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交换和3G承载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软交换和3G承载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引子CN2即将验收投产,城域网优化试点工作已经完成软交换和3G都是将要承载在CN2上的电信自身关键业务业务设备如何部署?如何使城域网和CN2有效配合,提供软交换和3G业务所需的QoS、可靠性和安全性?从平滑演进的角度,承载方案如何设计?软交换和3G的融合承载作何考虑?引子CN2即将验收投产,城域网优化试点工作已经完成软交换和32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3CN2VPE1PE2C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CE3CE4SS1SS2GEGEGEGEFEFECN2VPE1PE2TG1TG2GEGEVVVVCE3CE4CE1SS1SS2GEGEGEFEFE局址1局址2双局址双PE方式同一局址的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设备之间通过路由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CN2VPE1PE2C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4CN2VPE1P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SS1SS2GEGEGEFEFECN2VPE1PE2CE2TG1TG2GEVVVVCE1SS1SS2GEGEGEGE局址1单局址双PE方式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CN2VPE1P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S5
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全网的信令流和媒体流处于同一VPN;网管信息处于一单独管理VPN中,并可与现有DCN网相连通。为保证软交换业务承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每个大区节点和其它CN2节点部署双PE。在局址选择上,如果两个局址均具备独立的光缆和WDM设备,可选择双局址部署方式;否则延续采用单局址方式。在双局址情况下,SS等设备采用四台CE(三层交换机)上连至双PE,在单局址情况下采用两台CE上连至双PE。同一局址内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之间通过GE互联,实现局址之间的冗余。针对TG,若完全具备CE能力且每条链路流量很大,可采用TG直连PE方式;否则建议经CE双挂到两个PE。为提高网络的保护能力,CE与PE间采用BGP协议,各局址采用相同的AS号(65510)。为方便管理,CE至PE间互联地址采用公网地址。DC1承载方案总结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全网的信令流和媒体6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7省内软交换引入示意本地网1SS区域1省会SS(含其他区域)双归属AG、TG本地网2IAD视频终端大客户SHLRSHLRSHLR网管系统业务平台现有SCP本地网3本地网nSS区域2
软交换业务区覆盖一个IP城域网(本地网制)软交换业务区覆盖多个IP城域网(大区制)省内软交换引入示意本地网1SS区域1省会8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CN2+IP城域网CN2CN2PE-ASBR1PE-ASBR2城域网L3VPN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城域网PE-ASBR2业务路由器(PE)省内SS、SHLR、MRS、SG城域网L3VPNVTG省内TG-TG的媒体流AGAG城域网PE-ASBR1城域网PE-ASBR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CN2+IP城域网CN2CN2PE-A9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二--CN2+IP专网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CE1光纤/SDH/MSTP软交换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CE3SS、SHLR、MRS、SGCE4三层交换机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二--CN2+IP专网CN2PE1PE2C10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比较承载方案方案一(CN2+IP城域网)方案二(CN2+IP专网)说明省内软交换节点通过城域网MPLSVPN承载,与DC1软交换VPN跨域对接,构成一张完整软交换VPN网络省内软交换节点通过IP专用网络承载,与DC1软交换VPN直接对接,构成软交换承载网优点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低网络扩展性好符合技术发展方向占用独立的线路等资源,网络质量保证较好缺点需要实施QoS保证机制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高网络扩展能力弱总结:考虑到技术发展方向、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选择CN2+IP城域网方案承载。考虑到IP城域网现状,可以随着城域网优化改造工作的推进,逐步从城域核心层到接入层向目标承载架构演进。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比较承载方案方案一(CN2+IP城域网)方11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
