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矿产勘查
工程系统第五章矿产勘查
工程系统矿产勘探学课件第5章勘查工程系统矿产勘探学课件第5章勘查工程系统主要内容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二、矿体地质及其变异性研究三、矿床勘查类型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六、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七、勘查工程设计与施工主要内容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一)矿体的基本概念矿体一般是指矿石和穿插在其中的呈任何形状的无矿脉石所构成的统一开采对象的天然堆积体。工业矿体是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的,与自然矿体的界线常常不吻合。主要有:品位低于边界品位的弱矿化地段未圈入矿体;很薄的夹石圈入矿体。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一)矿体的基本概念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工业矿体与自然矿体示意图1-矿体中的夹石、由于厚被圈出;2-矿体内的夹石,因为比较薄被圈为矿体;3-这部分矿按品位已大于边界品位,但由于薄未被圈入矿体;4-矿体。4123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工业矿体与自然矿体示意图4123(二)矿体形态矿体形态包括整个矿体的形状及细节、轮廓的复杂程度和尖灭特征等。根据几何形态标志,可将矿体划分为3种基本形态类型:1、一个方向(厚度)短,其余两个方向(走向和倾向)长的矿体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近水平层状矿体的勘查剖面包括水平、缓倾斜或陡倾斜的薄层状、似层状、脉状、扁豆状矿体。一些沉积型矿床的宽体形状常呈这种形态,如煤层等。(二)矿体形态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近水平层状矿体的勘查剖面包2、一个方向(延深)长,其余两个方向(走向和倾向)短的矿体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筒状矿体的勘查剖面向深部延深较大的筒状矿体,如金伯利岩筒。用水平断面图反映矿体的地质特征,即用水平断面在不同的标高截断矿体,然后综合各水平断面中的矿体特征,获得矿体的完整概念。2、一个方向(延深)长,其余两个方向(走向和倾向)短的矿体一3、三向延长的等轴状块状的矿体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块状矿体的勘查剖面体积巨大、没有走向和倾向的块状矿体,如各种斑岩型铜、钼矿等。形状在三度空间上变化均匀,对勘查剖面方向影响不大,一般采用两组相互垂直的勘查剖面。3、三向延长的等轴状块状的矿体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块状矿体的(三)矿体产状产状包括走向、倾向、倾角以及侧伏方向和侧伏角(针对脉状、透镜状、柱状等矿体)等,反映矿体空间产出形态,对勘查工程布置也有相当的影响。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三)矿体产状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广义的矿体产状还包括:矿体的埋藏情况——如地表矿、隐伏矿及埋藏的深度。矿体与岩浆岩空间位置关系——如岩体内、接触带、围岩中。矿体与地质构造空间位置关系——如与褶皱和断裂的空间关系。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如整合型、切穿型、组合型。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广义的矿体产状还包括:一、矿体形态基本类型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一)矿体地质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1、矿体地质的概念矿体地质特征是指矿体本身固有的地质特点、特性和标志。常概括为矿体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质量特征,简称矿体地质。矿体地质以矿体为研究对象,一般包括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不同类型、品级矿石及夹石等在矿体中的分布)等方面特点的变化情况,以及控制这些变化的地质要素,如构造、岩性、成矿作用等。矿体地质特征研究包括矿体的变异(变化)性、矿体变化的规律性、矿产的共生性研究。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一)矿体地质的概念及其研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矿体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性,目的在于阐明矿体各种标志的变化性特征或变化规律,为选择合理勘查方法及矿床的工业评价提供依据。任务目的标志变化性标志变化特征服务领域选择合理勘查方法矿床的工业评价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矿体地质研究的基本任务是研究2、矿体地质研究与矿床地质研究的区别矿体地质研究矿床地质研究矿体质量品位矿体形态规模矿体内部结构矿石组构成分成矿条件成矿过程成因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矿体地质研究与矿床地质研究的区别矿体地质研究矿床地质研究3、矿体地质研究的中心问题矿体的变化性(变异性)和矿体的变化程度4、研究意义对于矿床的勘查和开采,影响最大的矿石品位、类型、矿体的厚度、形态、规模及产状的变化。矿体特征值的变化性研究是矿床勘查的基础,是划分勘查类型的基本依据,考虑勘查经济效益的基础,同时也是矿体评价时的主要依据。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3、矿体地质研究的中心问题4、研究意义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两矿体的变化性对比图见矿工程中矿体的厚度相同,方差、变化系数相同,但矿体的形态、矿体的变化完全不同,相同的工作量则勘查精度也不相同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两矿体的变化性对比图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二)矿体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矿体地质研究侧重与影响勘查的最主要的矿体变化标志的研究,即矿体外部的形态标志和矿体的内部结构标志。矿体外部形态标志矿体内部结构标志矿体厚度矿体形态矿体产状规模矿石品位品级矿石类型夹石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二)矿体地质研究的基本内容矿体地质研究侧重与影响勘查的最内容包括:★矿体的变化性质★矿体的变化程度★控制变化的因素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内容包括: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1、矿体变化性质的研究概念:矿体变化标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的联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也就是矿体各种标志在空间上的变化是随机型变化,还是确定型变化;是有规律变化,还是无规律变化等特征。据晋可夫、卡里斯托夫关于矿体变化性质的研究成果,将矿体变化性质分为:1)规则的或坐标性变化(结构性变化):在矿体剖面中沿一定方向可分成若干区段,每个区段范围内,标志值呈逐渐增大或减小的变化趋势,有时呈线性变化。矿体形态标志往往呈有规律的变化、结构性变化,典型标志如矿体厚度。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1、矿体变化性质的研究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偶然的或不规则的变化(随机性变化):在矿体内某一区段或某一方向上,相邻观测点所获得的标志值相互之间既无局部联系,在整个区段上也无总体相关,标志值得大小呈现无规律的急剧的跳跃或不连续的杂乱变化。矿体质量标志往往为随机性变化,典型标志如贵金属矿床的品位变化。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偶然的或不规则的变化(随机性变化):在矿体内某一区段或П.Л.卡里斯托夫在研究矿石品位性质时,提出了品位的方向性变化的概念。他认为,矿石品位变化虽然有时似乎是不规则的,但往往可以看到沿矿体某一方向在一定范围内品位数值有总体升高或总体下降的现象。这种近于波浪式的“方向性变化”并不是沿整个矿体都存在,有时它只存在于矿体的某一部分,相反,跳跃式的、不连续的随机变化却存在于矿体的全部范围内。赵鹏大(1964)将其称为“局部不相依,但总体相依”的情况,即相邻两点观测值虽无数值依赖关系,但在矿体某一定范围或一定方向上,变量数值具有总体升高或总体降低的趋势(随机性+结构性)。局部变化在勘查中是很难控制的,但可以控制矿体的总体变化。总体变化相当于趋势分量,局部变化相当于剩余变化。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П.Л.卡里斯托夫在研究矿石品位性质时,提出了品位的方向性变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常见的变化类型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常见的变化类型2、矿体变化程度的研究变化程度包括至少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变化幅度(大小)、变化速度及变化范围。变化幅度是指矿体某标志观测值偏离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变化速度是指矿体某标志相邻观测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快慢,即变化梯度大小。变化范围是指从计算矿体某标志的变化幅度特征的观测值的空间域大小。在工程间距或工程数量相等时,变化程度越大,勘查精确度越低。