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_第1页
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_第2页
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_第3页
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_第4页
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一节概述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一节概述1仅截止到1974年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主要是天然黄酮类,也有少部分为合成品,其中苷元902个,苷722个),并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见。至于双黄酮类多局限分布于裸子植物,尤其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至1993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4000个。仅截止到1974年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2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3

生物合成研究表明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B环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研究表明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B环来自4二、结构分类和结构类别间的生物合成关系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下:二、结构分类和结构类别间的生物合成关系5(一)黄酮类黄酮类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3位无含氧取代的一类化合物。天然黄酮A环的5,7位几乎同时带有羟基,而B环常在4’位有羟基或甲氧基,3’位有时也有羟基或甲氧基。黄酮类(flavones)

(一)黄酮类黄酮类(flavones)6常见的黄酮及其苷类有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等。芹菜素木犀草素常见的黄酮及其苷类有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等。芹菜素木犀草7黄芩苷黄芩苷8(二)黄酮醇类黄酮醇类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黄酮醇(flavonol)

(二)黄酮醇类黄酮醇(flavonol)9常见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有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芦丁等。山柰酚杨梅素常见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有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芦丁等。山柰酚10槲皮素R=H芦丁R=芸香糖槲皮素R=H11(三)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类结构可看作是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三)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12如橙皮中的橙皮素和橙皮苷;甘草中的甘草素和甘草苷。橙皮素R=H橙皮苷R=芸香糖甘草素R=H甘草苷R=glc如橙皮中的橙皮素和橙皮苷;甘草中的甘草素和甘草苷。橙皮素R13(四)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是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黄酮类化合物,而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同一植物中。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四)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14如满山红叶中的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共存,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和桑色素共存。二氢槲皮素二氢桑色素如满山红叶中的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共存,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和桑15黄柏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黄柏素-7-O-葡萄糖苷也属于二氢黄酮醇类。黄柏素-7-O-葡萄糖苷黄柏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黄柏素-7-O-葡萄糖苷也属于二氢黄酮16(五)异黄酮类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异黄酮类(Isoflavanone)(五)异黄酮类异黄酮类(Isoflavanone)17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有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葛根素和葛根素木糖苷均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素R1=R2=R3=H大豆苷R1=R3=HR2=glc葛根素R2=R3=HR1=glc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R1=HR2=R3=glc葛根素木糖苷R1=glcR2=xylR3=H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有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18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19(六)二氢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具有异黄酮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核。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anones)(六)二氢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anones20紫檀素R=CH3三叶豆紫檀苷R=glc高丽槐素R=H鱼藤酮如中药广豆根当中含有的紫檀素、三叶豆紫檀苷、高丽槐素具有抗癌活性,苷的活性强于苷元。毛鱼藤中所含有的鱼藤酮也属于二氢异黄酮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杀虫和毒鱼作用。它们都属于二氢异黄酮类的衍生物。紫檀素R=CH3鱼藤酮如中药广豆根当中含有21(七)查耳酮结构特点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查耳酮类(Chalcones)(七)查耳酮查耳酮类(Chalcones)22在酸的作用下,查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2’-羟基查耳酮二氢黄酮在酸的作用下,查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23如红花的花中含有的红花苷红花苷如红花的花中含有的红花苷红花苷24(八)二氢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为查耳酮αβ双键氢化而成。

二氢查耳酮类(Dihydrochalcones)(八)二氢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Dihydrochalco25二氢查耳酮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梨根苷。梨根苷二氢查耳酮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26(九)橙酮类(噢口弄类)结构特点为C环为含氧五元环。母核碳原子的编号也与其他黄酮类不同。橙酮类(九)橙酮类(噢口弄类)橙酮类27此类化合物较少见,主要存在于玄参科、菊科、苦苣苔科以及单子叶植物沙草科中,如在黄花波斯菊花中含有的硫磺菊素属于此类。硫磺菊素此类化合物较少见,主要存在于玄参科、菊科、苦苣苔科以及单子叶28(十)花色素类结构特点是基本母核的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金羊)盐形式存在。