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12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步骤在第一阶段,软交换专网核心出口的CE路由器改造为IP城域网PE-ASBR,并与IP城域网P路由器互联,其余CE可暂时仍以光纤/SDH/MSTP方式直接连接PE-ASBR。在第二阶段,城域骨干网改造完毕,启用MPLS,同时将软交换其余CE路由器改造为城域网PE(SR),新增的AG等设备可以就近接入PE。在第三阶段,城域宽带接入网具备了高可靠性,AG/IAD可转为利用宽带接入网的资源接入。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步骤在第一阶段,软交换专网核心出口13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一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启用MP-BGP,将其改造为城域网PE-ASBR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光纤/SDH/MSTP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CE3SS、SHLR、SGCE4CE1PE-ASBRPE-ASBR三层交换机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一CN2PE1PE2CE14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二CN2PE1PE2CE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IP城域网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PE2SS、SHLR、SGPE1CEPE-ASBRPE-ASBR三层交换机P2P1CE改造为PE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二CN2PE1PE2CE15改造步骤讨论CN2CN2PE-ASBRPE-ASBR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IP专网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CE3CE4CESS、SHLR、SG三层交换机CECEVTGCEIP城域网改造步骤讨论CN2CN2PE-ASBRPE-ASBR骨干AS16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17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VTG汇接局地市SSCN2本地网SS大区SSTG汇接局V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不跨域无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一---SS双挂CN2和城域网SS、SHLR、MRS、SGSS、SHLR、MRS、SG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AGVTG18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VTG汇接局本地网SSCN2跨域VPN互联大区SSTG汇接局V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所有本地网本地呼叫信令均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二---SS只接CN2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SS、SHLR、MRS、SG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AGVTG19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VTG汇接局本地网SSCN2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大区SSTG汇接局V城域VPNAGAG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长途呼叫信令均不跨域无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跨越三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跨越三个自治域SS承载方案三---SS只接城域网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AGVTG20SS承载方案总结原则:以信令流跨域段最少为优选方案,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链路故障后的恢复时间双挂方案,综合收敛情况最佳单挂CN2,所有本地网之间、本地网内信令流均跨域单挂城域网,非本城域网覆盖范围内的本地网须跨接三个域,长途业务信令流须跨接三个自治域建议选择双挂方案SS承载方案总结原则:以信令流跨域段最少为优选方案,这样能最21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22AG承载方式(一)CE(L3交换机)部署在SR侧,为多个AG共用。PSR1城域骨干网PEAGCE1SR2PVRRPCE2AG主要故障点及其故障恢复时间:AG到CE之间的链路故障AG进行主备端口倒换,故障保护时间为几百毫秒。CE故障备用CE升为VRRP主用,VRRP到换时间默认为3秒,可缩短至150毫秒。其他故障:CE与SR的链路故障CE与SR同机房,尾纤连接,故障率很低。SR设备故障:设备本身故障率较低。AG承载方式(一)CE(L3交换机)部署在SR侧,为多个AG23PSR1城域骨干网AGL3交换机P单点故障点无法保护AG承载方式(二)单上联SR,SR侧部署L3交换机,汇聚多个AG流量,节省SR端口AGPSR1城域骨干网AGL3交换机P单点故障点AG承载方式(二24AGPSR1PESR2PVRRP+BFDMSTP/SDHMSTP/SDHMSTPSTM1MSTPMSTPAG承载方式(三)通过MSTP环双上联城域SR,SR之间运行VRRP+BFD主要故障点及其故障恢复时间:环链路故障利用MSTP本身的环保护机制,可达到50毫秒保护级别其他故障:MSTP设备与PE之间的链路故障两者同局址,之间的链路为尾纤连接,故障率较小。SR设备设备本身故障率较低,利用VRRP进行冗余保护。城域骨干网AGPSR1PESR2PVRRP+BFDMSTP/SDHMS25实施建议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及AG的重要程度,结合城域网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了软交换AG的承载原则:对于5000线以上或重要客户的AG,可采用双上联保护方案;其它AG宜采用单挂方式,不进行链路保护。在城域网具备QOS能力及MPLSVPN能力的地区,对需要双上联保护的AG,可在SR侧部署三层交换机,为多个AG共用,AG通过三层交换机双上联至SR,三层交换机之间运行VRRP,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可优选具备BFD功能的三层交换机;对于MSTP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可通过城域MSTP环双接SR,在SR间运行VRRP,实现高可靠性的链路保护。在尚不具备VPN能力的小型城域网,AG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直接接入CN2PE。对于已建设软交换IP承载专网的地区,应随着城域网优化改造及与CN2对接工作的逐步推进,将软交换业务转由城域网和CN2来承载,新增的AG优先接入城域网SR。实施建议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及AG的重要程度,结合城域26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27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根据CN2PE和SS的设置情况,可将本地网分为以下几个场景:网络条件场景1场景2场景3本地网内是否有CN2PE√√×本地网内是否有SS注1√××注1:本地网无SS即为“大区制“,本地网有SS即为”本地网制“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根据CN2PE和SS的设置28业务平台SHLR网管A局址核心交换层SSMRSSSB局址核心交换层