为获得相同精度,则变化程度大的矿体比变化小的矿体勘查工程间距要小,数量要多。因此,它直接影响到矿体勘查类型的划分,勘查手段的选择,工程间距的确定,以及矿体的圈定方法和圈定结果的可靠性。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矿体变化程度的研究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一个矿体的内部,多种标志的变化程度往往不同,不同类型的矿床其最大的变化标志也可不同。例如,贵金属、稀有金属矿床——矿体的内部结构变化程度(矿石品位、品级及类型)大于矿体外部形态标志的变化;黑色金属——矿体外部形态标志的变化大于矿体的内部结构变化程度(矿石品位、品级及类型)。矿石品位是大多数内生矿床的最大变化标志。矿体厚度、形态、产状及规模是大多数外生沉积矿床的矿体变化最大标志。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一个矿体的内部,多种标志的变化程度往往不同,不同类型的矿床其3、控制矿体变化的因素的研究影响元素集中、分散的因素及发育程度成矿后的改造破坏矿床成因、成矿方式、成矿地质条件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3、控制矿体变化的因素的研究影响元素集中、分散的因素及发育程1)矿体外部形态控制因素(1)褶皱控矿构造(2)断裂控矿构造(3)裂隙控矿构造(4)侵入体内部构造和接触带的控制(原生节理、流动构造)(5)火山构造(火山颈、火山口)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1)矿体外部形态控制因素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
1、平盖接触2、超覆接触复杂的接触带构造1、平盖接触2、超覆接触复杂的接触爆发角砾岩筒所控制的柱状矿体示意剖面图火山岩筒四周环状裂隙控制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示意剖面图爆发角砾岩筒所控制的柱状矿体示意剖面图火山岩筒四周环状裂隙控2)矿体内部结构标志的变化控制因素(1)原生因素矿化强度的不同,含矿溶液本身的性质、成分、流体性状;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的变化;矿化环境在矿体各不同部位并不相同,矿体中某些部位强,某些部位弱,造成矿化不均匀性。(2)次生因素氧化淋滤和次生富集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矿体内部结构标志的变化控制因素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三)矿体变化的数学表征方法定性、定量两种表示方法,其中定性:几何图件、地质图件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1、统计分布曲线法1)频率分布曲线实质是反映矿体某个标志不同数值的数量分布或频率分布频率:区间内的统计个数(频数)/总数频率分布曲线是标志观测值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三)矿体变化的数学表征方法定性、定量两种表示方法,其中定性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对数正态分布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对数正态分布频率曲线形态特征可以反映标志值的总体变化性质和变化程度。地质变量受某一因素影响突出时,统计分布曲线往往为偏态分布,当偏斜很大时,则对数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但各影响因素得影响作用差不多时,则往往成近似正态分布。大多数内生金属矿床中有用组分常呈对数正态分布;沉积或沉积变质型铁矿、次火山岩体中的早期浸染状贫铁矿的铁品位常呈近似正态分布。根据统计分布曲线的特征来鉴别与解释矿床成因。不同成因或不同成矿条件下形成的矿床,构成不同的统计总体,各自有其特殊类型的统计分布模型和相应的统计特征值。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频率曲线形态特征可以反映标志值的总体变化性质和变化程度。地质2)统计分布特征值平均值均方差变化系数(变异系数)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统计分布特征值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两矿体矿体的变化性对比图见矿工程中矿体的厚度相同,方差、变化系数相同,但矿体的形态、矿体的变化完全不同,相同的工作量则勘查精度也不相同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两矿体矿体的变化性对比图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平均值、均方差的理论基础:随机变化(概率论)观测值=趋势分析值+剩余值(残差)
结构性变化随机性变化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平均值、均方差的理论基础:随2、自然分布曲线及变化性指数法沿具体方向上的具体位置上观测点的观测值(标志值的大小)的曲线,叫自然分布曲线。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走向倾向莱芜西尚庄铁矿I号矿体TFe、S、Co含量变化曲线2、自然分布曲线及变化性指数法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变化性指数M——数值(观测值)上升下降的次数;N——数值的多少(指标值的多少);t——0-0.2为规则变化,0.3-0.5为明显方向性变化,0.5-0.7为不明显的方向性变化,0.8-1.0为不规则变化。变化性指数只反映变化速度、变化性质,而不能反映变化幅度,也不能反映其变化的复杂程度。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变化性指数M——数值(观测值)上升下降的次数;二、矿体地质特3、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法1)平差曲线观测值的曲线经平差后的趋势值曲线。所谓的平差就是用观测点相邻若干点标志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数值。平差又称滑动平均,可采用等权平均(算术平均),也可以用加权平均。三点及五点滑动算术平均公式分别为: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3、平差曲线及相依系数法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图(三点滑动平均)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图(三点滑动平均)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图(五点滑动平均)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平差曲线图(五点滑动平均)2)相依系数C1—局部相依系数;C2—总体相依系数;m—局部相依个数;M—总体相依个数。相依系数越大,相依程度越高,变化规律性越强。相依:x2>x1,x2<x3(或x2<x1,x2>x3)称为相依。不相依:x2>x1,x2>x3(x2<x1,x2<x3)称为不相依。局部相依:标志值与相邻点值相依。局部不相依:标志值与相邻点值不相依。总体相依:二次平差后,每个观测点的相应趋势值,在空间上与相邻点趋势值之间具有线性或单调函数关系。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相依系数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4、变异函数曲线分析法1)问题的提出60年代,克立格研究南非金矿提出,法国统计学家马特隆完善,变异函数符合金矿体的变化性质。最早适于储量计算,后来渗透到气象、森林、水文等,变异函数、变异曲线是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工具。2)区域化变量(1)概念区域性变量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数值函数(每一个点具有一个确定值),两点之间变化有两重性(结构性变化、随机变化)。即以空间位置为自变量的随机函数。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4、变异函数曲线分析法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结构性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之间有自相关关系。随机性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之间无自相关关系。结构性变化依赖于两点之间的距离。区域化变量主要有品位、厚度、体重。(2)区域化变量的性质①局限性: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要考虑标志值的形态、大小。标志值的几何形态叫支撑(Support)。②连续性③具有结构性变化、随机性变化④方向性,有时有各向异性⑤跃迁性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结构性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它们之间有自相关关系。二、矿体地3)变异函数及变异曲线(1)公式变异函数是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值的一半。在实际应用中计算的是实验半变异函数,其表达式为: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其中,r*(h)—实验半变异函数(简称变异函数或变差函数);h—步长(距离或滞后);N(h)—x方向上相隔h的样品对数;Z(xi+h)、Z(xi)—某变量(品位、厚度等)的测定值。3)变异函数及变异曲线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其中,根据取不同的h值用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可作出变差图(r*(h)-h关系曲线)。r*(h)随h的增大而增大。当h≥a(a称为变程)时,Z(xi)与Z(xi+h)不存在相关性,即是随机的;当h<a时,Z(xi)与Z(xi+h)具相关性,且h值越小,相关性越强。通常根据矿体形态选择如下方向计算变异函数(便于研究各向异性):面型矿体:走向、倾向、两对角线;立体矿体:走向、倾向、两对角线、厚度可计算不同方向、距离的变异函数;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根据取不同的h值用上述公式计算的结果,可作出变差图(r*(h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变异函数图形:hr*(h)r*(h)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变异函数图形:hr*(h)r★连续型●线性型◆随机型(纯块金型)■块金型▲跃迁型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2)变异函数的类型★连续型●线性型◆随机型(纯块金型)■块金型▲跃迁型二、矿体(3)矿体的变异函数数学模型一般分为两类有基台:即有限方差模型,基台可用方差代替,包括球状模型、指数模型、高斯模型等。无基台:没有限方差模型,包括戴维杰模型、线性模型、幂指数模型、对数模型等。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3)矿体的变异函数数学模型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其中,Co—块金常数(代表随机变化部分);
