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课件_第1页
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课件_第2页
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课件_第3页
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课件_第4页
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兰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课件2糖尿病在中国2003年,2380万糖尿病,第二大国4320万-2030年1986—0.9%,1994—2.5%,1996-3.21%IGT,1986—0.55%,1994-3.2%,1998-5.9%8-9%/YRSDM2型总费用187亿元,占总费用3.94%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中国区结果糖尿病在中国2003年,2380万糖尿病,第二大国亚洲糖尿病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中医有整体认识病情、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中医有改善症状、综合调理糖脂代谢和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4消渴病的历史沿革

消渴的病名首先见于内经。根据病机、症状及病位的不同,《内经》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记载。

病因病机《内经》认为,消渴的发生与饮食、情志、体质因素有关。《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病名

消渴病的历史沿革消渴的病名首先见于内经。根据病机、症5此外,《丹溪心法·消渴》说:“酒面无节,酷嗜炙薄…..于是燃火上熏,脏腑生热….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转而生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此外,《丹溪心法·消渴》说:“酒面无节,酷嗜炙薄…6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消渴消中》曰:“房事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此外,《血证论·发渴》说:“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言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进一步完善了消渴的病因病机。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消渴消中》曰:7

有关消渴病的症状: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消渴消中》引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方》说:“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此皆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有油者,此消中病也;三渴而饮水不能多,小便数,阴痿弱,但腿肿,脚先瘦小,此肾消病也。”《灵枢·师传》篇说:“胃中热则消谷,另人悬心善饥。”有关消渴病的症状:8有关消渴病并发症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师传》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元·刘河间《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痨嗽。”有关消渴病的分类明·戴思恭《证治要决》明确提出上、中、下之分类。《证治准绳·消瘅》对三消的临床非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关消渴病并发症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师传》9传统观点: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阴虚燥热目前较一致的认识是气虚阴虚为本,燥热血瘀为标。

内热伤阴耗气是贯穿糖尿病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

病位主要在于肺、脾胃、肾,也可兼及他脏

久病多虚,可见气阴两虚,甚或阴阳俱虚,多脏同虚

久病入络,络脉瘀结,可累及五脏六腑、四体百骸现代医家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传统观点: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现代医家对消渴病10消渴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

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如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故三多之证常可相互并见。消渴病久易发生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血瘀是消渴病重要病机,与消渴病并发症密切有关。消渴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消渴病久易发生11

消渴病久,变证百出:①如阴虚燥热,肺失滋润日久,痨虫侵袭可并发肺痨;②肾阴亏损,肝失濡养,精血不能上承耳目,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③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可发为疮疖痈疽;④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化风动,阴虚燥热,炼液成痰,以及血脉瘀滞,痰瘀阻络,蒙蔽心窍,可发为中风偏瘫;⑤阴损及阳,脾肾阳衰,水湿潴留,泛滥于肌肤,而发为水肿;⑥肾阳虚衰,累及于心,心肾阳虚,血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消渴病久,变证百出:12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挟瘀型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挟瘀型消渴病的辨证论治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辨证规范,我院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型。阴虚燥热型消渴病的辨证论治13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伴随情况脑梗塞、脑出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出血牙周脓肿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症肺结核

肾病,神经源性膀胱便秘、腹泻感染麻木、神经痛坏疽、截肢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伴随情况脑梗塞、脑出血白内障、视14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兰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15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专家委员会,根据有关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项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举世闻名的I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与慢性并发症实验(DCCT),以及英国2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显示,血糖的良好控制对降低糖尿病某些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非常重要,UKPDS发现,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存在并发症者约占50%,而且在确诊糖尿病前,其病程大约10年左右。因此,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选择最佳诊断标准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某些危险因素的识别以及建立筛选干预和治疗计划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下新的分类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16

新的分类法是基于糖尿病的病因,因此随着认识的加深,病人可在两种类型变动,如可能由“2型”归入“其它特殊类型”。新分型取消了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名词。IDDM和NIDDM可给病人带来是基于治疗而不是基于病因的误解。新的分类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由于很难证实MRDM(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的存在,这一名词已被取消,但在热带国家,特别是亚洲,确实有一种糖尿病发生于营养不良患者,这一类患者常伴有胰腺纤维钙化,但其病因尚不清楚。这一类糖尿病已被归入其它特殊类型中的“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的糖尿病。

