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_第1页
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_第2页
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_第3页
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_第4页
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1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根据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定。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2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目的是★了解各种人群,膳食营养摄取情况与其供给量标准的符合程度。★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关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况,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行营养监测、实施营养政策、复核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制定食物生产计划和食品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目的是3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前,应做好组织工作,除调查设计外,要明确调查对象、规模、目的、内容和方法。调查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工作计划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行性,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态度,组织工作的分工及合作。确定调查的年份应每个季节调查一次,至少要在夏秋和冬春进行两次,每次不少于4天,其中不应包括节假日。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前,应做好组织工作,除调查设计外,要明确调查4一、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基本组成部分。目的:了解在调查期间被调查者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照供给量标准评定正常营养需要的满足程度;了解烹调方法、膳食调配和伙食单位的卫生情况。方法:称重法、记(查)账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食谱计算法等。一、膳食调查5

(一)称重法

概念:是对被调查单位,如食堂或家庭,采用在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全部分别称重的方法。调查时应分别称出每日每餐所消耗的食物的生重、熟重和每餐剩余食物的重量,并作记录。(一)称重法6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7主食应先称后做,副食应在烹调前后分别称重,计算生熟比。用餐结束后再称出剩余食物的重量,包括厨房剩余和个人食后的剩余重量,然后分别计算出实际消耗的生重、熟重。1、实际消耗的熟重=烹调后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2、实际消耗的生重=实际消耗的食物熟重/生熟比=(熟食重-熟食剩余重)/生熟比主食应先称后做,副食应在烹调前后分别称重,计算生熟比。用餐结83、统计就餐人数并计算总人日数当用餐者年龄、劳动强度较一致时,可分别登记各餐就餐人数,再根据主食的消耗量折算总人日数。根据我国的膳食习惯,三餐食物消费量比例分别为25/100、40/100、35/100,若某单位某日食堂早、午、晚餐的就餐人数分别为120人、150人、145人,则该日总人日数为120×25%+

150×40%+145×35%=141人。3、统计就餐人数并计算总人日数9计算方法:根据各餐的就餐人数和各餐的主食消耗量来计算。例:某食堂某日三餐的就餐人数同上,三餐用主食生重,早餐24kg、午餐52.5kg、晚餐43.5kg,则该日的总人日数为120×24/(24+52.5+43.5)+150×52.5/120+145×43.5/120=142人。计算方法:根据各餐的就餐人数和各餐的主食消耗量来计算。104、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消耗量

用调查期间实际消耗的各种食物的总量除以总人日数即得。5、根据食物成分表或特定的计算机软件进一步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称重法适用于单位、家庭和个人的膳食调查。经称重所得数据准确可靠,但较费时、费力。4、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消耗量11

(二)记账法概念:对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单位或家庭,通过查阅过去一定期间内各种食物的消费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的进餐人数,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的方法。该法所需人员较少,手续简便,但不准确。为了减少误差,可尽量延长查账的期限。(二)记账法12具体步骤:①登记调查期间各种食物的消耗量应逐日查阅并登记调查期间所购买食物,将相同食物累加,计算出一定时期内各种食物的总消耗量。若原有帐目不清,则采取从规定之日起开始进行登记,并记录原有食品库存量,以便计算调查期间各种食物消耗量。具体步骤:13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14②登记每日每餐就餐人数,按称重法计算总人日数。③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消耗量,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②登记每日每餐就餐人数,按称重法计算总人日数。15(三)询问法(24小时回顾法)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在近期或几日内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据此对膳食营养进行评价。该法简便易行,调查结果误差大,该法适用于家庭、个人、门诊或病房病人的调查。询问法调查中,对有疑问的内容,应用称重法核实,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三)询问法(24小时回顾法)16(四)化学分析法

是将调查对象一日份的全部食品收集,进行化学分析,对所得的营养素数据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法数据准确,方法复杂、工作量大,较少采用。(四)化学分析法17膳食调查的注意事项:1、调查期间所有的主副食的名称、数量需详细记录。2、在称重法中剩余量应包括厨房里剩余的及用膳者剩余的食物。3、调味品及食用不比每餐前后均称重。4、调查时间不应少于4天。膳食调查的注意事项:18膳食营养的评价,膳食调查资料获得后,将调查对象的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数据,计算出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对照我国营养素供给量标准(RDA)进行评价。膳食营养的评价,膳食调查资料获得后,将调查对象的平均每人每日19①平均每人每日各类食物进食量②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占供给量的百分比③能量食物和能量营养素的来源分布④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布⑤脂肪的食物来源分布⑥膳食质量、膳食构成及膳食制度等是否合理⑦提出改善意见①平均每人每日各类食物进食量20二、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

