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范例_第1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范例_第2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范例_第3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范例_第4页
纪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范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闻。”师:对偶的特征是字数相同、句法结构相同或相尽。这里前后两句自数不相同,但结构是相同的。因此,我们能够把它看成不是很严格的对偶。如果从记叙、抒情和议论这三种表达方式来看,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生9:抒情和议论。师:你能帮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吗生9: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已”“尤”程度副词的运用,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反动政府和反动文人愤怒;“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说明了作者对死者的无限哀伤和深深的惋惜之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表明了作者对当时中国发展前途的观点,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师:分析的很精彩。抒情的比重多的话,可能要影响议论,反之亦然。我们这里是不是有比重失调的毛病呢生9:没有。这里抒情和议论结合的很完美。充分的抒情更有利深刻的议论且水到渠成。师:很好。那么同学们一起来思考一下:我们这个部分(第四部分)除了抒情和议论,有没有记述生10:有。开头就叙述了三一八惨案的经过。师:叙述的时候是面面具到,浓笔重彩,不惜笔墨吗

师:叙述中,先生用了这样几个词语,“噩耗”“居然”“数百人”“竟”“颇”“不料”等词语,这些词语是师:叙述中,先生用了这样几个词语,“噩耗”“居然”“数百人”“竟”“颇”“不料”等词语,这些词语是为了简单的说清楚一件事吗?能表达先生的情感吗?表达什么情感?生10:表达了先生的震惊和愤怒。师:回答的很好。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记述和抒情也是融合一起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部分是记叙、抒情和议论三者的融合。记述不是面面具到,而是高度概括,为了下面的抒情,充分的抒情又是为了深刻的议论。我们今后要学习这种写作技巧。鲁迅先生不是只用了概括的记述,他在细节的刻画上也是顶尖高手。下面我们一起来研习文章的第五部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找出先生记叙刘及其同伴遇害经过的句子。(学生朗读约三分钟)师:生11你给我们读一下你找的句子。(生11读)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当时的壮烈牺牲的图画吗生11:子弹从刘背部入,斜穿心肺,鲜血染红了她的衣襟,她倒在了地上,鲜血染红了她深爱的土地,她挣扎着,去扶起她,结果身中四弹,张一下子倒在了地上。而杨德群君又想去扶张静淑君,结果也中弹,杨挣扎着坐了起来,这时一个兵冲了过来,在她的头部和胸部狠狠的击了两棍,结果她死掉了。呻吟着,一次次要站起来,次次又倒了下去。张静淑君想

