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_第1页
动力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_第2页
动力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_第3页
动力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_第4页
动力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力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动力机器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满足下列性能要求:1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应满足地基和基础承载能力及变形要求;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动力基础,尚应满足稳定性要求;2在地震作用下,应满足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能力要求、基础抗震稳定性要求;3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应满足地基和基础承载能力的要求、基础容许振动的要求;周边环境对振动控制有要求时,尚应满足环境振动、人员舒适度和设备正常工作的要求。3.1.2动力机器基础的形式,应根据动力机器类型和型号、工程地质条件、振动响应控制要求等综合确定。3.1.3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应避免基础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降。3.1.4重要或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机器,在基础上应设置永久的沉降观测点;在基础施工、机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观测和记录。3.1.5动力机器基础不宜采用液化土、软土地基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局部存在液化土、软土地基时,宜进行地基处理;大型和重要动力机器基础应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3.1.6动力机器基础设置在整体性较好的岩石上且采用锚桩(杆)基础时,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设计。3.1.7动力机器基础与建筑物的基础、上部结构以及混凝土地面宜分开。3.1.8当置于天然地基的动力机器基础与毗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不在同一标高时,基底标高差异部分应回填夯实。3.1.9当管道与机器连接而产生较大振动时,连接处应采用减振或隔振措施。3.1.10当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不满足人员健康、生产过程、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容许振动标准及影响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寿命时,应采用隔振措施。3.2材料及构造规定3.2.1动力机器基础宜采用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大块式或墙式基础不直接承受冲击荷载或按构造要求设计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采用C25。3.2.2动力机器基础的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钢筋,其他部位可采用HRBF400、HRBF500钢筋,钢筋的连接不宜采用焊接接头。3.2.3基组的总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宜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当不在同一竖直线上时,两者之间的偏心距和平行偏心方向基底边长的比值,不应大于5%;当该比值大于5%时,应计入附加力矩作用的影响。3.2.4动力机器底座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除锻锤基础以外,在机器底座下应预留二次灌浆层,其厚度不宜小于50mm;二次灌浆层应在设备安装初调后,采用高一个等级的材料填充密实。3.2.5动力机器基础地脚螺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I型和口型地脚螺栓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倍螺栓直径,m型地脚螺栓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倍螺栓直径;地脚螺栓轴线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5倍螺栓直径,且不应小于150mm,预留孔边缘距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3预埋地脚螺栓底面下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当设置预留孔时,孔底面下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3.3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3.3.1动力机器基础底面的平均静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pMaf(3.3.1)式中:p对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的平均静压力值(kPa);av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3.3.2动力机器基础底面的平均静压力应按下列荷载计算: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回填土重;2机器自重和传至基础上的其他荷载。3.3.3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旋转式机器基础可取0.8。锻锤基础宜按下式计算:s—(3,3,3)】+咔式中:a基础的振动加速度(m/s2);Bv——地基土的动沉陷影响系数,按第3.3.4条的规定确定;g重力加速度,一般取9.8m/s2。3其他机器基础可取1.0。3.3.4地基土的动沉陷影响系数P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v

