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目录TOC\o"1-3"\n\h\z\u1工程概况与现状管线1.1工程概况1.2现状管线2管线保护组织机构及保护责任2.1管线保护目标2.2管线保护责任制2.3管线保护组织机构3管线迁改规划及迁改进程3.1管线迁改规划3.2管线迁改进程4总体施工部署、管线保护措施与方法4.1总体施工部署及对管线的影响4.1.1钻孔灌注桩施工4.1.2下穿隧道南北两侧的雨污排沟槽施工4.1.3下穿隧道土方开挖施工4.1.4楚天府地下人行通道施工4.2管线保护管理措施4.2.1施工准备阶段采取的措施4.2.2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4.3管线保护施工方法5施工期间的管线维护与检查措施5.1管线维护5.2监控量测6管线保护应急预案1工程概况与现状管线1.1工程概况1.2现状管线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地管线调查,本项目设计道路下方埋设多达10~12排市政管线,是城市重要的管线廊道,现状管线主要有电信、雨水、污水、电缆、军缆及给水、燃气管线,其中主要包括有一排d1200mm~BH=4.2m×2.0m雨水主管涵、一排d500mm~d800mm污水重力流管和一排DN500mm污水压力管,另外道路下方还埋设有两排给水管、五排通信管线、一排燃气管以及两排架空电力杆线等管线。地下现状管线纵横交错,布置复杂。施工中过程中如何进行地下管线保护,避免施工对周边管线造成破坏、影响管线的正常使用,是我们施工中的重要课题。现况道路与现状管线见下图。2管线保护组织机构及保护责任2.1管线保护目标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应无地下管线责任事故。2.2管线保护责任制为了切实做好地下管线保护工作,强化“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本工程实行地下管线保护责任制,项目经理为本工程的地下管线保护责任人。2.3管线保护组织机构本工程施工期间,我项目部将派专人进行管线迁改的配合以及管线的保护,制定管线保护责任制,成立管线安全控制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管线安全控制小组组员与管线权属单位人员保持密切联系,负责提供管线基本情况和技术信息资料,对现场的各类管线进行定位标识,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管线保护技术交底,并落实和实施管线保护方案的内容,保证管线安全。地下管线的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工作。如何保证正在使用的各种管线在施工中不受影响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同时还需要保证工程质量并满足工程进度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业主进行监督指导,同时也需要各管线所属单位的鼎力配合,我单位也将大力配合管线迁改单位进行管线迁改施工,保证整个后续工程管线的安全。3管线迁改规划及迁改进程3.1管线迁改规划管线迁改规划详见附图。其中部分地段考虑到二期交通疏解(原道路北侧绿化带及人行道等设置临时双车道)、隧道施工对管线的影响、水务管理房结构尺寸的变化以及隧道泵房位置的迁改等因素,对部分管线迁改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3.2管线迁改进程1)原道路南侧与北侧的10kV电力杆线目前已全部迁改完毕,所有电力线均移至北侧规划红线以外架空;2)道路南侧原埋入地下的电信及公共信息管线按规划迁改方案已全部沿规划红线进行了埋设,原架设于电力线杆上的公共信息管网正架空于南侧红线以外;3)道路北侧埋设有电信、电缆、公共信息、自来水、燃气等管线。目前附近电信、电缆已迁改埋入武大校园以内,其余地段电信、电缆随同军缆、公共信息等管线迁改于道路北侧规划红线外架空;4)目前仅自来水及燃气管线未进行迁改工作。从设计提供现状管线图纸分析,目前仅道路北侧K0+35~K0+320等局部地段的给水管网对雨污排管涵施工影响较大外,其余地段给水及燃气管线对雨污排管涵施工影响较小。只是目前已迁改管线尚未运行,大部分地段雨污排管涵仍不具备施工条件。4总体施工部署、管线保护措施与方法4.1总体施工部署及对管线的影响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下穿隧道、人行天桥、地下人行通道。其中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有影响的主要有:1)下穿隧道南北两侧的雨污排沟槽施工、土方开挖及钻孔灌注桩(支护桩、抗浮桩、立柱桩)施工;2)人行天桥钻孔灌注桩(工程桩)施工;3)地下人行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4.1.1钻孔灌注桩施工1)下穿隧道支护桩下穿隧道支护桩采用旋挖桩,处于隧道结构边线外侧,桩径φ800mm,桩长8-18m,间距1.1m。支护桩施工时,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现场实地探槽及管线探槽仪探测,选取确定对现状管线无影响的地段,再进行钻孔成桩;然后待管线迁改工作完成后再施工其余地段支护桩。目前下穿隧道支护桩可施工且不影响现状管线地段见下表。表4.1.1地段可施工里程可施工长度(米)地段可施工里程可施工长度(米)北侧34036828南侧1792658641644024330385554835881053884839560781520849352027合计365合计2632)下穿通道抗浮桩与立柱桩下穿通道抗浮桩与立柱桩采用旋挖桩,处于隧道结构内部,桩径φ800mm,桩长8m,间距5m。抗浮桩与立柱桩待所有管线迁改工作(包括雨污排)完成、并进行正式运行后进行钻孔成桩。3)人行天桥工程桩工程桩采用旋挖桩,桩径φ1000-1200mm,桩长12-23m。