呻吟着,一次次要站起来,次次又倒了下去。张静淑君想师:非常精彩。(出示投影6)这是壮烈牺牲后的刘的照片,她静静地躺在礼堂中,表情是端庄的,也是坦然的,因为她为了中国用尽了生命!从生11的描述中,我们看出她们并没有被反动政府的凶残所吓倒,用文章中z来并没有被反动政府的凶残所吓倒,用文章中z来说她们当时是怎样的?生:沉勇而友爱的。师:很好。那么,由第四部分的分析我们知道,记述完了紧跟着的就应该是抒情和议论了。哪个同学找到了?(生了紧跟着的就应该是抒情和议论了。哪个同学找到了?(生12第五部分第三节的第二、三两句。)其中的“文明人”真的文明吗?那么这是什么修辞?生12生12:不文明,他们是凶残的。这里运用了反语,使讽刺更有力,更能表达先生的愤怒。师:很好。于此,先生的愤怒之情如一团烈火在胸中熊熊燃烧中外杀人者的凶残,掩盖不住猛士们的鲜血,她们熊燃烧中外杀人者的凶残,掩盖不住猛士们的鲜血,她们渴求民族独立、追求真理、希冀幸福的鲜血,直冲霄汉,宇宙洪荒一片红茫茫!(稍顿)先生给刘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出示投影7记念刘和珍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记念她的原因。“君”这个字眼在中国被男性霸占了数千年,然而在1926年3月18日却放到了几个柔弱女子名字的后面!(稍顿)先生对刘是尊敬的,而先生对请愿这个事件持什么态度?(出示投影8:第六部分第一节第三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生13:比喻师: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生1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比喻成“煤的形成”。师:煤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人类前行的历史有什么特点生13:时间漫长,要大量的木材才能形成一小块。人类前行的历史即历史文明的进程,时间也很漫长,很多的推动才能进步一小步。师:“其”指什么?生13:人类前行的历史。师:这句话的意思?生13:否定了请愿,认为请愿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出示投影8总结)师:不仅鲁迅先生不赞同请愿,思想的先行者胡适先生也不主张请愿。有一个人叫姜高琦,在这次请愿中也牺牲了,他是胡适先生的同乡。因此,胡适先生写了一首诗悼念他。(出示投影9)同学们请朗诵一遍。注意黑体字,思考胡适先生表达哪几层意思?附投影9:他身上受了七处刀伤,他微微地一笑,什么都完了!那曾经沸过的少年血,再也不会起波澜了!我们脱下帽子恭敬这第一个死的。但我们不要忘记:请愿而死,究竟是可耻的!我们后死的人,尽可以革命而死!尽可以力战而死!但我们希望将来永远没有第二人请愿而死!我们低下头来,哀悼这第一个死的但我们不要忘记请愿而死,究竟是可耻的生14:胡适先生对烈士表达了他的“哀悼”,我们要恭敬”他,但是先生强烈反对请愿,说是“可耻的”,如果要流血的话,要“革命而死”“力战而死”。师: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都不主张请愿,为什么不能请愿呢?生14:请愿的群众对政府还有幻想,而两位先生却看清因此,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本质,它不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向反动政府请愿只能白白的牺牲。因此,师:分析的很好。刘牺牲了,走完了她人生的22年,那么,她的牺牲有什么意义呢生15: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至少他们能永记。师:意义仅局限于亲人们的记念吗?对历史,对未来的中国有什么影响呢?生16:(沉默)

师:文章第七部分第二节最后一句:“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此”指代什么?生16生16: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师:很好。命运把这群女子抛在了浓黑的悲伤的1926年3月18日,然而她们没有逃避和退缩,而是直面人生,始终微笑着,用她们稚嫩的肩膀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稍顿)对未来的中国有什么影响呢生17:苟活者会看见希望,真的猛士将奋然而前行。师:你领读,然后我们一起跟你读这一段。 (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气势和希望)北大教授孔庆东说: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从书中读到我们自己。我们与刘相比是幸运的,我们所处的不是战争的岁月而是和平的时代。也许,我们没有刘和珍君的从容和无畏,但是,我们要记住她,要记念她,要在她的精神激励下,奋然前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示投影11:记念刘和珍君师:刘和珍君是真的猛士,我们要记念她,那么,我们记念她的什么呢?什么才是真正的记念?我们讨论一下。生18:我们要学习她高度的责任感,敢于反抗、勇于斗争、追求进步、渴求真理的精神,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脚下的土地,在和平的今天要为祖国的建设奋斗,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师:谈的很好。我们要把它当作我们的作业,写一篇四

五百字的小文章,把你的思考梳理成文。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呜呼,我说不出话”。这里的“我说不出话”表达了先生的悲痛之情。我们文章的第一部分有没有类似的话呢生19:有。在第一部分第一节的开头“我实在无话可、乂”说”。师:文章的开始与结尾都有,这在结构上叫什么生19:前后的呼应。师:很好,看来我们文章的第一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要呼应文章的结尾。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文章的第三部分提到第一部分之前,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呢生20:(沉默)师:第一部分有一句话“我独在礼堂外徘徊”。别人都在礼堂里悼念刘,我没什么在礼堂外?并且是“独”“徘徊”,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生20:悲痛的。师:不仅这里表现了先生的悲痛之情,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都能表达先生的悲伤 !我们刚才研读的第三、四、五部分表达了先生对段琪瑞执政府及反动文人的感情生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