1当为天然地基时,宜按表3.3.4的规定确定。表3.&4地基土动讽陷影响系数寐值地基土类别一类土1.0二类土1.3王类土2.0四类土3.02对桩基础,宜按桩端持力层地基土类别选用。3.3.5动力机器基础的地基土类别宜按表3.3.5确定。

表3.3.5地基土类别!土的名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pa)地基土类碎石土f*>50。一类土黏性土/*k>250碎石土300</tk<500二类土福土、砂土250</lt<40。黏性土180</lk<250碎石土180</a<300三类比核土,砂土160<丁*M250黏性土130<f.k《180粉土,砂土120<Ak<160四类土魏性土80<<1303.3.6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响应,应符合下列规定:u<[总](3.3.6-1)Ev](3.3.6・2)a<[a](3.3.6・3)式中:u础上控制点的振动位移;v础上控制点的振动速度;a——础上控制点的振动加速度;[u]础的容许振动位移;[v]础的容许振动速度;[a]础的容许振动加速度。3.3.7动力机器的振动荷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振动荷载标准》GB/T51228的有关规定。3.3.8动力机器的容许振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50868的有关规定。3.4地基动力特性参数I天然地基3.4.1天然地基的动力特性参数宜由现场测试确定,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的有关规定;当无测试条件时,宜按本标准第3.4.2条〜第3.4.11条的规定确定。3.4.2天然地基的抗压刚度系数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基础底面积不小于20m2时,宜按表3.4.2采用。

表3.4.2天然地基的抗压刚度系数G值(kN/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m)土的名称黏性土粉土砂300660005900052<250550004900044(200450004000036(150350003100028(100250002200018<so1800016000——2当基础底面积小于20m2时,抗压刚度系数宜采用表3.4.2中的数值乘以基础底面积修正系数,基础底面积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基础底面积修正系数;A基础底面积(m2)。3.4.3当基础底部的地基土由不同土层组成时,其影响深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方形基础宜按下式计算:hd=2b(3.4.3-1)式中:h^影响深度(m);b——方形基础的边长(m)。2其他形状的基础宜按下式计算:hd=2VA(3.4.3-2)3.4.4当基础对地基土影响深度范围内包含不同土层时(图3.4.4),其抗压刚度系数宜按下式计算:(3・(3・4.4)式中:C地基土抗压刚度系数(kN/m);Cz——第i层土的抗压刚度系数(kN/m3),可按本标准第3.4.2条的规定确定;h——从基础底至i层土底面的深度(m);hi1从基础底至i-1层土底面的深度(m)。3.4.4分层土地基1—基础;2—地基3.4.5天然地基的抗剪、抗弯、抗扭刚度系数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TOC\o"1-5"\h\zG=o,7CZ(3.4.5-1)G=0・7G(3.4.5-2)Q=2.15G<3.4.5-3)G=2.15G(3.4.5-4)C中=L05C((3.4-5-5)式中:Cx、Cy一一天然地基沿x轴、y轴的抗剪刚度系数(kN/m);q、q一一天然地基绕x轴、y轴的抗弯刚度系数(kN/m);孔一一天然地基绕z轴的抗扭刚度系数(kN/m)。(3・4.(3・4.6-1)(3.4.6-2)(3.4.6-3)(3.4.6-4)(3.4.6-5)(3.4.6-6)K=GAK*=GAK,=CyA=CLK*=K*=GL式中:Kz——天然地基沿z轴的抗压刚度(kN/m);Kx、Ky——天然地基沿x轴、y轴的抗剪刚度(kN/m);Ke.匕——天然地基绕x轴、y轴的抗弯刚度(kN-m);匕——天然地基绕z轴的抗扭刚度(kN・m);A——基础底面积(m2);Ix、Iy一天然地基基础底面对通过底面形心的x轴、y轴的惯性矩(m>Iz——天然地基基础底面对通过底面形心的极惯性矩(m4)o3.4.7当埋置基础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350kPa,且基础四周回填土与地基土的密度比不小于0.85时,其抗压、抗剪、抗弯、抗扭刚度宜乘以提高系数,提高系数宜按下列公式计算:风=(1+0.4&)'(3.4.7-1)a=(1+L2&|尸(3,4-7-2)|为=一(3*4*7-3)式中:a基础埋深作用对地基抗压刚度的提高系数;a——基础埋深作用对地基抗剪、抗弯、抗扭刚度的提高系数;6d——基础埋深比,当q大于0.6时,取0.6;ht——基础埋置深度(m)。3.4.8当基础与刚性地面相连时,地基抗弯、抗剪、抗扭刚度宜乘以刚性地面提高系数,提高系数可取1.0〜1.4,软弱地基土的提高系数宜取上限值。3.4.9天然地基的阻尼比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竖向阻尼比宜按下列公式计算:⑴对于黏性土:女=土¥(3.4.9-1)m=——m(3,4,9-2)pAy/A(2)对于粉土、砂土:|&=生另(3.4.9-3)式中:zz——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m——基组质量比;m——基组的质量(t);p——地基土的密度(t/m’"2水平回转向、扭转向阻尼比宜按下列公式计算:[=0.5&(3.4.9-4)如=小(3.4.9-5)»=<hi<3.4.9-6)式中:Chi—天然地基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一振型阻尼比;<2—天然地基水平回转耦合振动第二振型阻尼比;Z?