所有工程桩待所有管线迁改工作完成、并进行正式运行后进行钻孔成桩。人行天桥地段仅进行检查井抬升及雨水口改造施工,无雨污排管涵改造工作。4.1.2下穿隧道南北两侧的雨污排沟槽施工雨污排沟槽施工时,首先根据设计图纸、现场实地探槽及管线探槽仪探测,选取确定对现状管线无影响的地段,再进行沟槽施工;其余地段待管线迁改工作完成后再施工。目前雨污排沟槽可施工且不影响现状管线地段见下表。表4.1.2-1雨污排沟槽可施工地段地段可施工里程可施工长度(米)北侧雨水污水雨水污水3516745163132118487680484680193196南侧384490386487106101合计4314154.1.3下穿隧道土方开挖施工下穿隧道土方开挖待所有管线迁改工作(包括雨污排)完成、并进行正式运行后进行钻孔成桩。在下穿隧道土方开挖施工期间,须对燃气管及自来水管横穿隧道地段的管线进行悬吊保护,具体保护措施见后详述。4.1.4地下人行通道施工地下人行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须待所有管线迁改工作完成、并进行正式运行后方能进行。此地段仅进行检查井抬升及雨水口改造施工,无雨污排管涵改造工作。4.2管线保护管理措施管线保护对象主要是指已进行迁改后的管线,以及正在进行迁改但仍在运行的原地下管线。4.2.1施工准备阶段采取的措施1)工程实施前,向有关单位提出监护申请,办妥相关管线保护的手续,签订保护协议。建设单位组织相关管线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管线综合调度交底会。管线责任单位将管线的性质、走向、埋深、管径以及管线的变化情况尽量向施工单位交底清楚。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要从现状管线保护角度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从方案上保证管线安全。2)落实保护地下管线的组织措施,管线单位委派管线保护专职人员协助本工程地下管线的监督保护工程,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与各施工队及各班组的兼职管线保护人,建立健全的地下管线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作业队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挑选技术水平过硬的机械操作人员,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奖惩措施,责任落实到人。3)现场进行地下管线详细调查,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⑴挖探坑:这是长期以来市政施工企业探明地下管线的主要方法,探坑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应采用铁锨薄层轻挖,不宜使用羊镐、钢钎等尖锐工具。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探坑的间距,通过两处以上探坑暴露的管线情况来推断该种管线的大致走向和埋深等信息。⑵采用管线探测仪探测:采用英国雷迪公司(Radiodetdction)生产的RD8000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探测,该仪器可有效的探测电力、电信、燃气、供热、供水、排水和有线电视等各类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和埋设深度等数据,在钻孔灌注桩、雨污排沟槽及地下人行通道开挖前进行全面探测,与现有管线图纸资料对照复核,以获得地下管线的准确信息。⑶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监护人员进行交流,请他们介绍一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工程的安全、进度十分有利。⑷根据经验,仔细观察,合理判断分支管线的埋设位置和种类。重点观察部位:路口处四周集中穿路管线,沿线单位处支管接入情况,一般从检查井盖位置可以看出管线的大致走向;电线杆引下线、配电柜至附近电力检查井之间应小心地下敷设的电力电缆。4)绘制管线分布图。对调查出的各种地下管线与已迁改完成的管线竣工图叠加绘制在同一张平面分布图上,注明每种管线的埋设方式,张贴在办公室显要位置,组织施工管理人员交底学习,随时提醒相关人员注意管线安全。5)做好必要的警示标志。对于埋设较浅,受到重压会有危险的管线,应采用设置警戒线的方式禁止一切重型机械通过,同时提示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注意保护地下管线安全。4.2.2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1)机械开挖沟槽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管道位置采用人工薄层轻挖,管道暴露后应采取临时保护和加固措施,随时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对开槽中发现的没有标明的地下管线,或虽有竣工资料,但管线的位置、走向与实际不符合时,要及时会同有关单位召开专门的会议,制定专门的保护方案。3)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小心操作,挖掘动作不宜太大,防止盲目施工,施工机械行进路线应避开已查明的地下管道位置。4)常见的供水、电缆、燃气管道等遇到障碍物时,为了避让障碍会突然抬高,或者走向突左突右、很不规则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依据某探坑处发现的管线位置、高程而想当然地认为全线如此。5)开挖作业时根据土层的变化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来推测管线位置,根据经验:土壤突然变湿或局部翻浆应考虑可能因附近供水管道渗漏引起的;土层显示为原状土则比较安全,若显示为回填土或采用其它材料回填而成则应小心地下管线。