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反击战战例_第1页
中印边界反击战战例_第2页
中印边界反击战战例_第3页
中印边界反击战战例_第4页
中印边界反击战战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役战例一九六二年1962年10-11月,我军在中印边境地区实施的自卫反击作战,是一次在军事、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的战役。这次战役对于稳定当时边境地区局势具有重大意义。战役经验对于深入研究现代条件下的高原寒区边境反击作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役背景我军1962年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的反击战役,是在印度当局推行扩张政策,多次挑起武装冲突,进而向我发起大规模武装进攻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早在1950年,印度政府竭力阻挠我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印军乘我建国初期和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大举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侵占了该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1954年至1957年,又侵占了中印边境中段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59年,印政府公然策动、支持西藏农奴主的暴乱,提出对我阿克赛钦地区3万3千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并在8月和10月先后在中印边境挑起流血冲突。60年代初,印度提出并积极推行“前进政策”。从1961年特别是从1962年4月起,大肆入侵蚕食我边境地区。至1962年8月底,印军在西段我境内设立了43个据点,在东段越过“麦线“侵占了我克节朗地区。在此期间,我在坚决地进行政治、外交斗争的同时,在军事上依据中央军委制定的“绝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的方针,多次粉碎印军进攻和挑起武装冲突的企图。但印不甘心其“蚕食“行动多次受挫,不断扩大边境地区事态,9月21日至29日,印军在东段连续攻击我择绕桥的边防部队,打死打伤我边防官兵47人。并公开宣扬,在东段已将中国军队“赶回两英里”,在西段“占领了2500平方英里土地”。印度当局拒绝我国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决心诉诸武力。10月5日印度成立了专门执行侵华任务的第4军。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下令“清除掉“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16日,尼赫鲁召开高级军官会议,检查战争准备工作。印军经过一系列准备后,于10月20日在东段段同时向我边境地区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我军当日粉碎敌进攻后,迅速转入反击作战,边境反击战役从此开始。(附图1中印边界示意图)(附图2自卫反击战役战前东段敌我态势图)(附图3中印边境西段战前态势图)二、敌我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1、印军企图和部署印军为发动大规模进攻,进行了长期准备,战前不断向中印边境地区调兵遣将。至10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境东段的兵力达:1个军部(第4军、1个师部(第4师X3个旅部(步兵第5、7旅和炮4旅),计有15个步兵营,共2.2万人。在中印边境西段的兵力达:1个旅部、6个步兵营,共5600余人。印军总的企图是:依靠武力抢占地盘,造成既成事实,达到扩张领土的目的。在东段,巩固并依托已侵占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和该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中国西藏边境纵深地区扩大侵略;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推进,逐步侵占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印军的主要部署是:第4军军部和第4师师部位于提斯浦尔,第4师战术司令部位于吉米塘,担任突击任务的第7旅所属的4个营与原入侵这一地区的阿萨姆步兵第5营推进至“麦线“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第5旅5个营分散部署于都登及其以南地区,另3个营部署于下察隅地区,旅部在北拉吉普尔。