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概况_第1页
华北电力大学概况_第2页
华北电力大学概况_第3页
华北电力大学概况_第4页
华北电力大学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基本情况酒泉新能源职业学院提供二〇一〇年五月十

一、华北电力大学简介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学校校本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电力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北京市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文科);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52个硕士点专业、54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占地1609亩,建筑总面积100万平方米,总资产27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万册。师资总况:华北电力大学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年轻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1610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56人,副教授40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108人。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在校学生:学校坚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发展道路,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现有各类在校生38376人,其中研究生6276人,本专科生20004人,成人在校生11996人,外国留学生100余人。此外,以学校为主创办的科技学院(独立学院)有在校生7000余人。科研成果: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学校始终关注国际电力学科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动电力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以国家级重点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为主的能源、电力相关学科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色,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累计创产值近20亿元。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整合各新能源学科力量,逐步形成并深化了“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7%以上,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共获80余项奖励。学校先进的仿真技术在用于“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航天员培训的“固定基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的研制中得到了应用,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二、院系设置及部分学院简介华北电力大学下设的主要院系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科技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如图)(一)可再生能源学院1.学院简介目前学院设立三个教研室、五个研究所和一个研究中心:水利水电工程教研室、水文水资源教研室、风能与动力工程教研室、水科学研究所、水电与岩土工程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生物质能研究所、地热能研究所、风能研究中心。学院现有全职教师4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教授、副教授26名。40人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的发展目标: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的发展战略:新模式、高起点、跨越式发展,走研究型、国际化道路。学院的重点任务:重点开展水电、风电、生物能源和太阳能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促进可再生能源学科建设。2.太阳能研究所简介:太阳能研究所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能源的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在承袭了华北电力大学已有的热能工程、电气工程、建筑环境、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太阳能高效、清洁利用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围绕我国在太阳能领域的需求、结合华北电力大学现有研究基础和未来的学科发展规划,重点开展以下方向的研究:(1)太阳能热发电混合系统的研究;(2)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3)高效太阳能跟踪系统研究;(4)集中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关键问题研究;(5)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3、主要专业及简介能源工程与自动化(太阳能发电)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1)能源工程与自动化(太阳能发电)专业简介课程设置: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电工技术基础、光伏材料与器件的测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太阳电池原理与设计、太阳电池工艺技术、光伏电站运行与控制、光伏系统设计、太阳能热功传递理论基础、太阳能热利用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学生毕业后可在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研究所、设计院、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太阳能电站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规划、制造、施工及运行管理,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产业的技术与管理,太阳能发电技术项目开发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2)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本专业主要学习流体、机械、电气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风资源的测量和评估、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接受现代风力发电,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的基本训练。本专业培养具有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实验研究、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发电公司、研究所、设计院、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风电场等单位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项目开发等风能与动力工程,业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学院简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有热能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风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等九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学生人数达到3860人。为了适应国家能源电力发展需求,学院主专业“热能工程”下开设若干专业方向:热能动力工程、电厂集控运行、燃机工程、核电工程、可再生能源、电厂集控运行、制冷与空调工程。目前学院专任教师总数为217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44岁以下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39%(其中校本部比例达到6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2.机构设置(三)核科学与工程学院1.学院简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华北电力大学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而成立的年轻学院。是继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之后国内第五家培养核工程人才的重点大学。组建了由一批专家、教授及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的学术队伍,专职教师博士比例为100%,其中40%具有国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工作经历。教师专业方向齐全,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国际化、工程化优势。2.开设专业介绍学院下设两个方向:核反应堆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热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热工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电力工程、汽轮机原理、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核电厂辐射测量与防护、核反应堆控制和仪表、核反应堆安全分析、核电厂系统与运行等。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就业去向:核电厂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开发工作;核工程设计院、研究院以及相关院校的设计、科研及教学工作;核电工程公司的技术咨询与管理工作;国家相关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的规划、管理等工作。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主要课程有:热工基础、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热工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电力工程、核物理、核实验方法、辐射防护与剂量学、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电子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环境学、核安全法规、核设施退役技术等。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专业就业去向:核电厂辐射防护和核环境治理;核工程设计院、研究院及相关院校的科研及教学工作;国家相关环保及核安全部门的辐射监测、核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工作;医院放疗部门、核仪器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事业等单位的技术开发等工作。(四)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在北京设立本部,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目前学院现有教师29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万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