C—拱高;C+Co—基台值;C+Co=先验方差=C(0)(即Z(xi)的方差),当Co=0、C=1时为标准球状模型;
a—变程,a范围内才有结构性变化(有规律的变化)。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球状模型(马特隆模型)较为常用:块金是从金颗粒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在很短距离内样品品位的较大差异的现象其中,Co—块金常数(代表随机变化部分);二、矿体地质特征及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球状模型变异函数图形:有水平渐近线,称基台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球状模型变异函数图形:有水平5、含矿系数(含矿率)1)概念工业矿体地段的长度或面积、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或体积之比。是反映矿化连续性的指标(反映内部结构复杂性)。2)公式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5、含矿系数(含矿率)1)概念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A和B是两个具有不同矿化连续性的矿体:A是连续的,B为不连续的。对于矿体B,矿体总面积为S0,其中工业矿化地段(红色区)的面积为SP。则按面积计算的含矿系数为:KP=SP/S0按体积计算的矿化系数为:KP=VP/V0线含矿系数为:KP=LP/L0。在剖面内所有线的含矿系数平均值可作为评定该剖面矿化连续性的指标。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A和B是两个具有不同矿化连续反映了工业矿化的连续性,Kp=0~1。根据Kp将矿体中工业矿化的连续性分为:矿化连续:Kp=1.0,整个矿体均达到工业要求矿化微间断Kp=0.7~1.0,局部地段未达到矿化间断Kp=0.4~0.7,达到的地段稍大于未达到的地段矿化极间断Kp<0.4,大部分未达到要求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反映了工业矿化的连续性,Kp=0~1。根据Kp将矿体中工业矿6、矿化强度指数1)概念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的平均品位之比。反映矿体品位变化强度的重要指标。2)公式其中,分子为矿体某地段之平均品位;分母为矿体总平均品位。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6、矿化强度指数1)概念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7、矿体边界模数1)概念某地段矿体等面积规则体(圆形、矩形、椭圆)的周长与实际矿体的周长之比。评价矿体外形复杂程度的指标。2)公式当矿体为等轴状:圆形当矿体为板状、脉状:矩形当矿体为透镜状:椭圆形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7、矿体边界模数1)概念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边界模数值介于0-1之间,模数越小,边界形态越复杂。实际应用中,可选择不同方向的断面进行计算,反映不同方向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以便选择合适的勘查工程系统。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边界模数值介于0-1之间,模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四)小结矿体标志的变化受有关地质因素变化规律的制约。由于矿体各标志的变化与一定地质因素有关,因此,它们的变化必然因受有关地质因素变化规律的制约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品位变化具方向性特征。矿石品位数值有时在一定范围内,沿一定方向具有总体上升或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或称某种周期性变化,因而,显现出品位变化的方向性特征。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四)小结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趋势变化或方向性变化是矿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查明趋势特征是我们合理确定工程间距、正确布置勘查工程的重要依据。在研究不同标志的变化规律性时,除应查明矿体各标志沿走向、倾斜和厚度的趋势变化外,尤其应注意查明矿体最大变化标志的最大变化方向,勘查工程,通常是沿矿体的最大变化方向布置,这是勘查工程布置的一条重要原则。大多数矿床通常是由在两度空间延长,一个方向短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形态的矿体组成。这类矿体在一般情况下,矿石品位和形态等的变化最大方向是厚度方向。因此,大多数矿床勘查工程均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沿厚度方向穿过矿体。二、矿体地质特征及其数学分析方法趋势变化或方向性变化是矿体的(一)概念、目的及意义1、概念矿床勘查类型是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查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矿床类型。矿床勘查类型是在大量探采资料对比基础上,对已勘查矿床勘查经验的总结。用于规范勘查的目的。三、矿床勘查类型(一)概念、目的及意义三、矿床勘查类型2、目的、意义其目的在于指导相似类型矿床的勘查工作,为合理选择勘查手段、确定合理的勘查研究程度及勘查工程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因此,勘查类型划分是为地质勘查人员勘查新矿床提供借鉴、类比的基础。类比过程:根据将要勘查矿床的地质特征类比确定勘查类型根据勘查类型确定勘查方法和可能的勘查效果三、矿床勘查类型2、目的、意义根据将要勘查矿床的地质特征类比确定勘查类型根据矿床勘查类型也是评价矿床的依据,它与矿井规模、开采技术条件有密切联系。矿床勘查类型还反映了勘查的难易程度,影响勘查成本的高低。注意:从本矿床的实际出发,灵活应用,忌生搬硬套。三、矿床勘查类型矿床勘查类型也是评价矿床的依据,它与矿井规模、开采技术条件有(二)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的原则勘查工程的布置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从需要、可能、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每个矿床都有其自身的地质特征,不同矿床的地质因素不同,矿床勘查难易程度也不同,必须分析研究具体矿床的情况,确定其主导影响因素,布置勘查工程。3、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当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时,应以主矿体(其资源储量占70%以上,由一个或几个主要矿体组成)为主;当矿床规模较大时,也可按不同地段的地质特征,分区(块)段或矿体确定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二)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三、矿床勘查类型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在各矿床勘查规范中,各矿种基本上均按简单、中等和复杂三个等级划分为I、II、III三个勘查类型。由于地质因素的复杂多变,在具体勘查工作中,允许有过渡类型以及比第III勘查类型更复杂的类型。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对已经确定的勘查类型,仍需在勘查工作中加以验证。如发现有偏差,要及时研究并予以修正。三、矿床勘查类型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三、矿床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依据以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为例,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矿体规模大小主矿体形态的变化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性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同时分别采用变化系数、含矿系数等数量指标作为参考。三、矿床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依据三、矿床勘查类型为了量化上述五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在有关规范中提出了类型系数的概念:即对每个因素都赋予一定的值,用每个矿床相对应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来确定是何种勘查类型。