新的分类法是基于糖尿病的病因,因此随着认识的17

IGT只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而不是一种糖尿病的类型,新的分类方法已将IGT从糖尿病的临床分类中删除。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类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主要是B细胞的破坏引起的糖尿病。它有两种亚型,第一类有确切的自身免疫性依据,存在有胰岛细胞抗体、抗GA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或胰岛素抗体。第二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第一类相似,既比较年轻,有酸中毒倾向,需要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但无自身免疫参与的证据。

IGT只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而不是一种糖尿病的类18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LADA)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破坏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经历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所有阶段,而易于和其它类型糖尿病相混淆,目前已经将它归入到1型糖尿病中。

2型糖尿病:其特点是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减少,但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大多数人表现为肥胖,而肥胖本身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

19

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一大类病因明确的糖尿病。WHO报告中有详细的分类表。如MODY(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具有家族史、非肥胖、青少年发病),目前已经发现了6中不同的MODY的致病基因。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新分型与WHO的分型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名词取消代了IDDM和NIDDM;分型考虑到病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更趋向于病因分型);不再把MRDM作为主要类型;不再把IGT作为糖尿病类型。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一大类病因明确的糖尿病。WHO20糖尿病前期的诊断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IFG、IGT分别反映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血糖调节功能受损。1997年ADA:空腹血糖受损(IFG6.1-----6.9);糖耐量受损(2hPG7.8—11.1)2003年11月ADA修订IFG切割点将原来的≥6.1下调到5.6mol/l。糖尿病前期的诊断21

IFG和IGT两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但IFG与基础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肝脏胰岛素抵抗更相关,而IGT与外周组织(脂肪、肌肉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早时相分泌缺陷关系更密切。这意味着以FPG划分的IFG人群和以2hPG划分的IGT人群的血糖增高机制并不完全一致。

22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新的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由≥7.8降低到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不变);增加了空腹血糖异常(IFG)。目前有争议的是ADA只采用空腹血糖≥7.0;而WHO认为两者都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3HBA1C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急性血糖检测不能客观的反映这种状态,而且易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引起结果偏差,导致糖尿病诊断的假阴性(仅用FPG来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为30%)或假阳性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指标HBA1C是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稳定指标,可以更好的反映长期血糖水平和慢性并发症之间的风险HBA1C≥6.5%作为诊断切点目前已被ADA写入《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同时HBA1C在5.7%~6.4%的个体被归类为“糖尿病高危人群”HBA1C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急性血糖检测不能客观的24HBA1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优点检测方法标准化,比血糖检测稳定性好,精确度高,实验室变异系数小个体内变异率小,日间差仅为<2%(FPG日间差为12%-15%)不受急性(应激,疾病相关)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取血,检测更便捷血中浓度在取血后保持相对稳定(静脉血的血糖浓度随血样留置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至少和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一致HBA1C是目前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HBA1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优点检测方法标准化,比血糖检测稳定25影响HBA1C的因素血液病患者中出现持续胎儿血红蛋白,血红蛋白S(即镰状红细胞),血红蛋白C.D这些特殊的亚型会干扰HBA1C的检测任何影响红细胞寿命的因素也会导致HBA1C的检测不准确,如溶血性贫血,慢性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量失血或输血全身性疾病如恶性疾病,肝硬化,肾脏疾病等也会导致HBA1C的检测不准确HBA1C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高而升高,随年龄增高的HBA1C变化对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影响HBA1C的因素血液病患者中出现持续胎儿血红蛋白,血红蛋26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27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28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胰外作用可能与下列降糖作用相关①、增加胰岛素刺激的碳水化合物向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内的转运。②、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分子的转位③、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肝糖原合成酶的活化,增加肝糖原合成。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9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2.5mg日2次口服格列吡嗪(美吡达)5mg日3次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5mg日1次口服格列奇特(达美康)80mg日2次口服格列喹酮(糖适平)30mg日3次口服格列美脲(亚莫利)2mg日1次口服(万苏平)2mg日1次口服消渴丸(中西药合成)5-10粒,日二次口服(10粒含2.5mg优降糖)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30二、双胍类降糖药作用机制:1、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2、增加基础葡萄糖的利用3、降低肝脏葡萄糖产生和输出4、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5、改善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6、减少对肠道葡萄糖的吸收不良反应:可逆性的消化道反应。主要有腹泻(最多见)、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口腔金属味。二、双胍类降糖药作用机制:31

