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系转换是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的关键工序,是保证桥梁使用寿命、实现设计意图的基础。为保证该工序的施工质量,特制订施工、监理要点如下:一、控制目标:1.体系转换后桥梁线形平顺、表面平整。2.湿接头混凝土平整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严禁出现裂缝。3.永久支座安装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4.T梁负弯矩束张拉、体系转换等高空作业达到安全生产无事故。体系转换是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的关键工序,1二、施工工艺流程:1.T梁架设T梁→浇筑所有纵向湿接头混凝土→浇筑翼板及横隔板横向湿接缝→张拉负弯矩束→浇筑桥面现浇层→拆除临时支座,形成连续体系。(设计规定)2.箱梁架设箱梁→浇筑连续接头、中横梁及两侧与墩顶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张拉负弯矩束→浇筑剩余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桥面现浇层→拆除临时支座,形成连续体系。(设计规定)二、施工工艺流程:23.关于工艺流程的说明:A.结构性现浇层(横向湿接缝)与纵向湿接头的浇筑顺序:当前施工中,共存着两种方式:①先浇筑一部分结构性现浇层,再浇筑梁端湿接头和剩余结构性现浇层,(即砼连续按照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施工)最后再张拉。②先浇湿接头和一部分结构性现浇层,(即砼连续按照先纵向后横向的顺序施工)张拉后再浇筑剩余部分的结构性现浇层。从结构受力上分析,第①种比第②种更有利。但,这种由于施工顺序不同而引起的对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因此,两种方式均可采用。3.关于工艺流程的说明:3B.先简支后连续结构靠接头砼和墩顶负弯矩束来实现体系转换。负弯矩束一方面为桥梁提供支点正弯矩,另一方面为结构现浇层提供预压应力。所以,负弯矩束张拉前,负弯矩区内翼板湿接缝必须施工完毕,使它与翼板共同承受预压力。当前施工中,个别单位仅为了方便施工,简化负弯矩张拉挂篮而将负弯矩区内横向湿接缝施工后置于张拉,这无论从施工质量还是施工安全而言,都是不允许的。B.先简支后连续结构靠接头砼和墩顶负弯矩束来实现体系转换。负4C.箱梁强调横向湿接缝分两次浇筑,主要是为了防止张拉中由于位移而产生裂缝。T梁为一次浇筑,但应加强观察,若发现张拉后横向湿接缝出现裂缝,也应考虑按照负弯矩区和跨中区分两次浇筑。跨中区湿接缝浇筑时,应由跨中向两端支点方向进行。D.浇筑桥面现浇层与拆除临时支座的先后顺序:考虑到桥面的交叉施工和桥面现浇层施工组织的滞后性,这两个工序的先后顺序允许进行调整。实际施工中,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先进行体系转换,后进行桥面现浇层施工,这也符合《桥规》中“湿接头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孔道压浆且浆体达到规定强度后,应立即拆除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之规定。C.箱梁强调横向湿接缝分两次浇筑,主要是为了防止张拉中由于位5三、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前须进行的现场检查、验收:1.永久支座安装:A、关键在于保证支座顶面水平,位置准确,上下表面分别与梁底及垫石顶面完全密贴,不得出现偏压、脱空和不均匀支承现象。B、纵坡通过嵌入湿接头的钢板实现(支座与梁体的连接符合设计图纸要求)。C、严防漏浆,永久支座与底模间的接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密封。三、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前须进行的现场检查、验收:6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强、同轴心为原则,监理须从搭接钢筋规格、焊接长度(10d)、焊缝宽度(0.8d)和焊缝厚度(0.3d)等方面逐个检查。3.孔道对接:湿接头段内的波纹管与简支梁管道接口处确保密封不漏浆,并保证波纹管管道顺直,各项管道位置偏差小于4mm,必要时应增设与波纹管牢固连接的定位筋。4.湿接头内的钢筋连接、孔道对接按隐蔽工程留存合格的影像资料。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7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强、同轴心为原则,监理须从搭接钢筋规格、焊接长度(10d)、焊缝宽度(0.8d)和焊缝厚度(0.3d)等方面逐个检查。3.孔道对接:湿接头段内的波纹管与简支梁管道接口处确保密封不漏浆,并保证波纹管管道顺直,各项管道位置偏差小于4mm,必要时应增设与波纹管牢固连接的定位筋。4.湿接头内的钢筋连接、孔道对接按隐蔽工程留存合格的影像资料。