在西段,第114旅以5个营沿约600公里的边境线分区纵深配置,另以1300余人分布在侵入中国境内的43个据点,旅部位于列城,旅战术司令部(前指)在楚舒勒。2、我军战役企图和部署我国边防部队的作战准备是从反蚕食斗争开始的。中印边境斗争形势紧张后,中央军委决定首先调整了中印边境西段的兵力,9月下旬择绕桥事件发生后,调整了中印边境东段的作战部署。到10月中旬,参加反击战役第一阶段的部队全部完成了准备。参战兵力为:西段,由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所指挥步兵第4师第10团第3营、第11团第3营、炮兵团市委20炮营、工兵营、高炮营、通信营,步兵第2团,骑兵第3团,阿里支队,工兵第109团第1营,总兵力约6300人。东段,由西藏军区前指指挥419部队(第154、155.157团)、第11师(第32.33团)、炮兵第308团、工兵第136团,共约10300人,担负克节朗、达旺方向反击作战。根据中央军委10月17日下达的《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我军反击战役的企图是:以西藏军区现已集中的兵力,首先歼灭侵入“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并准备连续作战,歼灭可能由达旺来援之印军。为配合上述行动,同时在察隅等地进行佯动,并在中印边境西段,以新疆军区现已集中的兵力,拔除印军侵占的据点,首先攻歼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的印军,然后准备扫除西大沟以北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的印军。具体部署是:在东段,以419部队第155团和第157团1个营从印军左翼卡龙、枪等实施主要突击,歼灭卡龙、枪等地区之敌;第157团主力由印军左侧后迂回章多,突击敌第7旅旅部,捣毁敌后勤供应基地;第154团向印军右翼突击,攻歼沙则和宁乃桥地区的印军;第2团第2营和山南军分区守点分队,在正面牵制印军。第32团主力和第31团第2营为预备队。以炮兵第308团2个120迫击炮连和第11师2个82迫击炮连编为炮兵群,支援步兵战斗。(10月22日,第11师指挥所率第33团主力进至错那附近,保障作战部队侧后安全)。西藏军区基本指挥所指挥山南军分区(第1、2、3团)林芝军分区(2个独立营),向拉木多山口、那玉山口、阿夏比拉、棒山口等地推进,昌都军分区(第153团加强营和分区独立营)在察隅方向对嘎灵公的印军实施佯攻,迷惑和牵制印军。在西段,首先以步兵第10团第3营围歼加勒万河谷14号据点之敌,以第11团第3营围歼红山头6号据点之敌,第2团第7连拔除红山头西侧17号据点,骑兵第3团主力和工兵第109团2个连进至弧形山负责打援。完成上述任务后,扩大战果,歼灭天文点、河尾滩两防区的印军。三、战役经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役,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同时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结束,主要作战方向均在东段地区。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战役第一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28日结束。在东段,西藏军区集中了419部队、32团(欠1营)、31团(欠3营)和山南军分区部队、炮兵第308团、工兵第136团各一部,以克节朗、达旺方向为主要反击方向。19部队于10月20日7时30分开始,在该方向上首先对克节朗地区之敌发起反击。担任主要突击任务的第155团在火力急袭开始后即涉过克节朗河,利用地形,隐蔽接敌,从敌左翼突然发起攻击,至11时40分,先后攻克敌200余座地堡,占领了枪等、卡龙、扯冬、绒不丢等要点,全歼印军5个连1个营部,共歼敌600余人。该团第3营下午16时加入战斗,相继占领了勒陇、吉普、色尔盖等据点。第154团从敌右翼进攻,战至11时40分,攻占了敌凭坚据守的沙则要点,炸毁了仲昆桥,歼敌162人;但由于该团第1营动作迟缓,未能按时占领克宁乃桥,失去了歼灭该地印军的机会。第157团向章多方向实施迂回,首歼章多西侧4300高地印军1个连,14时30分占领了章多,并于当日黄昏控制了吉山口、嘎波山口,歼敌1个营部及2个连和第7旅后方机关及炮兵、勤务分队各一部,共560人,切断了敌军退路。第32团一部上午歼灭了扯果布守敌后,迅速向邦冈丁方向攻击前进。战至20时20分,我军完全控制了克节朗地区,随即分兵5路实施追击。我占领克节朗地区后,各部队乘胜实施追击。21日至22日下午,相继夺占了丘散谋、吉米塘、龙布、加林定桥等要地,并在龙布附近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达旺地区的印军此时惊慌万状,从23日起大部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一线撤离。根据总参谋部22日23时下达的“相机占领达旺“的指示,419部队、第11师(率32.33团)、和山南军分区一部共5个团另1个营,分多路向南追击,直取达旺。