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试题及答案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_第1页
中国经济史试题及答案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_第2页
中国经济史试题及答案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_第3页
中国经济史试题及答案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_第4页
中国经济史试题及答案含史料翻译、论述题和案例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套题一史料翻译5*41、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商君书•垦令第二加重关口、集市上商品的税收,那么农民就会讨厌经商,商人就会对经商产生怀疑甚至懒得干的思想。农民讨厌经商,商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业怀疑,不愿意经商,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2、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3、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会懂得物价涨跌的道理。物价贵到极点,就会返归于贱;物价贱到极点,就要返归于贵。当货物贵到极点时,要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贱到及时购进,视同珠宝。货物钱币的流通周转要如同流水那样。4、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而白圭却喜欢观察市场行情和年景丰歉的变化,所以当货物过剩低价抛售时,他就收购;当货物不足高价索求时,他就出售。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丝、漆;蚕茧结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论述题:12*21、比较白鹿皮币和交子的异同。白鹿皮币”只是皇帝人为凭空制造产生,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虚币,作价太高,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又缺乏信用,流通不广,因此没有发挥货币的作用。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交子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流通领域。由商人自由发行。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最早的纸币。2、为何东汉到三国初年的人口减少幅度为中国历史之最?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A、战争匈奴战争与各地起义: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军阀混战。医疗水平。死亡率高,出生率低。C、饥荒,旱灾,蝗灾,气候,自然灾害。D、瘟疫爆发。B、严刑苛法。董卓暴政、滥用民力、横征暴敛案例分析16*1材料一:天子为伐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而胡降者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县官不给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一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于县官•一•费以亿计,县官大空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早钱币以澹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一乃以白鹿皮为方尺,缘以绩,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又造银锡白金。••一白金三品:其一日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直三千;二日以重养小,放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日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领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材料二: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而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犯法者众,吏不能尽诛•一白金稍贱,民弗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终废不行。1、上述两段材料都来自《史记・平准书》,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汉武帝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这两种货币的背景、性质和目的?背景:对外征战、水灾拨款导致中央财政危机。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性质:大额虚币目的:经济管理与政治统治需要,巩固中央统一,增加财政收入,打击豪强兼并,抑制商人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分析汉武帝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并谈谈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特点。原因: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特点:一、货币形态多样,货币的职能不集中于一体。职能:交换媒介(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铜钱所负职能最多,金银虽然也做兼职尺度和价值标准,淡明爱整齐以后基本不用他作为流通手段。二、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古代钱币的制造通常由各地办理,是的货币形制根本无法统一,方便了私铸货币。在流通方面地域性也非常突出。三、货币制度与政治、财政状况密切关联。国家财政行为对货币经济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这个特点贯穿于中国古代货币史。币制变化与王朝更迭直接相关。5、英宗即位驰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抄雍不行。——《明史食货志》6、孔子日:’苛政猛于虎’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视之,犹信。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柳宗元《捕蛇者说》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是真实可信的。唉,有谁知道赋敛的毒害比这种毒蛇之毒还要厉害呢!7、给赐过优,究于国计易耗;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冗官冗费》给与的赏赐过于优厚,终究家财政上耗费巨大,把恩惠都给了百姓,还唯恐他们得到的还不够多。财富是取之于民的,却不给百姓保留一点余存的,种宋朝的制度是不值得后世效法的8、是时有司责民出铜,民毁器皿输官,颇以为苦,而商贾沿元之旧习用钞,多不用钱。——《明史食货志》论述题:3、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同:背景相同,都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两国都面临内忧外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危机方式相同: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同点:领导者不同:前者是封建地主阶级,后者是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不同:前者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改革政治制度,后者不仅涉及经济军事文化,而且进行了政治制度改革变革途径不同:前者在地方督抚的推动下进行,后者在武装推翻幕府统治,消除革命阻力后,由天皇政府进行改革结果不同:前者虽然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最终失败。