人体测量和临床体征检查的结果是评价群体或个体营养状况对生长发育及某些生理功能所产生影响的可靠数据。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有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二、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21

(一)身高

是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尤其对儿童有重要意义。身高在一日之内有波动,是由于脊柱弯曲度的变化以及脊柱、股关节、膝关节等处软骨的压缩引起。故身高的测量时间应固定,一般多在上午10点进行。(一)身高22

测量方法

用身高计、身高坐高计,或利用墙壁或软尺进行测量。被测者脱去鞋袜、帽子,背靠身高计,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尖呈40~60°,膝伸直,头、背部、臀部、脚跟紧靠立柱,测量者轻轻把滑板移动至头顶后读数。测两遍取平均值。3岁以下儿童需测卧位身长,用专用的身长计测量,婴儿平卧,头部接触头板,移动足板使紧贴足跟,读数记录。测量方法23

(二)体重

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之一。体重在一日之内随饮食、大小便、出汗等的影响而出现波动,因此体重测量也应固定时间。被测者最好清晨空腹,排空膀胱,仅穿内衣,立于体重计的中央,读数并记录。测量体重前体重计应进行校正,测量成人体重,体重计要求读数精确到100g,测儿童体重的要求精确到50g,婴儿精确到10g。(二)体重24

标准体重又称为理想体重,是对维持健康最为有利的体重状态。标准体重可通过调查相应的健康人群的体重资料,即该人群中体重分布处于中间的大部分人的平均体重;另外,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设计出的简单的计算公式。由于适用人群不同,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有许多。标准体重又称为理想体重,是对维持健康最为有利的体重状态。标25国外常用Broca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我国常用Broca改良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平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国外常用Broca公式:26幼儿的标准体重一般不考虑年龄因素,只考虑身高。幼儿身高为125cm以下时,其体重与身高是一起发展的,即身高每增加3.8cm,体重增加1kg。按以下公式计算:标准体重(kg)=3+[身高(cm)-50]/3.80幼儿的标准体重一般不考虑年龄因素,只考虑身高。幼儿身高为1227标准体重的应用一般是将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标准体重±10%范围,则认为体重正常+10%~20%为超重+20%以上为肥胖-10%~20%为消瘦-20%以下为严重消瘦标准体重的应用一般是将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28根据身高和体重进行评价

1.KAUP指数:此指数适用于学龄前儿童,

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4<10消耗性疾病10~13营养不良13~15消瘦15~19正常19~22良好>22肥胖根据身高和体重进行评价292.ROHRER指数:适用于学龄期儿童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3]×107<92过度消瘦92~109消瘦109~139中等140~156肥胖>156过度肥胖。2.ROHRER指数:适用于学龄期儿童30

3.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男、女正常值分别为20~25和19~24消瘦为<20和<19肥胖为>25和>243.身体质量指数(BMI)31

(三)皮褶厚度

是人体一定部位连同皮肤和皮下脂肪在内的皮肤皱褶的厚度。测量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体脂的状况,以代替人体脂肪的测量。皮褶厚度测量通常用特定的皮褶计进行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m表示。常用测量部位为三头肌、肩胛下、脐旁(三)皮褶厚度32

1.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被测者立位,上臂自然下垂,取左上臂背侧肱三头肌肌腹中点,即左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上方约l~2cm处。测量者位于被侧者的后方,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从测量点旁lcm处将皮肤连同皮下脂肪顺臂之长轴捏起皮褶测量。1.三头肌皮褶厚度(TSF)33成年人正常值:男:12.5mm,女:16.5mm;实测值>90%为正常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60%为重度营养不良成年人正常值:342.肩胛下皮褶厚度被测者上臂自然下垂,测量点为左肩胛骨下角下方2cm处。3.脐部皮褶厚度

