社交能力追踪研究(G.P.Sackett,1967)。
哈罗等人后来的研究(1975)表明隔离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可逆,只要条件合适,异常行为模式可以改变。
动物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哈罗(HarryHar37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
对儿童认知的影响(Main,1973)对儿童同伴关系及社会适应的影响(包尔拜,Srowfe,1983)对后期的影响(Lewis,1984)不良依恋的可补偿性(Mussen,1984,1990Rutter,1987)
儿童的早期依恋对后期的影响
38依恋发展的敏感期
K.Lorenzi,1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员转正工作总结模版
- 供货瓷砖合同范例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模版
- 企业赞助演出合同范例
- 医疗行业绩效评估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侵权模仿责任合同范例
- 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透明化改革
- 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实践路径
- 区块链驱动的跨境贸易融资解决方案
- 医疗设备行业趋势预测与战略规划
- 2024版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程(课件99)1
- 考点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专项分类汇编(含答案)
- 2019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2024年国家图书馆招聘应届毕业生105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某制药公司IT业务持续性计划(BCP)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参考课件
- 《第1课 身边的数据》参考课件2
- 2024年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生物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创业投资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科技大学
- 《陆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
- 工程伦理案例与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