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8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1、一联梁板架设完成后,应尽快、尽早进行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完成结构体系转换,确保梁体安全。2.连续端新老混凝土湿接面处理试验资料表明,新老混凝土湿接面的抗拉强度与施工缝的处理方法有关,若处理不到位,其抗拉强度折减率高达45%。要求: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9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1、一联梁板架设完成后,应尽快、尽早进行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完成结构体系转换,确保梁体安全。2.连续端新老混凝土湿接面处理试验资料表明,新老混凝土湿接面的抗拉强度与施工缝的处理方法有关,若处理不到位,其抗拉强度折减率高达45%。要求: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10A.自梁场出梁时,监理逐片检查梁端的凿毛(将表面1—2mm厚的水泥薄膜浮浆凿毛,露出骨粒)情况,已损伤混凝土的凿除情况和纵向连接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情况,符合要求方可架梁,以减少高空作业并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湿接质量。B.浇筑湿接头前,对湿接面进行充分洒水湿润后做刷水泥浆处理。C.对湿接头混凝土实行二次振捣(初凝前,对已振捣密实的湿接头再振捣一次)。A.自梁场出梁时,监理逐片检查梁端的凿毛(将表面1—2mm厚113.墩顶湿接头承受着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为重点控制工序,施工中要注意振捣密实和防止裂缝产生,并从以下各方面予以保证:A.湿接头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在原有的C50混凝土中掺加0.5—1.0%的膨胀剂),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防止混凝土收缩引起现浇段与预制梁的开裂及预应力损失。B.湿接头砼浇筑前,全面撤除桥面上的重型荷载。C.湿接头砼浇筑宜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白天浇筑时最好安排在温度成降势的下午或傍晚进行,同一联内的各个湿接头的浇筑气温不能相差过大,宜控制在5℃以内。3.墩顶湿接头承受着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为重点控制工序,施工12D.湿接头砼浇筑,由于钢筋密集,采用小直径振动棒、大直径振动棒和平板振动器配合使用的振捣方式,以确保砼密实和表面平整度控制。E.养生——砼施工完毕,为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应在捣实抹平后即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在砼初凝前,掀开塑料薄膜,砼会泛水至表面,这时进行二次收浆。收浆完成后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待下次洒水养生后,改用土工布替代薄膜养生。湿接头砼的养生时间不少于14d。D.湿接头砼浇筑,由于钢筋密集,采用小直径振动棒、大直径振动13F.湿接头砼浇筑后但负弯矩束未张拉前,严禁运梁车等重型荷载在其上通过。对于运梁的半幅,可先完成横向连续而暂不进行桥跨之间的纵向连续。G.湿接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和规定的弹性模量后,方可进行负弯矩束的张拉。张拉完毕后,24h内必须进行管道压浆。F.湿接头砼浇筑后但负弯矩束未张拉前,严禁运梁车等重型荷载在144.同一联内各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负弯矩束张拉顺序。A.对于简支变结构连续梁桥,同一联内各湿接头浇筑顺序和负弯矩束不同的张拉顺序对跨中正弯矩、支点负弯矩、跨中应力以及支点应力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不考虑,但是当超过一定值时就应当引起重视。当前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施工顺序多以以下四种为主:①对称浇筑,对称张拉;
②隔跨浇筑,隔跨张拉;③湿接头一次性浇筑后对称张拉;④湿接头一次性浇筑后隔跨张拉。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是第③种。4.同一联内各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负弯矩束张拉顺序。15B.考虑到经理部施工组织的便利性和本项目的工期要求,代表处认为湿接头采取一次性浇筑(即同一联内各湿接头全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张拉)更贴合实际(若采用第①或第②种,工期将数倍延长。),但张拉顺序可按以下原则适当调整:当连续跨数N<5时,采用对称张拉;当N≥5时,采用隔跨张拉。当然,完全按照施工图中的“湿接头一次性浇筑后对称张拉”也是允许的。B.