目前常用的双胍类药物盐酸二甲双胍250mg日三次口服格华止500mg日三次口服迪化糖锭500mg日三次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泰白或卜可500mg日一次口服圣特500mg日三次口服目前常用的双胍类药物32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及不良发应:延缓蔗糖、淀粉的消化、吸收,使达到小肠下部及大肠的可酵解的碳水化合物增加,因未被吸收的多糖可被结肠的细菌分解成可被吸收的短链脂肪酸,但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胀气等。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3

目前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进口)50-100mg日三次口服阿卡波糖(卡搏平-国产)伏格列波糖(倍欣-进口)0.2mg日三次口服目前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进口)34四、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作用机制1、改善糖代谢2、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细胞功能主要药物有:罗格列酮(文迪亚)4mg日1次吡格列酮(艾汀)15mg日1次口服四、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35五、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餐时血糖调节剂)作用机制:具有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使餐时血糖增高波峰与胰岛素峰值相一致,更符合生理性,既可防止餐时血糖过高,又可防止高血糖持续刺激B细胞而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血糖发作,故其控制餐后高血糖的作用较磺脲类为佳,引起低血糖的机会也较少。五、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机制:具有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36目前常用药物:瑞格列奈(孚来迪-国产))0.5mg日3次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进口)1mg、2mg日3次口服胰岛素分泌模式调节剂:那格列奈(唐力)120mg日三次口服目前常用药物:瑞格列奈(孚来迪-国产))37GLP-1GIP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分别是由远端小肠L细胞和近端小肠K细胞分泌的肠道内分泌激素GLP-1和GIP均能在进餐后促进胰腺B细胞分泌胰岛素GLP-1还能够抑制胰腺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并延缓胃排空GLP-1GIP胰高糖素样多肽1(G38新药DPP-4抑制剂作用机制阻断体内的GLP-1和GIP降解而维持稳定的内源性肠促胰素经口服由胃肠道吸收,不影响胃排空,避免了胃肠道副作用新药DPP-4抑制剂作用机制39已经上市的药物为维格列汀(Galvus)100mg每日一次西格列汀(捷诺维)100mg每日一次沙格列汀(Onglyza)2.5或5mg每日一次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能有效全面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1C,且低血糖风险小已经上市的药物为维格列汀(Galvus)100mg每日一40谢谢大家!谢谢大家!41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兰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2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课件43糖尿病在中国2003年,2380万糖尿病,第二大国4320万-2030年1986—0.9%,1994—2.5%,1996-3.21%IGT,1986—0.55%,1994-3.2%,1998-5.9%8-9%/YRSDM2型总费用187亿元,占总费用3.94%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中国区结果糖尿病在中国2003年,2380万糖尿病,第二大国亚洲糖尿病44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中医有整体认识病情、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中医有改善症状、综合调理糖脂代谢和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与优势45消渴病的历史沿革

消渴的病名首先见于内经。根据病机、症状及病位的不同,《内经》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记载。

病因病机《内经》认为,消渴的发生与饮食、情志、体质因素有关。《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病名

消渴病的历史沿革消渴的病名首先见于内经。根据病机、症46此外,《丹溪心法·消渴》说:“酒面无节,酷嗜炙薄…..于是燃火上熏,脏腑生热….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灵枢·五变篇》曰:“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转而生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此外,《丹溪心法·消渴》说:“酒面无节,酷嗜炙薄…47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消渴消中》曰:“房事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此外,《血证论·发渴》说:“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言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进一步完善了消渴的病因病机。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消渴消中》曰:48