23日拂晓,419部队在永邦桥粉碎了印军的阻击,占领了该桥,随即沿下地、鲁姆拉向达旺急进;山南军分区4个连于23日晨对棒山口地区印军发起攻击,当日歼灭守敌,并于24日早晨占领冬门山口,尔后协同第11师第32团,于24日7时由冬门拉向达旺攻击前进;第33团于23日18时20分亭子山口出发,直插东新桥,至24日13时,先后占领了下如、东新桥。25日9时50分,我攻击部队占领达旺。(附图4克节朗地区作战经过要图)为配合克节朗、达旺地区的反击作战,昌都、林芝、山南军分区部队从18日起分别对当面印军积极实施了佯攻和拔除据点、前推哨卡作战行动。昌都军分区先后拔除了呷灵公、力秋、古玉通、打坝、比通、根堆等印军据点,逼近瓦弄;林芝军分区将哨卡前推至那玉山口、林卡、那木多山口,并于25日进占拉曼;山南军分区将哨卡前推至如玉、马加、阿夏比拉,并占领了马尼岗、塔克新、哥里西娘等地。10月24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了和平解决国印边境问题的三项建议。为配合这一声明,总参命令我军暂不过达旺河。我军在占领达旺后即在达旺河以北地区集结整顿待机。至此,东线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结束。共歼灭印军第7旅和其它印军一部(毙906人,俘1982人),进驻达旺,逼近瓦弄,在事实上否定了“麦克马洪线“,为尔后的军事、政治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军共伤420人,亡184人。在西段,根据中央军委“在西线主要是拔掉敌人据点“的指示精神,新疆军区和前指决心集中兵力,首先攻歼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据点之敌,尔后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之敌。步兵第10团3营及配属分队,于10月20日8时34分,首先向加勒万河谷14号印军据点攻击,9时14分全歼守敌60人。尔后,一部兵力南下奔袭印军27号据点,21日拂晓到达目的地后,为防止印军外逃,即迂回至敌侧后,于15时发起攻击,全歼守敌19人;营主力北上于20日黄昏到达西大沟时,立即向印军据点发起攻击,敌惧歼狂逃,我收复了西大沟。该营7连奉命拔除28号据点,23日午后到达时,该据点已被我边防哨卡派出的分队攻占。至此,河尾滩防区印军侵占的6个据点全部被扫除。步兵第11团3营及配属分队8时55分向向红山头6号据点攻击,至9时45分全歼守敌62人。6号据点之敌被歼后,5号据点印军欲逃,担任警戒的工兵第3连迅速向该据点发起攻击,拔除了该据点。同时,担任打援任务的骑兵第3团拔掉了31号据点;步兵第2团一部强攻17号据点,守敌逃跑。其他分队扫除了5、12、8、11号据点。第11团3营20日晚向9号据点机动,21日拂晓到达指定位置时,印军已逃。至当日傍晚,天文点防区入侵印军18个据点全部被肃清。空喀山口防区的第2团三个连和阿里防区的阿里支队部分兵力,在完成守卡任务的同时,主动请战,从21日至23日,首歼16号据点之敌,再攻29号,三围15号据点,四袭班公湖南岸印军野营地,收复1、2、3号据点。根据总参谋部22日“准备把班公湖两岸、巴里加斯以北的敌人一齐扫掉“的指示,新疆军区前指当日组织兵力南下阿里。26日22时,骑兵第3团3个连、步兵第10团第3营(欠1个连),到达指定位置,第4师侦察连预定时间切断了狮泉河谷公路。印军发现后方公路被切断,迅即沿西山小路翻山逃窜,我军歼敌一小部后,打扫战场,撤出战斗。(附图5中印边境西段第一阶段作战经过要图)西线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历时10天,歼灭印军第114旅4个营各一部,计296人(毙136,俘160),拔除据点37个。我军伤85人,亡37人。(二)战役第二阶段。11月16日至11月21日。印军在我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悍然拒绝我国政府的和平建议,在10月26日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同时加紧向西方乞求军事援助,决心扩大对华战争。从10月29日开始,连续向我边防部队进攻、挑衅。并在11月上旬调整了作战部署。在东段,部署了1个军部、2个师部和9个旅,28个营,共3万余人。其中:第4师率4个旅约1.2万人在达旺河以南至提斯浦尔之间地区(第62旅在西山口以北,第65旅在德让宗,第48旅在邦迪拉,炮兵第4旅在申隔宗)。第三师第11旅辖4个营(约2100人)在瓦弄地区,第5旅辖5个营(约4500人)分布在东线中部地区,第181旅在查布亚。另有第67旅和第192旅部署在传统习惯线附近。第4军军部在提斯浦尔。在西段,印军以第7。旅、114旅和121旅组成喜马拉雅第3师,约1万余人。第70旅重点部署在东提及以西地区,第114旅位于楚舒勒及以北地区,第121旅驻克吉尔,师部在列城。印军的企图是: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南进,伺机向达旺、克节朗地区反扑,夺回被我收复地区。为准备在西藏开展对印军的长期斗争,除西藏、新疆原有的边防部队外,中央军委对作战兵力作了新的部署:由西藏军区前指指挥达旺方向作战,并调第55师进藏参加该方向作战;成立“丁指“,负责指挥瓦弄方向作战,并调第54军第130师进至察隅地区;同时增加了炮兵、高炮兵、工兵和后方保障力量。中央军委确定的第二阶段反击作战任务是:全歼印军3至4个旅(达旺方向2至3个旅,瓦弄方向1个旅),迫使印度政府接受谈判的建议。