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培训课件_第1页
狂犬培训课件_第2页
狂犬培训课件_第3页
狂犬培训课件_第4页
狂犬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狂犬病规范操作深入了解狂犬病狂犬病流行病学狂犬病病原学人类狂犬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狂犬病的诊断、治疗处理狂犬病的免疫预防预防控制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人感染狂犬病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感染狂犬病毒的犬、猫、野生食肉动物等的咬伤、挠抓、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而感染,狂犬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经神经末梢上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因其有恐水的特征,又称恐水症,一旦发病,近似100%死亡。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亚洲和非洲: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欧美发达国家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区域 主要宿主亚洲 狗,狼,猫,猫鼬,非洲 狗,豺,猫鼬,狐狸拉丁美洲 狗,蝙蝠北美洲 臭鼬,浣熊,狐狸,蝙蝠加勒比海地区 猫鼬西欧 狐狸,蝙蝠东欧 狐狸,狗狂犬病的传播

动物狂犬病

1-

野生动物

2-家畜动物

3-人类狂犬病野生食肉动物翼手目动物

狐狸臭鼬獾狼吸血蝙蝠食果类C.S.食虫类

家畜型食肉动物家畜型

食草动物狗猫

奇蹄动物牛绵羊

山羊人类

人类

狂犬病的易感人群和分布特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普遍易感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亚非国家:病例性别、年龄分布特征: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发病较多欧美国家:人群分布有一定职业性,以野外考察、旅游者等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群多见儿童狂犬病的特殊性发病率高,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40%以上。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容易被忽视。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4以下),碱(PH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30~60分钟或100℃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磺胺药和抗生素对狂犬病毒无效,冬天野外病死的狗脑组织中的病毒在4℃下可保存几个月,

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狂犬病致病机理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在唾液中排出病毒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潜伏期从暴露后数天到数年,差别非常大,一般20–60天主要的影响因素:感染的病毒数量病毒毒力强弱

暴露的严重程度

暴露的部位前驱症状

持续数天

非特异症状不适乏力头痛发热

警示性主诉:暴露部位疼痛或感觉异常,出现蚁走感急性发作期情绪波动(激动/抑郁,攻击性)恐惧发作(恐水恐光恐风)自主功能障碍(瞳孔散大)瘫痪格林-巴利综合症(伴发热)完全瘫痪脑炎型(狂躁型)狂犬病,约80%麻痹型(哑型)狂犬病,约20%

持续数天

两种类型

昏迷和死亡几乎所有的狂犬病临床症状都会发展成为昏迷和死亡在发病后数天时开始昏迷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的诊断病史几乎所有的病例被唾液中含有病毒的动物(狗)咬伤、抓伤或被舔及粘膜、破损皮肤极少数病例吸入病毒气溶胶(在实验室环境,蝙蝠居住的洞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器官移植****被感染的患者咬伤或被唾液污染,无确切报道***治疗狂犬病是一种近乎不可避免致死性的疾病,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内容

暴露后处理

暴露前预防

再次暴露后的处理

特殊情况下的免疫处理

狂犬病抗体的检测狂犬病的免疫处理前提:所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制品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与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预期效果。暴露后处理的步骤第一步:立即进行局部伤口的处理,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暴露第二步:应根据患者疫苗接种史和伤口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WHO关于暴露后免疫的指导原则)分级接触方式暴露程度医师建议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接触或喂养动物2.完好的皮肤被舔无确认接触方式可靠则不需处置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轻度1.处理伤口2.接种狂犬病疫苗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2.破损皮肤被舔3.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污染严重1.处理伤口2.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3.注射狂犬病疫苗对暴露后处理的指导原则暴露后免疫-局部伤口处理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清除局部感染的病毒物理方法清除病毒颗粒化学作用灭活剩余的病毒

立即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疾控中心狂犬门诊或医疗机构严重伤口的处理伤口的清创处理请咨询综合医院相关科室要尽量避免缝合伤口,如必须缝合,则应保证免疫球蛋白已按上述要求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需要应用抗生素或抗破伤风措施时,应在局部处理后再进行。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眼部: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口腔:口腔的伤口处理最好在口腔专业医师协助下完成,冲洗时注意保持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入咽喉部而造成窒息外生殖器或肛门部粘膜:伤口处理、冲洗方法同皮肤,注意冲洗方向应当向外,避免污染深部粘膜。

以上特殊部位伤口较大时建议采用一期缝合(在手术后或者创伤后的允许时间内立即缝合创口),以便功能恢复。暴露后免疫–主动免疫: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应当越早越好。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

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也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肌肉接种方案(上臂三角肌,儿童也可注射于大腿前外侧肌)

WHO标准5针肌肉接种方案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III类暴露)妊娠妇女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有关问题孕妇暴露于狂犬病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无任何禁忌症;到目前为止尚无由于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引起胎儿致畸、异常的报道。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血清的使用方法在局部伤口内部和周围尽可能多地浸润注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以中和病毒。剂量:人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20IU/kg体重马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40IU/kg体重使用马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之前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如果伤口面积大,可以将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再浸润注射。不得把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前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过敏试验。

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剩余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血清应当在远离疫苗接种的部位肌肉注射。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狂犬病疫苗接种于对侧。暴露部位位于下肢及胸部以下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位同侧大腿外侧肌群。如未能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对于粘膜暴露者,应当将被动免疫制剂滴/涂在粘膜上。

小结:暴露后免疫的3个主要步骤伤口处理主动免疫按疫苗的说明书使用被动免疫伤口符合世界卫生组织III类指征时,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第一时间处理,越早越好再次暴露后的处理既往5针全程免疫者的暴露后免疫程序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既往5针全程免疫者的暴露后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