通常根据5个因素的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数值。重要性大的因素,系数大;重要性小的因素,系数小。不同矿床的各因素的重要性不同,一般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已经体现在规范中)。三、矿床勘查类型为了量化上述五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在有关规范中提出了类型系数的1、主矿体规模大小根据延伸长度、宽度、深度以及厚度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不同矿种的规模大小规定有所不同。三、矿床勘查类型1、主矿体规模大小三、矿床勘查类型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根据矿体形态类型、矿体结构特征(夹石发育情况)分为简单: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中等: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复杂: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小圆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三、矿床勘查类型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3、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用厚度变化系数表征:设各单个工程的厚度值为mi(i=1,2,……,n),则厚度的平均值为厚度变化的标准差为厚度的变化系数(变异系数)为三、矿床勘查类型3、矿体厚度稳定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3、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根据厚度变化系数,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不同矿种的规定有所不同。三、矿床勘查类型3、矿体厚度稳定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4、构造复杂程度根据褶皱、断层、岩脉发育情况分为:小型: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中型: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大型: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三、矿床勘查类型4、构造复杂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5、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根据主要元素品位变化系数表征。计算方法同上,即设各单个工程的主元素品位值为ci(i=1,2,……,n),则品位的平均值为品位变化的标准差为品位的变化系数为三、矿床勘查类型5、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5、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根据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不同矿种的规定有所不同。三、矿床勘查类型5、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四)部分矿种的矿床勘查类型1、岩金矿床勘查类型根据矿体规模、形态变化程度、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受构造和脉岩影响程度和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5个因素划分。实践中以不同矿段中主矿体为主确定勘查类型,并在勘查过程中根据情况适当调准。三、矿床勘查类型(四)部分矿种的矿床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1)矿体规模参数表规模等级矿体走向长度
m矿体深度(或宽度)
m大
型>500>500中
型200-500200-500小
型<200<200三、矿床勘查类型1)矿体规模参数表规模等级矿体走向长度
m矿体深度(或宽度2)矿体形态变化程度表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变化特征简
单层状—似层状、板状—似板状、大脉体、大透镜体,形态规则或较规则,矿体连续,产状变化简单中
等不规则大透镜体或大脉状体、矿柱、矿囊,矿体基本连续,有分枝复合,产状变化中等复
杂不规则的透镜体及小透镜体、脉状体及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矿体呈间断性状态。产状变化复杂三、矿床勘查类型2)矿体形态变化程度表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形态变化特征简
3)厚度稳定程度表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厚度变化系数
%稳
定<80较稳定80-130不稳定>130三、矿床勘查类型3)厚度稳定程度表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厚度变化系数
%稳
4)构造、脉岩影响程度表影响程度表
现
特
点小矿体基本无断层错动或脉岩穿插,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无中等矿体被断层错动或被脉岩穿插,构造、脉岩对矿体形态有较明显影响,但破坏不大大矿体被断层错断,脉岩穿插较多或甚多,错断距离较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破坏大三、矿床勘查类型4)构造、脉岩影响程度表影响程度表
现
特
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表分布均匀程度矿体品位变化系数
%均
匀<100较均匀100-160不均匀>160三、矿床勘查类型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表分布均匀程度矿体品位变化系数
依据上述五种因素和我国岩金矿地质勘查实践,将我国岩金矿床划分为三个勘查类型,作为参照标准,供类比时使用。1)第Ⅰ勘查类型(简单型)。矿体规模大,形态简单,厚度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小,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的层状一似层状、板状一似板状的大脉体、大透镜体、大矿柱。属于该类型的矿床有山东焦家金矿床1号矿体、山东新城金矿床。2)第Ⅱ勘查类型(中等型)。矿体规模中等,产状变化中等,厚度较稳定,构造、脉岩影响程度中等,破坏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的脉体、透镜体、矿柱、矿囊。属于该类型的矿床有河北金厂峪金矿床Ⅱ—5号脉体群、河南文峪金矿床。3)第Ⅲ勘查类型(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构造、脉岩影响大,主要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的脉状体、小脉状体、小矿柱、小矿囊。属于该类型的矿床有河北金厂峪金矿床Ⅱ—2号脉、山东九曲金矿床4号脉、广西古袍金矿床志隆1号脉等。三、矿床勘查类型依据上述五种因素和我国岩金矿地质勘查实践,将我国岩金矿床划分2、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根据上述5个因素划分。每个因素赋予一定的值来反映其影响的大小,即类型系数。以各影响因素类型系数之和来确定矿床勘查类型。5个因素中,主矿体的规模大小较为重要,其类型系数值大些,约占30%;构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与矿体规模之间存在间接的联系,类型系数小些,约占10%;其余因素约各占20%。三、矿床勘查类型2、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1)矿体规模参数表三、矿床勘查类型1)矿体规模参数表三、矿床勘查类型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表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类型系数矿体形态变化特征简单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大脉状、长柱状及筒状,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或分枝复合有规律中等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柱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复杂0.2矿体形态主要为不规整的脉状、复脉状、小透镜状、扁豆状、豆荚状,囊状、鞍状、钩状、小圆柱状,内部夹石多,分枝复合多且无规律三、矿床勘查类型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表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类型系数矿体形态变化特3)构造影响程度参数表构造影响程度类型系数表现特征小型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中型0.2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大型0.1有多条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三、矿床勘查类型3)构造影响程度参数表构造影响程度类型系数表现特征小型0.3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参数表三、矿床勘查类型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参数表三、矿床勘查类型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参数表三、矿床勘查类型5)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参数表三、矿床勘查类型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1)第I勘查类型(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2)第II勘查类型(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3)第III勘查类型(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道严重。三、矿床勘查类型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勘查类型实例:三、矿床勘查类型勘查类型实例:三、矿床勘查类型3、铁、锰、铬矿床勘查类型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依据:1)矿体规模