6)对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设置若干沉降观测点,工程实施中,定期观测管线的沉降情况,及时向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管理单位提供观测点布置图与沉降观测资料。7)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应严格按照本方案制订的应急预案处理。4.3管线保护施工方法根据前述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下管线影响的主要施工内容:钻孔灌注桩、雨污排沟槽施工、下穿隧道土方开挖及地下人行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等,以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叙述管线保护施工方法。1)对于钻孔灌注桩(1)首先采用前述挖探坑法结合地下管线探测仪进行检测,确定钻孔范围内无地下管线或无须保护的管线,再决定直接施钻或挖除管线施钻成桩;(2)桩基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打桩顺序,临近管线的桩先打,退着远离管线的方向打桩,以减少对管线的挤压。2)对于雨污排沟槽施工(1)对于管线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桩基础或基坑的情况,沟槽开挖时采用隔离法施工。通过钢板桩等形成与管线间的隔离体,限制地下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挤压或振动管线,钢板桩拔除时及时用砂充填空隙并振捣密实,尽量缩短管线受影响区的施工时间;对于管线埋深不大的情况,可采用隔离槽的方法,隔离槽可挖在施工部位与管线之间,隔离槽一定要挖深至管线底部以下,才能起到隔断挤压力和震动力的作用。(2)沟槽开挖时可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施工完一段后再进行另一段,或分段间隔施工。使管线临近沟槽侧土压力局部渐次减小。3)对于地下人行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施工时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而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从而对附近地下管线产生拉裂破坏,施工时可以采用注浆加固土体的办法。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井壁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浆充填加固。4)对于下穿隧道土方开挖施工由于在里程K0+205附近有D820给水管及D300燃气管横穿隧道,以及在K0+561附近有D219给水管横穿隧道,隧道土方开挖施工时对这两处管线的保护是本工程管线保护的重点。通过分析研究与计算,决定采取悬吊法进行管线保护。(1)对于K0+205附近横穿隧道的D820给水管及D300燃气管管线横穿隧道平面图见图4.3-1。图4.3-1K0+205处管线横穿隧道平面图考虑到该处管线管径大、荷载大,采用双排单层贝雷架进行悬吊,一方面悬吊了管线,另一方面保证了行人的通行。悬吊方案见图4.3-2。图4.3-2K0+205处给水管与燃气管悬吊剖面示意图中悬吊效果示意图见图4.3-3。图4.3-3悬吊效果示意图施工工艺流程为:核对图纸围护桩与管线坐标→施工支护桩与冠梁→施工悬吊梁基础→拼装悬吊梁→放置托架槽钢并安装钢丝吊索→土方开挖和绷紧吊索→悬吊施工完工。(2)对于K0+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职培训课件
- 广水适应性考试数学试卷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2025届物理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课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钳工工具培训课件
- 中式烹饪培训课件下载
- 北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 教育心理学在提高职场沟通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 养老护理员工作内容
- 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与教育心理学的融合
- 2023主题教育应知应会100题(附答案)
- 2023年度黑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英语》典型题汇编及答案
- 深基坑工程培训课件
- 油漆工进场安全教育试题
- 2022年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软件工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 Q-SY 10342-2019 终端计算机安全管理规范
- 2019高中物理人教版(通用版)讲义2-2-3牛顿第二定律
- 2023年辽宁大连国际机场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10KV-35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与验收规范
- 3、二调地类分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