有关消渴病的症状: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消渴消中》引隋甄立言《古今录验方》说:“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此皆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有油者,此消中病也;三渴而饮水不能多,小便数,阴痿弱,但腿肿,脚先瘦小,此肾消病也。”《灵枢·师传》篇说:“胃中热则消谷,另人悬心善饥。”有关消渴病的症状:49有关消渴病并发症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师传》篇说:“其病变多发痈疽。”元·刘河间《三消论》说:“夫消渴者,多变聋盲、疮癣、痤痱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痨嗽。”有关消渴病的分类明·戴思恭《证治要决》明确提出上、中、下之分类。《证治准绳·消瘅》对三消的临床非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有关消渴病并发症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师传》50传统观点: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常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阴虚燥热目前较一致的认识是气虚阴虚为本,燥热血瘀为标。

内热伤阴耗气是贯穿糖尿病病程始终的基本病机

病位主要在于肺、脾胃、肾,也可兼及他脏

久病多虚,可见气阴两虚,甚或阴阳俱虚,多脏同虚

久病入络,络脉瘀结,可累及五脏六腑、四体百骸现代医家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传统观点: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现代医家对消渴病51消渴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

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如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故三多之证常可相互并见。消渴病久易发生两种病变:一是阴损及阳,阴阳俱虚。二是病久入络,血脉瘀滞。血瘀是消渴病重要病机,与消渴病并发症密切有关。消渴病虽有在肺、脾胃、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消渴病久易发生52

消渴病久,变证百出:①如阴虚燥热,肺失滋润日久,痨虫侵袭可并发肺痨;②肾阴亏损,肝失濡养,精血不能上承耳目,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③燥热内结,营阴被灼,脉络瘀阻,蕴毒成脓,可发为疮疖痈疽;④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化风动,阴虚燥热,炼液成痰,以及血脉瘀滞,痰瘀阻络,蒙蔽心窍,可发为中风偏瘫;⑤阴损及阳,脾肾阳衰,水湿潴留,泛滥于肌肤,而发为水肿;⑥肾阳虚衰,累及于心,心肾阳虚,血行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消渴病久,变证百出:53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挟瘀型阴阳两虚型阴阳两虚挟瘀型消渴病的辨证论治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辨证规范,我院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型。阴虚燥热型消渴病的辨证论治54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伴随情况脑梗塞、脑出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出血牙周脓肿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症肺结核

肾病,神经源性膀胱便秘、腹泻感染麻木、神经痛坏疽、截肢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和伴随情况脑梗塞、脑出血白内障、视55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兰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56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专家委员会,根据有关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项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举世闻名的I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与慢性并发症实验(DCCT),以及英国2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显示,血糖的良好控制对降低糖尿病某些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非常重要,UKPDS发现,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存在并发症者约占50%,而且在确诊糖尿病前,其病程大约10年左右。因此,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选择最佳诊断标准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某些危险因素的识别以及建立筛选干预和治疗计划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一下新的分类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57

新的分类法是基于糖尿病的病因,因此随着认识的加深,病人可在两种类型变动,如可能由“2型”归入“其它特殊类型”。新分型取消了IDDM(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名词。IDDM和NIDDM可给病人带来是基于治疗而不是基于病因的误解。新的分类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由于很难证实MRDM(营养不良相关性糖尿病)的存在,这一名词已被取消,但在热带国家,特别是亚洲,确实有一种糖尿病发生于营养不良患者,这一类患者常伴有胰腺纤维钙化,但其病因尚不清楚。这一类糖尿病已被归入其它特殊类型中的“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的糖尿病。

新的分类法是基于糖尿病的病因,因此随着认识的58

IGT只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而不是一种糖尿病的类型,新的分类方法已将IGT从糖尿病的临床分类中删除。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类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主要是B细胞的破坏引起的糖尿病。它有两种亚型,第一类有确切的自身免疫性依据,存在有胰岛细胞抗体、抗GAD(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或胰岛素抗体。第二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第一类相似,既比较年轻,有酸中毒倾向,需要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但无自身免疫参与的证据。