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十)花色素类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29花色素在中药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花色素是使植物的花、果、叶、茎等呈现蓝、紫、红等颜色的色素,如矢车菊苷元、飞燕草苷元和天竺葵苷元以及它们所组成的苷最为常见。矢车菊苷元R1=OHR2=H飞燕草苷元R1=R2=OH天竺葵苷元R1=R2=H花色素在中药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花色素是使植物的花、果、叶、30(十一)黄烷醇类根据C环上的3,4位存在羟基的情况分为黄烷-3-醇和黄烷-3,4-二醇。1.黄烷-3-醇类,又称儿茶素类黄烷三醇类(Flavan-3-ols)(十一)黄烷醇类黄烷三醇类(Flavan-3-ols)31主要存在于含鞣质的木本植物中。如儿茶素为中药儿茶中的主要成分,有四个光学异构体,但在植物中主要有异构体两个,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主要存在于含鞣质的木本植物中。如儿茶素为中药儿茶中的主要成分322.黄烷-3,4-二醇类又称为无色花色素类,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2.黄烷-3,4-二醇类黄烷-3,4-二醇类(Flavan-33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很广,在含鞣质的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中更为多见,如:无色矢车菊素。无色矢车菊素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很广,在含鞣质的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中34(十二)双苯吡酮类又称为苯骈色原酮,母核由苯环和色原酮的2,3位骈合而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十二)双苯吡酮类35常分布在龙胆科、藤黄科、百合科植物当中,如:存在于石苇、芒果叶和知母叶中具有止咳去痰作用的异芒果素。异芒果素常分布在龙胆科、藤黄科、百合科植物当中,如:存在于石苇、芒果36(十三)高异黄酮基本母核为3-苄基色原酮高异黄酮类(Homoisoflavones)(十三)高异黄酮高异黄酮类(Homoisoflavone37(十四)其他黄酮类包括双黄酮类,黄酮木脂体类,生物碱型黄酮等。银杏素(十四)其他黄酮类银杏素38榕碱水飞蓟素榕碱水飞蓟素39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和糖形成苷而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和糖形成苷而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40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单糖、双糖类、三糖类和酰化糖类。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单糖、双糖类、三糖类和酰化糖类。41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42三糖类:龙胆三糖(glc1→6glc1→2fru)、槐三糖(glc1→2glc1→2glc)等。酰化糖类: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caffeoylglucose)等。三糖类:43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7-,3’-,4‘-单糖苷,或3,7-,3,4’-及7,4’-双糖链苷等。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44除氧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C-键苷,如:葛根黄素木糖苷。和葛根素共同构成了中药葛根扩张冠状动脉的有效成分。葛根黄素木糖苷除氧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C-键苷,如:葛根黄素木45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查耳酮,再经过查耳酮异构化酶的作用形成二氢黄酮。其它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数是经过二氢黄酮的各种酶的作用下生物合成而得到的。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46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47芦丁是从我国独有的国槐的花蕾中提取的植物药,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透性和脆性的作用,是心脑血管保护药,是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制剂的主要成分,国外还大量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的生产当中。芦丁48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儿茶素(Catergen)也具有抗肝脏毒作用,可治疗脂肪肝及因半乳糖胺或四氯化碳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2.抗肝脏毒作用2.抗肝脏毒作用493.抗炎芦丁及其衍生物羟乙基芦丁、二氢槲皮素等具抗炎作用。4.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如木樨草素、黄芩苷、黄芩素。

3.抗炎505.解痉作用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5.解痉作用516.雌性激素样作用大豆素(daidzein)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能是因为它们与己烯雌酚结构类似。6.雌性激素样作用52

8.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提供氢离子,故有显著的抗氧特点。另外还有降血脂、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抗突变等作用。7.泻下作用如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8.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7.泻下作用53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54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551、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甙类)为无定形粉末。2、旋光性甙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具有手性碳,具旋光性,其余黄酮类无旋光性。甙类结构中含糖的部分结构,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1、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甙类)为无定形563、颜色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延长,因而呈现出颜色。黄酮、黄酮醇及其甙类多显灰黄~黄色,查耳酮为黄~橙黄色,异黄酮类显微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

在上述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尤其在7-倍及4’-位引入—OH及—OCH3等供电基后,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但在其它位置引入—OH、—OCH3等供电基影响较小。花色甙及其甙元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显红色(pH<7)、紫色(pH8.5)、蓝色(pH>8.5)等颜色。3、颜色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574、溶解度:一般来说,游离甙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花色甙元(花青素)类以离子形式存在,水溶度较大。黄酮类甙元分子中羟基数越多,水中的溶解度越大。黄酮甙类,水溶性比相应甙元为大;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4、溶解度:585、酸碱性:酸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7-或4’-OH>一般酚OH>5-OH。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碱性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γ-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佯)盐,但生成的(金羊)盐不稳定,加水可分解。5、酸碱性:596、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2)四氢硼钠(钾)反应: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产生红~紫色。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3)铝盐:生成的络合物多为黄色(λ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于定性及定量分析。常用试剂为1%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6、显色反应604)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碱式醋酸铅反应能力更强,可生成黄~红色沉淀。5)锆盐:多用2%二氯氧化锆(ZrOCl2)甲醇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4)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碱式醋酸铅反应能616)镁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可显天蓝色荧光,若具有C5-OH,色泽更为明显。而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橙黄~褐色。7)氯化锶(SrCl2):在氨性甲醇溶液中,可与分子中具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8)三氯化铁反应: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游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可产生正反应,呈现颜色;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颜色更明显。6)镁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醋酸镁的甲醇溶液,加热可显629)硼酸显色反应: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5-羟基黄酮及2-羟基查耳酮可与硼酸反应,呈亮黄色。10)碱性试剂显色反应: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观察样品用氨蒸气和其他碱性试剂处理后的色变深的情况。当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基取代时,在碱液中很快氧化,最后生成绿棕色沉淀。9)硼酸显色反应: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5-羟基黄酮及63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一节概述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生理活性多种多样,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研究进展很快。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一节概述64仅截止到1974年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1674个(主要是天然黄酮类,也有少部分为合成品,其中苷元902个,苷722个),并以黄酮醇类最为常见,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次为黄酮类,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余则较少见。至于双黄酮类多局限分布于裸子植物,尤其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至1993年,黄酮类化合物总数已达到4000个。仅截止到1974年为止,国内外已发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共65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66

