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11次_第1页
人体生理学第11次_第2页
人体生理学第11次_第3页
人体生理学第11次_第4页
人体生理学第11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内分泌Endocrine兴奋剂丑闻2000年,琼斯以五枚奥运奖牌为荣

2007年,这五枚奖牌终让女飞人崩溃

兴奋剂在英语中称"Dope",原义为"供赛马使用的一种鸦片麻醉混合剂"。由于运动员为提高成绩而最早服用的药物大多属于兴奋剂药物--刺激剂类,所以尽管后来被禁用的其他类型药物并不都具有兴奋性(如利尿剂),甚至有的还具有抑制性(如b-阻断剂),国际上对禁用药物仍习惯沿用兴奋剂的称谓。因此,如今通常所说的兴奋剂不再是单指那些起兴奋作用的药物,而实际上是对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1968年反兴奋剂运动刚开始时,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物为四大类,随后逐渐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七大类。虽然在分类时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按照这些物质的药理作用来分类的。一、刺激剂1、精神刺激药:苯丙胺等2、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3、咖啡因类:此类又称为黄嘌呤类。4、杂类中枢神经刺激物质:如胺苯唑、戌四唑、尼可刹米和士的宁等。刺激剂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因为只有这一类兴奋剂对神经肌肉的药理作用才是真正的“兴奋作用”。二、麻醉止痛剂这类药物按药理学特点和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1.哌替啶类:杜冷丁、安诺丁、和美散痛,以及它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性化学基团是哌替啶2.阿片生物碱类:包括吗啡、海洛因,以及他们的盐类和衍生物,化学核心基团是从阿片中提取出来的吗啡生物碱。三、合成类固醇类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合成类固醇,其衍生物和商品剂型品种特别繁多,多数为雄性激素的衍生物。这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国际奥委会只是禁用了一些主要品种,但其禁用谱一直在不断扩大。四、利尿剂此类药物的临床效应是通过影响肾脏的尿液生成过程,来增加尿量排出,从而缓解或消除水肿等症状。目的:1.通过快速排除体内水分,减轻体重。2.增加尿量,来尽快减少体液和排泄物中其他兴奋剂代谢产物,以此来造成药检的假阴性结果。3.加速其他兴奋剂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排泄过程,从而缓解某些副作用。五、β-阻断剂以抑制性为主,在体育运动中运用比较少,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有心得安、心得平、心得宁、心得舒和心得静等。这类药物是1988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新增加的禁用兴奋剂。六、内源性肽类激素内源性肽类激素肽类激素1.人体生长激素(hGH)2.胰岛素3.红细胞生成素(EPO)4.促性腺素七、血液兴奋剂又称为血液红细胞回输技术,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原来是用异体同型输血,来达到短期内增加血红细胞数量,从而达到增强血液载氧能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血液回输术。有报道说,血液回输引起的红细胞数量等血液指标的升高可延续3个月。使用兴奋剂的主要危害如下:一、生理危害1.出现严重的性格变化2.产生药物依赖性3.导致细胞和器官功能异常4.产生过敏反应,损害免疫力——引起各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许多有害作用只是在数年之后才表现出来,而且即使是医生也分辨不出哪些运动员正处于危险期,哪些暂时还不会出问题。使用兴奋剂,将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极大的危害,使服用者心力衰竭、激动狂躁,成年女性男性化,男子过早秃顶,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患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损害人的身心健康。长期应用常导致人格改变,如冲动、攻击、易激惹和猜疑,也可导致妄想性精神病。长期或大量使用后停用,可产生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抑郁心境、疲劳、睡眠障碍和梦多。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细胞分布部位比较集中形成内分泌腺比较分散兼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细胞{内分泌系统:

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系统。作用:

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激素调控繁殖过程维持稳态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二、激素的生理作用二、什么是激素?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1.远距分泌

—激素经血液循环转运方式。2.旁分泌

—经组织间液直接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的方式。3.自分泌

—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细胞的方式。4.神经分泌

—经神经纤维轴浆运输方式至其连接组织。三、激素传递方式三、激素的分类:含氮激素类固醇(甾体)激素肽类和蛋白质激素胺类激素(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四、激素的一般特性1.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ABH(+)(–)2.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H受体+生理效应

细胞膜(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

胞浆(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

生长素甲状腺激素全身组织细胞3.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在血中浓度的数量级:纳摩尔(nmol/L)10–9皮摩尔(pmol/L)10–12甲状腺激素(1mg)

机体产热量(4200,000J)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0.1μg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μg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40μg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血糖生长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允许作用(permissiveaction):

激素本身不能引起某个生理效应,但它的存在却是其它激素产生这一生理效应的必需条件。儿茶酚胺

心肌血管平滑肌收缩糖皮质激素五、激素作用的机制

mechanismsofhormonalaction(一)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二信使学说第二信使:cAMP、cGMP、三磷酸肌醇、二酰甘油、Ca2+等(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胞浆受体激素受体复合物+细胞核受体激素-核受体复合物调控DNA转录生成新mRNA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第二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endocrinefunctionsofhypothalamus“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

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垂体在结构和机能上有密切联系,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是指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元。由于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都能分泌肽类激素或神经肽,故统称为肽能神经元。下丘脑与垂体的内分泌下丘脑

(Hypothalamus)下丘脑位于丘脑的下方,第三脑室的两侧,是间脑的一部分。罗杰•吉利明(RogerGuillemin)安德鲁•沙利(AndrewSchally)“摘取下丘脑皇冠上明珠的一对竞赛冤家”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女核医学物理学家罗莎林•雅劳(RosalynYalow),发明了测定肽激素的放射免疫法。下丘脑调节肽名称化学本质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3肽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10肽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41肽下丘脑调节肽名称化学本质4.1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44肽