MRSTGTGTGTG……IP城域网AG及其它接入设备TDM连接线IP连接线…SSSSSGSGVVVV省内关口局
TG/AG等设备经城域网中的宽带接入网或专线方式连至城域网PE。LSLSLSLSLSLSCN2场景一:本地网有SS和CN2PECN2PE城域网SR
SS等设备同时连接CN2和城域网PE。业务平台SHLR网管A局址核心交换层SSMRSSSB局址核心29业务平台SHLR网管核心交换层SSMRSSSTGCN2软交换VPNAG及其它接入设备…SGVVVV
本地网没有SS是指SS按大区部署城域网A是大区中心,城域网B是大区内非中心本地网CN2PEIP城域网AIP城域网BAG及其它接入设备…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城域网PE。TGTG场景二:本地网没有SS、有CN2PE城域PE/PE-ASBR业务平台SHLR网管核心交换层SSMRSSSTGCN2软交换30场景三方案建议对于本地网内无CN2PE又无SS的情况,将该本地网按网络发展指导意见,与相邻或省会本地网组成一个大城域网。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大城域网PE。场景三方案建议对于本地网内无CN2PE又无SS的情况,将该31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32CN2PE1PE2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城域网L3VPN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PE-ASBRPE-ASBRNGN、3G链路其他VPN共用链路VPN对接网络拓扑SS、SHLR、SG城域网PECN2PE1PE2CN2PE-ASBR1PE-ASBR2骨干33VPN跨域方式比较对接方式OptionA(推荐方式)OptionB优点技术相对简单可以实现路由聚合、安全及路由数量控制等策略可以基于具体业务提供QOS保证网络扩展性高于OptionA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网络扩展性一般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大技术相对复杂,对运维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域间只能进行路由过滤,无法实现其他路由策略无法对业务跨带宽做精确管理结论:考虑到NGN、3G地址规划具备较高的可聚合性,不会频繁变动,且只有几个VPN,不存在扩展性方面的问题,因此optionA的优势明显,建议采用该跨域方式。VPN跨域方式比较对接方式OptionA(推荐方式)Opt34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35DSLAM/园区交换机RPR/MSTP/SDH城域骨干网BRASSR/PE、软交换CE软终端用户以太汇聚网为软终端用户分配高优先级SS/SG/AG/TG应用服务器等如本地软交换业务对安全有较高要求,将SS/SG/AG/TG置于一个VPN中时,公众用户IAD和软终端可通过BAC再访问SS、AG和TG等。散户IAD分配专用VLAN,可提供高优先级IP可达非中国电信用户大客户IAD大客户以独立专线接入或跟随已有数据专线接入,分配单独VLAN接入VPNAG公众BAC核心路由器VPNsiteVPNsite公众用户IAD和软终端的接入信令流媒体流大客户BACDSLAM/园区交换机RPR/MSTP/SDH城域骨干网BR36
BAC设备类比于国际电信界通称的SBC(业务边界控制器)设备。
对于非信任型终端,为了安全考虑,让其信令和媒体流都通过BAC,而对于信任型客户终端,在媒体流具备直接访问情况下,只有信令流通过BAC,其媒体流直接接入城域网设备(SR/PE)。在BAC上应可设置不同的作用域,对于不同作用域实施不同的策略(释放或者控制):释放方式允许主被叫IP路径中无NAT设备时信令流经过BAC,媒体流不经过BAC;控制方式要求主被叫的信令、媒体流都必须经过BAC,不论主被叫IP路径有无NAT设备;另外,对于主被叫位于不同BAC下的情况,目前只能采用控制方式,采用释放方式需要扩展协议。因此,在BAC上,可以对于非信任型终端设置控制作用域,而对于信任型客户终端接入,设置释放作用域。BAC功能要求BAC设备类比于国际电信界通称的SBC(业务边界控制器)设37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3G核心网设备的承载方案3G接入网设备承载方案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I383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R4)三种3G制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部分,其承载方案基本相同,本方案以WCDMA为基础进行说明。主要研究R4的承载,并考虑向R5的演进。IPPSTNSGSNMGWMSCServerGGSNRNCNode-BRNCRNCPEPEPEPEPEPERegion-1Region-NRegion-2Region-33G核心网3G无线接入网CN23G接入承载网3G核心承载网ATMIP3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R4)三种3G制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部39对于信令部分,除了MGW与MSCServer之间的H.248采用IP承载外,其余均由TDM承载。MSCServer分为汇接层和城域层,其中,汇接层的T-MSCServer不带用户,只负责跨省呼叫的信令转接,与城域层的MSCServer之间的BICC信令通过ATM承载。对于媒体部分,基于IP组网可实现承载面MGW的完全扁平化,无需分级。3G部署初期,核心设备直接接入CN2,以简化网络层次,并采用双挂CN2PE方式实现冗余保护。3G部署中后期,随着用户量的增加和城域网优化改造的完成,本地核心设备可由城域网来承载,并部署跨域VPN方式(OptionA)。3G站点内部,可利用MGW的ATM交换功能做内部的ATM流量转接,以及站点之间RNC互联的远程转接。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1)对于信令部分,除了MGW与MSCServer之间的H.24403G的IP承载网采用私网地址+VPN逻辑隔离的方式。3G承载网共设置5个独立网络:3GCS-VPN、3GPS-VPN、3GBilling-VPN、3GO&M-VPN、3GSSN-VPN。3G自营业务平台直接接入3GPSVPN,并通过防火墙进行适当安全隔离。3G合营业务平台置于外部VPN,通过GGSN互联,并在GGSN前放置防火墙保证GGSN安全。