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_第1页
2020届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_第2页
2020届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_第3页
2020届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_第4页
2020届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史模拟测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级历史科提升训练三 陈高二级历史科提升训练三 陈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 三国魏晋南北朝(检测三)1.据《景定建康(南京)志》记载:南北朝南京城里有小市、牛马市、谷市、纱市等10个市,苑市在广莫门内东边,盐市在朱雀门两边,内纱市在城两的北耆寺前。这一记载表明南京城专业市场广泛分布市坊制度得以建立专业市场广泛分布市坊制度得以建立政府城市管理松驰南方经济赶上北方政府城市管理松驰南方经济赶上北方2.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2.东晋南朝纸的种类很多,有赤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9万多张,朝廷曾下令“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种现象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BA.体现了区域专业化生产的特点B.促进了文化高度发展C•说明了官营手工业主导造纸业D.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3.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认识反映了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4.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4.北魏中后期,工商业者由原来与“皂隶”并称,不准与自由民通婚,不准衣袖、不准做官,上升为与“吏民”同列,可上书言事甚至做官。这一变化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推动了北魏工商业的发展使北魏统治基础得以削弱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C•说明北魏抑商政策的松动D.为民族间融合奠定了基础5.汉、魏时,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归吏部选授,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这说明官员素质日渐提升行政效率日益提高官员素质日渐提升行政效率日益提高C•官僚机构渐趋膨胀C•官僚机构渐趋膨胀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6.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A.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7.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8.8.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巨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偏离了孔孟传统儒学C•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C•糅合了儒道的思想内涵D.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9.(20199.(2019•江苏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1)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B.分圭寸制A.宗法制B.分圭寸制C.郡县制D.行省制10.(2019•全国n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2)10.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晋初的做法旨在( )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A.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B.促进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C拓展西晋统治的版图D.利用分封诸王以屏藩帝室11.(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4)据学者对611.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用焦炭冶铁提咼了农具质量12.(2018•福建泉州二模-25)12.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这一做法( )A.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A.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B.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C•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C•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D.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13.1413.14.(2014•海南单科-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2018•北京海淀区二模-13)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B.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C•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D.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15.(2018•黑龙江大庆二模-26)15.加重了对南方社会发展进程的记载。《晋书》记载有关江南水利兴修之事,宋书》各载北方人口南迁和侨立州郡的情况,《隋书》极言扬州之盛,称丹阳“埒于二京,人杂五方”,《通典》记载了江南漕运对于关中的重要性。这说明( )A.A.北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B.江南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D.历史著作带有时代特点的印记D.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16.20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逐渐膨胀起来。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种特殊的农业经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庄园土地上耕种,佛图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图户”300多万人,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摘编自《中国古代史》10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佛教庄园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异同。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武帝灭佛、禁佛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10分)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 魏晋南北朝(检测三)参考答案1-5ABCCD6-10ABDBD11-15BACDC6.A【解析】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是中央“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它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九品中正制实践效果,故BD两项缺乏依据;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从地方选拔人才的问题。8.D考查战国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根据材料信息“边地逐渐繁荣” “多余的财力扩充机构”等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推动了郡县制的推广和普及,故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机构改革,不是官僚队伍的扩充,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9.【解析】“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指的是分封诸侯,故A项错误;“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指的是分封诸侯,故B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实行分封制,不是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实行分封制,不是行省制,故 D项错误。【答案】B10.【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已在题干中有表述,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故A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主要是政治目的,非经济目的,故B项错误;晋武帝的措施不在于开疆拓土,而是内部治理,故C项错误;题干中“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改郡为国”,并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目的一一以藩屏周,故D项正确。【答案】D12.【考点】古代中国耕作方式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说明均满足农明确规【解析】根据“生产谷物的露田”、“桑榆田”、“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田制不仅分配土地还试图保证农民粮食、蔬菜、衣着及保持肥力的需要,民自给自足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故A项正确;据材料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说明经济作物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全是经济作物,故B项错误;材料“植麻的麻田”说明这时的纺织主要是麻纺织,故C项错误;据材料“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说明只是规定土地使用的用途并不能限制土地的私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A说明均满足农明确规14【解析】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是学习汉族文化而不是宣传佛教,故A项错误;据材料“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可知不是官吏贪污,故B项错误;据材料“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可知仅仅描述了佛教状况不能体现儒教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得出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故D项正确。【答案】D15.【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史料使用【解析】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魏晋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不能体现出江南经济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魏晋隋唐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故材料中的著作都记载了相关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史书记载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现象,与历史撰述越多越接近历史真相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1.(1)同: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都受封建阶级剥削。(4分)异:庄园经济下土地全部为寺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