考虑到经理部施工组织的便利性和本项目的工期要求,代表处认16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③种对称张拉)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③种对称张拉)17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④种隔跨张拉)3孔一联与4孔一联同上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④种隔跨张拉)18C.关于施工顺序的几点说明:①上述的“湿接头一次性浇筑”,指的是同一联内各湿接头全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张拉,而不是要求各个湿接头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浇筑。施工中,各个湿接头的浇筑顺序尽可能地参照上述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以下简称施工顺序图)中的步骤进行。②施工顺序图中每一步中涉及到两个墩时,不强制要求两个墩同时张拉。C.关于施工顺序的几点说明:195.墩顶负弯矩束的张拉顺序:A.单片梁按照先长束后短束的顺序对称张拉。B.同一墩顶各片梁的张拉在横向上按照由两边向中间对称张拉。C.每联纵向上的张拉顺序按前述施工顺序图中的第1步、第2步、第3步的顺序即可。5.墩顶负弯矩束的张拉顺序:20五、体系转换1.当负弯矩束孔道压浆的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应即进行体系转换,体系转换的核心是要保证梁体均匀、同步、平稳下落,支座共同受力,尽可能避免因临时支座拆除顺序不当所产生的附加挠度及对结构不利的附加应力。2.临时支座的拆除顺序:A.同一片梁的四个临时支座必须确保同时拆除。B.横向上,同一跨各片梁的临时支座按照由两边向中间对称拆除。C.纵向上,同一联内各跨的拆除顺序按前述施工顺序图中的[第④种隔跨张拉]顺序进行。五、体系转换21六、桥面现浇层的基本要求:1.桥面现浇层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护栏施工。2.桥面现浇层采用全幅施工。3.桥面现浇层设计厚度为10cm,施工中其最小厚度不得小于8cm。4.桥面现浇层采用泵车浇筑。5.桥面现浇层施工的必备机具:桁架式辊轴摊铺机,驾驶型磨光机,凿毛机(或铣刨机)、操作平台,高压水枪等。经理部要依据以上基本要求进行现浇层施工的各项施工组织和准备工作,同时抓好上道工序梁板安装的控制精度,以确保现浇层的最小厚度。六、桥面现浇层的基本要求:22七、经理部要针对体系转换审报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方案,并实质性落实各级技术交底,以确保体系转换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附件:《桥面铺装整体工艺流程》
二〇一五年六月六日七、经理部要针对体系转换审报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方案23体系转换是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的关键工序,是保证桥梁使用寿命、实现设计意图的基础。为保证该工序的施工质量,特制订施工、监理要点如下:一、控制目标:1.体系转换后桥梁线形平顺、表面平整。2.湿接头混凝土平整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严禁出现裂缝。3.永久支座安装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4.T梁负弯矩束张拉、体系转换等高空作业达到安全生产无事故。体系转换是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施工的关键工序,24二、施工工艺流程:1.T梁架设T梁→浇筑所有纵向湿接头混凝土→浇筑翼板及横隔板横向湿接缝→张拉负弯矩束→浇筑桥面现浇层→拆除临时支座,形成连续体系。(设计规定)2.箱梁架设箱梁→浇筑连续接头、中横梁及两侧与墩顶负弯矩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张拉负弯矩束→浇筑剩余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桥面现浇层→拆除临时支座,形成连续体系。(设计规定)二、施工工艺流程:253.关于工艺流程的说明:A.结构性现浇层(横向湿接缝)与纵向湿接头的浇筑顺序:当前施工中,共存着两种方式:①先浇筑一部分结构性现浇层,再浇筑梁端湿接头和剩余结构性现浇层,(即砼连续按照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施工)最后再张拉。②先浇湿接头和一部分结构性现浇层,(即砼连续按照先纵向后横向的顺序施工)张拉后再浇筑剩余部分的结构性现浇层。从结构受力上分析,第①种比第②种更有利。但,这种由于施工顺序不同而引起的对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因此,两种方式均可采用。3.关于工艺流程的说明:26B.先简支后连续结构靠接头砼和墩顶负弯矩束来实现体系转换。负弯矩束一方面为桥梁提供支点正弯矩,另一方面为结构现浇层提供预压应力。