3G可与NGN、大客户VPN等共用PE,3G业务设备通过CE接入。考虑到3G业务一定时期内仍以CS话音业务为主,PS业务量相对较小,且CN2PE具备提供多业务等级和流量管理的能力。因此,CS和PS不必接入不同的PE,但要通过VPN进行逻辑分离。对于3G接入设备,初期利用SDH等传输资源来承载,接入IP化以后,可逐步转由具有高可靠性的宽带接入网承载。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2)3G的IP承载网采用私网地址+VPN逻辑隔离的方式。3G承41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3G核心网设备的承载方案3G接入网设备承载方案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I42核心设备承载方案PCN2MSCServer1/GGSN1CE1PSite1VRRPPE1PE2VRRPSite2CE2CE3CE4MSCServer2/GGSN2GEGEGEGESGSNMGW方式一:双局址双PE
同局址的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互为备份。核心设备承载方案PCN2MSCServer1CE1PSit43核心设备承载方案方式二:单局址双PE
PCN2PPE1PE2MSCServer1/GGSN1CE1SiteCE2VRRPMSCServer2/GGSN2同局址的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互为备份。MGW/SGSN核心设备承载方案方式二:单局址双PEPCN2PPE1PE244核心设备承载总结3G部署初期,省内集中设置一、两对MSCServer/GGSN,MGW/SGSN分散到各本地网。为了保证业务承载的高可靠性,3G核心设备可通过CE上联双PE,CE之间运行VRRP实现冗余保护(VRRP周期可适当调小)。有条件的地区可为MSCServer设置双局址。虽然有些SGSN/GGSN具备一定的路由功能,但路由功能较弱,不建议采用直连方式。3G部署中后期,本地的3G流量可在城域网内部承载,以减轻CN2的负荷。早期部署的本地设备与新增的3G设备一起均接入城域网SR,各地的城域网与CN2共同形成跨域的3G承载网。城域网与CN2的3GVPN的对接方式与软交换相同。核心设备承载总结3G部署初期,省内集中设置一、两对MSCS45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3G核心网设备的承载方案3G接入网设备承载方案
RNC到核心网侧的承载NodeB到RNC的承载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I46RNC到核心网侧的承载方案利用SDH透传。依托传输资源,部署简单,便于向未来的演进。RNCSDHSDHSDHSDHMGWSGSNRNCSTM4/STM16ATMSTM-1STM1ATMSTM-1RNC到核心网侧的承载方案利用SDH透传。依托传输资源,部署473G接入网设备的承载方案NodeB侧的传输带宽估计R4下,NodeB的lub接口一般采用N*E1IMA接口(每个基站出4个E1即可满足要求),RNC一般采信道化STM-1或ATMSTM-1接口。如果采用HubNodeB方式汇聚多个NodeB节点,则HubNodeB与核心网网元之间一般采用STM-1连接,与下层NodeB之间采用E1连接。R5下,NodeB和RNC将提供FE/GE接口。NodeB到RNC的承载方式R4下,NodeB到RNC之间的接口基于ATM从实际网络情况出发,纯ATM网络承载的方式不建议采用,应利用SDH或MSTP网络承载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终结ATM信元,在哪里终结ATM信元需充分考虑向IPRAN平滑过渡3G接入网设备的承载方案NodeB侧的传输带宽估计48NodeB到RNC的承载方式方式一:SDH透传NxE1NxE1IMAIMARNCSDHSDHSDHSDHSDHSDHSTM4/STM16STM1NxE1IMARNC需要支持IMA功能NxE1IMANxE1NxE1IMAIMARNCSDHSDHSDHSDHSDHSDHSTM4/STM16STM1NxE1IMA汇聚成信道化STM-1,与RNC对接信道化STM-1NodeB到RNC的承载方式方式一:SDH透传NxE149NodeB到RNC的承载方式方式二:SDH透传+HubNodeBATM汇聚RNCHUBNodeBNxE1NxE1IMAIMASDHSDHSTM1NxE1IMASDH
STM4/STM16ATMSTM-1SDHSDHSDHATMSTM-1NodeB到RNC的承载方式方式二:SDH透传+HubN50NodeB到RNC的承载方式方式三:SDH透传+ATM交换机汇聚NxE1NxE1IMAIMARNCSDHSDHSDHSDHSTM1NxE1IMAATM交换机ATM交换机进行IMA终结和L2汇聚ATMSTM-1SDHSTM4/STM16信道化STM-1NxE1NxE1IMAIMARNCSDHSDHSDHSDHSDHSTM1NxE1ATM交换机ATM交换机进行IMA终结和L2汇聚ATMATM交换机进行远端的L2汇聚ATMSTM-1MSTPIMASTM4/STM16信道化STM1NodeB到RNC的承载方式方式三:SDH透传+ATM交换51NodeB的上连方式总结可有效利用现有ATM资源,但不新增投资;SDH传输可以多利用信道化STM-1或Hub-NodeB进行有效汇聚。建议普遍采用SDH透传/基于TDM透传的MSTP方式,且RNC侧采用信道化STM-1接口。该方式对现有城域SDH传输网改动较小,无需部署ATM交换机等附加设备;建设周期短,便于迅速开展3G,风险最小。在北方或其他传输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可多采用SDH透传+HubNodeBATM汇聚方式,以节约传输投资。在ATM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在RNC端口支撑能力不强或RNC不具有ATM交换能力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SDH透传+ATM交换机汇聚,以节省RNC端口、节约传输资源。NodeB的上连方式总结可有效利用现有ATM资源,但不新增投52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3G核心网设备的承载方案3G接入网设备承载方案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I53
IP城域网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1)GGSN的Gi接口接入城域网SR,通过城域网到CN2和ChinaNET的出口连接互联网,在出口路由器分流,区分高质量和尽力而为的互联网业务。从安全性的角度,需对Gi接口进行保护,如设置防火墙等,防止外部非授权访问和DDOS攻击对3G业务网络安全域的影响。CN2GiGi
CHINANET
防火墙防火墙3GPSVPNGGSNGGSNGnGnSGSNSRSRSGSN出口路由器IP城域网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54
CHINANET
