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1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2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3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4页
急危重症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Nursing护理学院外科急救护理教研室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Nursing护理学院讨论Discussion讨论Discussion你眼中的护士?讨论一你眼中的护士?讨论一护理工作是什么?讨论二护理工作是什么?讨论二讨论三急诊护士?讨论三急诊护士?讨论四急救护理的重要地位讨论四急救护理的重要地位突发事件

SARS事件

5.12大地震海啸矿难火灾车祸洪涝灾害突发事件SARS事件火灾

矿难

火灾矿难第一章绪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第一章绪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2.熟悉医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历史、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4.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教学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目的基础研究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现代科学护理专业理论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科学管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目的基础研究挽救病人生命现代科学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科学管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符号象征蓝色:寓意宁静、祥和橄榄枝:代表生命、顽强、

交叉的六条臂:

象征着六大功能:发现、报告、

反应、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

院内救治蛇杖:代表救死扶伤的爱心、能力,医生职业的平实与神圣符号象征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38个护士使士兵死亡率由42%下降2.2%,为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诞生拉开了序幕。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38个护士使士兵死亡20世纪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最早的“监护病房”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透机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真正的ICU,现代仪器集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急危重症国际化、标准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急救室(抢救室)20世纪70年代末,从心脏手术后监护病房到专科ICU、综合CCU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等城市急救中心、急诊科和ICU正式成立中国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单纯的救护车转运

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单纯的救护车转运中国院前急救发展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二阶段独立型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二阶段独立型院前型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三阶段信息通畅、分布合理、覆盖全面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三阶段信息通畅、分布合理、覆盖全面院前急救发展壮大院前急救发展壮大院前急救的发展受到重视院前急救的发展受到重视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救护(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四)灾难救护(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前急救(一)院前急救(一)院前急救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抢救、治疗运送第一目击者院前急救呼救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救护(二)急诊科救护(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ICU技术(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四)灾难救护(四)灾难救护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1、起病急2、病情危重3、变化快4、病因复杂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特点1、综合性强2、业务范围广3、有独立性与专业性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特点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概述(三)急危重症护士的素质要求

专科护士素质要求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一、概述(三)急危重症护士的素质要求专科护士素质要求健康的(四)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1.培养应急、应救能力2.熟悉掌握急救技能3.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4.良好的职业道德5.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6.掌握急诊护理新信息(四)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1.培养应急、应救能力教师授课要求1、预习、听讲、复习2、平时分组,按时递交课后作业3、课时安排4、期末成绩构成5、课堂要求教师授课要求1、预习、听讲、复习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定义:EMSS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内救护定义:EMSS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前急救

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院内急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现场急救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监完整的体系包括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急救车急诊科救治ICU救治和专科“绿色通道”完整的体系包括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4.普及社会急救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1.建立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多数急救专家认为,一个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标准:①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②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③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难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④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多数急救专家认为,一个有

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其共性的环节包括:通讯、运输、急救技术、急救器材装备、急救网络、调度管理等。其中,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急救用品救护车内药械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急救效果。由于车内或急救箱内容积有限,只能放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器械。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全国目前还无法制定救护车内药品器械数量配备标准,因此,只有按各院前急救组织的实际情况配备急救车上的药品器械种类和数量,保证药品器械临时够用即可。急救用品救护车内药械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急救效果。由于车内或急救用品的配备急救包急救盒急救箱救护车第一节概述急救用品的配备急救包急救网络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单位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急救网络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医疗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发达国家美国9分钟。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EMSS功效的重要指标。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

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原则上是每5-10万人配一辆急救车。每辆急救车与医生、护士的配编比例是1:5,驾驶员的配编比例也应该是5名为妥院前急救管理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原则上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要求

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缩小急救半径城区急救半径应5km.市区15min内,条件好的10min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郊区30min以内反应时间第一节概述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要求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

综上所述,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其相应的指标有:急救半径小于等于5千米,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小于等于15分钟,监护型救护车大于3辆,危重病人的治愈率到10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通讯设备完好率100%。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专题(补充)1.时间就是生命2.第一目击者3.生存链4.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需要注意的问题5.心肺复苏术6.气道异物梗塞与海姆立克急救法专题(补充)1.时间就是生命1、“时间就是生命”黄金时间24h36h48h72h灾难死亡时间1、“时间就是生命”黄金时间24h36h48h7“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命令”10分钟为白金时间10分钟为白金时间1小时内抢救为黄金时间1小时内抢救为黄金时间6h内为白银时间6h内为白银时间6h以上称白布单时间(死亡时间)6h以上称白布单时间(死亡时间)救治变得更顺畅更快捷救治变得更顺畅更快捷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2、第一目击者2、第一目击者