脐左方1cm处。2.肩胛下皮褶厚度35(四)上臂围:上臂中点的围长包括皮下脂肪和上臂肌肉,是反映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测量时被测者左上臂自然下垂,用软尺测量上臂外侧肩峰至鹰嘴连线中点的围长。测量值相当于正常值的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80%为中度营养不良,<60%为重度营养不良。(四)上臂围:上臂中点的围长36(五)上臂肌围是反映机体蛋白质储存情况的较好指标,其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有密切关系,若病人的血清蛋白低于28g/L时,约87%的病人上臂肌围也减少。AMC=AC(cm)-TSF(cm)×3.14正常值:男25.3cm女23.2cm(五)上臂肌围37临床体征检查的目的是通过全面的检查,发现营养不平衡的存在,进行正确酌膳食指导,予以纠正。营养缺乏的严重程度与所缺乏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和持续时间有关。营养缺乏病体征是在经过体内营养素储存量降低致组织中营养素缺乏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而出现的病理状态的一个过程,临床上常常表现为非典型的体征,检查时应认真做好鉴别。临床体征检查的目的38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39三、临床生化监测营养缺乏病临床体征和症状的出现,表明体内营养素缺乏已达较严重程度,实际上,机体在此之前,组织中营养素浓度可能出现降低,血和尿中营养素或代谢产物的含量也可发生变化。用生化监测的手段测定被测者体液或排泄物中与营养有关的成分,可判断人体营养水平,对早期诊断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三、临床生化监测40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41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42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根据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定。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方法43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目的是★了解各种人群,膳食营养摄取情况与其供给量标准的符合程度。★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关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况,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行营养监测、实施营养政策、复核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制定食物生产计划和食品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目的是44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前,应做好组织工作,除调查设计外,要明确调查对象、规模、目的、内容和方法。调查工作的质量取决于工作计划的科学性、严密性和可行性,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态度,组织工作的分工及合作。确定调查的年份应每个季节调查一次,至少要在夏秋和冬春进行两次,每次不少于4天,其中不应包括节假日。人体营养状况评价前,应做好组织工作,除调查设计外,要明确调查45一、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是营养调查的基本组成部分。目的:了解在调查期间被调查者通过膳食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对照供给量标准评定正常营养需要的满足程度;了解烹调方法、膳食调配和伙食单位的卫生情况。方法:称重法、记(查)账法、询问法、化学分析法、食谱计算法等。一、膳食调查46

(一)称重法

概念:是对被调查单位,如食堂或家庭,采用在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全部分别称重的方法。调查时应分别称出每日每餐所消耗的食物的生重、熟重和每餐剩余食物的重量,并作记录。(一)称重法47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48主食应先称后做,副食应在烹调前后分别称重,计算生熟比。用餐结束后再称出剩余食物的重量,包括厨房剩余和个人食后的剩余重量,然后分别计算出实际消耗的生重、熟重。1、实际消耗的熟重=烹调后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2、实际消耗的生重=实际消耗的食物熟重/生熟比=(熟食重-熟食剩余重)/生熟比主食应先称后做,副食应在烹调前后分别称重,计算生熟比。用餐结493、统计就餐人数并计算总人日数当用餐者年龄、劳动强度较一致时,可分别登记各餐就餐人数,再根据主食的消耗量折算总人日数。根据我国的膳食习惯,三餐食物消费量比例分别为25/100、40/100、35/100,若某单位某日食堂早、午、晚餐的就餐人数分别为120人、150人、145人,则该日总人日数为120×25%+

150×40%+145×35%=141人。3、统计就餐人数并计算总人日数50计算方法:根据各餐的就餐人数和各餐的主食消耗量来计算。例:某食堂某日三餐的就餐人数同上,三餐用主食生重,早餐24kg、午餐52.5kg、晚餐43.5kg,则该日的总人日数为120×24/(24+52.5+43.5)+150×52.5/120+145×43.5/120=142人。计算方法:根据各餐的就餐人数和各餐的主食消耗量来计算。514、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消耗量

用调查期间实际消耗的各种食物的总量除以总人日数即得。5、根据食物成分表或特定的计算机软件进一步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称重法适用于单位、家庭和个人的膳食调查。经称重所得数据准确可靠,但较费时、费力。4、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消耗量52

(二)记账法概念:对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单位或家庭,通过查阅过去一定期间内各种食物的消费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的进餐人数,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的方法。该法所需人员较少,手续简便,但不准确。为了减少误差,可尽量延长查账的期限。(二)记账法53具体步骤:①登记调查期间各种食物的消耗量应逐日查阅并登记调查期间所购买食物,将相同食物累加,计算出一定时期内各种食物的总消耗量。若原有帐目不清,则采取从规定之日起开始进行登记,并记录原有食品库存量,以便计算调查期间各种食物消耗量。具体步骤:54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检测三个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分课件55②登记每日每餐就餐人数,按称重法计算总人日数。③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消耗量,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②登记每日每餐就餐人数,按称重法计算总人日数。56(三)询问法(24小时回顾法)通过询问调查对象在近期或几日内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据此对膳食营养进行评价。该法简便易行,调查结果误差大,该法适用于家庭、个人、门诊或病房病人的调查。询问法调查中,对有疑问的内容,应用称重法核实,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三)询问法(24小时回顾法)57(四)化学分析法