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2)GGSN的Gi接口直接分别接入CN2和ChinaNET,区分高质量和尽力而为的互联网业务。CN2GiGi防火墙防火墙3GPSVPNGGSNGGSNGnGnSGSNSGSNCHINANET3GPS业务接55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3G核心网设备的承载方案3G接入网设备承载方案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I56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R4向R5的演进主要体现在接入IP化和IMS的引入上,相应地,对承载网的要求体现为:NodeB、RNC、MGW之间由ATM承载转为IP承载;NodeB可利用高可靠的宽带接入网,如电信级以太网等接入RNC。IMS的承载:可将IMS业务设备划在一个独立的VPN内,与R4CS和NGN在一定时期内共存。向R6的演进主要为业务层的变化,对承载没有特别的要求。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R4向R5的演进主要体现在接入IP化和I57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QoS保证
可靠性保证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QoS保证IP承载网的性58软交换和3G业务对IP承载网的要求指标网络段端到端单向平均时延上限端到端单向平均抖动上限端到端单向平均丢包率上限3G3G移动终端设备之间250ms1ms1%MGW与MGW之间60ms1ms0.1%(最低要求1%)软交换IAD、软终端等用户端设备间150ms30ms2%AG、TG等局端设备间100ms20ms1%软交换和3G业务对IP承载网的要求59IP承载网QoS指标分解IP承载网QoS指标分解60端到端网络性能需求指标分解-最高QoS等级IP承载网(CN2+IP城域网)
可达到的QoS指标端到端网络性能需求指标分解-最高QoS等级IP承载网(CN261端到端网络性能需求指标-最低QoS等级注:
1、IP城域网指标包括城域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从E界面到U界面,包含xDSL和LAN用户的接入线缆。
2、CPE和用户终端指标包括CPE和用户终端(包括PC、电话等)的网络、设备和应用(包括编解码等)时延。
3、上述性能参数,采用以1500字节长度测试包,每5分钟进行一轮抽样测试的方法,对该轮测试中所有单个测试值(不少于1000个)进行平均,获得该轮测试结果。IP承载网(CN2+IP城域网)
可达到的QoS指标端到端网络性能需求指标-最低QoS等级注:1、IP城域网指62核心承载网QoS保证策略软交换和3G业务通过CN2MPLSVPN承载,QoS保证与CN2的QoS保证策略一致,以链路轻载方式为主,区分服务(DiffServ)为辅来实现业务质量保证。软交换和3G业务与CN2业务划分的对应关系:业务类别优先级类别IPPre/EXP编码队列类型会话类EF100严格优先级队列流业务类AF101轮询队列2交互类AF001轮询队列3背景类BE000轮询队列4核心承载网QoS保证策略软交换和3G业务通过CN2MPLS63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QoS保证
可靠性保证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QoS保证IP承载网的性64IP承载网的可靠性需求分析
软交换和3G业务的可靠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语音和信令对IP承载网的要求故障恢复时间对用户的影响语音通路小于250ms用户基本感觉不到250ms—3s用户感觉到通话中断,但可以忍受3s—10s用户挂机重拨10s以上用户放弃通信总的来看,承载网络对各种故障的保护时间应至少达到10秒以内,尽量达到3秒以内。IP承载网的可靠性需求分析软交换和3G业务的可靠性要求主要653G的IP承载网的故障保护机制MGWPE2PE11CN2+城域网MSCServer1MSCServer2234SGSNPE3PE43G设备接入段故障3G设备至CE段的链路中断CE故障CE到PE的链路故障IP核心承载网故障CN2和城域网的域内及跨域的各种链路和节点故障3G的IP承载网的故障保护机制MGWPE2PE11CN2+66接入段故障保护机制分析软交换和3G业务设备至CE段的链路中断业务设备检测到故障,进行主备端口倒换,切换至备用链路。故障保护时间:小于1s。主要体现为3G设备的故障检测+主备端口倒换+MAC表更新的时间CE故障业务设备检测到故障,启用备用端口,备用链路UP;备用CE检测到主用CE故障,进行VRRP倒换,升为主用,上行流量恢复;CE将路由向外发布,路由收敛,下行流量恢复。故障保护时间:5秒以内。如果将VRRP检测时间从默认的3秒调整到100毫秒,则可将故障恢复时间缩短至3秒以内。CE到PE的链路故障主要依靠BGP收敛机制,流量通过备用PE来传送故障保护时间3秒以内接入段故障保护机制分析软交换和3G业务设备至CE段的链路中断67IP核心承载网故障点分析域内链路和P路由器故障ASBR设备故障域间链路故障VPNRR故障PE设备故障CN2城域网VPNRRPPPE/PE-ASBRPE/PE-ASBRPE域内段域间段域内段IP核心承载网故障点分析域内链路和P路由器故障CN2城域网V68承载网域内故障保护机制分析-1域内链路和P路由器故障故障主要影响域内IGP协议,IBGP可不感知故障CN2和城域网均采用层次化双归属或双上连网络结构,可主要利用IGP快速收敛实现故障保护。对于MPLSVPN业务,故障位置不同,所需保护时间也有区别:P路由器节点间链路故障:故障只涉及BGPVPN路由下一跳对应的IGP路由的收敛及对应LDP标签的更新,一般可达到1秒以下PE/PE-ASBR至P节点间链路故障:下行方向的路由收敛由P节点完成,所需时间与情况1相同。上行方向的路由收敛由PE节点完成,所需时间除了与域内IGP路由数量有关外,还与需要更新外层隧道标签的BGPVPN路由数量有关,业务恢复可能需要数秒的时间。部署TEFRR对于中小型城域网,可在所有节点间建立FullMeshTE隧道,传送3G、NGN业务对于CN2和大型城域网,可在核心节点间链路以及PE至P链路建立One-HopTE隧道保护时间在50ms以下承载网域内故障保护机制分析-1域内链路和P路由器故障69承载网域内故障保护机制分析-2PE/PE-ASBR设备故障目前可主要部署BGPVPN路由下一跳跟踪,实现PE节点故障的快速检测,但应设置一定的延时,使故障检测时间滞后于域内IGP的收敛时间使用不同BGP连接分别传送3G/NGN业务及大客户VPN业务初期业务量较小的情况下,故障保护时间在秒级未来可使用的快速保护方案为3G/NGN业务及大客户VPN业务的BGP连接设置不同的故障检测上报延时,使3G/NGN业务路由优先收敛部署VPNFRRVPNRR故障RR故障时,其BGP邻居须在协议保持时间经过后可检测到故障并切换至备用RR,检测时间一般在几十秒至一百秒以上RR节点故障只影响协议层面,并不会导致转发层面的业务中断,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对RR故障部署快速保护功能