生物合成研究表明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B环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研究表明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B环来自67二、结构分类和结构类别间的生物合成关系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如下:二、结构分类和结构类别间的生物合成关系68(一)黄酮类黄酮类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3位无含氧取代的一类化合物。天然黄酮A环的5,7位几乎同时带有羟基,而B环常在4’位有羟基或甲氧基,3’位有时也有羟基或甲氧基。黄酮类(flavones)

(一)黄酮类黄酮类(flavones)69常见的黄酮及其苷类有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等。芹菜素木犀草素常见的黄酮及其苷类有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等。芹菜素木犀草70黄芩苷黄芩苷71(二)黄酮醇类黄酮醇类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黄酮醇(flavonol)

(二)黄酮醇类黄酮醇(flavonol)72常见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有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芦丁等。山柰酚杨梅素常见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有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芦丁等。山柰酚73槲皮素R=H芦丁R=芸香糖槲皮素R=H74(三)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类结构可看作是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三)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75如橙皮中的橙皮素和橙皮苷;甘草中的甘草素和甘草苷。橙皮素R=H橙皮苷R=芸香糖甘草素R=H甘草苷R=glc如橙皮中的橙皮素和橙皮苷;甘草中的甘草素和甘草苷。橙皮素R76(四)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是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黄酮类化合物,而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同一植物中。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四)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77如满山红叶中的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共存,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和桑色素共存。二氢槲皮素二氢桑色素如满山红叶中的二氢槲皮素和槲皮素共存,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和桑78黄柏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黄柏素-7-O-葡萄糖苷也属于二氢黄酮醇类。黄柏素-7-O-葡萄糖苷黄柏叶中具有抗癌活性的黄柏素-7-O-葡萄糖苷也属于二氢黄酮79(五)异黄酮类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异黄酮类(Isoflavanone)(五)异黄酮类异黄酮类(Isoflavanone)80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有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葛根素和葛根素木糖苷均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大豆素R1=R2=R3=H大豆苷R1=R3=HR2=glc葛根素R2=R3=HR1=glc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R1=HR2=R3=glc葛根素木糖苷R1=glcR2=xylR3=H豆科植物葛根中所含有的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81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82(六)二氢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具有异黄酮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核。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anones)(六)二氢异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Isoflavanones83紫檀素R=CH3三叶豆紫檀苷R=glc高丽槐素R=H鱼藤酮如中药广豆根当中含有的紫檀素、三叶豆紫檀苷、高丽槐素具有抗癌活性,苷的活性强于苷元。毛鱼藤中所含有的鱼藤酮也属于二氢异黄酮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杀虫和毒鱼作用。它们都属于二氢异黄酮类的衍生物。紫檀素R=CH3鱼藤酮如中药广豆根当中含有84(七)查耳酮结构特点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查耳酮类(Chalcones)(七)查耳酮查耳酮类(Chalcones)85在酸的作用下,查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2’-羟基查耳酮二氢黄酮在酸的作用下,查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为深黄86如红花的花中含有的红花苷红花苷如红花的花中含有的红花苷红花苷87(八)二氢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为查耳酮αβ双键氢化而成。

二氢查耳酮类(Dihydrochalcones)(八)二氢查耳酮类二氢查耳酮类(Dihydrochalco88二氢查耳酮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梨根苷。梨根苷二氢查耳酮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89(九)橙酮类(噢口弄类)结构特点为C环为含氧五元环。母核碳原子的编号也与其他黄酮类不同。橙酮类(九)橙酮类(噢口弄类)橙酮类90此类化合物较少见,主要存在于玄参科、菊科、苦苣苔科以及单子叶植物沙草科中,如在黄花波斯菊花中含有的硫磺菊素属于此类。硫磺菊素此类化合物较少见,主要存在于玄参科、菊科、苦苣苔科以及单子叶91(十)花色素类结构特点是基本母核的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金羊)盐形式存在。