为此,决定于11月18日在东、西线同时向印军发起反击。在东段,西藏军区决心集中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于西山口、邦迪拉方向,采取大纵深迂回包围与正面进攻结合的战法,首先多路向心逼进,达成合围,尔后“打头、击背、斩腰、剖腹”,歼灭当面印军。为此,担任大迂回任务的第11师部队于11月10日黄昏由听布陆续出发,沿鲁克塘、波辛山口、登班之线,向德让宗、邦迪拉方向隐蔽穿插。途中历经7天5夜,翻越4000-5000米高的大山5座,行程250余公里,深入敌后180余公里,先后连续击溃遭遇之敌,袭攻波辛山口,围歼登班之敌,于17日19时夺占拉洪桥,18日拂晓切断了德让宗至邦迪拉的公路,提前到达指定地区。在419部队和第55师组成的联指统一指挥下,以419部队在右翼担任主要突击,所属各部分别于14日晚和15日晚出发,于17日中午前到达申隔宗以西8-10处,占领进攻出发地区;山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郭志显(郭指)率4个连于12日20时出发,经鲁克塘于17日16时进至煎酒干娘地区。担任正面进攻的第55师于17日黄昏前扫清发西山口以北地区外围之敌。18日8时30分,部队按计划发起攻击。担任正面进攻的第55师从三个方向向西山口地区之敌发起反击。敌当即溃乱、窜逃。当日16时,击溃西山口之敌。主力随即向申隔宗方向追击,18日黄昏进至申隔宗,敌已南逃至略马东附近。担任迂回的第11师第32团,前卫营11时50分进至德让宗东侧,截击南逃之敌一部,但未及时截断通往打陇宗的道路,进入德让宗后又未及时组织追击,至19日2时按军区前指命令,以一个营配合歼灭略马东之敌。17时,第157团在其它部队配合下攻歼了略马东之敌。14时,第154、155团进入略马东,遂继续向德让宗方向前进。第33团18日6时进至打洪南侧,至中午不见援敌,遂主动向邦迪拉方向机动,18时攻占了邦迪拉主峰,19日晨,全团进入邦迪拉,当即分两路实施追击,于20日16时前分别追至查库、鹰窠山口、卡奇皮等地。第154团19日向打陇宗方向追击,21日20时进至打陇宗地区。根据中央决定,我军于21日停止追击,就地转入防御。在19日略马东战斗结束后,我第163、164、165、157团和郭指分队,即在西山口、申隔宗、略马东地区展开搜剿。我军停止追击后,在控制区内展开了全面搜剿,至11月底,基本肃清了残敌。(附图6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作战经过要图)在察隅方向,我以1个团向印军左翼实施迂回包围;以1个团另1个营沿瓦弄扎公反击,直插瓦弄;以1个团从察隅河以东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另以1个加强连出打秋山口向前门里方向佯动。16日时晨发起反击,攻击部队先后攻占了瓦弄扎公、曲子扎公、东村、曲咀等地,守敌见势不利,印军第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等乘飞机逃跑,部队大部溃散。我于17时占领瓦弄后即以一部兵力向南追击,主力就地转入搜剿,至21日,逼近传统习惯线。佯动分队先后占领了卡伦等地,于17日进驻汉洋底。(附图7中印边境东段瓦弄地区作战经过要图)在中部地区,我山南、林芝军分区部队,分别于11月18、19日开始实施反击,拔除入侵印军据点16处,占领了里米金、梅楚卡、达东等要地,歼敌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行动。遵指示,亦于21日停止了追击。(附图8中印边境东段中部地区作战经过要图)在西段,新疆军区前指所属部队一部重点对入侵班公洛(斯潘古尔湖)地区之印军实施反击。18日拂晓发起攻击,迅速歼灭了8、9、16号据点之敌,其余据点守敌于19日夜逃跑,我即于20日上午占领。至此,在班公洛地区的印军据点全部被扫除。(附图9班公洛地区作战经过要图)中印边境第二阶段自卫反击作战,我国边防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打狠打痛“的指示,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在东段,歼灭了印军第62旅,基本歼灭了印军第48、65、67旅等部,粉碎了印军企图,逼近了传统习惯线,收复了“麦线“以南我国的大片领土,在西段,拔除了入侵印军的全部据点,取得了军事、政治斗争的全面胜利。11月21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从22日0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并从12月1日起,从1959年11月7日存在于中印双方之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至此,战役作战行动结束。四、主要经验1、边境自卫反击战役要坚决服从国家政治、外交斗争的要求战前,总参谋部就明确指示:中印边境斗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长期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外交斗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役具有鲜明的军事与政治结合的特点。