4.2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IH)14肽5.1催乳素释放因子(PRF)肽

5.2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多巴胺?6.1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MRF)肽

6.2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MIF)肽下丘脑肽能神经元HRP腺垂体(+)(–)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是一个整体。神经垂体仅仅是贮存和释放下丘脑所分泌的激素的地方。腺垂体本身是独立的内分泌腺体,可以分泌激素,但受下丘脑所分泌的调节性多肽的控制和影响。

第三节脑垂体

hypophysis,pituitary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黑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卵胞刺激激素一、腺垂体7种激素生长素细胞

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

促黑素细胞激素(melanophorestimulatinghormone,MSH)促性腺激素细胞

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

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催乳素细胞

催乳素(prolactin,PRL)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TSHACTHFSHLH生长素(GH)促黑素细胞激素(MSH)催乳素(PRL)个体生长黑素细胞活动乳腺发育与泌乳(一)生长素(growthhormone,GH)191个氨基酸人生长素(humangrowthhormone,hGH)1.生长素的作用:

促进物质代谢与生长发育,对机体各个器官与各种组织均有影响(骨骼、肌肉、内脏器官)。躯体刺激素(somatotropin)促进生长GH靶细胞生长素介质somatomed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软骨生长

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合成。促进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分解减少糖的利用促进脂肪氧化分解血糖有利于机体生长和修复2.生长素分泌的调节IGF-Ⅰ(+)(–)GHRH下丘脑腺垂体GHGHRIH(+)(–)(–)(–)

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不同时相有关。觉醒状态慢波睡眠异相睡眠生长激素分泌慢波睡眠促进机体生长、体力恢复。深睡血中糖氨基酸脂肪酸GH运动甲状腺激素雌激素睾酮GH人幼年时期缺乏GH侏儒症人幼年时期GH过多巨人症人成年后GH过多肢端肥大症侏儒症巨人症侏儒症正常人

肢端肥大症正常肢端手足粗大鼻大唇厚下颌突出(二)催乳素(prolactin,PRL)1.对乳腺的作用PRL引起并维持泌乳。妊娠期: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抑制PRL的泌乳作用乳腺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哺乳期:血中雌激素孕激素PRL开始并维持泌乳2.对性腺的作用PRL与LH配合黄体形成PRF下丘脑腺垂体PRLPIF(+)(–)婴儿吸吮乳头脊髓传入神经●催乳素(Prolactin,PRL)

A.对乳腺和泌乳的作用:促乳腺生长与发育,维持泌乳。B.对卵巢的作用:促进黄体细胞生长和分泌孕激素。临床上,高PRL血症者,最初是黄体期缩短,随后不排卵、月经稀少,最后闭经。C.对睾丸功能的影响:使睾酮合成增加。慢性高PRL血症可发生阳痿和男性不育。D、参与渗透压的调节:PRL可调节羊水量和渗透压。E、参与免疫反应:在人的B和T淋巴细胞上有PRL受体。F、参与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血中PRL水平升高,常与ACTH和GH的增加同时出现。可见,PRL可能是应激反应时腺垂体分泌的三大激素之一。(三)促黑激素(melanophorestimulatinghormone,MSH)二、神经垂体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VP)抗利尿激素(ADH)催产素(oxytocin,OXT)

1、升压素(ADH):视上核产生。作用:抗利尿,升压。2、催产素(OXT):室旁核产生。作用:促进排乳;收缩子宫(无力分娩)、止血(娩后)神经垂体产生的激素及作用垂体分泌那几种激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黑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卵胞刺激激素第三节甲状腺acdb一、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四碘甲腺原氨酸

(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

(T3)酪氨酸的碘化物(一)合成主要原料甲状腺球蛋白:腺泡细胞内合成储存于腺泡腔内碘(I–):从血浆中摄取1.碘的摄取继发性主动转运过程“碘泵”2.碘的活化(微绒毛与腺泡腔交界处)I–过氧化酶I2(活化碘)

硫氧嘧啶硫脲类药物(–)TSH(+)3.酪氨酸的碘化和缩合I+TG酪氨酸残基一碘酪氨酸(MIT)二碘酪氨(DIT)MIT+DITT3DITDIT+T4→甲状腺激素 (T3、T4)→降钙素(二)H化学本质1、甲状腺激素(T4):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1915年分离命名,1926年确定结构。2、甲状腺激素(T3):T3为3,5,3′三碘甲腺原氨酸,1951年发现甲状腺激素是酪氨酸的碘衍生物,包括,T4与T3比较:

T4

T3

含量

多,95%少、5% 活性 弱(1) 强(5) T1/2

慢,6~7天 快,1~2天存在形式 结合为主 游离为主

(二)贮存、释放与代谢1.贮存(storage)

合成的TH以TG形式储存于甲状腺滤泡腔内。2.释放(release)TSH刺激后,TG从滤泡腔中转运到滤泡细胞内,在蛋白水解酶的催化下,释放T3和T4。3.代谢(metabolism)

正常情况下,40%的T4经脱碘生成T3,其中约40%生成rT3。20%在肝降解,形成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的代谢产物,经胆汁排入小肠,随粪排出。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biologicaleffectofthyroidhormone(一)对代谢的影响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心、肝、肾、骨骼肌Na+-K+-ATP酶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