所以,负弯矩束张拉前,负弯矩区内翼板湿接缝必须施工完毕,使它与翼板共同承受预压力。当前施工中,个别单位仅为了方便施工,简化负弯矩张拉挂篮而将负弯矩区内横向湿接缝施工后置于张拉,这无论从施工质量还是施工安全而言,都是不允许的。B.先简支后连续结构靠接头砼和墩顶负弯矩束来实现体系转换。负27C.箱梁强调横向湿接缝分两次浇筑,主要是为了防止张拉中由于位移而产生裂缝。T梁为一次浇筑,但应加强观察,若发现张拉后横向湿接缝出现裂缝,也应考虑按照负弯矩区和跨中区分两次浇筑。跨中区湿接缝浇筑时,应由跨中向两端支点方向进行。D.浇筑桥面现浇层与拆除临时支座的先后顺序:考虑到桥面的交叉施工和桥面现浇层施工组织的滞后性,这两个工序的先后顺序允许进行调整。实际施工中,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先进行体系转换,后进行桥面现浇层施工,这也符合《桥规》中“湿接头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孔道压浆且浆体达到规定强度后,应立即拆除临时支座,完成体系转换。”之规定。C.箱梁强调横向湿接缝分两次浇筑,主要是为了防止张拉中由于位28三、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前须进行的现场检查、验收:1.永久支座安装:A、关键在于保证支座顶面水平,位置准确,上下表面分别与梁底及垫石顶面完全密贴,不得出现偏压、脱空和不均匀支承现象。B、纵坡通过嵌入湿接头的钢板实现(支座与梁体的连接符合设计图纸要求)。C、严防漏浆,永久支座与底模间的接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密封。三、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前须进行的现场检查、验收:29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强、同轴心为原则,监理须从搭接钢筋规格、焊接长度(10d)、焊缝宽度(0.8d)和焊缝厚度(0.3d)等方面逐个检查。3.孔道对接:湿接头段内的波纹管与简支梁管道接口处确保密封不漏浆,并保证波纹管管道顺直,各项管道位置偏差小于4mm,必要时应增设与波纹管牢固连接的定位筋。4.湿接头内的钢筋连接、孔道对接按隐蔽工程留存合格的影像资料。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30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强、同轴心为原则,监理须从搭接钢筋规格、焊接长度(10d)、焊缝宽度(0.8d)和焊缝厚度(0.3d)等方面逐个检查。3.孔道对接:湿接头段内的波纹管与简支梁管道接口处确保密封不漏浆,并保证波纹管管道顺直,各项管道位置偏差小于4mm,必要时应增设与波纹管牢固连接的定位筋。4.湿接头内的钢筋连接、孔道对接按隐蔽工程留存合格的影像资料。2.钢筋连接:湿接头纵向钢筋连接按设计要求采用搭接焊,并以等31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1、一联梁板架设完成后,应尽快、尽早进行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完成结构体系转换,确保梁体安全。2.连续端新老混凝土湿接面处理试验资料表明,新老混凝土湿接面的抗拉强度与施工缝的处理方法有关,若处理不到位,其抗拉强度折减率高达45%。要求: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32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1、一联梁板架设完成后,应尽快、尽早进行湿接头混凝土施工,完成结构体系转换,确保梁体安全。2.连续端新老混凝土湿接面处理试验资料表明,新老混凝土湿接面的抗拉强度与施工缝的处理方法有关,若处理不到位,其抗拉强度折减率高达45%。要求:四、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连续段负弯矩束张拉:33A.自梁场出梁时,监理逐片检查梁端的凿毛(将表面1—2mm厚的水泥薄膜浮浆凿毛,露出骨粒)情况,已损伤混凝土的凿除情况和纵向连接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情况,符合要求方可架梁,以减少高空作业并保证新老混凝土的湿接质量。B.浇筑湿接头前,对湿接面进行充分洒水湿润后做刷水泥浆处理。C.对湿接头混凝土实行二次振捣(初凝前,对已振捣密实的湿接头再振捣一次)。A.自梁场出梁时,监理逐片检查梁端的凿毛(将表面1—2mm厚343.墩顶湿接头承受着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为重点控制工序,施工中要注意振捣密实和防止裂缝产生,并从以下各方面予以保证:A.湿接头混凝土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在原有的C50混凝土中掺加0.5—1.0%的膨胀剂),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防止混凝土收缩引起现浇段与预制梁的开裂及预应力损失。B.湿接头砼浇筑前,全面撤除桥面上的重型荷载。C.湿接头砼浇筑宜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白天浇筑时最好安排在温度成降势的下午或傍晚进行,同一联内的各个湿接头的浇筑气温不能相差过大,宜控制在5℃以内。