后者使日本富国强兵,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试分析新中国的农业税制演变。5、(1)1949—1958年:新解放区建立统一的农业税制度、老区沿用原来税法的时期。1949年,广大新解放区虽然都征收了农业税(公粮),但征税办法不统一,许多地方还未来得及建立正规的农业税制度。建国初期,形成了新老解放区区域性相对统一的两类农业税制。1958-1999年:全国农业税制度统一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8—1978公平合理负担,鼓励增产,统一税制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简便征收、方便群众等农业税政策原则。1958年,农业税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中国统一的农业税制度正式形成。1979—1982年是实行农业税起征点、减轻贫困地区农民负担的第二阶段这一政策对帮助农民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983—1999年是开征农业特产税和稳定农业税负担的第三阶段。2000-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到2003年,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正税清费,逐步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减轻农民负担。第二阶段从2004年到2006年,主要是按照“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逐步取消农业税。案例分析题:材料一:(洪武)七年,帝乃设宝钞提举司,明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以金银易钞者听越二年,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白文以下止用钱。(洪武二十六年)时两浙、江西、闽、广民重钱轻钞,有以钱百六十文折钞一贯者,由是物价翔贵,而钞法益坏不行。:材料二:英宗即位驰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钞雍不行,十三年复审禁令,阻钞者追一万贯,全家戍边。嘉靖四年,令宣课分司收税,钞一贯折银三厘,钱七文折银一分,是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庸,益专用银・……钞法自弘、正间废。1、上述两段材料都出自《明史食货志》,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明朝初年朱元璋设计的货币制度及法定货币兑换率?货币制度:法定货币兑换率: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原因与启示。进程:(一)洪武元年(1368年)到洪武七年(1376年)的铜钱时期;二)洪武八年(1375年)至宣德十年(1435年)的纸钞时期;三)正统元年(1436年)至嘉靖初为银钱钞兼用时期;(四)嘉靖时期到明亡为白银货币化的完成时期原因: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商品交换的发达;明朝货币制度的缺陷,宝钞贬值不仅速度快,而且幅度大,使得宝钞不具有实际购买力,无法充当主币的职能,从而促进白银脱颖而出;白银供给来源增加使得白银货币化可行,国内开采与海外流入;启示:套题三翻译题:9、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蓄藏之产业,而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史记•平准书于是商人中等以上人家大约全都破了家,从此老百姓满足于美衣美食,得吃就吃,得喝就喝,谁也不再经营买卖、蓄藏等事业了,而县官因为有官办盐铁和告缗钱这两件事,财政宽裕多了。10、汆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汉书•食货志粮食卖得太贵损害一般人的利益,太贱则损害农民的利益;伤害了一般人的利益,他们会离散到别的地方去,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农业生产搞不好,国家就会贫穷。所以,粮食太贵了或是太贱了,都不好,他对百姓的伤害都是一样的。11、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民,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日半两,重如其文——汉书•食货志秦国统一了天下,将货币分成两等,黄金以镒为单位,是上等货币;铜钱的质地和周朝的钱币一样,重量就是它上面铸的“半两”。12、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故日均输盐铁论•本议第一过去各地诸侯,把本地特产作为贡物运到京城,往来既麻烦又困难,货物大多数很粗劣,有的东西的价值还不够抵偿它的运费。因此,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来帮助运输,便利于远方交纳贡物,所以叫做均输。论述题5、简述气候变化对明清易代的影响小冰期,历史严寒期,气温普遍下降,中国式传统农业社会,不利于农耕生产,农耕面积减少。长时间冰冻,水系结冰,堵塞河道,阻碍货物交通,影响商业发展。自然灾害,颗粒无收,旱涝频发,饥荒。极端天气,农民起义。北方少数名族对土地、食物的需求。明王朝因为南方灾害、农民起义无暇顾及北方入侵。6、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时间1405-1431:1492-1502、出航次数7:4、随行人数规:27000:88-1500、船只数量、船只型号、到达范围非洲东海岸一美洲I。船队性质私人与皇帝特遣,经费来源国库与集资赞助,规模大小,目的宣扬国威与寻金梦,扮演角色外交使团与殖民者通商者,手段亲和与殖民侵略,结果造福亚非无经济效益对明王朝造成严重负担;祸殃美洲,开辟新航路引发价格革命和货币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案例分析题:材料一:“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五十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间,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为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荻、冬藏,伐薪桥,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宜子孙以偿责者矣。”—一《汉书食货志》1、上述两段材料分别出自什么年代的什么人?一:战国时期的李悝二:西汉时期晁错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课程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看法。小农经济是农业中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生产和小私有的统一。基本特征之一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个体家庭的分散劳动和独立经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低投入一产出的形成,农业具有高剥削率。是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形成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更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乃至人们的观念意识及文化传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农经济的特点: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活单位,农民的生产通常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