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_第1页
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_第2页
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_第3页
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_第4页
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一:关于改革创新的观点。观点1:改革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改革是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民族危机)的有效途径。论点(1):战国初期秦国相对落后,商鞅变法采取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措施,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的奠定基础。论点(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的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在对外开放上,建立5个经济特区,有利于我国引进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论点(3):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封建落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国家。明治维新改革,采取了产殖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重视教育,学习西方等措施,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总之:历史证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国家振兴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观点2:改革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取得成功。论点(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顺应当时春秋战国封建地主经济取代奴隶制经济的的时代潮流,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符合了时代的潮流。虽然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是变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认为变法是成功的。论点(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他采取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地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推动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的。论点(3):1861的俄国农奴制改革,顺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成为时代的潮流。俄国农奴制改革给农奴人身自由,有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我们认为改革是成功的。综上所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3:经济政策(改革)只有符合国情(客观规律),才有生命力。论点(1):1921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就是考虑到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不能用简单,快速的军事手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而应该尊重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挥市场的作用。所以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到1925年苏联的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论点(2):1933年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美国正处经济大危机的危难时刻,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罗斯福基于这个国情,一改对资本主义经济放任不管的态度,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政府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帮助美国人民渡过了经济危机,民主制度得到了维护。论点(3):1978年邓小平同志主导改革开放政策,就是基于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的积极性被束缚住,人民在饥饿中挣扎这样的国情,所以他采取对内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改革只有符合国情,改革才有生命力。观点4:制度创新有利于巩固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论点(1):秦朝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考虑到分封制的弊端,废除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规定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这大大加强了秦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确立。论点(2):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巧妙的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他还派遣“十三”刺史,加强了对地方各州的监控,这些都体现制度创新,都加强了中央集权。论点(3):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创立和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这些制度提高办事效率,而又互相制约,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论点(4)元朝时期,元政府设立了行省制度,对元朝的广阔疆域实行了有效统治。元朝政府还设立“宣政院”,加强了对西藏地权的有效统治。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版图的一个区域。这些都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论点(5)明朝时期,明朝皇帝通过设立“锦衣卫”“东厂”特务机构,加强对中央,地方官员的监视,体现了中央集权。清朝时,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这是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的标志,也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总之,我国古代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观点5:科技发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技进步改变/造福人类的生活)(人类是富有创造力的。)论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勤劳和智慧的。唐朝时发明的曲辕犁,适合于小块田地的耕种,筒车的发明有利农田的灌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宋朝劳动人民发明的“秧马”提高了播种的效率,促进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论点(2):中国古代的一系列建筑工程,体现着人们的勤劳和创新,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隋朝的“大运河”大大加强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四大发明”也推动了我国及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论点(3)近代世界的三次工业革命都再次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力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新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总之:科技的发明创新,带动经济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观点6: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论点(1)科技进步造福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使人类进入了火车时代。卡尔本次发明了内燃机,使人类进入了汽车时代。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使人类开创了航天航空的时代。他们的发明创造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了极大的方便。论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远程打炮,坦克,军用飞机,毒气等新式的武器,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研制的核武器------原子弹,造成了二十几万的伤亡。汽车的发明,也带来了大量的交通事故,是许多家庭幸福毁于一旦。手机的使用和普及,带来一群群的低头族,造成了许多青少年学生视力的下降。总之:科技再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新的威胁。二:关于对外开放的观点:观点7: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论点(1)汉武帝时,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往西域,西亚,欧洲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的政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都带来唐朝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宋朝,积极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相反,清朝时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民间的的对外交往,导致清王朝与世界发展潮流的隔绝,加剧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后。论点(2):1979年,中国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助于我国引进人才,资金,学习先进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论点(3):近代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但是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明治维新,主张学习西方,不但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生活习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近代亚洲强国。可见,实行对外开放,有助于国家的富强。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观点8:弱国无外交;国力强盛(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享有平等外交的基础。