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_第1页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_第2页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的思潮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李悦071003109哲学就是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关爱,就是思维的智慧和乐趣。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人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如何才是真正作为人而生存,如何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和人生的幸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平等,什么是合理,什么是正义,如何才能使人类过上和谐而道德的生活,等等,都是哲学最为关心的课题。可以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类自身及其所生活的社会,就是自然、宇宙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就是所有客观的存在。有的西方学者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这很有意思,她给人以无限的想像,使人感到了哲学的可亲可爱。有的文章说,哲学不是宗教,却能够给你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能够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亦能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道德,也能劝导人向善。哲学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他照亮人类的生活世界,使得人类生活出现意义的'灵光”。我很欣赏这一段对哲学内涵富有诗意的诠释。概而言之,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性的结论,哲学的智慧不仅仅是“教人思维”的途经和方法,而是使人自觉到“思维的本性”,掌握思想运动的逻辑,从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真正掌握哲学智慧,不仅需要深思明辨的理性,还需要体会真切的情感,需要丰富深刻的阅历,这就像同一句格言在老人和孩子那里的含义很不相同一样。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那么,什么是艺术呢?艺术是人类运用的一种特殊方式,她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并表示对世界和自身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她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表现情感和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通俗地说,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因为人类的某些经历和情感是难以用一般庸常的口头言词来表述的,所以,为了表述这些深存内心的最强烈的感情和思想,人们就使用一种称之为艺术的更敏锐、更精巧的语言”来表达。这种语言可以是一种文字,可以是一种音乐,可以是一种画面,可以是一种肢体动作,可以是一种经过人们加工赋予了丰富内涵的物体,还可能有很多种形式。凡是将人的情感和想像表述到了极致的富有诗意的创造,都具有艺术的禀赋。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各种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就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精制文化形式。由于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言等等。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艺术形态。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得以形成的基础;如果人们之间语言不通,或者说使用的不是同一种、同一层次的语言,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沟通和交流。艺术和科学不同,科学借助人类的理性反映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艺术则借助人类的感性反映世界,包括客观和主观的世界。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艺术更多的是“创造”,艺术是不同于人类理性和信仰的感性认识,是人类内心真实情感和想像的反映。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这种情景的过程中,人们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籍,人们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由于人们主观缺憾的慰籍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艺术构造出的虚拟现实,能够对人的观念形态的形成和改变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来说,艺术是上帝的牧羊长鞭,能够把人们的灵魂引入天堂,也能够把人们的灵魂赶进地狱。当然,艺术作为审美的物体,意味着因其内在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鉴赏,正是这一特性使得艺术超乎世俗生活之上,是一种珍贵的存在。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李白的审美理想,深受庄子美学推崇天然之美的思想影响,他不但大力倡导自然”、“清真”的风格,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之美,并且自觉地把这种美学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杜甫的美学理想,则受到儒家美学的极大影响,他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融入诗中,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倾诉了对当时统治集团腐朽统治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深受苦难的同情,产生了《三吏》、《三别》等代表作品。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它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把所谓“生命冲动”当作世界万物的主宰,宇宙间的一切似乎都是由这种神秘力量派生出来的,他从唯心论和神秘论的立场出发,认为只有人的梦幻世界或直觉领域才能达到绝对真实,即所谓的“超现实”。于是,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文艺界,形成了一个遍及文学、美术、电影等领域的“超现实主义”流派。文学上出现了布勒东的散文《动物与人》,阿拉贡的散文集《巴黎的农民》等;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等典型的作品;电影界也出现了西班牙导演布努艾尔拍摄的《一条安达鲁狗》等超现实主义影片。哲学是人们理性的思考,她思辩着人们心灵感兴趣的一切问题,是介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无人之域;艺术是人们对世界的直观感觉,艺术的历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历经了沧桑巨变,在外部的影响下,一次又一次地展开,书写着人的情感。显然,哲学与艺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二者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很明显的区别。但是,艺术的辉煌灿烂植根于人们思维发展进化的基础之上,她随着人们认识能力、认识范围及深度的发展而发展。艺术是人们的一种创作行为,这种创作行为的历史表明,自人类能够自由思考以来,他们的创作行为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有赖于他们对世界与人生的各种理解。我们要了解作为人类创作行为的艺术,就要了解作为其思维基础的哲学。如果一种艺术形式想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范围内被承认,只能努力适应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而决定审美趣味的往往是整个社会的哲学意识。哲学和艺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时代的变化和历史的进步导致了哲学的变化,而哲学的变化又影响着艺术。具体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生命的活动。生命活动的过程,包括思想的过程,以及作为其必然延伸的行动的过程。在哲学中,人们的思想是通过文字语言来进行的,而文字语言(概念、语义)的结构又把它客观化和固定化了。艺术同哲学的区别,比之于它同科学的区别显然要小得多。这个区别不在于哲学是抽象思维而艺术是形象思维,而在于哲学借助于文字语言为中介,艺术则不完全是这样。哲学的陈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语言符号的变换过程,所用语言不明确就意味着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过文字语言的中介,哲学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确化,于是情感在哲学中变成了思想,感性动力在哲学中凝固为理性结构,但艺术则不一定要依赖文字语言这个中介。由于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从中国艺术发展的实际历程来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以诗书礼乐作根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孔孟哲学深深影响了艺术。孔孟哲学是一种以伦理为本位的理性早熟的农业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其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温柔敦厚、和谐圆满为审美理想的古典主义艺术文化模式。中国古代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感叹和认识,最初是通过原始的歌舞、祭祀等艺术活动来表达的。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都带有浓厚的诗人、艺术家素质,而中国诗人的灵性从来就内涵着一种悠悠的'形而上”哲学情怀。在中国古代,哲学蒸腾着诗性,艺术浸泅着理性。我们阅读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深为其文字的艺术美所惊叹;我们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云岗石窟的千尊佛像,又被其内蕴着的哲学境界所震慑。中国古代文化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古典和谐美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理想,要求把构成艺术的多种元素,比如,再现与表现、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时间与空间等,处理和组织成为一个平衡、和谐、稳定、有序的统一体。这种艺术追求,也成了孔孟之道、老庄哲学坚实的基石和理想的境界。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理喻及思辩又同样反映在艺术创作中。正因为艺术形式的宽泛、哲学精神的主导,才使得艺术和哲学互相交融,从彼此的根植到彼此的细节,都是互相滋润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在人类的全部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了。希腊文明在古代哲学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诸多哲学大家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非常巨大。他们的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他的乌托邦思想、理念论、灵魂不朽论证以及宇宙起源论,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完美主义。希腊这一时期的艺术也是趋于完美主义的。从一开始简略、简单、不很精确的雕刻,到后来建筑艺术的日趋精湛,以致出现了以巴特农神庙为标志的古典建筑的顶峰。她力求表现的,就是一种尽善尽美的现实感觉。哲学与艺术并不是历史长河中两条孤立的支流。她们互相交融,互相辉映,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漫长历程。从古代、近代直至现代,哲学与艺术都在不停的探索与更新。面对着纷繁的世界,她们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对世界的理解,又有着必然的共同的主线。就广义的角度而言,她们是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她们是两片不同的空间,两条不同的河流,但又交汇交融,彼此牵着手不停息的向前奔腾,顽强不懈地追求着各自的梦想。任何一个民族、时代、社会的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