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包括现场伤病人身边的人(亲属、同事、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原则现场安全分清轻重缓急争取时间上的主动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原则现场安全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能力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什么都不做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能力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3、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3、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4、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准确地点位置事故原因、紧急程度受伤人数、性别、年龄等联系电话、姓名必要的初步紧急处理4、拨打120急救电话时需要注意的问题5、心肺复苏术5、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2015标准心肺复苏术-2015标准6、气道异物梗塞与海姆立克急救法6、气道异物梗塞与海姆立克急救法THEENDTHEEND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Nursing护理学院外科急救护理教研室急危重症护理学

EmergencyNursing护理学院讨论Discussion讨论Discussion你眼中的护士?讨论一你眼中的护士?讨论一护理工作是什么?讨论二护理工作是什么?讨论二讨论三急诊护士?讨论三急诊护士?讨论四急救护理的重要地位讨论四急救护理的重要地位突发事件

SARS事件

5.12大地震海啸矿难火灾车祸洪涝灾害突发事件SARS事件火灾

矿难

火灾矿难第一章绪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第一章绪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2.熟悉医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历史、急重症护理学的范畴4.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教学目标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定义: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学定义:是一门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目的基础研究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现代科学护理专业理论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科学管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目的基础研究挽救病人生命现代科学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科学管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符号象征蓝色:寓意宁静、祥和橄榄枝:代表生命、顽强、

交叉的六条臂:

象征着六大功能:发现、报告、

反应、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

院内救治蛇杖:代表救死扶伤的爱心、能力,医生职业的平实与神圣符号象征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38个护士使士兵死亡率由42%下降2.2%,为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诞生拉开了序幕。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带领38个护士使士兵死亡20世纪50年代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铁肺”----最早的“监护病房”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透机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后期真正的ICU,现代仪器集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急危重症国际化、标准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急救室(抢救室)20世纪70年代末,从心脏手术后监护病房到专科ICU、综合CCU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等城市急救中心、急诊科和ICU正式成立中国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单纯的救护车转运

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一阶段单纯的救护车转运中国院前急救发展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二阶段独立型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二阶段独立型院前型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三阶段信息通畅、分布合理、覆盖全面中国院前急救发展的第三阶段信息通畅、分布合理、覆盖全面院前急救发展壮大院前急救发展壮大院前急救的发展受到重视院前急救的发展受到重视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救护(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四)灾难救护(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一)院前急救(一)院前急救(一)院前急救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抢救、治疗运送第一目击者院前急救呼救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救护(二)急诊科救护(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ICU技术(三)重症监护病房救护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治疗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四)灾难救护(四)灾难救护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五)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1、起病急2、病情危重3、变化快4、病因复杂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急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特点1、综合性强2、业务范围广3、有独立性与专业性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特点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概述(三)急危重症护士的素质要求

专科护士素质要求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

熟悉常用急救技术

一、概述(三)急危重症护士的素质要求专科护士素质要求健康的(四)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1.培养应急、应救能力2.熟悉掌握急救技能3.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4.良好的职业道德5.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6.掌握急诊护理新信息(四)如何学习急危重症护理学1.培养应急、应救能力教师授课要求1、预习、听讲、复习2、平时分组,按时递交课后作业3、课时安排4、期末成绩构成5、课堂要求教师授课要求1、预习、听讲、复习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第二节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定义:EMSS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内救护定义:EMSS是综合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现场急救途中救护院前急救

急诊科救护重症监护室救护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院内急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现场急救院前急救急诊科重症监完整的体系包括通讯指挥系统现场救护急救车急诊科救治ICU救治和专科“绿色通道”完整的体系包括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1.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2.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4.普及社会急救3.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6.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1.建立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多数急救专家认为,一个有效的院前急救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标准:①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②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医疗救护;③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难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④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多数急救专家认为,一个有

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其共性的环节包括:通讯、运输、急救技术、急救器材装备、急救网络、调度管理等。其中,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急救用品救护车内药械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急救效果。由于车内或急救箱内容积有限,只能放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器械。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全国目前还无法制定救护车内药品器械数量配备标准,因此,只有按各院前急救组织的实际情况配备急救车上的药品器械种类和数量,保证药品器械临时够用即可。急救用品救护车内药械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急救效果。由于车内或急救用品的配备急救包急救盒急救箱救护车第一节概述急救用品的配备急救包急救网络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医疗设备、急救药品和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成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单位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急救网络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运输工具、急救医疗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发达国家美国9分钟。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EMSS功效的重要指标。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

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原则上是每5-10万人配一辆急救车。每辆急救车与医生、护士的配编比例是1:5,驾驶员的配编比例也应该是5名为妥院前急救管理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区域人口与急救车辆比例:原则上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要求

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缩小急救半径城区急救半径应5km.市区15min内,条件好的10min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郊区30min以内反应时间第一节概述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的要求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

综上所述,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