承载网域内故障保护机制分析-2PE/PE-ASBR设备故障70承载网域间故障保护机制分析拓扑结构采用双ASBR交叉连接连接结构,保证无论是域间链路故障还是对端节点故障时,本端ASBR设备均拥有备用路由,加快协议收敛时间路由策略域间每条链路两端节点均建立BGP连接,通过配置BGP路由策略,使每个ASBR上的3G/NGN业务和一般大客户VPN业务分别优选不同的域间链路传输(可根据VPNRT或BGPCommunity对路由进行分类,并设置不同的weight权重)。EBGP检测到故障后立即进行收敛。采用此网络拓扑及路由策略后,3G/NGN的路由收敛时间一般可保证在3秒以下,而不会受大客户VPN路由数量的影响3G和软交换业务大客户VPN业务承载网域间故障保护机制分析拓扑结构3G和软交换业务大客户VP71感谢聆听感谢聆听72
软交换和3G承载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软交换和3G承载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引子CN2即将验收投产,城域网优化试点工作已经完成软交换和3G都是将要承载在CN2上的电信自身关键业务业务设备如何部署?如何使城域网和CN2有效配合,提供软交换和3G业务所需的QoS、可靠性和安全性?从平滑演进的角度,承载方案如何设计?软交换和3G的融合承载作何考虑?引子CN2即将验收投产,城域网优化试点工作已经完成软交换和374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75CN2VPE1PE2C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CE3CE4SS1SS2GEGEGEGEFEFECN2VPE1PE2TG1TG2GEGEVVVVCE3CE4CE1SS1SS2GEGEGEFEFE局址1局址2双局址双PE方式同一局址的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设备之间通过路由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CN2VPE1PE2C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76CN2VPE1P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SS1SS2GEGEGEFEFECN2VPE1PE2CE2TG1TG2GEVVVVCE1SS1SS2GEGEGEGE局址1单局址双PE方式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CE为三层交换机;该局址同时拥有TG和SS。CN2VPE1PE2TG1TG2软交换业务GEGEVVVS77
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全网的信令流和媒体流处于同一VPN;网管信息处于一单独管理VPN中,并可与现有DCN网相连通。为保证软交换业务承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每个大区节点和其它CN2节点部署双PE。在局址选择上,如果两个局址均具备独立的光缆和WDM设备,可选择双局址部署方式;否则延续采用单局址方式。在双局址情况下,SS等设备采用四台CE(三层交换机)上连至双PE,在单局址情况下采用两台CE上连至双PE。同一局址内两个CE设备之间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之间通过GE互联,实现局址之间的冗余。针对TG,若完全具备CE能力且每条链路流量很大,可采用TG直连PE方式;否则建议经CE双挂到两个PE。为提高网络的保护能力,CE与PE间采用BGP协议,各局址采用相同的AS号(65510)。为方便管理,CE至PE间互联地址采用公网地址。DC1承载方案总结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全网的信令流和媒体78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79省内软交换引入示意本地网1SS区域1省会SS(含其他区域)双归属AG、TG本地网2IAD视频终端大客户SHLRSHLRSHLR网管系统业务平台现有SCP本地网3本地网nSS区域2
软交换业务区覆盖一个IP城域网(本地网制)软交换业务区覆盖多个IP城域网(大区制)省内软交换引入示意本地网1SS区域1省会80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CN2+IP城域网CN2CN2PE-ASBR1PE-ASBR2城域网L3VPN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城域网PE-ASBR2业务路由器(PE)省内SS、SHLR、MRS、SG城域网L3VPNVTG省内TG-TG的媒体流AGAG城域网PE-ASBR1城域网PE-ASBR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CN2+IP城域网CN2CN2PE-A81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二--CN2+IP专网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CE1光纤/SDH/MSTP软交换L3VPN大区SS区域SSVTGVTGCE3SS、SHLR、MRS、SGCE4三层交换机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二--CN2+IP专网CN2PE1PE2C82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比较承载方案方案一(CN2+IP城域网)方案二(CN2+IP专网)说明省内软交换节点通过城域网MPLSVPN承载,与DC1软交换VPN跨域对接,构成一张完整软交换VPN网络省内软交换节点通过IP专用网络承载,与DC1软交换VPN直接对接,构成软交换承载网优点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低网络扩展性好符合技术发展方向占用独立的线路等资源,网络质量保证较好缺点需要实施QoS保证机制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高网络扩展能力弱总结:考虑到技术发展方向、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选择CN2+IP城域网方案承载。考虑到IP城域网现状,可以随着城域网优化改造工作的推进,逐步从城域核心层到接入层向目标承载架构演进。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比较承载方案方案一(CN2+IP城域网)方83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