大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1000m,沿倾向延深大于500m;表生风化型铁、锰矿体,连续展布面积大于1.0km2。铬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大于500m,沿倾向延深大于200m。中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500m-1000m,沿倾向延深200m-500m;表生风化型铁、锰矿体,连续展布面积0.1km2-1.0km2。铬矿矿体沿走向长度200m-500m,沿倾向延深100m-200m。小型:铁矿、锰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小于500m,沿倾向延深小于200m;表生风化型铁、锰矿体,连续展布面积小于0.1km2。铬矿矿体沿走向长度小于200m,沿倾向延深小于100m。三、矿床勘查类型3、铁、锰、铬矿床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简单:矿体以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分枝复合少,夹石很少见,厚度变化小(厚度变化系数Vm<50%)。中等:矿体多以似层状、脉状或大型透镜状产出,间有夹石;膨胀收缩和分枝复合常见,厚度变化中等(厚度变化系数Vm=50%-100%)。复杂:矿体以透镜状、扁豆状、脉状、囊状、筒柱状或羽毛状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断续产出;膨胀收缩和分枝复合多且复杂,厚度变化大(厚度变化系数Vm>100%)。三、矿床勘查类型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3)构造影响程度简单:产状稳定,呈单斜或宽缓褶皱产出;一般没有较大断层或岩脉切割穿插,局部可能有小断层或小型岩脉,但对矿体的稳定程度无明显影响。中等:产状较稳定,常呈波状褶皱产出;有为数不多,但具一定规模的断层或岩脉切割穿插,对矿体的稳定程度有一定影响。复杂:产状不稳定,褶皱发育,断层多且断距大,或岩脉切割穿插严重,矿体遭受到严重破坏,常以断块状产出。三、矿床勘查类型3)构造影响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4)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均匀: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Vc<50%),品位变化曲线为平滑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较均匀:矿化基本连续,品位分布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Vc=50%-100%),品位变化曲线以波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5%-7%)为主,兼有尖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7%-11%)。不均匀:矿化不连续或很不连续,晶位分布不均匀或很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Vc>100%),品位变化曲线为尖峰型或多峰型(相邻品位绝对差值>11%)。三、矿床勘查类型4)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三、矿床勘查类型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矿体规模为大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均简单,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床实例:南芬铁矿(铁山、黄柏峪矿段)、庞家堡铁矿(10-36线区段)和遵义锰矿(南翼矿体)等。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矿体规模中等,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中等,矿石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矿床实例:梅山铁矿、石碌铁矿、白云鄂博铁矿(主矿体、东矿体)和龙头锰矿、斗南锰矿以及罗布莎铬矿(31号主矿体)等。第Ⅲ类勘查类型为复杂型:矿体规模小型,矿体形态和构造变化复杂,矿石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矿床实例:大冶铁矿、凤凰山铁矿、大庙铁矿、大粟子铁矿和八一锰矿、湘潭锰矿、瓦房子锰矿以及赫根山铬矿、东巧铬矿、鲸鱼铬矿等。三、矿床勘查类型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4、煤矿床勘查类型影响煤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勘查类型采用单因素相对分类法,即按照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按照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稳定较稳定不稳定极不稳定三、矿床勘查类型4、煤矿床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1)构造复杂程度分类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主要包括:(1)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2)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3)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主要包括:(1)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2)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3)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三、矿床勘查类型1)构造复杂程度分类三、矿床勘查类型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主要包括:1)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2)在单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3)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主要包括:1)紧密褶皱、断层密集;2)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3)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三、矿床勘查类型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2)煤层稳定程度分类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三、矿床勘查类型2)煤层稳定程度分类三、矿床勘查类型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包括:1)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2)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3)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为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煤质变化很大,且无明显规律。三、矿床勘查类型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3)煤层稳定程度分类定量指标(矿井地质规程)其中,Km为煤层可采系数,为见某可采煤层的工程数N'与穿过该煤层层位勘查工程总数N之比,即Km=N'/N。Vm为煤厚变化系数。分煤层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薄煤层H<1.3mKm0.95Vm25%0.95Km0.825%<Vm35%0.8>Km0.635%<Vm55%Km<0.6Vm>55%中厚煤层1.3-3.5m厚煤层H>3.5mVm25%Km0.9525%<Vm40%0.95>Km0.840%<Vm65%0.8>Km0.65Vm>60%Km<0.65特厚煤层H>8-10mVm30%Km0.9530%<Vm50%0.95>Km0.8550%<Vm75%0.85>Km0.7Vm>75%Km<0.70三、矿床勘查类型3)煤层稳定程度分类定量指标(矿井地质规程)分煤层稳定煤层较4)构造复杂程度定量划分可参考以下几个参数褶皱指数Ke:其中,V为褶曲的幅度;W为褶曲的宽度。Ke=0.2-0.5为缓波状褶皱;Ke=0.6-1.0为波浪状褶皱,褶皱较紧密;Ke>1.0为紧密褶皱,甚至直立或倒转。断裂破坏强度系数Fs:其中,L为断裂长度;W为断层影响宽度;S为勘查区面积。