是将调查对象一日份的全部食品收集,进行化学分析,对所得的营养素数据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法数据准确,方法复杂、工作量大,较少采用。(四)化学分析法58膳食调查的注意事项:1、调查期间所有的主副食的名称、数量需详细记录。2、在称重法中剩余量应包括厨房里剩余的及用膳者剩余的食物。3、调味品及食用不比每餐前后均称重。4、调查时间不应少于4天。膳食调查的注意事项:59膳食营养的评价,膳食调查资料获得后,将调查对象的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数据,计算出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情况,对照我国营养素供给量标准(RDA)进行评价。膳食营养的评价,膳食调查资料获得后,将调查对象的平均每人每日60①平均每人每日各类食物进食量②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占供给量的百分比③能量食物和能量营养素的来源分布④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分布⑤脂肪的食物来源分布⑥膳食质量、膳食构成及膳食制度等是否合理⑦提出改善意见①平均每人每日各类食物进食量61二、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

人体测量和临床体征检查的结果是评价群体或个体营养状况对生长发育及某些生理功能所产生影响的可靠数据。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有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二、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62

(一)身高

是评价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尤其对儿童有重要意义。身高在一日之内有波动,是由于脊柱弯曲度的变化以及脊柱、股关节、膝关节等处软骨的压缩引起。故身高的测量时间应固定,一般多在上午10点进行。(一)身高63

测量方法

用身高计、身高坐高计,或利用墙壁或软尺进行测量。被测者脱去鞋袜、帽子,背靠身高计,两眼平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两脚尖呈40~60°,膝伸直,头、背部、臀部、脚跟紧靠立柱,测量者轻轻把滑板移动至头顶后读数。测两遍取平均值。3岁以下儿童需测卧位身长,用专用的身长计测量,婴儿平卧,头部接触头板,移动足板使紧贴足跟,读数记录。测量方法64

(二)体重

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之一。体重在一日之内随饮食、大小便、出汗等的影响而出现波动,因此体重测量也应固定时间。被测者最好清晨空腹,排空膀胱,仅穿内衣,立于体重计的中央,读数并记录。测量体重前体重计应进行校正,测量成人体重,体重计要求读数精确到100g,测儿童体重的要求精确到50g,婴儿精确到10g。(二)体重65

标准体重又称为理想体重,是对维持健康最为有利的体重状态。标准体重可通过调查相应的健康人群的体重资料,即该人群中体重分布处于中间的大部分人的平均体重;另外,在上述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设计出的简单的计算公式。由于适用人群不同,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有许多。标准体重又称为理想体重,是对维持健康最为有利的体重状态。标66国外常用Broca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我国常用Broca改良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平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国外常用Broca公式:67幼儿的标准体重一般不考虑年龄因素,只考虑身高。幼儿身高为125cm以下时,其体重与身高是一起发展的,即身高每增加3.8cm,体重增加1kg。按以下公式计算:标准体重(kg)=3+[身高(cm)-50]/3.80幼儿的标准体重一般不考虑年龄因素,只考虑身高。幼儿身高为1268标准体重的应用一般是将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标准体重±10%范围,则认为体重正常+10%~20%为超重+20%以上为肥胖-10%~20%为消瘦-20%以下为严重消瘦标准体重的应用一般是将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69根据身高和体重进行评价

1.KAUP指数:此指数适用于学龄前儿童,

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4<10消耗性疾病10~13营养不良13~15消瘦15~19正常19~22良好>22肥胖根据身高和体重进行评价702.ROHRER指数:适用于学龄期儿童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3]×107<92过度消瘦92~109消瘦109~139中等140~156肥胖>156过度肥胖。2.ROHRER指数:适用于学龄期儿童71

3.身体质量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男、女正常值分别为20~25和19~24消瘦为<20和<19肥胖为>25和>243.身体质量指数(BMI)72

(三)皮褶厚度

是人体一定部位连同皮肤和皮下脂肪在内的皮肤皱褶的厚度。测量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体脂的状况,以代替人体脂肪的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