3.墩顶湿接头承受着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为重点控制工序,施工35D.湿接头砼浇筑,由于钢筋密集,采用小直径振动棒、大直径振动棒和平板振动器配合使用的振捣方式,以确保砼密实和表面平整度控制。E.养生——砼施工完毕,为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应在捣实抹平后即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在砼初凝前,掀开塑料薄膜,砼会泛水至表面,这时进行二次收浆。收浆完成后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待下次洒水养生后,改用土工布替代薄膜养生。湿接头砼的养生时间不少于14d。D.湿接头砼浇筑,由于钢筋密集,采用小直径振动棒、大直径振动36F.湿接头砼浇筑后但负弯矩束未张拉前,严禁运梁车等重型荷载在其上通过。对于运梁的半幅,可先完成横向连续而暂不进行桥跨之间的纵向连续。G.湿接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和规定的弹性模量后,方可进行负弯矩束的张拉。张拉完毕后,24h内必须进行管道压浆。F.湿接头砼浇筑后但负弯矩束未张拉前,严禁运梁车等重型荷载在374.同一联内各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负弯矩束张拉顺序。A.对于简支变结构连续梁桥,同一联内各湿接头浇筑顺序和负弯矩束不同的张拉顺序对跨中正弯矩、支点负弯矩、跨中应力以及支点应力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不考虑,但是当超过一定值时就应当引起重视。当前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施工顺序多以以下四种为主:①对称浇筑,对称张拉;
②隔跨浇筑,隔跨张拉;③湿接头一次性浇筑后对称张拉;④湿接头一次性浇筑后隔跨张拉。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是第③种。4.同一联内各墩顶湿接头浇筑和负弯矩束张拉顺序。38B.考虑到经理部施工组织的便利性和本项目的工期要求,代表处认为湿接头采取一次性浇筑(即同一联内各湿接头全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张拉)更贴合实际(若采用第①或第②种,工期将数倍延长。),但张拉顺序可按以下原则适当调整:当连续跨数N<5时,采用对称张拉;当N≥5时,采用隔跨张拉。当然,完全按照施工图中的“湿接头一次性浇筑后对称张拉”也是允许的。B.考虑到经理部施工组织的便利性和本项目的工期要求,代表处认39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③种对称张拉)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③种对称张拉)40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④种隔跨张拉)3孔一联与4孔一联同上各孔连续(负弯矩束张拉)施工顺序示意图(第④种隔跨张拉)41C.关于施工顺序的几点说明:①上述的“湿接头一次性浇筑”,指的是同一联内各湿接头全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张拉,而不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污泥处置施工方案
- 浮油罐施工方案
- 货车租赁条款补充协议
- 博州地区碘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 过渡金属氧-硫-硒化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催化机制与性能研究
- VMI模式在AJ公司原料库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初级汉语综合课《多少钱》教学设计
- 米谷蛋白-淀粉挤压互作对淀粉多尺度结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机制
- 低碳9Ni钢热处理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 班本课程面粉之旅汇报
- 新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
- (高清版)JTGT 5214-2022 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宣教
- 农贸市场消防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 2023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患者疼痛管理》课件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融合感知平台建设方案
- JB T 7689-2012悬挂式电磁除铁器
- 课件-错账更正
- 现代汉语语料库词频表CorpusWordlis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