岩浆破坏系数Ic:其中,S'为岩浆岩破坏的面积;S为勘查区面积三、矿床勘查类型4)构造复杂程度定量划分可参考以下几个参数三、矿床勘查类型(五)确定矿床勘查类型注意事项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是为了指导新矿区的矿床勘查。对新矿区而言,属于哪一种勘查类型,这就需要根据矿产详查资料采用类比的方法加以确定。但是在类比确定矿床勘查类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矿床勘查类型是前人对矿床勘查工作的总结,只能为类似矿床勘查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矿床勘查中应加强对所勘查矿床自身地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效勘查。三、矿床勘查类型(五)确定矿床勘查类型注意事项三、矿床勘查类型(2)在确定矿床勘查类型过程中,各种因素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因此既要分析各种因素,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以地质特征为基础、参考某些变化系数来确定矿床的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2)在确定矿床勘查类型过程中,各种因素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3)在确定矿床类型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的情况,有时一部分矿体属于一种勘查类型,而另外一些矿体则属于另外一种勘查类型,在此情况下应分清主次。如果主要矿体和次要矿体在同一地段重叠,则以主要矿体为主;若主要矿体和次要矿体分属不同地段,可单独构成系统,则主要矿体和次要矿体分别确定矿床勘查类型。三、矿床勘查类型(3)在确定矿床类型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的情况(4)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的过程是人们对矿床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在矿床勘查过程中必须及时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并试验、检查所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是否合适,从而修正初期的结论,如果不注意研究所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是否符合客观情况,对勘查工作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三、矿床勘查类型(4)确定矿床勘查类型的过程是人们对矿床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也是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然而至今也未完全解决和认识统一的争论课题。它们共同直接影响着对矿床勘查成果的质量评价以及勘查效益;影响到矿床地质勘查与矿床开发设计间的合理衔接。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是两个具有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也(一)勘查精度1、概述1)概念勘查精度是指通过矿床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与实际(真实)情况相比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即误差越大,则精度越低;反之,则勘探精度越高。2)研究意义取得足够精度和数量的勘查资料是正确评价矿床勘查质量、提交勘查成果和矿山合理开发设计的必备资料和基础依据。对于矿床真实情况完全准确地把握是做不到的。抽样性;经济性;选择性开采。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一)勘查精度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由于只可能获得在相对意义上实际可靠和充分必要的抽样控制的资料和信息。所以,从整体上讲,勘查精度只是个相对概念,勘查资料与真实情况间的误差是绝对的,并始终存在着。一般情况下,不同勘查类型的矿床最终的地质勘查精度应不同;同一矿床的勘查精度随勘查阶段的进展和勘查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开发勘探较地质勘查的精度高,勘查程度也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勘查精度属于勘查程度研究范畴。人们往往将矿体某些主要标志的勘查成果界定出一些“允许误差”范围,作为合理勘查精度评价的定量指标,也作为衡量勘查程度高低的重要研究内容。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由于只可能获得在相对意义上实际可靠和充分必要的抽样控制的资料2、影响勘查精度的因素1)自然因素即矿床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矿床地质及矿体地质特征变化的复杂程度是具体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根据,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勘查精度。对于Ⅰ类的大型、特大型矿床,往往其地质构造相对简单,矿体规模大,各种特征标志相对较稳定,或说其变化相对较缓慢,变化幅度较小,变化规律较易掌握,即使用较稀,较少的工程控制,以较简单的内插、外推方法,也较易获得误差较小、精度较高的资料与信息提供矿山建设与开发设计用。对于Ⅲ类地质构造极复杂的小型矿床,则往往与前者相反,甚至看来十分密集的系统工程也不可能获得提供满足矿山建设与生产设计需要的充分且可靠的勘查资料依据,用以减少因误差过大而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得不采取边探边采、探采结合的方式也可能是唯一正确合理的决定。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影响勘查精度的因素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人为因素包括人与技术方法因素的综合。这是贯穿于勘查工作始终全过程中影响勘查精度的最积极主动的因素:勘查精度取决于勘查方法是否正确;所选择的勘查工程技术手段及其数量、间距和分布是否合理;探矿工程施工质量及矿产取样、地质编录、储量计算等各项工作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对所获得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和经验水平的高低。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人为因素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根据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统一的原则要求,针对矿床的具体地质条件和勘查技术与经济条件,预先正确确定勘查类型和可能达到的合理地质勘查程度,并分清地质勘查与开发勘查资料所分别要求达到的误差范围,使之既不应过高,也不能过低。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根据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3、勘查误差的分类勘查误差是勘查度的一种具体表征和度量。1)按勘查误差的归属分为如下4类(1)矿床地质特征的勘查误差包括对矿区地层、岩性、岩相,控矿断裂、褶皱构造,围岩蚀变,以及矿化强度等的控制与认识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影响到对矿床成因—工业类型、成矿潜力、开发前景与可行性的总体评价,也影响到对矿床勘查方法选择合理性的评价。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3、勘查误差的分类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矿体形态、位态的勘查误差类包括对矿体形态、产状、埋深,厚度、面积、体积内部结构储量等的工程控制、测定与统计计算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严重影响着矿山开发总体规划及矿床开采工程设计,乃至矿山长远效益。(3)矿石质量的勘查误差类包括对矿石成分、品位、杂质含量及其赋存状态,矿石结构构造,品级、类型分布,物化性质及选冶加工工艺指标等的取样测试、分析、鉴定试验及统计计算误差。(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勘查误差类包括矿石与围岩机械物理(力学)性质,破坏矿体的断裂破碎带,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等的控制与测算误差。这些误差将影响到矿床开采技术可行性,设备材料的选型与供应,以及保证生产安全等问题的正确解决。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矿体形态、位态的勘查误差类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按勘查误差的来源或产生原因分类(1)地质误差,或称类比误差如因勘查工程控制不足(质量不高或数量不够),地质研究程度不高,或类比确定的工业指标不当,利用某些资料的不正确内插和外推方法圈定矿体以及错误的地质构造推断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往往较大,影响也大。(2)技术误差,又称测定误差如因勘查与取样技术选择不当,测试设备与条件不完善,管理与检查不严格等造成的误差。这类误差也往往成为勘查资源储量不能通过审查的主要原因。(3)方法误差如因勘查与取样工程布置的方式方法,地质编录方法,储量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参数的计算方法)等不当而造成的误差。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按勘查误差的来源或产生原因分类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3)按勘查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分类(1)依误差变化性可分为:随机性的或偶然误差,方向性(坐标性)或趋势性的系统误差;后者往往因会造成较严重的负面消极影响,故倍受重视。