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戏剧2(元杂剧)课件_第1页
元明清戏剧2(元杂剧)课件_第2页
元明清戏剧2(元杂剧)课件_第3页
元明清戏剧2(元杂剧)课件_第4页
元明清戏剧2(元杂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杂剧兴盛的背景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蒙古民族对于歌舞的戏曲的爱好,促进了北方都市中艺人的融合。

孟珙《蒙鞑备录》中记载:“国王出师,亦为女乐,随行率十七八美女,极慧黠多以十四弦弹大官乐,四拍子为节,甚低,其舞甚异。”

术赤

察合台

窝阔台(太宗)

蒙哥(宪宗)

忽必烈(世祖)真金—成宋

托雷旭烈兀

阿里不哥太祖成吉思汗2.蒙古贵族的文化政策,促进了大批文人从事杂剧创作。“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杂剧的繁荣标志着中国戏剧艺术的繁荣,中国从此跻身戏剧大国的行列。

元杂剧以歌词、音乐曲调来取得戏剧效果,表达方式为叙事诗,基调是抒情,情节在戏剧中起过门作用,与西方戏剧完全不同。科:科泛,规定剧中人物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的词称为科泛。这个在南戏中称为“介”。折,是元杂剧的基本单位,相当于幕,它是一种内在的单元组合,是音乐的单元从结构上来说,元杂剧一般为一本四折,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有五或六折,甚至多本多折。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又分为正旦(女主角)、副旦(二、三号女主角)、贴旦(丫鬟)、小旦(小女孩)、老旦(中老年妇女)、搽旦(风尘女子)。末:男角,分为正末、副末、小末,冲末(与正末为上下级关系,或是兄弟关系中小的那一个)。净:花脸,粗暴勇猛的人,绝大部分为男性,少部分为女性杂:各种各样的配角,如: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儿(老翁)、徕儿(小孩,又称小徕)

元杂剧在剧的末尾用两到四句对子来概括全戏的内容,称“题目正名”,一般取它最后的一句作为戏的全称夏庭芝《青楼集》是第一部记载杂剧演员的著作钟嗣成《录鬼簿》是第一部为杂剧作家立传的著作;还有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有学者认为是贾仲名所作明代臧懋循的《元曲选》是第一部元曲集隋树森又编《元曲选外编》共162部元杂剧的五种主要类型公案剧:又称勘狱剧,民间称为“清官戏”。代表作:《窦娥冤》, 无名氏《陈州粜米》。爱情戏:代表作: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它们被称为“元代四大爱情戏”)。历史戏:面对黑暗现实,作家们往往怀念过去,为了免于政治迫害,所以借古讽今,借用历史题材,特别是三国题材的历史剧,代表作:关汉卿《单刀会》,纪君祥《赵氏孤儿》。神道戏:神仙道化剧,颓废文人用以自我解脱,逃避现实而写出的神佛救苦救难的戏剧,代表作:马致远《陈抟高卧》,李时中《黄梁梦》。关汉卿《录鬼簿》

“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

贾仲名的[凌波仙]《挽关汉卿》: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南吕一支花]《杭州景》: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

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我是个金笼罩,瘦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蠟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关汉卿作品的主要内容桀骜不驯的女性形象。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窦娥冤》中的窦娥,《救风尘》中的赵盼儿,《诈妮子调风月》中的燕燕。慷慨壮丽的历史画卷。写得比较好的是《西蜀梦》和《单刀会》。窦氏父女与蔡婆的矛盾

赛卢医与蔡婆的矛盾

赛卢医和张驴儿父子的矛盾

桃杌太守与窦娥的矛盾

窦娥与其父窦天章的矛盾

温顺而善良

窦娥的形象

反抗

窦娥既是一个悲剧形象,同时也是一个光辉的形象,透过她,我们看到的是元代物欲横流、是非颠倒、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更看到了人民不屈的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达到了历史允许的最高点。另外一个窦娥【仙吕】【点绛唇】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混江龙】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催人泪的是锦烂熳花枝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圝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云)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唱)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中融和着积极浪漫主义因素。塑造了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色当行(内行)的语言,以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

元杂剧的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另一类是以王实甫、白朴、马致远为代表的文采派。王实甫与《西厢记》王实甫的生平

[商调·集贤宾]《退隐》:“有微资堪赡賙,有园林堪纵游,百年期六分付到手。”贾仲名[凌波仙]曲评王实甫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作文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的创作年代

“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架一叶偏舟睡足,抖擞着绿蓑归去。”“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春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白无咎《鹦鹉曲》)

《西厢记·叙事》中有“谢当今垂帘双圣祖”

《西厢记》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元成宗大德三年到大德十一年之间。王世贞:“北曲以西厢压卷。”王骥德:“王实甫《西厢》,千古绝唱。”西厢故事的流变唐元稹《莺莺传》也叫《会真记》;北宋,《莺莺传》成了说唱文学,赵德麟[商调·蝶恋花]歌咏崔张爱情故事,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词;金,董解元作大型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对《莺莺传》的改造:1.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2.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3.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

4.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如《长亭送别》等。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从董《西厢》中吸取了大量精粹,形成了不朽的名著《西厢记》。在塑造人物性格、语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董《西厢》经过王实甫的发展,第一次直观地成为了舞台艺术形象,用最富有群众性的戏剧艺术,普及了《西厢记》。