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84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步骤在第一阶段,软交换专网核心出口的CE路由器改造为IP城域网PE-ASBR,并与IP城域网P路由器互联,其余CE可暂时仍以光纤/SDH/MSTP方式直接连接PE-ASBR。在第二阶段,城域骨干网改造完毕,启用MPLS,同时将软交换其余CE路由器改造为城域网PE(SR),新增的AG等设备可以就近接入PE。在第三阶段,城域宽带接入网具备了高可靠性,AG/IAD可转为利用宽带接入网的资源接入。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步骤在第一阶段,软交换专网核心出口85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一CN2PE1PE2CE2CN2PE-ASBR1PE-ASBR2启用MP-BGP,将其改造为城域网PE-ASBR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光纤/SDH/MSTP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CE3SS、SHLR、SGCE4CE1PE-ASBRPE-ASBR三层交换机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一CN2PE1PE2CE86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二CN2PE1PE2CE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IP城域网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PE2SS、SHLR、SGPE1CEPE-ASBRPE-ASBR三层交换机P2P1CE改造为PE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阶段二CN2PE1PE2CE87改造步骤讨论CN2CN2PE-ASBRPE-ASBR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IP专网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CE3CE4CESS、SHLR、SG三层交换机CECEVTGCEIP城域网改造步骤讨论CN2CN2PE-ASBRPE-ASBR骨干AS88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
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
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89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VTG汇接局地市SSCN2本地网SS大区SSTG汇接局V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不跨域无直连SS的城域网本地呼叫信令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一---SS双挂CN2和城域网SS、SHLR、MRS、SGSS、SHLR、MRS、SG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AGVTG90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VTG汇接局本地网SSCN2跨域VPN互联大区SSTG汇接局V城域VPNAGAG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所有本地网本地呼叫信令均跨越两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不跨域SS承载方案二---SS只接CN2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SS、SHLR、MRS、SG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AGVTG91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归属某城域VPNAGVTG汇接局本地网SSCN2软交换信令流物理连接大区SSTG汇接局V城域VPNAGAG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长途呼叫信令均不跨域无直连SS的本地网本地跨越三个自治域长途呼叫信令跨越三个自治域SS承载方案三---SS只接城域网SS、SHLR、MRS、SG三层交换机TG汇接局V省会城市地市城域VPN地市软交换VPNAGVTG92SS承载方案总结原则:以信令流跨域段最少为优选方案,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链路故障后的恢复时间双挂方案,综合收敛情况最佳单挂CN2,所有本地网之间、本地网内信令流均跨域单挂城域网,非本城域网覆盖范围内的本地网须跨接三个域,长途业务信令流须跨接三个自治域建议选择双挂方案SS承载方案总结原则:以信令流跨域段最少为优选方案,这样能最93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
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94AG承载方式(一)CE(L3交换机)部署在SR侧,为多个AG共用。PSR1城域骨干网PEAGCE1SR2PVRRPCE2AG主要故障点及其故障恢复时间:AG到CE之间的链路故障AG进行主备端口倒换,故障保护时间为几百毫秒。CE故障备用CE升为VRRP主用,VRRP到换时间默认为3秒,可缩短至150毫秒。其他故障:CE与SR的链路故障CE与SR同机房,尾纤连接,故障率很低。SR设备故障:设备本身故障率较低。AG承载方式(一)CE(L3交换机)部署在SR侧,为多个AG95PSR1城域骨干网AGL3交换机P单点故障点无法保护AG承载方式(二)单上联SR,SR侧部署L3交换机,汇聚多个AG流量,节省SR端口AGPSR1城域骨干网AGL3交换机P单点故障点AG承载方式(二96AGPSR1PESR2PVRRP+BFDMSTP/SDHMSTP/SDHMSTPSTM1MSTPMSTPAG承载方式(三)通过MSTP环双上联城域SR,SR之间运行VRRP+BFD主要故障点及其故障恢复时间:环链路故障利用MSTP本身的环保护机制,可达到50毫秒保护级别其他故障:MSTP设备与PE之间的链路故障两者同局址,之间的链路为尾纤连接,故障率较小。SR设备设备本身故障率较低,利用VRRP进行冗余保护。城域骨干网AGPSR1PESR2PVRRP+BFDMSTP/SDHMS97实施建议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及AG的重要程度,结合城域网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了软交换AG的承载原则:对于5000线以上或重要客户的AG,可采用双上联保护方案;其它AG宜采用单挂方式,不进行链路保护。在城域网具备QOS能力及MPLSVPN能力的地区,对需要双上联保护的AG,可在SR侧部署三层交换机,为多个AG共用,AG通过三层交换机双上联至SR,三层交换机之间运行VRRP,为了提高检测速度,可优选具备BFD功能的三层交换机;对于MSTP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可通过城域MSTP环双接SR,在SR间运行VRRP,实现高可靠性的链路保护。在尚不具备VPN能力的小型城域网,AG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直接接入CN2PE。对于已建设软交换IP承载专网的地区,应随着城域网优化改造及与CN2对接工作的逐步推进,将软交换业务转由城域网和CN2来承载,新增的AG优先接入城域网SR。实施建议综合考虑投资成本及AG的重要程度,结合城域98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IP专网方案和IP城域网方案比较IP专网->IP城域网改造方案SS的承载方案AG承载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99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根据CN2PE和SS的设置情况,可将本地网分为以下几个场景:网络条件场景1场景2场景3本地网内是否有CN2PE√√×本地网内是否有SS注1√××注1:本地网无SS即为“大区制“,本地网有SS即为”本地网制“本地网软交换承载方案指引根据CN2PE和SS的设置100业务平台SHLR网管A局址核心交换层SSMRSSSB局址核心交换层
