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特质分析和重点设计_第1页
《古诗两首》特质分析和重点设计_第2页
《古诗两首》特质分析和重点设计_第3页
《古诗两首》特质分析和重点设计_第4页
《古诗两首》特质分析和重点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特质分析和重点设计【相关文本】石灰吟(明)于谦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特质解读】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托物言志这一类诗词的创作,常常源于诗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诗人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玩味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行。《石灰吟》一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旬”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问”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墨梅》一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重点设计】版块二阅读比较三、比较中感受“托物言志”1.刚刚,我们运用以往的方法初步学习了这两首诗,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请大家细细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首诗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呢?(思考、指名交流,板书:托物百志)▲感受“同”A(1)诗人想通过石灰和墨梅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追求呢?先看《石灰吟》(2人说)(2)引读:于谦想像石灰那样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所以他吟诵道:(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3)引读:王冕也希望自己像这墨梅一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4)于谦为什么是借石灰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呢?(指名交流:想像石灰那样,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一身的清白。)(5)小结:难怪于谦借石灰表明自己的志向。(齐读写志向的句子)(6)同样,王冕一生爱梅,就住在梅园之中。园中的梅花是贬紫嫣红,但为什么他独画墨梅写墨梅呢?(7)交流,指名读写志向的句子B感受“不同”(1)那么,这两首诗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相信:新的发现会在你的阅读中诞生。(指名交流)(2)是呀,同样是写志向。为何于谦对石灰情有独钟,而王冕却偏爱墨梅?请结合你对他们的了解来说一说。(谈感受+感情朗读)▲性格不同▲家庭境遇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志向、情怀不同……(3)小结:在这样的比较中,我们豁然开朗:诗人正是因为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志向,不同的追求,才会选择用不同的物来言志。(4)好男儿,让我们一起在《石灰吟》中感受那轰轰烈烈的人生豪情。女孩们,让我们在《墨梅》中体味那份清雅高洁之气。板块三创作小诗四、拓展延伸,学写“托物言志”诗.古往今来,像这样的托物言志诗还有很多。(指名交流2-3人,熟悉的诗作齐背).我也给大家带来了几首。(出示)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引读:诗人就是借这样的石中竹,表达这样的志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1)女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苔心中的坚定信念。(女齐读)马诗(唐)李贺(1)这是渴望奔赴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李贺的《马诗》,齐读。3.这些诗看上去高大上,遥不可及。其实不然。请看,读咏荷芙蓉月下次第开,疑是玉人凌波来。不要人夸倾城貌,馨香一脉远尘埃。(1)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出示襟7r2013届学生李彤)你们的学姐。常言道“襟江少年志气高”。想不想也露一手?好!到了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4.看!生活中,我们总会对大自然中的某个景或物钟爱有加,那是因为景物中寄托了咱们的情感和遐思。你也许喜欢波澜壮阔的大海,也许钟爱源远流长的长江;你也许喜欢翱翔蓝天的雄鹰,也许喜爱可爱善良的啄木鸟;你也许爱荷花,也许爱牡丹;也许喜欢岩峰中长出的小草,也许喜爱这屹立千年的青松;你也许喜爱这金黄的银杏,也许钟情这绿意盎然的香樟树……(出示)请根据你的志向、追求,选取自己所钟爱的一种景、物,表达你的志趣。(1)你最钟爱的景或物是什么呢?(静思1分钟)(2)学生练笔(3)同桌先相互读一读自己的小诗。(4)交流评议:师评:A你不仅要写出自己的志向,更要读出你的志向!有文采的诗人!*词点亮了你的整首诗!好一句()B()的志向跃然纸上!C此物确实很适合你的气质!真是诗如其人!生评:你最喜欢哪一句?你知道他想表达的是什么吗?五、小结:1.今天,我们不仅理解了两首古诗的诗意,还认识了两个人,获得了学习古诗的又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了解并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得到了精神和言语的滋养,可谓收获满满。愿大家以这节课为起点,用诗用情点亮我们生活的星空。【学生例文】咏荷芙蓉月下次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