《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西厢记》通过对崔张的爱情纠葛,反映了古代贵族青年为追求纯真爱情和婚姻自主,对以老夫人为首的顽固势力进行的公开的反对,给社会底层的青年以希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国古典戏剧中最早出现的背叛正统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贵族少女形象。《西厢记》人物形象分析

[旦云]取香来![末云]听小姐祝告甚么?[旦云]此一柱香,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此一柱香,愿中堂老母,身安无事!此一柱香......[做不语科][红云]姐姐不祝这一柱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旦再拜云]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长吁科][末云]小姐倚栏长叹,似有动情之意。又一个正统礼教叛逆者的典型,张生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极具典型特征张生红娘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她不过是一个卑贱者,但她的聪明才智不仅仅胜过了莺莺、张生,也胜过了老夫人。她是支持自由爱情的正义者,王实甫以满腔的热忱歌颂了这个勇敢泼辣的卑贱者。大胆支持崔张的爱情,却毫无利己的动机敢于和老夫人公开抗争,指责老夫人背信弃义,公然支持崔张,巧妙制服了气势汹汹的封建家长;对郑恒表示了极大的蔑视。

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至如你官上加官,也不合亲上做亲。……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君瑞是君子清贤,郑恒是小人浊民。《西厢记》的艺术特色情节的生动性优美抒情的诗句语言和细腻精确的心理刻画第二本第三折,红娘请张生赴宴,唱[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第二本第四折,老夫人赖婚后,莺莺听张生弹琴,对张生高超的琴艺发出的赞叹时著名的诗篇:[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珮玎咚?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潇潇曲槛中?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连结丝桐。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白朴生平简介生于1226年,卒年不详,文学家研究为1312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他蔑视功名,玩世不恭,一生不与元朝合作,功词曲,晓音律,创作了十六个杂剧,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保存下来的杂剧有:《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前两部是白朴的代表作,而且风格迥异,《墙头马上》为喜剧经典,而《梧桐雨》则为悲剧经典。《墙头马上》鉴赏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突,梧桐枝隐凤双栖。那里有女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

“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只要姻缘天配就,马上墙头亦好逑。”与四大爱情戏中其他的女主角相比,李千金是最为坚强的,她大胆、不屈、泼辣,不仅以私奔的行动来冲击封建礼教,而且还在公公面前宣称“自由结合是天赐的姻缘”。全剧白朴始终以李千金这一叛逆形象为主导,造就了千古名剧。尚书云:……你比无盐败坏风俗,做的是男游九郡,女嫁三夫。正旦云:我则是裴少俊一个。

尚书怒云:可不道“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你还不归家去。

正旦云:这姻缘也是天赐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概述【双鸳鸯】斜軃翠鸾翘,浑一似出浴的旧风标,映着云屏一半儿娇。好梦将成还惊觉,半襟情湿鲛绡。【蛮姑儿】懊恼,窨约。惊我来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檐前玉马,架上金鸡;是兀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滚绣球】这雨呵,又不是救旱苗,润枯草,洒开花萼,谁望道秋雨如膏。向青翠条,碧玉梢,碎声儿必刂剥,增百十倍,歇和芭蕉。子管里珠连玉散飘千颗,平白地瀽瓮番盆下一宵,惹的人心焦。【叨叨令】一会价紧呵,似玉盘中万颗珍珠落;一会价响呵,似玳筵前几簇笙歌闹;一会价清呵,似翠岩头一派寒泉瀑;一会价猛呵,似绣旗下数面征鼙操。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则被他诸般儿雨声相聒噪。【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带云)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觉了。(唱)马致远生平简介钟嗣成《录鬼簿》记载“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任江浙行省务官”,大约生于1250年,卒于1320~1324年之间。一生追求功名、荣华富贵,中年之后当了小官,经历了一段漂泊的生活后隐居,以诗酒自娱。贾仲名[凌波仙]《挽马致远》说:

“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汉宫秋》的剧情及昭君故事的演变昭君,名嫱,字昭君,封“宁胡閼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呼韩邪死后,按照匈奴父死子继的传统,王昭君嫁给了他的儿子,生了两个女儿,匈奴公主称“居次”,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王昭君辞》石崇明妃曲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明妃曲·两首作者: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汉宫秋》的主题思想认为它抒发了汉元帝与昭君爱情与离别的怨恨之情;认为它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离别怨恨之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深重灾难,寄托了作者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汉宫秋》歪曲了史实,是大民族情感和封建道德观念的体现。作家本人的创作思想《汉宫秋》以民族矛盾为背景,以昭君的悲剧命运为线索,通过对昭君爱国行为的歌颂,对奸臣毛延寿的鞭笞,曲折地表达了元代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和要求民族和睦的良好愿望,也在剧中揭示了汉家败亡的原因,鞭笞了变节行为,诅咒了各种昏庸的文臣武将。

唱词富有意境美和音乐感

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为“典雅、清丽”。而苏轼评陶渊明之“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后人则常用来评价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特色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控弦百万为君长,款塞称藩属汉家。锦貂裘生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朕本意待尊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

【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看今日昭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