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1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2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3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4页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第一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第二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古代商业发展概况(一)先秦时期——兴起(二)秦汉至隋唐——发展(三)宋元——繁荣(四)明清——进一步发展第三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一)先秦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原始社会:以物易物商周:“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货币为贝币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业中心和商人流通各种金属货币第四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吕不韦范蠡第五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二)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商人成为四民之一;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成都)货币由多样到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概况: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出现草市。第六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七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商贸: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展(市舶司)市的发展:城市中“市”“坊”严格分开;草市发展成地方商业中心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金融方面:柜坊和飞钱出现第八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九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史料1: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二十

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第十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史料2:崇仁坊“一街辐辏(fúcòu,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唐后期,随着长安城工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已突破两市的范围,也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三)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海外贸易发达,元代泉州是当时国际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草市已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宋元——繁盛海外商运发展迅速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北宋东京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情况城镇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商帮、会馆出现江南大批市镇兴起(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皇都积胜图》这幅长卷真实形象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华盛况。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鼎盛时期,称雄国内商界长达500年之久。晋商首创中国历史上的票号。今天的人们仍然可以从众多的晋商大院中看到当时的辉煌。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并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在经过长年的沉寂之后,王传福(比亚迪)在2009年成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商业江南的文人生存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人与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从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开始,文人的作品逐步具有了商品属性。到清代扬州八怪更是靠书画来谋生。郑板桥公开开出自己的书画价格(时称“笔榜”):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清代袁枚以文换钱,还宣传自己如何得到公卿赏识以抬高文价。袁枚给某盐商题跋22个字(乾隆五十七年某月某日随园袁枚印,时年七十有七),得了2000两银子,成为最善经营文化产业的文人。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1、联系:2、阶段:3、组成:4、管理:5、趋势:6、地位:思索探究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商人地位低微,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古代的商业特点?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真题演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六页,2022年,8月28日特点:国内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海外市场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