MRSTGTGTGTG……IP城域网AG及其它接入设备TDM连接线IP连接线…SSSSSGSGVVVV省内关口局
TG/AG等设备经城域网中的宽带接入网或专线方式连至城域网PE。LSLSLSLSLSLSCN2场景一:本地网有SS和CN2PECN2PE城域网SR
SS等设备同时连接CN2和城域网PE。业务平台SHLR网管A局址核心交换层SSMRSSSB局址核心101业务平台SHLR网管核心交换层SSMRSSSTGCN2软交换VPNAG及其它接入设备…SGVVVV
本地网没有SS是指SS按大区部署城域网A是大区中心,城域网B是大区内非中心本地网CN2PEIP城域网AIP城域网BAG及其它接入设备…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城域网PE。TGTG场景二:本地网没有SS、有CN2PE城域PE/PE-ASBR业务平台SHLR网管核心交换层SSMRSSSTGCN2软交换102场景三方案建议对于本地网内无CN2PE又无SS的情况,将该本地网按网络发展指导意见,与相邻或省会本地网组成一个大城域网。TG/AG及其它接入设备通过宽带接入网、光纤直连或MSTP直接接入大城域网PE。场景三方案建议对于本地网内无CN2PE又无SS的情况,将该103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
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104CN2PE1PE2CN2PE-ASBR1PE-ASBR2骨干ASBR城域网出口ASBR路由器城域网L3VPN软交换L3VPN大区SSVTGVTGPE-ASBRPE-ASBRNGN、3G链路其他VPN共用链路VPN对接网络拓扑SS、SHLR、SG城域网PECN2PE1PE2CN2PE-ASBR1PE-ASBR2骨干105VPN跨域方式比较对接方式OptionA(推荐方式)OptionB优点技术相对简单可以实现路由聚合、安全及路由数量控制等策略可以基于具体业务提供QOS保证网络扩展性高于OptionA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网络扩展性一般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大技术相对复杂,对运维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域间只能进行路由过滤,无法实现其他路由策略无法对业务跨带宽做精确管理结论:考虑到NGN、3G地址规划具备较高的可聚合性,不会频繁变动,且只有几个VPN,不存在扩展性方面的问题,因此optionA的优势明显,建议采用该跨域方式。VPN跨域方式比较对接方式OptionA(推荐方式)Opt106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省内软交换承载方案城域网-CN2软交换VPN对接方案
公众用户接入方案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107DSLAM/园区交换机RPR/MSTP/SDH城域骨干网BRASSR/PE、软交换CE软终端用户以太汇聚网为软终端用户分配高优先级SS/SG/AG/TG应用服务器等如本地软交换业务对安全有较高要求,将SS/SG/AG/TG置于一个VPN中时,公众用户IAD和软终端可通过BAC再访问SS、AG和TG等。散户IAD分配专用VLAN,可提供高优先级IP可达非中国电信用户大客户IAD大客户以独立专线接入或跟随已有数据专线接入,分配单独VLAN接入VPNAG公众BAC核心路由器VPNsiteVPNsite公众用户IAD和软终端的接入信令流媒体流大客户BACDSLAM/园区交换机RPR/MSTP/SDH城域骨干网BR108
BAC设备类比于国际电信界通称的SBC(业务边界控制器)设备。
对于非信任型终端,为了安全考虑,让其信令和媒体流都通过BAC,而对于信任型客户终端,在媒体流具备直接访问情况下,只有信令流通过BAC,其媒体流直接接入城域网设备(SR/PE)。在BAC上应可设置不同的作用域,对于不同作用域实施不同的策略(释放或者控制):释放方式允许主被叫IP路径中无NAT设备时信令流经过BAC,媒体流不经过BAC;控制方式要求主被叫的信令、媒体流都必须经过BAC,不论主被叫IP路径有无NAT设备;另外,对于主被叫位于不同BAC下的情况,目前只能采用控制方式,采用释放方式需要扩展协议。因此,在BAC上,可以对于非信任型终端设置控制作用域,而对于信任型客户终端接入,设置释放作用域。BAC功能要求BAC设备类比于国际电信界通称的SBC(业务边界控制器)设109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3G核心网设备的承载方案3G接入网设备承载方案3GPS业务接入互联网的考虑3G承载网的演进思路IP承载网的性能保证提纲软交换承载方案3G承载方案探讨3G承载网的总体设计原则I1103G承载网的总体架构(R4)三种3G制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计算应用方案及云平台搭建方案
- 跨境贸易实战手册中级
- 产品迭代升级的流程与时间规划
- 迈向专业中级健康照护师技能提升与安排
- 植保飞手面试常见问题
- 游戏市场策略研究及实践案例分析
- 树葬场地维护与管理规章制度
- 软件测试员初级的测试计划与执行
- 二手车交易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总结
- 广州云城东路停电通知书
- 四川保路运动
- 农村小学低年级语言文字规范化情况调查研究
- 三大战役课件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汉语言文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家政保洁员礼仪培训课件
- 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检查表
- 2025年浙江档案职称考试(档案事业概论)(初级)自测试题及答案
- smt代工协议合同范本
- 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 老年人拍背排痰课件
- 2025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能力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