(2)依误差的可度量性分为:定性的与定量的误差,前者往往属总体性笼统的认识,后者往往属局部性的可用较准确数值表示,如品位、厚度指标值等。(3)依误差值表示方式不同可分为: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前者往往为与实际定量、定位的差值,如矿体边界位移,具体品位、厚度测定误差值等;后者则往往以百分数表示某标志的对比误差等。(4)依误差的影响范围又可分为:可靠性误差与代表性误差;前者属样品的实际技术误差,后者属取样资料外推影响范围造成的类比误差;类似于数理统计中的抽样统计误差。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3)按勘查误差的性质和特点分类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4)按勘查误差发生时间序列和特点可分为(1)事前的勘查工作计划或设计预测中蕴含的误差;(2)勘查工作中(事中)实际发生(施工、观测、测定等)的误差;(3)事后的编录、统计计算的误差与检查处理的勘查误差;等等。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4)按勘查误差发生时间序列和特点可分为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4、勘查精度的研究方法勘查精度的最终检验标准是矿床开采的验证,其最根本、最确切的检查评价方法是具回顾性的探采资料对比评价方法。实行勘查项目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就成为研究与保证勘查探精度的实际而有效的措施。针对影响勘查精度的因素,系统分析产生勘查误差的原因,查明勘查误差的性质、大小与影响程度,以预防为主,及时对勘查工程和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指导与检查评价,对勘查误差进行校正和适时处理。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4、勘查精度的研究方法(二)矿床勘查程度1、概述1)概念矿床勘查程度是经过勘查后,对整个矿床的地质、技术和经济特点控制研究所达到的详细程度。其具体内容包括矿床勘查基本要求的内容。矿床勘查程度是矿床勘查和研究程度的总和。2)研究矿床勘查程度的意义勘查程度过高——造成资金积压,延长勘查周期,推迟矿山建设。勘查程度过低——造成提供资料不足,建设设计方案的错误,引起浪费和生产被动。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二)矿床勘查程度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3)衡量勘查程度高低的要素(1)对矿床地质构造、矿体分布规律和对矿山建设设计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要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特征的研究与控制程度;(2)对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质量特征和各类型、品级矿石选冶加工的技术性能,以及各种可供综合开发利用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用组分的研究与查明程度;(3)对水文地质条件等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控制程度;(4)已探明的矿产储量总量,及其中不同类别储量的比例和空间分布情况(包括勘查深度)。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3)衡量勘查程度高低的要素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合理勘查程度的确定1)矿床合理的勘查程度的确定,首先决定于国家与市场对该类矿产的需求程度。一般情况下,对于国家与国内外市场急需的紧缺矿产种类,则勘查程度可略低些:即不必全面展开勘查工程,可在首采地段满足一定储量规模和地质技术资料需要的前提下,经可行性研究证明矿山开发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所冒风险不太大,即可筹资转入设计和基建;甚至采取边探边采、探采结合的形式,目的是尽快投产,如金矿。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合理勘查程度的确定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结合矿床地质条件的实际,综合加以确定。具体地说,即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效益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2)根据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结合矿床地质条件的实际,综合加以确3)不同级别资源储量比例及分布在新的资源储量规范中,取消了勘查资源储量比例要求。投资者(业主)根据各自对矿床的认识,提出勘查程度的要求。确定勘查资源储量比例的原则是:保证首期(探明的可采储量的数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求)储备后期(控制矿产资源储量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要求)
以矿养矿(持续滚动发展的原则为适用)
不同级别储量在矿床中的分布:高级储量应分布在矿床先期开采地段。通常分布在矿床浅部的主矿体或主矿段上。围绕高级储量分布地段,储量级别依次向外逐级降低。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3)不同级别资源储量比例及分布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4)勘查深度勘探深度是指被探明的矿产储量分布的最大深度。勘探深度取决于矿床规模、埋深、矿床地质构造、水文及工程地质复杂程度以及目前的开采技术水平和开采的经济合理性。确定原则:矿体延深不大的矿床最好一次勘查完毕;对于延深很大的矿床,其勘查深度一般在400-600m,此深度以下只需少量深钻控制;对于埋藏较深的盲矿体,其勘查深度可根据国家需要和市场情况具体研究确定。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4)勘查深度四、勘查精度与勘查程度(一)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对矿床进行勘查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钻探、坑探、物化探等。钻探是矿床勘查时使用最广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用于追索和圈定矿体,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埋藏条件及矿石质量,目前广泛使用岩芯钻。坑探是指用掘进方式挖掘坑道来揭露、观察和研究矿体,并采集样品;坑探所用的坑道包括水平坑道、垂直坑道、倾斜坑道及剥土、浅井及探槽等。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一)勘查工程布置原则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物化探是利用矿体与围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差异来研究矿体,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物化探配合地质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勘查工作质量,加快勘查速度,降低勘查成本。在这几种勘查工程中,坑探、钻探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和经费远远超过地质调查、物化探。因此合理选择和布置勘查工程是矿床勘查的重要环节。矿床勘查的目的是为了追索和圈定矿产调查中所发现的矿体,从而确定它们的形状、产状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质量和数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矿产勘查工程的布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物化探是利用矿体与围岩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差异来研究矿体,在(1)各种勘查工程,必须按一定的间距系统而有规律地布置(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稀而密的布置),各相邻工程之间尽量要相互联系,以便获得各种参数和绘制勘查剖面图。(2)勘查工程应尽量垂直于矿体走向布置,或垂直于矿体总体走向、主要构造线方向布置,以保证沿厚度方向揭穿整个矿体或矿带。(3)布置勘查工程时要充分利用原有工程,以节约勘查费用和时间。(4)采用平硐、竖井等坑探工程进行勘查,应使探矿坑道尽可能为将来开采时所利用。布置时预先要考虑使之与开采系统和技术要求相一致。总之,勘查工程布置应力求贯彻以最少的工程量、最少的投资和最短的时间,获取全面、完整、系统、准确和数量尽可能多的地质资料信息和成果的地质勘查工作总原则。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1)各种勘查工程,必须按一定的间距系统而有规律地布置(由浅(二)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是指在勘查工程布置原则指导下,将所选择的勘查工程按一定方式在所勘查矿床中进行布置的形式。为了使矿床勘查的总体布置能反映地质成果,满足矿山建设需要,常采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剖面系统。其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勘探线勘探网水平勘探灵活布置工程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二)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二)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1、勘探线1)定义勘探线本意是指垂直于矿体总体走向的铅垂勘查剖面与地表的交线。