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十)花色素类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92花色素在中药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花色素是使植物的花、果、叶、茎等呈现蓝、紫、红等颜色的色素,如矢车菊苷元、飞燕草苷元和天竺葵苷元以及它们所组成的苷最为常见。矢车菊苷元R1=OHR2=H飞燕草苷元R1=R2=OH天竺葵苷元R1=R2=H花色素在中药中多以苷的形式存在。花色素是使植物的花、果、叶、93(十一)黄烷醇类根据C环上的3,4位存在羟基的情况分为黄烷-3-醇和黄烷-3,4-二醇。1.黄烷-3-醇类,又称儿茶素类黄烷三醇类(Flavan-3-ols)(十一)黄烷醇类黄烷三醇类(Flavan-3-ols)94主要存在于含鞣质的木本植物中。如儿茶素为中药儿茶中的主要成分,有四个光学异构体,但在植物中主要有异构体两个,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主要存在于含鞣质的木本植物中。如儿茶素为中药儿茶中的主要成分952.黄烷-3,4-二醇类又称为无色花色素类,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2.黄烷-3,4-二醇类黄烷-3,4-二醇类(Flavan-96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很广,在含鞣质的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中更为多见,如:无色矢车菊素。无色矢车菊素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很广,在含鞣质的木本植物和蕨类植物中97(十二)双苯吡酮类又称为苯骈色原酮,母核由苯环和色原酮的2,3位骈合而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十二)双苯吡酮类98常分布在龙胆科、藤黄科、百合科植物当中,如:存在于石苇、芒果叶和知母叶中具有止咳去痰作用的异芒果素。异芒果素常分布在龙胆科、藤黄科、百合科植物当中,如:存在于石苇、芒果99(十三)高异黄酮基本母核为3-苄基色原酮高异黄酮类(Homoisoflavones)(十三)高异黄酮高异黄酮类(Homoisoflavone100(十四)其他黄酮类包括双黄酮类,黄酮木脂体类,生物碱型黄酮等。银杏素(十四)其他黄酮类银杏素101榕碱水飞蓟素榕碱水飞蓟素102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和糖形成苷而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组成了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和糖形成苷而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103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单糖、双糖类、三糖类和酰化糖类。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单糖、双糖类、三糖类和酰化糖类。104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105三糖类:龙胆三糖(glc1→6glc1→2fru)、槐三糖(glc1→2glc1→2glc)等。酰化糖类: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caffeoylglucose)等。三糖类:106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7-,3’-,4‘-单糖苷,或3,7-,3,4’-及7,4’-双糖链苷等。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107除氧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C-键苷,如:葛根黄素木糖苷。和葛根素共同构成了中药葛根扩张冠状动脉的有效成分。葛根黄素木糖苷除氧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C-键苷,如:葛根黄素木108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查耳酮,再经过查耳酮异构化酶的作用形成二氢黄酮。其它的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数是经过二氢黄酮的各种酶的作用下生物合成而得到的。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109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0芦丁是从我国独有的国槐的花蕾中提取的植物药,具有降低毛细血管的异常通透性和脆性的作用,是心脑血管保护药,是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制剂的主要成分,国外还大量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的生产当中。芦丁111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儿茶素(Catergen)也具有抗肝脏毒作用,可治疗脂肪肝及因半乳糖胺或四氯化碳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2.抗肝脏毒作用2.抗肝脏毒作用1123.抗炎芦丁及其衍生物羟乙基芦丁、二氢槲皮素等具抗炎作用。4.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如木樨草素、黄芩苷、黄芩素。

3.抗炎1135.解痉作用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5.解痉作用1146.雌性激素样作用大豆素(daidzein)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用,可能是因为它们与己烯雌酚结构类似。6.雌性激素样作用115

8.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提供氢离子,故有显著的抗氧特点。另外还有降血脂、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癌、抗突变等作用。7.泻下作用如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有致泻作用。8.清除人体自由基作用7.泻下作用116第五章黄酮类1(天然药物化学)课件117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第二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1181、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甙类)为无定形粉末。2、旋光性甙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具有手性碳,具旋光性,其余黄酮类无旋光性。甙类结构中含糖的部分结构,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1、性状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黄酮甙类)为无定形1193、颜色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延长,因而呈现出颜色。黄酮、黄酮醇及其甙类多显灰黄~黄色,查耳酮为黄~橙黄色,异黄酮类显微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