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湖南省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精编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答张十一功曹 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 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 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 ⑤觉霜毛一半加。(注释)①张十一功曹:张署,韩愈好友,与韩愈一同在监察御史任上被贬。②赏筲( yundang,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带的大竹,高达数丈。③鄢躅(zhzhM,植物名,亦称映山红,春天开花漫山红遍。④恩波,指皇帝的恩泽。⑤斗,同“陡”。.“吟君诗罢看双鬓”中的“君”是指谁?理由是什么?2.诗中有两处出现了数词,请分别指出其表意内涵。3.本诗中哪个字词可以做“诗眼”,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指张署,从题目《答张十一功曹》可见。2.两三家表明人烟稀少,突显被贬之地的荒凉;一半加描绘白发苍苍,表现内心的愁苦。3.“哀”,“闲”,“死”,“踯蹰”均可,联系流放荒地、命运未卜、报国无望、内心绝望等内容作答。【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答张十一功曹”分析可知“君”是指张十一功曹,即张署。2.要求学生找出两句带有数字的诗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哀猿啼处两三家”的意思是“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写出了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扰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荒远冷僻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斗觉霜毛一半加”的意思是“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描绘出白发苍苍,内心愁苦的诗人。3.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即可。“哀”,“闲”,“死”,“踯蹰”均可。如“闲”字: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蝉》虞世南垂区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①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②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释①《在狱咏蝉》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②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他因牛李党一直抬不起头,一生不得志。死于荥阳,年仅47岁。清代施朴华评论这三首咏物诗分别是“清华人语”、“患难人语”、“牢骚人语”。参考示例,抓住划线句,选择另外两首中的一首,谈谈你对 “患难人语”或“牢骚人语”的理解。示例:我认为虞世南的《蝉》是“清华人语”。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答案】示例一:我认为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是“患难人语”。“露重”、“风多”比喻政治环境恶劣,“飞难进”比喻自己仕途郁郁不得志,“响易沉”比喻自己言论受到压抑,不自由。蝉如此,自己也如此。此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在狱中,诗人听蝉在日渐萧瑟的秋日鸣叫着,怎不让他想到自己身心不得自由的落魄和孤寂。示例二:我认为李商隐的《蝉》是“牢骚人语”。诗人闻蝉鸣而起兴。“本以高难饱”蝉栖息于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而自己因为人清高,所以清贫。“徒劳恨费声”,蝉由“难饱”而发出的鸣叫声,哀中有恨。此种鸣叫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所以是徒劳的。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蝉本无情,无所谓“难饱”与“恨”,其实“难饱”和“恨”的正是诗人自己。【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喉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本题作答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作者的思想情感来作答。《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为侍御史时,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1)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句,诗人字字咏蝉,字字借蝉自况。“露重”“风多”言环境险恶;“飞难进”言难以进取(仕途);“响易沉”言声音难以发出。蝉如此,“我”与蝉一样,在这里,蝉即我,我即蝉。“露重”“风多”又特指政治环境险恶;“飞难进”又特指诗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难以进取;“响易沉”更特指自己的言论难以发出。诗人借“蝉”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这不正是“患难人语”吗?(2)李商隐的《蝉》,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其中诗歌的前两句“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说明蝉本来就因栖息于高枝,难得一饱;它鸣叫不停,却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无穷啊。就真实情况而言,蝉并非是因身在高处,不肯飞下来乞食而“难饱”;它的鸣叫声中也没有什么恨意,这完全是诗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是其身世之感的寄托。李商隐曾向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这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在这里,蝉已经完全人格化了,诗人分明是借“蝉”来表达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处境的不满。这也正是其“牢骚人语”。结合以上的分析,依照给出的示例拟写作答。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各题。(甲)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 ①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 ②舟,载不动许多愁。(注释)①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②昨瞌(zemWng):小船,两头尖如蚱蠕。(乙)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 -项是( )A.(甲)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个孤苦凄凉环境中的女子形象;(乙)诗描绘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之情。B.(甲)词上阕侧重写词人的外部动作和神态,下阕偏重于内心情感的挖掘,由表及里;(乙)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沿途美景饱览无余,意犹未尽。C.(甲)词"只恐双溪昨瞌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将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具体真切,用语新奇;(乙)诗尾联中的“最爱”一词集中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春景赞发美之情。D.(甲)词下阕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刹那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委婉而含蓄。(乙)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即景寓情,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2.请简要赏析(乙)诗颔联“争”和“啄”两词的妙处。【答案】1.D2.“争”字写出了早莺争抢着飞向暖树的情态,“啄”字写出了燕子忙碌地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初春的生机与活力。【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D:甲词中的下片,主要是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D。2.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意思是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据此理解作答。译文:甲: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乙: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按要求答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了一般。2.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描述画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翻译为:山谷的阴面纵横散不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这惨淡的阴云。在描述所表述的画面时,要明确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然后运用恰当的词语去修饰。这句诗中写了“瀚海、冰、愁云”等景物,写了沙漠雪景。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抒情方式。“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本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先描写了奇丽雪景带来的奇寒和雪景的雄伟壮阔及饯别宴会的盛况,再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作者在山势回环和道路盘旋曲折中送别友人,一个“空”字,将诗人孤寂的形象表现出来,而这与之前赏雪景、宴会热闹隆重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知作者的情感表露。故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作,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不尽长江滚滚流”既是诗人眼前所见,又将大江和历史相联系,引出下阕历史人物。