勘查工程的勘探线法布置,简称勘探线,是指一组勘查工程从地表到地下按一定间距布置在与矿体走向基本垂直的铅垂勘查剖面内,并在不同深度揭露或追索矿体的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二)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形式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基线勘探线基线勘探线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勘探线平面布置图1-矿体;2-基线;3-勘探线及编号;4-钻孔矿体勘探线基线钻孔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勘探线平面布置图矿体勘探线基线钻孔用勘探线勘探矿脉立体图钻孔探槽矿体矿体两条相互平行的勘探线用勘探线勘探矿脉立体图钻孔探槽矿体矿体两条相互平行的勘探线矽卡岩矿体勘探线剖面图钻孔矿体平硐花岗岩灰岩地下钻孔矽卡岩矿体勘探线剖面图钻孔矿体平硐花岗岩灰岩地下钻孔2)勘探线的具体布置(1)勘探线的布置几乎总是垂直于矿层、含矿带,或者主要矿体的走向,以保证各勘探工程沿厚度方向截穿矿体或含矿带,且各条勘探线应尽量相互平行与等距,以便各勘探线剖面的资料进行对比,减少误差,也便于正确计算储量。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基线勘探线矿体2)勘探线的具体布置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基线勘探线矿体(2)当矿层或含矿带走向有强烈变化时,勘探线的方向也需作相应的改变,一般可先作基线代表其总体走向,然后垂直基线布置勘探线。基线勘探线矿体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2)当矿层或含矿带走向有强烈变化时,勘探线的方向也需作相应(3)勘探线剖面上各工程截穿矿体点之间的距离也往往是等距的。故应尽量使勘探工程从地表到地下按一定间距沿勘探线布置,以便获得系统且均匀控制的地质勘探剖面资料。(4)在勘探线剖面内,勘探工程可以是铅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但倾斜工程一定要沿剖面倾斜,不能偏离剖面。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LLLLL斜孔直孔(3)勘探线剖面上各工程截穿矿体点之间的距离也往往是等距的。(5)在走向上,应尽量使一排工程(或工程的见矿位置)在一个与走向平行的铅垂剖面上,以便能作出一个纵剖面图。其它工程的位置则比较自由。纵向剖面线(5)在走向上,应尽量使一排工程(或工程的见矿位置)在一个与(6)勘探线一般按勘探阶段最密的间隔等距编号,中央线为0线,两侧分别为奇数号和偶数号,在预查阶段可以预留那些暂不布置工程的勘探线。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勘探阶段(6)勘探线一般按勘探阶段最密的间隔等距编号,中央线为0线,3)特点勘探线上的勘查工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勘查工程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工程的位置可根据地质和地形情况灵活布置;可以编制一组勘探线剖面。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勘探线1勘探线2勘探线3浅井坑道钻孔3)特点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勘探线1勘探线2勘探线3浅井坑道4)适用条件勘探线是勘探工程布置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呈两个方向(走向及倾向)延伸,产状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矿体。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4)适用条件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5)在布置勘探线时注意事项(1)勘探线通常垂直矿体走向或基本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当矿体走向有显著改变时(如走向改变大于15o),可分区、分段布置。(2)同一矿床勘探线的间距应基本一致。若矿体形态、矿石品位变化较大时也可不一致。(3)为便于综合作图,同一勘探线上的工程,应尽可能保持在该铅直剖面内,如果限于地形、地物等影响施工时,在地质精度许可下也可适当地移动,移动距离一般不超过10m。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5)在布置勘探线时注意事项2、勘探网1)定义勘查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探线的交点上,构成网状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为勘探网。这种工程布置方式,要求所有勘查工程主要是垂直的勘查工程,如直钻、浅井等。2)形式勘探网的形状决定于网格各边长的比例关系,应与矿体的各向异性相符合,其基本类型有正方形网、矩形网、菱形(或三角形)网。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2、勘探网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正方形网矩形网菱形网勘查工程的位置勘查线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正方形网矩形网菱形网勘查工程的位置勘查线(1)正方形勘探网适用于勘探在平面上形状近于等轴状,矿化品位变化也在各方向无明显差别的矿体,如斑岩型矿床、产状极缓或近水平的沉积矿床等。AA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正方形勘探网1-矿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设计钻孔;3-施工未见矿钻孔;4-施工见矿钻孔(1)正方形勘探网AA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正方形勘探网(2)矩形网适用于平面上沿一个方向延伸较长,另一方向延伸较短的产状平缓的层状、似层状矿体;或矿体某些特征标志沿一个方面变化大、沿另一个方面变化较小的矿体。矩形网的短边(即工程较密)的方向,应是矿体某些特征标志变化较大的方向。
AB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长方形勘探网1-矿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设计钻孔;3-施工未见矿钻孔;4-施工见矿钻孔(2)矩形网AB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长方形勘探网(3)菱形网将矩形网各线之勘查工程相互错开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则构成菱形网,也就是勘查工程布置在两组斜交勘探线所组成的菱形网格的交点上。其特点在于沿矿体长轴方向和垂直长轴方向,每组勘探工程相间地控制矿体,并可节省部分勘查工程。对那些矿体规模很大,而沿某一方向变化较小的矿床可采用菱形网。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3)菱形网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3)特点采用勘探网的形式布置工程,要求矿区地形起伏不大,一般可获得两组到四组不同方向较高精度的垂直剖面,故其可提高勘查程度,并为完善与优化采矿工程布置提供基础。由于勘探网适用条件限制较多,在金属矿床勘查中远不如勘探线方式应用广泛。在矿床勘查中勘探网的形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渐深入,采用不同的加密方式往往会改变网形及疏密方向。如用正方形勘探网进行勘查,发现某一方向变化较大时则可在该方向加密,从而将正方形勘探网变为长方形勘探网。所以在矿床勘查初期常采用正方形勘探网进行试探,然后再根据试探情况作处理。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3)特点五、勘查工程总体布置3、水平勘探用水平勘探坑道沿不同标高(中段)揭露和圈定矿体,构成若干层不同标高的水平勘查剖面。这种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称为水平勘探。主要适用于陡倾斜的层状、脉状、透镜状、筒状矿体。可编制矿体水平断面图。水平勘探坑道的布置应随地形而异:当地面比较平坦时,通常在矿体下盘开凿竖井,然后从不同深度开凿石门、沿脉、穿脉等坑道。当地形陡峭时可利用山坡从不同高度开凿平硐,在平硐中再开掘沿脉、穿脉等坑道以揭露和圈定矿体。水平勘探也可以与勘探线、勘探网配合使用。如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500万套玩具项目初步设计(模板)
- 年产200万吨包装纸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 年产10亿只芯片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2022年精彩6月毕业讲话稿
- 教育营养配餐项目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题 含解析
- 复合材料产品设计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输原理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课件
- 工厂生产计划变更通知单
- 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备案表
- 危险化学品MSDS(二乙二醇)
- 《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 Q∕GDW 12152-2021 输变电工程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程
- 5A景区创建程序、条件和申报材料
- 近世代数期末试卷
- 钢板桩支护施工组织设计
- 电动汽车自用柱安装承诺书
- 主要原辅料脆弱性评估及控制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