所有战役行动都具有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和指挥上的集中性。根据政治外交斗争的需要,决定军事上的打、停、进、撤。坚决的有节制的军事打击,从事实上否定“麦克马洪线”,迫使印度政府不愿停火,又不能反对停火,不愿和谈,又不好再打,被打败又不敢言败。使我国政府在政治、外交上完全处于有理、有利地位,并为尔后的外交斗争及重开边境谈判创造有利条件。2、灵活运用战法,打狠打痛入侵之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条件。战役作战通常是战略上后发制人的重要手段。必须对入侵之敌给予坚决打击,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才能实现政治外交斗争需要。为此,这次战役根据敌军作战特点、特殊的地理环境,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法。主要是:出敌不意,速战速决;既要集中优势力量,也要针对来同对象,敢于以少胜多;大胆迂回包围,穿插分割,侧后突击;及时追击、搜剿等。3、战役指挥要贯彻战略决策,组织战术行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役,作战范围大,作战方向多,任何作战行动都事关全局。战役指挥一方面要保证战略决策在作战中得到坚决贯彻执行,另一方面根据根据分队行动较多的特点,周密地组织好每一个战术行动。为此上级指挥员要到下级部队指挥所直接参与指挥,或下级部队中有上级指挥员加强指挥,战役指挥所要建立必要的越级指挥,保证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各作战部队的行动协调一致。4、发挥政治工作威力,保证军政全胜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役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和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战役政治工作以确保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各项方针、政策和指示为中心任务,教育部队树立全局观念和政策纪律观念,紧密联系边防斗争和战役作战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宣传自卫反击作战的意义,激发指战员的爱国热情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充分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克服作战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增强战胜敌人的信心;严格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和规定,争取战区群众对反击作战的配合和支援;切实执行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政策等。保证了战役作战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同时也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5、以运输为重点,实施可靠的战役后勤保障中印边境地区地广人稀,物资匮乏,加之地形复杂,道路少,路况差,运输线长,后勤保障直接影响到战役决心、部署、进程和结局。军委、总部和军区各级都进行了卓的成效的工作。重点抓紧了作战物资储备,战前制定了各种物资运输和物资保障方案,挖掘潜力加强了运输组织和运输力量,加强了后勤指挥的组织、领导,采取了适应高原地理特点和作战要求的后勤保障方式,同时抓好了部队战前的适应性训练等。6、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印边境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宗教影响较深。我参加自卫反击作战的部队牢记人民军队的宗旨,热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战前,经过平叛改革,使广大农奴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提高了各族群众的爱国主义觉悟,鼓舞了积极动摇边防部队反击作战的热情。各族人民踊跃支前,全力动摇战争的需要。在作战中,各族群众在各级党政干部的带领下,担负前运后送、抢修道路、装卸物资和打扫战场等战勤工作,特别是靠人背肩扛,把成千上万吨作战物资运到了前线,为保证战役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附录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和印军编成表附表一中印边境反击战役第一阶段我军战役编成表(表1)西藏军区前指419部队第154团第155团第157团第11师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