——天然地基扭转向阻尼比。3.4.10埋置基础的天然地基阻尼比,宜取明置基础的阻尼比乘以基础埋深作用对阻尼比的提高系数,阻尼比提高系数宜按下列公式计算:|博=1+&(3.4.10-1)夕=1+2&(3.4.10-2)式中:£——基础埋深作用对竖向阻尼比的提高系数;p——基础埋深作用对水平回转向或扭转向阻尼比的提高系数。3.4.11采用本标准第3.4.2条〜第3.4.10条确定的天然地基动力特性参数计算天然地基大块式基础的振动位移时,计算的竖向振动位移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7,水平向振动位移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5,冲击式机器和压力机基础可不折减。n桩基3.4.12桩基的动力特性参数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桩或沉管灌注桩的动力参数宜由现场测试确定;当无测试条件时,宜按本标准第3.4.13条〜第3.4.22条的规定确定;2钻孔灌注桩或其他桩型的动力参数宜由现场测试确定;3桩基动力参数的测试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的规定确定。3.4.13桩基的抗压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捽=冷匕(3・4.13—1)虹=CphApj+CpzAp(3.4.13-2)式中:K桩基抗压刚度(kN/m);np桩数;k单桩的抗压刚度(kN/m);CpTi——桩周第i层土的当量抗剪刚度系数(kN/m);ApTi一一第i层土的桩周表面积(m2);C一一桩端土的当量抗压刚度系数(kN/m);PzA桩的截面积(mJ。p3.4.14当桩的间距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的4倍〜5倍时,桩周各土层的当量抗剪刚度系数CpT值宜按表3.4.14采用。表3.4.14桩周土的当■抗翦刚度系数弓值土的名称土的状态当量抗剪刚度系数qj淤泥饱和6000—7000淤泥质土天然含水量45%〜50%8000黏性土软塑7000—10&00可墨10000〜15000硬塑15000—25000粉土,构砂、细砂稍密~中密10000〜15000中砂,粗砂、砾砂稍密〜中密20000^25000圆砾,卵石稍密15卯。〜20000中密20000—300003.4.15当桩的间距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的4倍〜5倍时,桩端土层的当量抗压刚度系数Cpz值宜按表3.4.15采用。

表3.4.15桩端土的当■抗压刚度系数G值土的名称土的状态桩尖埋置深度当量抗压刚1系数Cpt(kN/我性土软塑'可塑10—20500000—8001软塑、可塑20—308OO000-130C硬塑20〜301300000〜186粉土,椅砂,细砂中密,密实20—3010Q00Q。〜1301中砂,粗砂、砾砂.K1砾,卵石中密密实7—151000000-1301300000〜200页岩中等风化1500000-2003.4.16桩基的抗弯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Kpo=蛎史4(3.4.16-1)J™I心=虹史吒(3,4.16-2)式中:匕、七一一桩基绕x轴、y轴的抗弯刚度(kN-m);k一一单桩抗压刚度(kN/m);pzrxi、ryi——第i根桩的轴线至通过基础底面形心的回转轴x轴、y轴的距离(m)。1桩基的抗剪刚度和抗扭刚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Kpx=L4K.(3.4.17-1)K”=1.4Ky(3-4.17-2)Kg=L4K*(3.4.17-3)式中:K、K桩基沿x轴、y轴抗剪刚度(kN/m);K桩基抗扭刚度(kMm)。pw2当计入基础埋深和刚性地面作用时,桩基的抗剪刚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Kpx=KJO.4+aai)(3-4.17*4)Kpy=K,(0.4+g|〉(3.4.17-5)式中:Kpx、Kpy——基础埋深和刚性地面对桩基刚度提高作用后的桩基沿x轴、y轴抗剪刚度(kN/m);ai——刚性地面提高系数,可按本标准第3.4.8条规定确定。3当计入基础埋深和刚性地面作用时,桩基的抗扭刚度宜按下式计算:K仲=Ko(O.4+mQ(3.4.17-6)式中:K——基础埋深和刚性地面对桩基刚度提高作用后的桩基抗扭刚度(kN-m)opw4当采用端承桩或桩上部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时,桩基抗剪刚度和抗扭刚度不应大于相应的天然地基抗剪刚度和抗扭刚度。3.4.18斜桩的抗剪刚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桩的斜度大于1:6,其间距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的4倍〜5倍时,斜桩的当量抗剪刚度宜取相应的天然地基抗剪刚度的1.6倍。2当计入基础埋深和刚性地面作用时,斜桩桩基的抗剪刚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K.=KJO.6+叫)(3.4.18-1)Kp,=KJ0.6+orQ(3.4.18-2)3.4.19计算桩基的固有频率和振动位移时,其竖向和水平回转向总质量及基组的总转动惯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3.4.19-1)m+0,4四(3.4.19-2)mvy=(3.4.19-3)mQ=hbdp?(3.4・19-4)孔=w+零)(&4.19-5)I(】+捋)I(3.4.19-6)宇)|(3.4.19-7)式中:mpz、mpx、mpy——桩基上基础沿z轴竖向、沿x轴和y轴水平回转振动质量(t);m——天然地基基组的质量(t);mo——竖向振动时桩和桩间土参加振动的当量质量(t);lt—一桩的折算长度(m);b——基础底面的宽度(m);d--—基础底面的长度(m);p——桩和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