IGT只是一种重要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而不是一种糖尿病的类59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LADA)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破坏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经历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所有阶段,而易于和其它类型糖尿病相混淆,目前已经将它归入到1型糖尿病中。

2型糖尿病:其特点是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减少,但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大多数人表现为肥胖,而肥胖本身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

60

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一大类病因明确的糖尿病。WHO报告中有详细的分类表。如MODY(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具有家族史、非肥胖、青少年发病),目前已经发现了6中不同的MODY的致病基因。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新分型与WHO的分型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名词取消代了IDDM和NIDDM;分型考虑到病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更趋向于病因分型);不再把MRDM作为主要类型;不再把IGT作为糖尿病类型。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一大类病因明确的糖尿病。WHO61糖尿病前期的诊断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IFG、IGT分别反映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血糖调节功能受损。1997年ADA:空腹血糖受损(IFG6.1-----6.9);糖耐量受损(2hPG7.8—11.1)2003年11月ADA修订IFG切割点将原来的≥6.1下调到5.6mol/l。糖尿病前期的诊断62

IFG和IGT两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但IFG与基础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肝脏胰岛素抵抗更相关,而IGT与外周组织(脂肪、肌肉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早时相分泌缺陷关系更密切。这意味着以FPG划分的IFG人群和以2hPG划分的IGT人群的血糖增高机制并不完全一致。

6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新的诊断标准将空腹血糖由≥7.8降低到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不变);增加了空腹血糖异常(IFG)。目前有争议的是ADA只采用空腹血糖≥7.0;而WHO认为两者都用。糖尿病的诊断标准:64HBA1C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急性血糖检测不能客观的反映这种状态,而且易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引起结果偏差,导致糖尿病诊断的假阴性(仅用FPG来诊断糖尿病的漏诊率为30%)或假阳性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指标HBA1C是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稳定指标,可以更好的反映长期血糖水平和慢性并发症之间的风险HBA1C≥6.5%作为诊断切点目前已被ADA写入《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中同时HBA1C在5.7%~6.4%的个体被归类为“糖尿病高危人群”HBA1C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急性血糖检测不能客观的65HBA1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优点检测方法标准化,比血糖检测稳定性好,精确度高,实验室变异系数小个体内变异率小,日间差仅为<2%(FPG日间差为12%-15%)不受急性(应激,疾病相关)血糖波动的影响无需空腹或特定时间取血,检测更便捷血中浓度在取血后保持相对稳定(静脉血的血糖浓度随血样留置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至少和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一致HBA1C是目前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HBA1C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优点检测方法标准化,比血糖检测稳定66影响HBA1C的因素血液病患者中出现持续胎儿血红蛋白,血红蛋白S(即镰状红细胞),血红蛋白C.D这些特殊的亚型会干扰HBA1C的检测任何影响红细胞寿命的因素也会导致HBA1C的检测不准确,如溶血性贫血,慢性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量失血或输血全身性疾病如恶性疾病,肝硬化,肾脏疾病等也会导致HBA1C的检测不准确HBA1C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高而升高,随年龄增高的HBA1C变化对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影响HBA1C的因素血液病患者中出现持续胎儿血红蛋白,血红蛋67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68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69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胰外作用可能与下列降糖作用相关①、增加胰岛素刺激的碳水化合物向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内的转运。②、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分子的转位③、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肝糖原合成酶的活化,增加肝糖原合成。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1、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70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2.5mg日2次口服格列吡嗪(美吡达)5mg日3次口服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5mg日1次口服格列奇特(达美康)80mg日2次口服格列喹酮(糖适平)30mg日3次口服格列美脲(亚莫利)2mg日1次口服(万苏平)2mg日1次口服消渴丸(中西药合成)5-10粒,日二次口服(10粒含2.5mg优降糖)目前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71二、双胍类降糖药作用机制:1、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2、增加基础葡萄糖的利用3、降低肝脏葡萄糖产生和输出4、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5、改善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6、减少对肠道葡萄糖的吸收不良反应:可逆性的消化道反应。主要有腹泻(最多见)、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口腔金属味。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