“年少万兜整”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鳌”,作战时的头盔,此处代指士兵。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2.作者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有什么用意?【答案】.A.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家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解析】1.A“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位英雄人物”错误,这首词是辛弃疾所写的“怀古”之作。它写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我们知道,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极力赞颂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正是为了反衬当朝统治者怯懦苟安、昏庸无能。【点睛】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词,其词牌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B.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C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D.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这首词中的加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答案】.B.该句借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常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解析】.B.“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错误,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追思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故选B。.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B.颈联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C.尾联慷慨陈词,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D.这首诗流传千古,主要在于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答案】 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式。故答案为 C。.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对诗中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2.简要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答案】1.D2.示例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亲近。 (意思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的“无为”是“无须、不必”。“歧路”指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儿女”指青年男女。“沾巾”指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句子的意思是:请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多情的少年男女伤心地痛哭,彼此泪落沾衣呀。据此,答案为 D。2.试题分析:考查对句意的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中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里丘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历来被诗家所称道。请简要赏析两个字的妙用。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历来被诗家所称道。请简要赏析两个字的妙用。2.诗中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割”历来被诗家所称道。请简要赏析两个字【答案】1.“钟”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用在这里,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峻奇险。2.作者由登泰山所看到的雄伟高大的山势,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登岳的愿望,抒发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中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 “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 “阴”(山南水北为 “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 “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据此理解作答。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 “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 “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据此理解作答。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 ?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释)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这两句诗描绘了梨花淡白,柳色深青,柳絮飘飞,鲜花满城的春天景象。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2.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梨花”“柳色”“柳絮”“鲜花”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这首诗,梨花满城本是精美绝伦的美景,偏偏伴着无处不飞的纷纷柳絮,这使绚烂的春阳成了一种伤感短暂的美丽。“柳青深”“柳絮飞”,既衬托出梨花素白晶莹漫城盛开的情状,又从侧面沉郁地引发出人生几何的追问,以至于下句的“惆怅”二字似乎已冲到了嘴边,不吐不快。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 ①,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②。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③。(注)①天末:天尽头。这里指夜郎。当时李白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过:经过。此句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③汨罗:汨罗江。屈原投汨罗江而死。(1)这首诗首句以“凉风”开头有何作用?(2)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1)以“凉风”开头,自然引出对李白的怀念,“凉风”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2)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它的悲惨遭遇愤懑不平。【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句“ 凉风起天末”以“秋风”起兴,叙写了凉风乍起,景物萧疏的景象,既引出对李白的怀念,又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使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据此理解作答。(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抒情名诗。当时李白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急盼他的音讯,但茫茫江湖,悠悠远隔,无法得到他的消息,只好赋诗怀念。此诗以凉风起兴,对景相思,设想李白于深秋时节在流放途中,从长江经过洞庭湖一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据此理解分析作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注释: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校书:官名,即校书郎。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①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直接抒写了诗人郁积的烦忧和苦闷,表现了诗人长期以来政治上遭TOC\o"1-5"\h\z受挫折,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长期纠缠在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乌兰察布护理单招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京安全员c2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仪器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标准化流程
- 员工考勤管理系统数据统计与绩效挂钩操作手册
- 职业健康安全警示与告知制度
- 2025-2030化妆品新锐品牌成长路径与资本运作分析报告
- 西学中题库护理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冷链食品专用耐低温着色剂产品开发趋势研究报告
- 销售市场每周工作汇报表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白云山学校六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含解析)
- 语法填空-动词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
- 农业政策学 孔祥智课件 第08章 农业土地政策
- WB/T 1119-2022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
- GB/T 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
- GB/T 15972.20-2021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
- 胎儿的发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