论点(1)1919年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派代表团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是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软弱无力,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遭到了无理的拒绝,大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深刻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论点(2)1938年召开的慕尼黑会议,英法德意的领导人秘密协商,规定捷克在一周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满足希特勒的要求,充分体现了英法牺牲小国利益,求得一时和平,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捷克作为弱国,任人宰割体现弱国无外交。论点(3)19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肯定。美国主动打破中美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了正常化的交往。美国主动承认中国,这背后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只有国力的强盛,才有平等的外交。三:关于民族团结,国共合作,众志成城抵御外敌的观点。观点9: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原因。(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战胜敌人的关键因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点(1)抗日战争中,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阻击日军,组织了台儿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了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慢慢成为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全国各阶层欣起了各式各样的抗日救亡的运动。论点(2)抗战过程中,大批的海外华侨关心祖国,心系祖国。南洋华侨主席陈嘉庚号召广大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捐献大批的药品,军事设备,号召广大青年奔赴国内抗战前线,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当中。这正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表现。总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观点10: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二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战胜敌人的关键因素)面对着法西斯的疯狂进攻,全世界人民同仇敌忾,1942年1月,26个国家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论点(1)1942年,英军孤军深入缅甸,遭到日军的包围,向中国战区求援。中国国民政府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付出了沉重的牺牲。有力抗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这是盟国协同作战重要表现。论点(2)1944年,英美为主的百万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从西线对德国法西斯发动进攻,配合苏军的东线进攻,对德国法西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的灭亡。论点(3)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出动100万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对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体现了盟军协同作战。总之:二战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必然结果。观点11:民心背向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论点(1)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当时交战的双方可以说实力相当,但是共产党军队纪律严明,尊重爱护百姓,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他们自发组织了百万民工,为前线士兵运送物资和食品,相反国名党的军队大失民心,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所以淮海战役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论点(2)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由于英军是为了维护殖民统治,所以他们得不到北美人民的支持,北美人民支持的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所以战争中,大陆军能够以弱胜强,打败英军,赢得民族的独立。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领导的北方军队,最初是失利的。但是林肯政府及时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这两个法令,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支持,北方军队开始节节胜利,最终赢得了美国内战的胜利。联邦统一得到了维护。总之,得民心者得天下。观点12:武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论点(1)美国南北战争中,面对南方的叛乱势力的挑衅,林肯政府积极应战,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这两个法令,得到了美国民众的支持,北方军队开始节节胜利,最终赢得了美国内战的胜利。国家统一得到了维护。论点(2)清朝,为了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准噶尔部叛乱,打击了噶尔丹的嚣张气焰。乾隆皇帝,平叛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了伊犁将军。近代,西北边疆危机,左宗棠率军推翻了阿古柏建立的伪政权,收复了新疆。综上所述,武力是维护边疆地区稳定的有效手段。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观点13:只有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习俗,才能实现边疆地区的稳定。论点(1)唐太宗在征服了边疆少数民族后,继续留用其首领统治该地区,保留他们的生活习惯,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他能够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论点(2)清朝时期,清政府对西藏的宗教首领进行册封,顺治帝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就是对西藏地区生活习俗的尊重,有利地加强了清王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论点(3)新中国成立,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的三大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最好表现,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民族关系展现出良好的局面。总之:只有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才能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观点1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推动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论点(1)汉元帝时,王昭君主动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妻,她是西汉王朝同匈奴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带来了边疆五十多年的和平安宁的局面,有利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论点(2)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为妻。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量物种,技术和文化,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论点(3)“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订立的和议,它带来了双方边境一百多年安宁的局面,双方在边境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总之: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推动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四: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观点:观点15:依法治国(法制建设)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论点(1)希腊的著名城邦-雅典,在伯尼克里统治时期,重视法制,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所有成年的男性公民都能依法参政,这种局面带来雅典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文明高度发达。论点(2)美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后,一些著名的民主人士参与制定了1787《美国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部宪法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为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基础。论点(3)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颁布了《民法典》,这部法典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用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有利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法典》也成为了欧洲各国的立法典范,推动了欧洲社会文明的进步。2021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常见观点归纳总之:依法治国(法制建设)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观点16: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必备条件。论点(1)在我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里,我国民主法治遭到肆意的践踏,大批干部,民主人士,知识分子没有经过法律的允许,被肆意的批斗,迫害,逮捕。造成无数的冤假错案,给我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文革十年从反面说明没有法制,国家就不会发展,人们就没有幸福可言。论点(2)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法制建设,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文献,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改革开放因此取得丰硕的成果。所以: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观点17:思想解放运动,促进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论点(1)14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他们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对欧洲的天主教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诞生了一大批优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